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tthejin772 于 2016-1-9 15:26 编辑 / R; W9 F7 k: l% j& Y0 v
& D& m O$ Z4 X+ @9 w/ T ——第二届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传播高端论坛 日前,第十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上海闭幕。据报道,迄今为止我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超过190万人。然而,“大家主要在学语言、学礼仪,大部分孔子学院缺乏中国音乐教学元素。”12月10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承办的“与世界分享中国音乐”——第二届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传播高端论坛上,前《小演奏家》杂志执行副主编凌紫表示,她从退休后,参观访问了不少孔子学院,发现海外孔子学院亟需中国音乐教师和教辅,“传播中国文化,不应缺失中国音乐”,凌紫强调。 早在2012年,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音乐的国际教育和文化传播,中央音乐学院就在孔子学院总部的支持下,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开办了全球首家以开展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为核心内容的“音乐孔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乔佳佳就任首任中方院长,“我们抓住一切机会,集中展示高水准的中国音乐作品、中国乐器和演奏技法,并与当地开展对话,让外国的朋友真正愿意学习中国音乐,使中国音乐融入当地生活。”乔佳佳说。几年来,音乐孔子学院通过举办音乐节、获奖新作品展演、大师班讲座等大量活动,以多种形式与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交流中国音乐文化,在海外产生了积极而良好的国际影响。 “保存好中国音乐中最宝贵的韵律” “推动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的立体化进程,亟须在平台、体制和人才三方面同时发力,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不断拓展和深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及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刘月宁表示,去年由孔子学院总部支持、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牵头负责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合作出版的《百首中国经典音乐作品》,在今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英国期间,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珍贵礼物赠予当地中学。 “要想让国际观众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可以用教学法进行探讨。”音乐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玛丽安娜认为,必须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是针对没有中国音乐文化经验的听众,要谨慎选取中国音乐作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结合在一起去呈现,“要正视中国音乐的文化和审美”。作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去年被学院基地派往德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孙小松坦言,对中西音乐审美的把握,要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特别要“保存好中国音乐中最宝贵的韵律”。 加拿大卡尔顿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李征认为,在移民国家每个族裔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国音乐要想“走出去”,就必须考虑当地对中国音乐文化到底有什么需求?“要发现和融入本地需求,当然如何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李征说。音乐孔子学院现任中方院长李昕教授表示,中国音乐要做对外文化传播,首先要认识和了解对方,中西音乐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此外,谁在听中国音乐?受众的不同导致文化传播的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拿出去的东西,一定是纯正的中国的东西” “对话(先了解对方,后双向交流)、内容(文化传播什么样的音乐内容及形式)、人才,”中央音乐学院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及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项目主管张乐心总结专家学者的发言后,针对中国音乐的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建立一种真正的对话体系,中国音乐的解读非常重要。”中央音乐学院安平教授,以他担任总导演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作品《天竺乐舞》为例谈道:“对话的基础是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之间并没有绝对的不同和隔阂。”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二胡演奏家高扬认为,中国音乐本质上反映的是人内心的一种体验。他举例说,中国的二胡之所以能在日本广受欢迎,是因为“二胡的声音符合日本人的审美需要”。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谈龙建表示:“现在国门打开了,我们恍然大悟,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五彩斑斓,各有其美,他们因个性而共存,因不同而交流、因独特而自豪、因唯一而自尊。华夏大地孕育的文化使我们如此的富有,需要思索的是,我们如何自信地告诉世界:我们有什么!”“拿出去的东西,一定要是纯正的中国的东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田力认为,“必须考虑我们的文化传播了什么,不要害怕中西方音乐的差距,不要总把自己的元素放在西方的盘子里端出去,我们的自信非常重要”。 “不是别人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什么。”席间也有观众对中国音乐“走出去”先了解对方需求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文化传播需要人才,而在中国音乐的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中,最大的困难是语言的障碍。与会很多专家学者表示,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的“复合型”音乐传播人才目前非常急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