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55|回复: 2

[填词技巧] 庄奴 简历

[复制链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geci888 发表于 2015-11-6 14: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庄奴,庄奴原名王景羲,台湾著名词作家,1921年生于北京。与乔羽、黄霑并称词坛“三杰”。1949年到台湾后,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但以音乐创作彰显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为人津津乐道。庄奴写词五十载,作品超过3000首,至今笔耕不辍,被称为“与时间赛跑的老人”。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垄上行》、《甜蜜蜜》、《又见炊烟》等;费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歌词都出自庄奴之手。& z9 `& f7 g% L1 Z4 b% i
庄奴 - 庄奴简介' G& J4 D3 g. ?  G$ I
8 O: [, e5 ?+ I7 Y& [1 y% v& b
原名王景羲,1922年出生于北京。与乔羽、黄霑并称词坛“三杰”。% _* m8 F. Q0 Y! ]
1949年到台湾后,庄奴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但以音乐创作彰显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为人津津乐道。- ?% |9 H* a1 r" m, z* [

9 C% M7 ~/ q! Z8 x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垄上行》、《甜蜜蜜》、《又见炊烟》等歌的歌词就是出自庄奴之手;费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也由庄奴作词。
+ _% ]3 L. P8 C& B) f+ C9 M8 Q" D- }2 |3 B# B! I
庄奴写词五十载,作品超过3000首,至今笔耕不辍,被称为“与时间赛跑的老人”。4 }9 g9 ?3 r/ K: r
+ g% G( s+ ?0 h' w

" c. M% M: P& O6 ^% x! m
4 ^& A! `& T3 s/ O! p8 Z& ?8 `+ b- P0 ~9 M9 q1 e5 j
庄奴 - 庄奴,83岁老人的谦逊5 l( [: U  p3 o
/ W4 b3 u. B* F# E+ b

+ s, Y3 U/ U+ b“我是家徒四壁,两袖清风,一首好词得来心情愉快”,谁能想到被称为词坛泰斗的83岁老人庄奴,至今依然住在租的“陋室”里,不图名利只为每一首新词畅快不已。5 [: b; {* B& E
: q; _$ u; I' g2 c
庄老在六十余年的词作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五千余首佳作,邓丽君大半的经典作品,如《小城故事》、《甜蜜蜜》等都出自庄奴之手。而这位二度光临新浪的83岁老人,却将他的谦逊和蔼再次留在了新浪娱乐每一位同事的心间。
2 F6 q) p$ o# l; h5 C+ F$ @# z7 }- S拄着拐杖在旁人搀扶下的庄奴,一进新浪直播间,就不断地问候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你好”“谢谢”“我这样可以吗?”,亲切地态度顿时让鱼乐乐等如沐春风。
- O* N2 \0 N; S* i0 @$ U0 `5 V2 ~6 P
随手翻看庄老随身携带三十余年的这本《唐诗宋词》,边角早已被翻阅得“面目全非”,再听老人语重心长地劝慰年轻人少些急功近利,多些服务精神,鱼乐乐不由对这位身材不高的矍铄老人肃然起敬。
! m( _4 j6 w! B: X! i4 {& _0 d/ M. p2 P
尽管庄老也坦言,现在的流行歌曲变化太快,自己都有些跟不上了,但庄老说他还是会坚持词作在200字以内,这样才方便记忆,方便传唱,这时老人又轻轻吟唱起“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如果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8 ^7 z; j6 p1 k6 x( K$ |+ c
& T0 r7 h' g5 Z8 X8 f$ |
9 [# I* s, j0 v& y
庄奴 - 台湾词坛泰斗庄奴先生龙海行8 Y; i( h- e) J+ I( }) i

0 }; D/ f* m0 b$ U2 u# j% K" s  J第八届花博会之后,台湾词坛泰斗庄奴先生在漳州徜徉几日,观光旅游、传道授业。在与“粉丝”们交流中,庄老先生的睿智诙谐和博爱情怀无处不见。庄主为庄奴开车
9 }% ?1 j4 Y2 e% g7 P庄奴先生的“休闲之旅”下榻在龙佳温泉山庄。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庄老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放松。山庄的主人林良美已逾古稀之年,创业热情丝毫不减,还掌握娴熟的驾车技术。两人徜徉山庄,犹如画中游。庄奴诙谐地说:“庄主给庄奴开车,社会进步了!”
% r( ~7 A3 _7 U) E! L" S& u; z& C8 z4 c$ a7 F8 [9 ?% m9 c
台湾词坛泰斗庄奴先生50余载岁月中创作了3000多首歌词,创造了华文流行歌坛的奇迹。《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垄上行》、《踏浪》……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能听到这些耳熟能详、亲切动人的歌曲。! ^/ c3 l) W8 P+ I) R& |
6 `5 a4 \+ |0 n, B! ^0 z
虽已86岁高龄,庄老先生声音依然洪亮,妙语连珠禅机暗显,无处不见博爱的情怀。在他的眼里,山庄的一物一景都是活生生充满着生机。参观山庄奇石馆时,得知林良美常以高价换得奇石,庄老非常欣赏。他认为千奇百怪的石头,是历尽千万年的造化,吸取日月精华,是难得的艺术品。栩栩如生的奇石不仅蕴涵生命,更可供人欣赏,陶冶情操。6 F7 U' K7 Z+ j# p# I# c9 [

5 E$ j% q& \8 x4 i% Z0 Z无偿代言“海澄双糕润”# L& J) z* b+ l$ d1 X
+ K1 @8 T/ ?/ K7 W& n* I
11月28日上午,庄奴先生成了“海澄双糕润”的代言人。只见他左手捧着“海澄双糕润”,右手不停跷起大拇指用闽南语说:“QQ好呷真正港!”诙谐的庄老微显激动说,“海澄双糕润”已经有170“岁”,是他年龄的双倍。古老的产品,非常有文化内涵,带些“海澄双糕润”给海外的朋友分享,很容易让人想起故乡、想起祖国。  O, r3 J; m6 M2 d' g
庄老以前未曾代言过任何产品,唯独“海澄双糕润”例外,此举加深了“海澄双糕润”百年老字号的文化内涵,更为其插上翅膀扬名国际。“有福大家享”——作为“海澄双糕润”代言人,他感到非常荣幸,希望能把好的东西介绍给朋友,让老字号雄风再起!老树常青!! _# R, h$ i9 I* ^
( y, [& x7 s+ B& r% f% y1 i
龙海二中传道解惑' |! Z7 P: g5 _4 P

7 e6 f' M- ^+ u4 \2 C+ V9 [在龙海期间,台湾“词坛泰斗”庄奴应邀为龙海二中师生讲学。演讲厅里座无虚席,师生们乐滋滋聆听庄奴讲述“歌咏人生”的专题讲座。) n% ~. J& ~$ B
- Y3 j! b/ o2 S2 _8 z
86岁的庄奴十分谦虚,他向学生“请求”:“自己年事已高,是否能坐下来讲学?”龙海二中的师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就座授学。随即,庄老又向讲台前的孔子塑像鞠躬敬礼,在场的师生再次报以热烈掌声……
+ Z) T7 m# o& P  i" @
4 `& U, R. @8 y1 Y现场的庄奴十分风趣,他说:“很想当龙海二中的学生,因为这里有座孔庙,很有文化氛围,早知道孔夫子在这里,自己早就来此学习,和所有的学生一样当孔夫子的弟子。”
" H# {* u( V6 u9 p, X# v! J# F( `! t/ {- L) ?2 o* a2 t* H
当在场学生提问庄奴取得如此成绩,其创作的灵感来自何处时,庄老笑着称他创作不靠灵感。他以《甜蜜蜜》、《小城故事》为例,写这些佳作都是一气呵成。他还对学生坦言,作为一名职业作家,创佳作依靠真才实学。" {9 U! @5 ^5 k% o6 o, c9 K8 T2 T
" K/ Z% ^: C) ~! Y
在师生的要求下,讲座的时间一再延长,气氛越来越浓。许多学生上场演唱《甜蜜蜜》、《小城故事》等歌曲,而庄奴老先生兴趣盎然地拍着手与同学们一起合唱……现场,庄老还为龙海二中的贫苦生捐资助学。“天道酬勤。同学们要多读书,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人才……”1 S# {0 d- s/ D8 M; C- G
% j  R! J0 r6 o, k5 W0 k: }; L2 a
庄奴 - 台湾词圣”庄奴写《森林重庆》 重庆首唱" r/ n4 D. Q8 m: b
2 `$ m% `. {! B$ W+ u
一个人一棵树,一伙人一片林……植成文明进步的重庆森林……”台上,孩子们用最完美的童声演绎着《森林重庆》;台下,已是满头银发的台湾词圣庄奴用双手扶住耳朵,闭眼聆听。
, n2 `8 u$ \0 Z1 ?5 `' M0 U( S
昨日下午,87岁高龄的庄奴来到南岸珊瑚实验小学,首次倾听该校萤火虫少儿合唱团演绎他创作的《森林重庆》。- C8 R- h* u( ~5 }/ I% v6 ^

# k" R9 K( k4 K9 l$ \2 H庄奴先生来到山城重庆,从晨报看到重庆正在大力开展“森林重庆”建设后,携友人前往江北铁山坪森林公园实地采风,在铁山坪森林公园即兴创作出《森林重庆》歌词。同月,回台湾前,他将歌词交给重庆友人、作曲家唐泽民谱曲。3月12日植树节前一天,唐泽民将《森林重庆》一歌谱曲完毕。
# v- b( e& i, `& C6 h! G- K5 \6 L+ j  U3 y2 ]$ i( V0 s
仰望辽阔的蔚蓝蓝天,飘来朵朵的洁白白云,我问那云儿欲往何处,白云来拜访可爱的重庆市民。3 W0 a7 [( f: R) z3 {

* Q* p6 H7 n2 O( O- d5 J遥想美丽的森林重庆,城镇乡村一望无垠,重庆人年年植树育苗,要让家园到处是茂密森林。
& ^! X* |$ f7 O- h9 Z
. c8 s+ i" b/ n+ r一个人一棵树,一伙人一片林,由社区到邻里,由城镇到乡村(第一遍),
4 @) j. s& ]$ P% t
; L, R- b1 D2 O3 Y% {让环境更绿化,让空气更清新,为自己为他人,为家园为子孙(第二遍),
/ v4 T# p& }# {  W+ j% Q' Z4 m
5 c' ]9 }% s0 l5 T. q& V大家同一个目标,大家同一个爱心,植成文明进步的重庆森林,享誉国际的森林重庆。2 `! G- ?6 R" R" c6 B
9 R+ y5 }- k, n" r
庄奴:台湾著名词作家,有台湾词圣之称。原名王景羲,1921年出生在北京,1943年加入抗日队伍,1949年到台湾。当过记者,后成为一名词作家。《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歌词均出自他手,写词五十载,作品超过3000首,至今笔耕不辍,被称为“与时间赛跑的老人”。
1 r# z2 b% {+ A  V1 ~+ W7 u- L: E1 v% _" W
- {' G+ s" z( }- V4 }9 P
1 z7 C1 N6 n3 S$ F. a  A
9 v5 C& N( R7 ]9 u' F7 d
庄奴 - 庄奴赋诗赠南平师专学子
. p  U) }! ]& I8 y' }1 ^6 X; Y/ D5 _% F+ _( \8 x' s
武夷山麓一学府九曲溪畔苦读书7 `9 }5 p1 k5 p7 f4 c$ G
暮秋初冬的武夷山夜晚无寒意。11月6日晚10时,夜色已沉,接机的人们却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八十二高龄的台湾词坛泰斗庄奴先生与夫人即将乘班机抵达武夷山,进行短期的观光旅游和采风演讲活动。他的到来无疑在丹山碧水间激起一阵波澜,引起了福建文学界、音乐界的热烈反响,也为闽台文化交流留下了一段佳话。刚刚获得金鸡奖最佳作曲的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党组书记章绍同专程从嘉兴赶来,省文联秘书长党组成员朱光?省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一级作曲家魏德泮也特地赶到武夷山与庄奴先生会晤。
3 p6 S" h. p, g# J7 l9 [" _: R. ]  r6 g
早在六七十年代,台湾著名歌星邓丽君蜚声海内外,她的甜歌为大陆朋友所熟悉。然而人们唱着《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等耳熟能详的作品时,可曾想到这些脍炙人口歌曲的词作者?据了解,邓丽君80%以上的歌曲是由庄奴先生创作或填写的。因而有人说邓丽君的奇迹也是他的奇迹。庄奴的作品影响了祖孙三代人。如今庄老已创作五十载,作品超三千篇,人们都赞其为“与时间赛跑”,而他将自己一生的创作总结为“行云流水五十年,吟风弄月歌三千”。5 E* Q% P, O" R5 b
' b( Z  b: \9 m; D
近几年,庄奴先生多次应邀回大陆参加活动。今年中秋期间,他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在三峡举办的“高峡平湖月”中秋晚会,并演唱其作品《芒花》和《原乡人》。十月份,庄老走访了厦门、漳州、龙岩等地。虽然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但这却是他首次来闽观光。11月,他踏上闽北武夷之地。庄老说,1949年他到台湾后,“武夷山”这三个字就走入了他的脑子,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才第一次来到武夷,此行造就了他许多“第一次”。他还风趣地套用流行歌曲里常用的几个字贴切形容了武夷山之行的心情:“相见恨晚”、“一见钟情”。8 h' y' h) w: r1 q. q4 U. M4 C) f
- P2 J1 C) N% C. X4 C' q" L
因几年前中风左腿至今行动不方便,但观光期间,庄老先生精神矍铄,神清气朗,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紫阳书院,望天游,游九曲,品岩茶。游览途中,不少游客或是认出,或是听说是庄奴先生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并真诚地祝愿他健康长寿。对此,庄老诚挚地合掌表示谢意,在大陆遇到这么多知音,他感到十分高兴。当看到天游峰上游人如织,成了一道道“之”字形时,庄老说他既羡慕又妒嫉那些游人,感叹“要是六十年前来就好了”。; H6 J& p; }' b# m2 i' C1 A. _7 N
7日晚,庄奴先生在南平师专举办了一堂讲座,以“武夷山麓一学府,九曲溪畔苦读书”作为“见面礼”送给年轻的朋友,并与大学生们共叙创作感受,写作经验,并教导年轻的朋友要多读书。6 l7 H" F! G$ O
$ }9 ]5 e$ e1 V# s8 p3 |
11月8日晚,庄奴先生结束了在武夷山的行程,携夫人告别了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水,告别了热情的闽北歌迷。“收获特别多”,是《小城故事》中的歌词,庄老也用它来表达武夷之行的感受。
( {: p$ \) U, w9 m- E, W
# ^/ C  A4 F+ U+ Q" d庄奴 - 庄奴:想回北京我的家* r) o% m- G* l; e5 A5 Q- K( t

6 I' B' D) D3 D' u  z# A庄奴、乔羽为中秋晚会合写一首主题歌,名为《月儿圆》,词中写道:我读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F9 o7 }7 f& p  S  ?% A/ y- N
2 l. f" O' w; f/ A8 g4 {! w1 Y8 _ 庄奴原名王景羲,笔名庄奴。他1921年生在北京,毕业于北平中华新闻学院,为了抗战,曾改名黄河。1949年到台湾,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以音乐创作彰显盛名。著名歌星邓丽君80%的歌词都是出自他手,包括《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等至今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还有费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也是庄奴作词。50多年来,庄奴笔耕不倦,写就歌词3000多首。
- K5 c' k7 y  m9 ?& t8 @7 `# Q# L# U0 v记者:您出生在北京,但很多年没回来过过中秋了吧?
. X4 ?+ N5 B& s
4 G6 ?5 q" A" f9 c% O* `( x& l% k5 j2 S- S1 v8 f5 {2 }9 Z
庄奴:我1949年去台湾,60年没再回来过中秋节,今年是适逢盛会。北京是我的家,我以前就住隆福寺,直到现在我也想回家,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我回来以后住在哪?我的生活怎么办?我那边的工作怎么交待?我回不了家。一想家我就热泪盈眶。
. f  Y9 F0 K( Q; _* t6 R9 n. E2 z, N- }% A) [

7 G6 w. S8 W  R3 e记者:您和乔羽、黄三人并称华语词坛“三杰”,您和乔老爷合力为中秋晚会写了主题歌《月儿圆》,看得出您们交情不浅,您和香港的黄先生交情如何?) F* ?- Q! o% y! j/ K  R& @

) W4 N/ V' S: P4 r/ l" y
' ]0 r4 {/ w) D8 R庄奴:我生平的一件憾事,与黄三次失之交臂,机缘不巧,我们从来没见过。  M2 A) F* R; |$ m6 ]4 N

/ r; Z0 I0 |( s' e; \: ]4 Q  x; n2 J: V! j
记者:有句话说,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您最近写了一本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邓丽君的?4 `4 u- ~8 J- j
" Q/ ]2 }$ b: u# k+ C
) a! c+ F4 ]' W6 q! K5 ], i$ e9 T

- U' {, q* E1 \' c庄奴:大家都说我是给邓丽君写歌最多的人,今年是她去世10周年纪念,我觉得应该再给她写点东西,就出了这本书,大概9月份你们就可以看到了。这书包括几个部分,一部分收录了我写过的一些流行歌曲和每首歌背后的故事,另一部分就是邓丽君和我之间的书信往来。
( P" J# S; \- F5 ~7 ^
: E! q$ }1 t8 H1 n  x3 i& v记者:您和邓丽君一直通信?+ ~! @1 |. e1 O" F8 u& A. A

  [# A" L6 F0 E
/ \8 a- e% y: ^1 y! y庄奴:我在台湾很忙,跟歌星们没有往来,偶尔也就通个电话,但邓丽君是会给我写信。现在,我把这些信放进了书里,还写了一些关于她的事情,一些她从来都没为自己辩白过的事情,我要为她做些解释。记者:当年您写的那首《何日君再来》是取意把邓丽君的名字嵌在里面吗?
+ o1 n/ g+ T* L2 W) e  a' V: @! X! k6 ~
  O- e9 F5 _9 M4 m8 \4 R
庄奴:是,我前不久又写了一首《何日君再唱》纪念她,这不仅仅是我做老师的怀念,这首歌写出了爱护她,喜欢她的歌迷的心声。5 Z3 G* ]. e) E3 _$ ]' _
, B; i2 A0 t+ n0 Y( G0 q$ ~7 U3 P- \
$ ~" z' {4 t3 C- O  ]  G- Q
记者:《甜蜜蜜》脍炙人口,以至于后来因为这首歌而拍了一部电影,同样成为经典,当初这首歌您是怎么写成的?
- P# `3 E8 ]) p7 N3 G8 X2 ]8 [. H* p, b. J+ c
. P2 d: F8 W6 ^9 z
# y$ j3 O: s7 C0 q  V+ o3 x! a

6 ~1 u. ~2 U; u! v6 Q. g" |: v/ T1 p, x1 ^* r/ E
, z  f# K: K) K* w

0 X  L4 }5 i7 R' t6 D& \2 T# b
6 g7 ^3 s. Z; [; s5 X/ E% n+ K
3634_20151023111033_nj84u.jpg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楼主| geci888 发表于 2015-11-6 14: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 _9 I# F7 Y0 A' E9 Z  H庄奴:哦,写《甜蜜蜜》最快,不到五分钟。有一天,一个人拿来份歌谱,我问谁唱?告诉我是邓丽君,人有多高,脸长得圆圆的,声音甜甜的。我一看旋律,想到邓丽君人甜、长相很甜,台风也甜,一下就写出来了,甜蜜蜜……
# h" V" \$ S: v% [8 R: y' I2 [
3 Q0 `- ]! h% Z; }! H7 h0 M记者:这首歌传唱至今,多少也因为您当年对邓丽君的好印象。
* _' @$ F  y2 b
/ |  o1 x9 F9 w( Y. d3 _) Z/ v( N- X; b7 ?" H( G2 P! H  {
庄奴:其实我对歌星们的长相都没什么印象。那之后,我也只是偶尔在电视上看见邓丽君,从来没见过面。
! g4 W5 Z# |  [/ p4 w0 r: }1 y
- ^0 m) b* N2 [# o8 a/ u) I5 I3 Z6 y! u. f: m) K( @& h
记者:难道您二人一直都没见过?
4 l6 ]0 v3 |; V1 ^7 f9 B% m0 J
' I' B7 g' ?/ u- y* n  B
' k3 H  l) D; ?庄奴:哦,就见过一次。邓丽君很小的时候参加比赛我给她做过评审,那时好像她还上学。以后就再也没有,直到她去世。0 g' c6 n8 F2 y& T* t

9 r$ p3 u: X/ K& L& k7 M, n+ S' D8 H8 [! Z" u- G5 ~
记者:怎么看现在的台湾流行歌坛?
9 n2 F6 f8 K8 H- _# }, _
/ Y5 @% q" k. D! G. c( ]7 J7 Z) _+ N3 i! |! g. Y& b- @, r. z
庄奴:我不敢批评,也没资格批评。: K) f, [1 J: m2 K, j
" i! F. ?2 e+ |, f( I
0 q  z" u6 ?) R- D9 `

( A7 h! X0 [; M6 f  X- Y记者:您是泰斗级的人物,怎么会没资格呢?# h" k6 e2 x: Q6 A9 f( }% T

7 z! |; b$ X5 N" f$ t* n; \庄奴:歌路不一样,风格也不一样。现在流行的歌都是接近西洋的东西,最近我写《何日君再唱》,作曲的人曲风就很现代。这不赖我,因为制作单位觉得这样好。现在再写《何日君再来》那样的歌不太容易,那时的歌词都太典雅了,现代人不太容易接受,现在都流行大白话。5 U0 m' E  @- v- C6 [
$ N3 z2 Y5 _5 y! J) b, I% ]- O* t

$ B! L# J1 d$ D, f& T记者:周杰伦的《东风破》也很有诗词的意境呀?" S: B' `3 y4 ?4 A1 ]3 x
. y5 _5 r; y0 G" K
2 v: H* F1 ~) e6 l+ Y
庄奴:我没听过,我现在已经不看电视了。我在内地一个大学讲课,有个同学问,老师你晓得周杰伦吗?我说我不晓得。大家一听“哇”一声都笑了,“周杰伦您都不晓得呀?我们都喜欢他。”可我没必要听他的歌,我听他的歌对我的创作没有帮助。9 y# x# p" p+ m

3 ^' s/ d# \8 L& d1 d) s
5 L  G2 n/ j; i' M, b) J记者:如果听到别人说您过时了,您会生气吗?# u8 ]8 q& ?( \& \0 E" S  p: W2 A
9 E" ^- z  k1 Z7 L/ T

  ^6 Z3 R8 m) s. \+ T1 u庄奴:不会,生气你就不配做一个时代的作家了。个人有个人的写作范围,你必须要接受,以后这些作家的后代比他们还要先进,这是时代的潮流。& m; D+ h' U# c4 D2 |, Z7 ^

5 Q; i* w) m9 N' ?/ b6 z# d+ m庄奴 - 词坛泰斗庄奴获终身成就奖
; ^' o3 [2 i0 F
/ W( Q5 P3 d% Y4月2日晚,第六届百事音乐风云榜将终身成就奖颁发给被誉为“词坛泰斗”的台湾著名词作家庄奴,昨日他在京接受了部分媒体采访。这是85岁高龄的庄奴首次获颁终身成就奖,他却称之为“受之有愧,却之不恭”。* L, F5 o8 }$ a6 Y

* {$ J5 S2 d  V" P" E8 x当年邓丽君说过,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庄奴亦说,没有邓丽君就没有庄奴。在邓丽君演唱的歌曲中,百分之八十的歌词出自庄奴之手,他曾经仅用5分钟就完成了《甜蜜蜜》。然而庄奴却只见过邓丽君本人一面。此后数年,邓丽君从未亲自找过庄奴写词。庄奴称彼此为“见面无缘,心灵有缘”的朋友。  d' y9 i: `$ K7 s
庄奴认为邓丽君保持着古典的温柔大方,具有中国女子的纯粹之美,“她的气质与我的歌词不谋而合”。庄奴表示,邓丽君是华人歌手的标杆,他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对邓丽君一生的写照。
. f$ A* b( L6 D& _; ]" S, z( v( \5 q/ b8 w+ g/ f
庄奴也如此评价自己。他告诉记者,40年来家里的墙上始终挂着一副对联用以自勉:“和时间赛跑的人,缘慈悲为怀的心”。50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创作不同风格的歌词3000余首,涉及儿歌、广告歌、-歌乃至佛教歌曲。
/ G5 J! w7 |( B% M: g
0 U# X& {9 u; \. N. M2 [' O$ H% b85岁高龄的庄奴,如今仍然坚持自修,每晚睡前读古典文学诗词歌赋。目前,他在为“三峡百万移民”、“2008奥运会”等重大题材进行创作。$ q* S$ g! \) Q

& F" s* V& ]. w3 V& l庄奴 - 庄奴为邓丽君演唱会题词
7 H4 j% t6 z0 N1 K! F9 K  u: @$ R$ f; R5 R& P5 ~' D- t
刚刚从百事音乐风云榜搬回终身成就奖的庄奴,今天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针对将于5月4日-5日举办的《甜蜜蜜——邓丽君金曲交响演唱会》,谈起了自己和邓丽君的交往,还为演唱会题词“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强调大家应当看到邓丽君光环背后积极向上的性格。
( x" R2 F" H1 }' m  ~" |; g. w4 z
& G5 u, }0 I3 B$ @5 i* T5 d6 Y$ @邓丽君流行:多少跟我有关系
0 z2 v+ x9 i2 l3 s4 s
6 s3 r: I3 l; Y7 G) t( Y6 F+ [庄奴思路清晰,但听力不好,作为85岁的老人,已经没有印象邓丽君唱过多少自己的歌。他认为邓丽君歌流行跟自己多少有一点关系,一首歌的诞生,词曲各占50%,更不可少的是演唱者要好,编曲要好,听众才能喜欢。
: U# `( Q3 [9 h' I; k8 k“邓丽君对一首歌的诠释,很认真的。她不漂亮,但有舞台缘,她不像林青霞[/url]是美女型的”。庄奴赞美邓丽君有中国女孩子温柔大方的一面,不矫揉造作,是人见人爱的那种。
7 W# T8 i& S7 p; }8 u* M5 w& H3 L3 S7 _/ H1 B2 T
而庄奴自己写的词如]《又见炊烟》[/url]、《小城之恋》、《海鸥飞处》和《甜蜜蜜》[/url],歌词内涵跟邓丽君性格很接近,不谋而合,她唱起来无论旋律还是词都很接近。词的典雅和她的性格外形不谋而合。
1 J+ i* Q. H/ U, J5 j
" G# X) o% @0 y“她唱我的词对我也很有帮助,所以说没有邓丽君就没有庄奴,她自己也讲,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我们是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关系”。
: z* T" |2 a$ h$ U1 w, Q
! Q0 |: C& J; F" Q1 P4 K我内心非常仰慕她+ D7 F& H2 {' a2 J

7 O9 x2 Y. g" |2 h, t庄奴认为,邓丽君本人看起来是很温柔雅致,但内心性格是积极向上的,是不以小小成就满足的女孩子,她在香港、台湾和日本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没有傲气。不像现在的歌星,唱好几首歌就了不起了。她到日本,能够赢得大奖,不仅需要语言、还需要了解文化背景,谈何容易。她这种精神是没有人看到的,这种光环的得来是很不容易的。
( A+ g7 T' r1 W2 t2 n. r
0 n6 q/ _, v+ J9 n6 I* d“她不是没有缘故地平步青云,我觉得‘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来形容邓丽君一生就恰当不过。虽然已经85岁高龄,庄奴却表示自己内心对邓丽君非常仰慕,他认为邓丽君在演艺界经过很多磨砺,很值得后辈从事演唱事业的人去学习。
" k. e! L- m8 `' j5 O/ v( `& J) m/ c* u. K  s/ A+ l* M
我对邓丽君没有记忆1 ]+ V" Q- A% }$ k( W# x
/ H0 X" H1 b9 l4 I8 F' U
“我和她没有交往,只记得某年某月,我在某次演唱比赛上见过一个小女孩,现在都记不得了……她后来出名我们都没见过面”。庄奴坦言虽然邓丽君唱过很多自己写的词,但两人却没有见过面,他幽默一笑,说自己与邓丽君没有缘份,见面无缘,但在心灵上也许有缘。
0 C. }- x& r: E* O/ {“我写了很多歌,她唱了很多歌,也许是从某个电影开始的,有时也是电影电视剧主题插曲,写歌不是给她一个人写歌,给许多人写歌”。庄奴回忆当时都是导演和编剧跟自己约词作,没有和邓丽君直接交往过,但《无情皇帝有情天》和《海鸥飞处》以及许多后来非常出名的唱片作词都是专门给邓丽君的。
$ `$ G7 V) E6 Z
; c% K3 l# i" {" y/ d庄奴 - 《艺术人生》庄奴、乔羽中秋特别节目
! n0 |  i" j0 m& V
' F4 L% c8 ^; m2 k9 |6 K2 S& }% d中华民族传统的佳节中秋佳节刚刚过去,今天来到我们演播现场的是两位堪称当今中国词坛泰斗级的两位人物,一位就是咱们内地的,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乔羽老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陪伴着我们许多人成长,那还有一位是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庄奴老先生,《小城故事多》也常常在我们的记忆中回荡。
2 h% u' W; i, `, u
. q3 B4 [8 Q( z+ B4 m$ X; J两位老师岁数相加已经有160岁了,庄奴比乔羽年长5岁,庄奴介绍自己时,说:“我是一事无成,两袖清风”庄奴说,他用形象的、流行的四个字来介绍,就是他对乔老相见恨晚。两老一生中写了好几千首作品,但是写月亮的却不多,乔羽说:“我写月亮的都是我的隐秘。写给情妹妹的。我写过一首,就是说俩人非常倾心了,但是不能公开,‘心像太阳一样炽热,却要像月亮一样宁静,让人家看不出来,您的心是太阳一样,但是你一看是月亮。’” 庄奴最近给学生写过一首《明月笺》,“窗前月光一片,一片月光如笺”,意思就是一片很美的月光跟情书一样。
$ W4 ^# q4 X4 c5 o5 a0 q4 M2 g2 T
         
% D+ r$ w$ @7 Y. A( S' o( H- ]庄奴 - 乔羽:记忆中的中秋节
$ N7 M3 {" Y# G' m( @( |3 T- M
; X1 o2 {: r4 r( p5 D7 A5 ?) V  j3 e9 l乔老心里记得最深刻的中秋是在小时候,“因为我家不是一个富裕家庭,过中秋,我们在院子里对着月亮摆上一桌东西,所谓‘西瓜月饼敬老天’,一定有月饼,有西瓜,那是全家还都是出来拜,拜月亮,拜月饼,最后是分给小孩,所以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节。”' U' k$ `7 w& k& M+ l" U" }
2 s; W* {# N4 X* n, \) z" s' Q5 P
至今乔羽还记得一件事情,跟诗有点关系,“这首歌是我老师写的,我当时是小学生。中秋节,我这个老师写的一首诗给我父亲,我父亲岁数很大,教过他,我到现在记得那首诗。桂子飘香正中秋。人生几件月当头。我父亲那一年已经75岁了,后两句是美酒且问七十五,先生何向醉相有?这是我的一个小学老师写给我父亲的一首,到现在我还记得,这都是过去过中秋节时候一些情趣。”" {" I% _5 D3 V9 D8 s- {
. ^$ Y2 u5 Q. R! _
                  
; R) p: e1 h4 n9 n( k庄奴 - 庄奴:对长江大坝过中秋印象最深- C5 W, ?% y3 j

  H/ g7 f( i+ Q1 a3 ]庄奴则对九月份央视邀请他到长江大坝过中秋,感受很深:“尤其是在那个长江大坝上过中秋节,然后两边还安排了两个邮轮从这儿过,油轮跟我们都打招呼,那个情景让我很感动,在台湾想都没想,在北京也没办法,只有在长江上,在长江大坝上,主持人是黄安,黄安就让我讲几句话,我就讲四句,地足三峡,望眼天涯,明月乐见,游子归家。”
( `. |4 X- Y- D! M4 A& ]. ^$ K5 }1 W' R; C( j1 E4 c5 j" p% H

% b5 y! x& H5 Y7 j/ B小时候的中秋,庄奴也是在北京度过的。想到小时候,庄奴哽咽着说:“想到家里,现在过中秋没有家了。这是我几十年来第一次回到北京过中秋,感触很深,这就是亲情。”8 w: P  D& f1 A5 Y/ _, s: T) k
/ I- ]/ [4 B4 c; U
庄奴 - 从“近乡情更怯”谈离别
- W7 k' K( |& E6 R8 X
& Z! K: l' P, q* {5 E庄老有这样的感慨,有这样的伤感,恐怕都离不开两个字,“离别”。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个新闻通气会,是有关中秋晚会的新闻通气会,庄乔老合作写了一首词《月儿圆》。0 p5 y  S$ d+ L. |: O
- h% D5 _8 g: `5 [' f4 ^. ^3 u* k
二老,一个在台北,一个在北京,接到这样一个命题的时候,一挥而就写得如此的精彩一定来源于内心非常真挚的情感,乔老有家人在台湾,“我有一个哥哥在台湾,他现在已经去世了。他回来过一次,我都不认得他了,他走的时候我这么小。哥哥抗战前就跟着军队的医疗队离开了家乡,后来华北都沦陷了,就和家人都失去了联系。”后来,乔羽托了一个在台湾的小学同学,才找到了哥哥在台北的家,乔羽就打电话去他家,把哥哥吓坏了,就联系上了,哥哥回济宁时,全家人都去车站接他,抱头痛哭。3 G. b% J: Z) _* s; j7 F3 K; R
1 C7 A; ]; k! y1 F

# \( F7 F7 j. O& R1 y. X( c当时乔羽让老哥跟他上北京,他一生没进过北京,那时候已经有关于三通以后直航的说法,老哥就说要从台北直接飞北京去,就这样走了,走以前乔羽问他,要送他一点什么东西,他提了三件东西,一把京胡、同仁堂的虎骨酒、口蘑。
: Q$ P1 B9 R# k* @- ?1 ]* c
( \" L( g( t  T# Q  z% ~. V& X+ o* \; l" n; V4 [% S, f
庄奴小时候家在灯市口,在育英中学读的书。现在那个学校叫二十五中,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校。庄奴说:“小时候家境很贫寒,家父是西北系的,所谓西北系就是冯玉祥,宋士元,所以日本侵华之后,因为家父是抗战的,家境就衰落了,家里要负担四个孩子的教育费,我,姐姐,妹妹,弟弟都是上教会学校。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育英小学,学到一首歌,我至今还记得。”庄奴还在节目现场唱起了这首《念故乡》,“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升起,风声亮,响声阵阵来,故乡人听我说……”3 u  o5 v; j- ^( ?
庄奴小时候的名字叫王景羲,抗战时候,曾经改为黄河,因为抗战时期要保卫家乡、保卫黄河。《艺术人生》摄制组的工作人员还找到了庄老民国25年在私立育英学校的学期成绩一览表, 庄奴说:“真了不起,我真没想到,这宝贝资料难能可贵,我曾到育英中学去看过,但那个地方已经改了,学校都没了。”" S1 y5 C: ?) W* ~! w4 u8 j# Q
) F1 i3 L* [# v" a3 \
庄奴1941年毕业,后来考取了中华新闻学院。“考新闻学院是因为每人可以发一袋面,然后可以用这袋面养家糊口。因为那阵北京都是日本人占据,家父是抗日名将,姐妹都要上学,一直很苦,考大学时北大什么的都考取过,最后我选择了新闻学院。”庄奴说,他和母亲最后一别时,好像都没有话别,“我悄悄地离开家,偷偷到后方参加抗日,跟父亲母亲一告别的话,那他们就不让我去了。”离开家以后,家人就不知他是死是活。那时候,庄奴还回家过一次,母亲只说了一句话,回来了,当他再次离开家时就是永别。+ I! t! A) t) _0 F+ a
) F; D( X& v7 h
“这一走就是几十年,直到两岸开通才回来,在香港转机,回到北京上空,我妹妹跟我有联系,我跟我妹妹写信,说妹妹啊,我们这一次是多少年离别,重逢,是个喜事,我跟妹妹讲,谁都不许哭,可是当飞机在北平一降落的时候,我眼泪就下来了,见到妹妹的时候拥抱起来又哭,离开的时候又哭,真是生离死别。
! \, z! t: o% U  J: n# \5 v
$ `; I; a# F% t7 j) a我写了十首歌曲,这是见证诗,这次带来了,在庄奴歌曲集里面有十首歌,海峡这边没有人写这种歌,在台湾没有人写这种歌,只有我写这种歌,写了十首是叫做见证歌曲,看到这个歌曲就想到海峡两岸封闭已久,那是1994年在重庆出版的,不是流行歌曲,那里面有《长江三峡》,有《思乡曲》,有《大同时刻》,有《钓鱼城》,有《飞到山城》。”自从庄老离开家以后,他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从那一刻开始变得有一些自闭,抑郁寡欢,就很少跟身边其他人有什么更多的交往。
+ p: }( s! f: M8 O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楼主| geci888 发表于 2015-11-6 14: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 Z! y2 {- P$ u: G. i" E
庄奴第一次从台湾回到内地寻找亲人,没有找到。心情非常沮丧、失落,那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海峡两岸刚开放。后来,庄奴还是在台北托朋友在北京户籍单位里查,查到名字,才联络到的,妹妹也是到那时候才知道哥哥原来在台湾还没死。当庄奴坐飞机回北京看妹妹时候,他形容那时的心情是:“近乡更情怯,这个情感很复杂,多少年没见了,家庭什么样子,老人还在不在?所以我跟这个妹妹写信的时候,就是说见面是喜事,谁都不要哭,结果飞机一落地,回到故土了,起架轮一挨地,眼泪就流下来,回到故土,在心里就是回家的感觉真好,这些年每年回来一次那是句话“回家的感觉真好”。”# J2 i+ Q. I$ d: P4 F3 ]! h
: {6 R1 A3 p" F- W9 ?1 @
         5 Y0 m1 S0 V" v* \! N
乔老写过一首歌《思念》,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而庄奴也写过一首《甜蜜蜜》,分别代表了两位老人对爱情的理解。乔羽笑称,庄老是多情的种子而自己则是爱情的绝缘体。# A/ Q4 T8 k4 t6 X
2 C# a6 y# B& M1 ]! O1 ~
乔老跟老伴相濡以沫真是不离不弃,无论是生病,还是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困难,甚至于灾难,两个人牵手一生,渡过了金婚的自己的纪念,乔羽说:“去年我们举行了一次金婚的庆祝活动,很热闹,我的一些朋友们,他们起哄弄的。在中国大酒店,非常盛大的,去了好几百人,他们就问,金婚要五十年才算金婚。说这个金婚真不容易,你们怎么就能到金婚呢?我也没觉出金婚有什么不容易,谁知道它怎么就金婚呢?但是我说只有一条我有体会,就是你这一辈子别中途换,你一换就很难金婚了。”
* `. c- @% V& _, C- U* g
- x! ^: L$ y4 m# W& ?$ q与乔羽不同的是,庄奴换了妻子,但是换得让人听了都感动。庄奴说:“原配姓陈,叫陈友华,那时候我还是上尉,她不嫌我穷,跟我结婚,她做过播音员,后来她学美容化妆,在台湾是第一把手,香港好多歌星都到台湾请她化妆,结果太累,得了尿毒症,不幸死了,差不多前后有十年。”
! O$ ?" c% M' m8 Y% D& N; @  r0 r# @% U
2 j7 z; h. I8 N- r' I( A在她治病这十年时间,庄奴几乎放弃所有的写作,把房子什么都卖了,给妻子治病,“那时,我想过自杀,但是朋友们对他,你走之后这个家一定我们来负担,你好意思让我们作曲的,写词的朋友负担吗?这一句话点明了,我就没办法跳楼了,一直到她故去,她故去的时候是九一八,我跟她讲你走了,小孩子交给我,父子一定继续努力,我说我写作更要,更要努力,加倍努力,所以她走之后,我一直写到现在,就是为了对她忠实,为了纪念她。”
5 {  k  X* d, s9 k4 {
2 q# I6 E3 x5 t# [, |$ C之后,庄奴又有了一段感人的婚姻,两人相差23岁,庄奴回忆说:“中央电视台邀请我给写跨年歌曲,我在台北在电话里通知电视台做曲子,我说我不能去,老寒腿,我不能来,电视台就讲,你不能不来,这是我们上面都决定了,你非来不行,所以我就来了,然后中央电视台写了一首歌合唱一首歌,作曲是吴佳季先生,写了这首歌到重庆去,给重庆写长江三峡,在重庆有重庆籍的作曲家是很好的朋友,经他介绍认识而结婚,原配走的时候我有七十多,一个七十多,年龄很大了,不可以再结婚了,而且四壁如洗,两袖清风,没有钱,不可以找个老伴让她跟我一块受罪,所以就没打算结婚,只是到重庆之后经朋友介绍跟我现在的老伴,她叫周林,承蒙她不嫌我穷,不嫌我年纪老,跟我结合,我跟朋友讲,跟朋友媒体讲,我说打着灯笼去找,都找不着她这样种人,因为她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妇女,所以我这十几年跟她在一起非常快乐,非常幸福。”, b3 ~3 q/ _8 r+ @6 k

8 r  b9 f, M# x# A庄奴还写了一首歌《手杖》给夫人,夫人就像自己的手杖一样搀扶着自己走南闯北。“你就是我的手杖,生活中不好缺少的手掌,这辈子有了你,才懂得竖起来脊梁,挺起胸膛。”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8-23 08:34 , Processed in 0.15149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