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4|回复: 0

[短篇小说] 任璧莲的短篇小说

[复制链接]
原创歌词 发表于 2015-11-5 06: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璧莲的短篇小说

  ◎孔明珠

  任璧莲的长篇小说《典型的美国佬》获得过“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奖”并入围“全美书评人协会奖”,我更喜欢她的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我是初次读任璧莲,她小说的思想锋利,语言幽默,写作性别意识不强,很有国际范。

  任璧莲是位出生在美国的ABC,不太会说中文,用英语写作。开始读她小说时,我以为是翻译过来的原因,故事与人物都有点不可捉摸的样子,语言很吸引人。如同译者在后记中写的感受一样,我也是在读到三分之一处才“突然明白故事开头那些描述的含义所在”,原来那就是任璧莲写作的风格,也是她小说的魅力之所在。

  “谁是爱尔兰人”中那位强势中国老太太,她看不惯定居在美国,在银行当副总,行为逻辑已很美国化的女儿,瞧不起长期失业却还被女儿当作宝的爱尔兰洋女婿,尤其搞不定小疯子一样的混血儿外孙女索菲,老太太以大陆妈妈的思维看待美国的一切,整天抱怨个不停,活得又累又不开心。最后因为小疯子外孙女控诉外婆打她,女儿不得不领着她另找公寓居住,结果还是独居的外国亲家母收留了她,真凄惨。

  这还不算,任璧莲在小说结尾处幽默地写道,那寄人篱下的中国老太太一直听到女婿的兄弟——那些爱尔兰人不断重复问,她什么时候回国去?亲家母贝思则反复以戏谑的口吻回答他们说:她是这个地方的永久居民,她哪儿也不去……

  这个结尾非常意味深长,至少我读完呆愣了半天。从任璧莲写作此篇小说的上世纪90年代到如今,其实中国国内人民的生活状态改变很多,但是到今天,移民这个话题对有些比较闭塞的美国人(包括早期移民)来讲,仍然有很多理解上的差距。通过很多努力留下来的异邦人有得非所愿的失望,而本地人却常常投去你们占了便宜那样的眼光,有外来者入侵的抵触情绪。这种“围城”感给移民的心绪造成很大的困扰与伤害。就像老太太耳边不断传来的那些刺耳的声音,挥之不去。“邓肯在中国教英语”这篇比较长,风格更加夸张。单身男美籍华人邓肯,37岁一事无成,来到中国山东一煤矿学院英语系当外国专家。那是80年代,中国没有空调,大家连浴缸都没有见过。性格软弱、天性单纯的邓肯遭遇了上司刁难,女学生暧昧,男学生告密,穷亲戚托他将孩子送出国等等难题。任璧莲笔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乱象,看起来就像滑稽剧一样。结果那个与他在旅途中百般暧昧,“来自一个长袖善舞家庭”的美貌女大学生还是给邓肯“吃了药”,竟不是自己有意于他,而送来她的妙龄女儿求邓肯资助带去美国。这些与美国大不同的纠缠让邓肯晕,但他自觉是有信仰的美国人,他“习惯于相信(幸福)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他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读到这里,我忍俊不禁,难道美国真的是批量出产阿甘那种傻瓜的地方吗。

  喜欢任璧莲谈创作的那段话:“归根结底,我们描述事物。这是故事,我只是在讲故事。希望我讲的故事中能反映出一些张力,至于它们能不能被发现完全取决于读者。对于作者来说,它可能是一种姿态、一种建议,但这都是在故事的框架内传达的。如果这种张力是真实的,故事自己会表现出来。”我为自己读懂了任璧莲小说中想要表达的一些东西而高兴,毕竟邂逅一位好作家不容易。

  (《谁是爱尔兰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版)
01.jpg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7 08:19 , Processed in 0.129554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