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小说处于最显赫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小说就有地位。事实上,短篇小说就相对来说被忽略,中国是如此,西方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外经典作品中,长篇小说占有绝对的优势,大多数伟大作家的地位都是由其长篇小说的贡献而奠定的。中国当代文坛的作家们也倾向于长篇化写作,相比较而言,短篇小说越来越不受重视。 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荣膺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其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学术界一片哗然,很多人认为艾丽丝·门罗的获奖是“爆冷门”,学术界的此种反映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短篇小说长期以来受“冷遇”的处境。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给专写短篇小说的作家,虽然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评价文学成就的惟一标杆,但诺贝尔文学奖对短篇小说的肯定,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应当正视并重视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的历史成就不容忽视 纵观整个中西文学史,短篇小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涌现出了一大批重要的短篇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博尔赫斯、吉卜林、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林·拉德纳、亨利·劳森、皮兰德娄、川端康成、鲁迅、沈从文等人都是短篇小说家的代表。 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几乎涵盖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各类人物和各色生活,写尽人间百态,文字精致节制,情感却血肉饱满,在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上并不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长篇小说逊色。有人虽因鲁迅没有写过长篇小说而质疑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小说的真正价值并不在长短,而在于其对历史人生的洞察力,对广阔时代的表现力。鲁迅用极为精准、凝练的文字塑造出了各类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篇幅简短却力透纸背,传达出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饱含作家对整个人类的悲悯情怀,加之其所开创的小说题材和写作技法,都说明了鲁迅在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撼动。 除了专事或擅长短篇创作的小说家以外,还有很多长短篇皆能驾驭的小说家,他们的短篇小说也是传世经典。例如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变形记》《乡村医生》,福克纳的《纪念艾米丽的玫瑰花》,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白象似的群山》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短篇小说在整个文学发展史上取得的成果并不亚于长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