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015|回复: 0

[歌词创作] 一个民族的声音需要被铭记与传承

[复制链接]

175

积分

5

听众

72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175
aaa888黄 发表于 2015-9-16 06: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 Y3 c7 k. o+ G$ W' @0 S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86岁了,工作表依旧排得满满的。记者致电想采访,老人一肚子“委屈”,“我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你们老把我当30岁的人来用”。9 F% }/ x3 `9 g" S( c# }6 W; M3 u# A
& w4 {0 F; I  f$ U9 h
  可一听到谈的是抗战歌声,精神立马抖擞。这位从抗战炮火中走来的老文艺工作者爱唱歌,尤爱抗战经典,采访中更是歌声不断:从“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的悲情《松花江上》,“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的雄壮《黄河大合唱》,一直唱到“好音从天降,欣喜若狂。尝够了流离滋味,准备回故乡”的激越《还乡行》。
* C" w8 \6 A7 g2 d! J
6 o7 A; p/ w. E2 a% @  “在中国音乐史上,从没有一个时期像抗战时一样,用歌声把全中国人民的心贴得那么近,更用歌声激发出奔涌不息的民族精神、谱写出全民族的战歌。它们永远是人心所向,永远是时代的强音。”已届耄耋之年的阎肃激动不已。4 b- q; H2 q  F) p/ c- v, Y& h

( C7 W+ D/ E/ @3 P( S  这些深植于历史之中的金石之声,曾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彼时国难当头,响彻中华大地的嘹亮歌声,喊出了百年来国人面对列强侵略的激愤,更激励着千万爱国将士和民众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 g( n$ @/ L1 S2 V# B, H& h' N
+ L: X& x, ^  J
  “当时全中国音乐创作的高潮就是抗战歌曲,风格从‘悲情’逐渐转变为‘觉醒’。1936年前后,以《松花江上》为代表,歌曲更多地在描述苦难与呻吟。”隔着漫长岁月,重庆中学时的萧瑟夜晚被阎肃永远铭记,“十几个同学围坐在篝火旁。一个东北的女同学轻声吟唱《松花江上》,一人和、众人应,最后一起抱头痛哭。亡国痛终生难忘,被歌声激起的家国情怀更是从此深种”。  @% u& e3 ?3 X" P

) p% P" y, X/ n$ U
2 {8 x, a. P$ a  但悲伤自怜只是片刻,民族的觉醒随即怒吼而出。
0 l. t) I# z4 K3 b8 m8 N4 L: t* Y3 |0 R" L2 D1 d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抗战,目标一致,‘血性’成为主旋律。血性男儿,血性报国!烽火中的时代最强音,是《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经典,张扬着万众一心、奋起抗战的坚强意志,爆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千百遍哼唱,歌词旋律早已烂熟于心,阎肃却依然愿意对每个来访的记者放歌。& q0 [; L! a$ c
. R# e) W, Z" {& m5 G! R; R
  在他眼中,这种传播就是在致敬:向为写《黄河大合唱》,在窑洞里待了一个星期、反复磋磨的诗人光未然致敬;向一路西行北上,用战歌唤醒群众的贺绿汀致敬;更向“热血”与“忠魂”致敬。+ L. m6 l. }! n9 r3 C4 J

* r4 |3 y& i0 e) `  穿透岁月的力量从何而来?在于淳朴简练的语言、铿锵有力的节奏、高昂激越的旋律。
3 D! n8 ~8 ^3 P' ]; o' V' F' }
, f" }5 o2 Y* w4 ^: a! k  “抗战时期的重庆,青年学生在大街上作抗日宣传演讲,用普通话说的,大意是:日本太坏了,侵略了我们大好河山,霸占了东四省!(当时还有热河省)还抢走了烟台!后来,还有青岛!……一个老头儿刚巧路过,只是远远地听了听,摇摇头苦笑而去。回到家里,老婆问他:‘那些青年娃儿讲些啥子?’老头儿答道:‘没球啥子大事,是说哪个董四嫂(东四省),丢了烟袋(烟台),过后,又清到(青岛)喽。’”阎肃说,抗战歌曲没那么多弯弯绕,“老百姓不知道青岛、热河没关系,他们听得懂‘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悲愤,更听得懂‘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武器刀枪’的号召。”
/ d# A* m& g6 D( x1 f0 h5 U6 w% `! [/ [; q. @3 [$ m) ^3 u
  更重要的,是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扎根群众的情怀。. Z4 M- n; R3 d/ r/ }
$ y. ^( d* J' E! m, Z; F
  “一大批学贯中西的音乐工作者功不可没。”敛起笑声,阎肃神情庄重,“田汉、聂耳、冼星海……他们就生活在疾苦大众中间,不掉书袋,不把自己关在门里,而是和人民群众紧紧相连,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 S/ `4 J7 p; n5 I) f
" O3 f; n( `- ~3 W& {
  歌声,记录一个时代,影响一个时代,也推动一个时代。
7 g7 w1 u; p$ W) K/ s6 u  c5 I; K3 [. z& ?
  “新中国成立前,重庆电台里放的是《玫瑰玫瑰我爱你》《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而响彻延安的,是《二月里来》《兄妹开荒》《黄河大合唱》。”阎肃说,是健康、进步、向上、阳光的歌曲让人耳目一新,让人热血沸腾,让人精神抖擞,让人心向往之,“无数青年学子就是唱着这些爱国歌曲,奔向了歌中的‘山那边好地方’。这就是进步文化的魅力,这就是主旋律的魅力。”- M  ]% z+ d3 k  e# U

/ A8 H- K3 a) k% E, K1 w( \3 n! x  嘹亮战歌发出的铮铮报国声,也在阎肃心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现在,我心里依然经常哼唱着‘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那些歌。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
5 ~- u+ E5 N2 d, u: M8 g; p; U% h3 V. p
  阎肃说,他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抗战歌曲的传唱中,歌声不歇、精神永传,“千万不要忘了这些歌,要多听多唱。一个民族的声音需要被铭记,更需要被传承”。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13 11:18 , Processed in 1.87882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