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34|回复: 0

郎朗 情煽得让你没辙

[复制链接]
zgycgc 发表于 2016-1-17 21: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3日晚,钢琴家郎朗携《郎朗在巴黎》大碟的全套曲目,亮相国家大剧院,为乐迷送上2016年新年祝福。

  上下半场音乐会的曲目安排基本上就是套用《郎朗在巴黎》专辑的全部曲目,除去在结构上做了少许调整之外——柴科夫斯基的“四季”被安排在上半场,肖邦的四首谐谑曲安排在下半场,还在上半场附加了一首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

  当晚现场演奏的热烈气氛自不必说,来的都是郎朗的铁杆粉丝。几乎有一半以上的观众,是家长带着孩子们一同来看音乐会,小孩子们眼中流露出按捺不住的喜悦和对偶像郎朗的崇拜,可见“爱乐”的种子已经实实在在地播撒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这场音乐会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是:人们在领略郎朗完美琴技的同时,更是看到了郎朗演奏风格的另一面:沉静与细腻。

  上半场的柴科夫斯基的《四季》中,笔者尤其喜爱三月《云雀之歌》、四月《松雪草》、五月《白夜》、六月《船歌》以及十月至十二月的《秋之歌》、《雪橇》与《圣诞节》。这三、四月的两个章节中,郎朗性格中与生俱来的阳光活泼和少许顽皮的特征,在他的手下趣意盎然。在五月的《白夜》和六月的《船歌》中,对大自然美好色彩描绘的同时,透露的是些许伤感的静穆。郎朗手下的和声和织体,宛如动态的一幅幅“沙画”,将诗情和画意的描绘伴着情感深处的淡淡眷恋,淋漓尽致地展现。

  在这套作品中,郎朗尤为擅长在富有层次的意境剥离中,营造出其不意的色彩效果。正当人们沉浸在十月《秋之歌》中的苍凉和感伤的氛围中沉思默想时,郎朗又在十一月的《雪橇》与十二月《圣诞节》中,变回了那个侧昂头,前臂稍抬着“劲儿劲儿的”快乐阳光大男孩。

  整套《四季》演绎下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郎朗在演绎作品时,画面的层次感和情绪的延展性,都颇有逻辑性和诗意。虽然整部套曲演绎的过程中,总是会被现场观众鼓掌打断,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郎朗试图在延展这部套曲中的有机连续性。

  肖邦的四首谐谑曲,是郎朗这场音乐会中最出彩的下半场。

    无论是表现犹豫、彷徨和愤慨的第一谐谑曲,还是颇具情感冲突的第二谐谑曲,郎朗都表达得得心应手且富于新意。我尤为喜欢他在第二谐谑曲中的几处“弱处理”,这种处理似乎更加吻合经历失恋打击,刻意压抑喷发情感的表达,使得戏剧性色彩感更加突出。

  在四部谐谑曲的演绎中,郎朗不但有光彩绚烂的激情、趣意盎然的生机,更有忧郁的深邃和多感的细腻。可以说,从戏剧性的表达和层次性的处理,从技术的把握和情绪的铺垫和展开来看,郎朗都将这四部谐谑曲做到了极致。

  惟一在听感上稍欠与不足,或许就是上半场最后的那首“意大利协奏曲”。在这部作品中,郎朗的手下多了些“浪漫”的痕迹。其实。巴赫作品最大的特色,应该是在各主题呈示和变化中的对应和重叠。郎朗在这部作品中不乏细腻的处理,但过多地强调色彩的对比,反倒削弱了主题呈示的对应感。这或许跟郎朗接触“时代乐器”演奏风格的积累有关。

  要说这场音乐会最大的满足感,来自于郎朗在演奏中呈现出来的那种“定力”。这使得他手下的《四季》可以演绎得栩栩如生,时而像中国的水墨画,悠远且宽阔,时而又如西方的古典油画,斑斓多彩。这种定力感,又让他的肖邦“谐谑曲”在戏剧性张力的展开和诗意的情景表达方面恰到好处。

  最后,他献给观众新年祝福的返场曲——《春节序曲》,又把人们拉回到了玩闹喜庆的气氛中。郎朗就是这样,情煽得让你没辙!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3 17:46 , Processed in 0.09842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