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浩建,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教授,培养出了王宏伟、杨阳、郝亮亮等一批歌唱家。我从2001年与他相识,深被他的教学法吸引,经常深入他的课堂,观摩他如何上课,随堂交流。以下文字,就是精选晁浩建教学法的要点,与在一线教学的朋友分享。 声乐教学的第一步不是教学生怎么发声,怎么唱歌,而是选材。就像学厨艺也不是先学刀功火功,而是选材。我见参加厨艺大赛的大师都是自己到菜市场亲自挑选原材料。当然声乐的选材现在多是“材料”自己送上门来,因为每个学校都有入学考试。 第一是听嗓音。声音洪亮、音色润泽、情感丰富的就是好嗓子。晁浩建在几十年的教学中,发现好嗓子的人很多,但有表现力、会唱歌的人少。什么叫会唱、有表现力呢?比如唱一首色彩浓郁的地方民歌,能不能唱到位,声音感不感人,而不是机械地发声。当年还是电影放映员的王宏伟,在一次业余歌唱比赛上,晁浩建就发现他很会唱歌,嗓音抓人,唱的民歌韵味十足。晁浩建认为,选好材,就成功了80%。 第二是看形象。有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作为评委的李谷一说到给一名选手打分低的理由时,说形象不太好。于是引起了电视观众的愤怒,“青歌赛是比声音,又不是选美比赛”。李谷一说的虽引起众怒,但却是实情。因为在舞台上亮相,观众首先看到的是形象、气质,如果形象不好,唱得再好,观众的审美也会打折扣。晁浩建认为形象要五官端正,身材比例协调,不一定非得高大威猛。王宏伟、身材就不高,但他比例合适,往台上一站,就能压得住,再加上他脸庞有些萌相,很有台缘。 第三是判定位。这个学生到底适合美声还是民族?这要在选材时就要判断准确。虽说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是个好嗓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都可以学,可晁浩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好嗓音,学了民族唱法却没唱出来,有的学了美声唱法没唱出来。晁浩建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得为学生的将来负责,不能以自己的好恶给学生定位,要以学生的条件结合大众审美给学生定位。例如,郝亮亮十几岁跟晁浩建学,在选材时,晁浩建发现他的嗓音可美声也可民族,但最终让他学民族唱法。为什么?因为他出生在陕北,唱陕北民歌特别有味道,这是天生的,如果学美声给改造掉了很可惜。刚好,社会大众审美就喜欢陕北民歌。张博正好相反,跟晁浩建学之前一直学民族唱法。晁浩建听他嗓子很宽,唱民歌吃亏,于是让他改美声唱法,现在看来改对了。 第四是觉毅力。有不少好嗓子的人学不出来,就是因为没毅力。声乐学习仅凭兴趣是坚持不下来的,因为有大量长期枯燥的发声训练且很难立竿见影,所以学生必须要有毅力和觉悟,能提前感知到未来的情形进而有恒心坚持。可这点在入学考试上很难看出来。晁浩建就是凭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考生的眼神、手脚的下意识动作,直觉出这个孩子有没有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