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出品的音乐儿童剧《田梦儿》经精心打磨,终于与观众见面了。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此剧已演出了70多场,不但场场爆满,而且剧场中观众的反响可以用轰动来形容。作为一名观众,看到此情此景,我心中在泛起一种难抑的激情的同时,也不由冷静地思考:此剧的成功究竟缘于何因? 4 A/ X* A! J3 P / m) l' E, T0 U2 t+ n5 x 当今我国儿童舞台剧市场正处于一种供需矛盾十分尴尬的局面。据统计,我国有近3亿少年儿童,巨大的潜在观众群使得儿童剧演出市场拥有广阔的前景。但如何将前景转变成市场,一直是儿童剧院、院团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巩固、开发儿童演出市场,首先要有优秀的儿童剧目作支撑,但是,当前儿童剧目艺术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一直为大家所诟病。尽管与成人舞台剧相比,儿童剧情况似乎稍好。但如果认真去考察一下我国广大的儿童观众群对儿童剧的需求和目前儿童剧创作的实际状况,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我国的儿童剧产量显然是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因此,回顾一下《田梦儿》的成功经验是很有价值的。3 X9 ]5 a% K- X. T( [9 H( F8 N
' F2 F4 A+ x/ {1 R U 《田梦儿》一剧的故事很简单:年迈的爷爷把领养的孙女田梦儿从乡下带到城里,以捡废品供他读书,而田梦儿却不断给自己、给爷爷、更给同学们制造了不少麻烦。而与故事框架较为简约形成显明对比的是,全剧的情节却屡藏暗机,使人对田梦儿的一系列行动捉摸不透,也让观众们对全剧的剧情发展始终充满期待。为了重新分配桌座,她敢与班里最厉害的男生大打出手;学校组织向受灾地区捐款,她不但把爷爷给她的5元钱收回,还敢偷偷进网吧;当同学到她家来看望她,她竟然要把同学们赶出家门。这些细节的起因、事件的经过都非常合情合理。简化故事层次,细化情节趣味,这是儿童剧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在这一方面,《田梦儿》做得非常到位。当观众正饶有兴趣地观赏着发生在田梦儿和同学们之间一幕又一幕形似“好玩”的纷争中,却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全剧的高潮。原来爷爷和田梦儿都怀着一个梦想:爷爷想让田梦儿到城里来读书,以补偿自己少年时代没有上学机会的缺憾;田梦儿却梦想为辛劳一生的爷爷修建破败的老房子。两个梦想隐藏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两代人的心底,他们互不通气,也不向任何人透露。他们的梦想是如此的朴实无华,又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也许在很多人心目中,这是举手投足就能完成的事情。但正是这些举手投足就能完成的小事情,对田梦儿和爷爷来说却是艰辛万难的大难题。剧作家把观众的目光引向以城市儿童为一方,以田梦儿这样的贫困地区儿童为另一方的矛盾焦点上,引发了他们的同情,更引发了他们的思考。而当他们进一步了解到爷爷捐助失学儿童上学不是田梦儿一个人,在她之前还有一个“姐姐”,他们震惊了。爷爷的梦想是何其伟大,何其崇高,于是,同学们便自发地伸出他们的手,要去帮助田梦儿,帮助爷爷。% _; ?4 x% s% C( W; ?9 d T7 c%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