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Y& ^ K% [/ c* J, }( ?" v0 {6 v 这一点在书画界,在书画艺术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众多传统型书画家作品里的技法技巧基本都是学习古人的,真传统半生不熟的有之,假传统压根不熟的亦有之;移花接木的有之,杂交混搭的亦有之;偷梁换柱的有之,坐井观天的亦有之;盲目创新的有之,亦步亦趋的亦有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很多时候的确令评论家们哭笑不得,甚至不知如何是好。当然也不排除传统功力深厚,且在技法技巧上又有独到创新的,那个时候评论家们都是绝不含糊,且会认真予以评论,因为的确有东西可圈可点、可评可论。6 `4 z% t8 W J3 h1 T2 C2 p
" c" G& s' L1 n P0 Q7 F8 G |+ U 而说到思维方面,评论家的思维,可以说是理性的,富有逻辑性、严谨性和系统性,而艺术家的思维则是感性的,带有主观性、跳跃性和片段性。这也是大多数艺术家之所以做不了评论家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书画方面有心的朋友会发现,书画家们所谓的理论或者评论文章,基本上都是片段式的,而且他们的理论和评论观点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创作时的一些零星感悟,形成不了专业性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也不具备学术性的评论语言和评论文本,我们最常见的古今论著版本,如《××室随笔》,《××斋谈画》、《××画语录》等。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评论却并非如此,它们往往具有着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具有着评论的持续性和规律性,同时也具有着对艺术发展的指导性和前瞻性。) U! v1 z! ~# t% r
e& Q+ B! Y" d( W
说到关注层面和评价标准,前面也有过类似的阐述,也就是说评论家关注的多是在“道”的层面,多会在“道”的层面花费较大精力进行思考、研究、评论和阐释,从而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提升认识、深化意义、丰富内涵等。评论家在评论艺术作品的时候,一般会站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对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同时还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给予一个准确的坐标定位,形成一个立体的、多维的作品形象。而艺术家因为受到专业技能的影响,则更多地将目光不自觉地关注在“术”的层面,试图尽可能地把技法技巧等艺术本体的东西表现和发挥到极致,并希望评论家能够给予有关此方面的更多注意和重视。) M F4 L9 q/ w5 s0 P% D
0 W8 q& h# \( D# Y 而至于语言体系方面的不同,则主要表现在,简单地讲,评论家的表述语言是严谨的,因此他们所建构的语言体系也是严谨的,且属于较为专业性的学术体系范畴。当然这是由其个人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关注角度、评价标准等所综合影响和决定的。而艺术家的表述语言是随性的,因此他所构建的语言体系也是随性的、自由的,甚至没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当然这除了受其个人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关注角度、评论标准等的影响和决定之外,还有其品格、性情、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 1 p- u' i' {' ?8 }3 a7 V 4 C1 p' A4 F; o/ G0 Z! h: E6 B/ z 虽然上面叙述了很多方面的“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他们最终的目标和方向。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评论家都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即为了艺术本身健康良性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对艺术作品不断趋于完美、趋于经典的打造。可谓殊路同归,我想这也是艺术家和评论家最能够,也最应该达成共识的地方。 7 {8 W0 j( x" {5 G# _% _0 } $ V. ?4 d h; [, t2 f! W$ f& K0 y 最后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倘若把以上所叙述的真正理解清楚,也便解决和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惑大家的“艺术评论家是否首先要是个艺术家”“艺术评论家是否一定要具备专业的艺术创作能力”等等类似的问题。在这里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艺术评论家不一定首先要是个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也不一定非要具备专业的艺术创作能力。这完全取决于评论家评论艺术作品的角度和层面,即取决于他所选择的评论样式和评论风格。而艺术评论家首先要是个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一定要具备专业的艺术创作能力等等类似观点,毫无疑问,是从对艺术作品技法技巧等本体层面的评论上来要求评论家的。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成立的。但倘若从其他角度和层面进行评论,并作为其一贯的评论样式和评论风格,那么则如刚才所说,艺术评论家不一定首先是个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也不一定非要具备专业的艺术创作能力,他只需要具备他那个专业或领域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即可。当然,对艺术有了解和熟悉,甚至掌握和精通,那自然也是有好处的,但不可做硬性规定和要求。4 p0 _2 }5 M$ N; Z5 H2 O
6 T& H, e# }6 c* W7 a1 u! `3 A
(注:本文作者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 a; e( Q$ \0 q4 h1 L
; E% }' S, w7 T4 i;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