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神童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往往难逃智力的发育与其裤长成反比的厄运。即古人所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而龚天鹏则不然,他的成长创造了中国新生代音乐家的一个奇迹:作为一名集钢琴家和作曲家于一身、获得了世界声誉的天才,龚天鹏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人。 龚天鹏,1992年7月生于南京的一个音乐家庭,其父为钢琴教师。天鹏自胎教音乐开始接受音乐之熏陶,耳濡目染,表现不凡。1岁后能哼唱所听之旋律,2岁多便拥有绝对音高的听力并能准确地识别三和弦。5岁开始正式学琴,师从钢琴教育家叶惠芳教授。9岁时参加厦门鼓浪屿全国钢琴大赛,演奏汪立三《东山魁夷画意》荣获第一名,随后飞往纽约,参加茱莉亚学院预科部面试,演奏巴赫《前奏曲与赋格》第3首和柴科夫斯基《杜姆卡》,被当场录取。但签证被拒,后因有时任纽约州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和马友友的推荐信(其中写道:“请不要耽误一个有才华的孩子在属于他的世界里接受最好的教育……”),方才顺利获得签证,随即(时年10岁)成为该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教授的弟子,并向预科部校长托马斯教授学习作曲。 2005年,龚天鹏在茱莉亚百年校庆的全美直播音乐会上与小提琴大师帕尓曼同台演出。翌年,龚天鹏与全球经纪公司(ICM)签约,开始其国际巡演的生涯。 2008年,龚天鹏为纪念汶川大地震遇难者,创作了他的第一交响曲《悲情天台山》。同年,天鹏与美国现代音乐出版社签约,成为该社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签约作曲家,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3部大型作品,并被美国众多音乐学院图书馆收藏。 2010年,龚天鹏入茱莉亚学院作曲系深造,师从著名作曲家、博士生导师塞缪尔-阿德勒教授。 2013年,龚天鹏的第三交响曲《英雄泪》和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华史记》(作曲家本人独奏)由张亮指挥上海爱乐乐团首演。同年,天鹏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邀请,与该团在美国巡演,曲目为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黄河钢琴协奏曲》和《中华史记》,李心草指挥。 2014年,龚天鹏与上海爱乐乐团签约为驻团作曲家,受该团委约创作了中国交响乐史上最大规模的交响乐作品——《复兴交响曲》(Op.41),并于今年10月24日,由张亮指挥上海爱乐乐团举行世界首演获得成功。 今年11月初,在笔者与上海爱乐乐团合作演出的期间,与龚天鹏不期而遇,印象中这是一位朴实而谦和的青年,虽说头顶那么多耀眼的光环,却毫无孤芳自赏、骄矜之气,只觉得友好的交谈意犹未尽,于是便有了以下的对话。(以下对话“B”代表笔者,“G”代表龚天鹏) B:美国音乐出版社主席劳伦-凯瑟认为你是“将重演贝多芬与莫扎特神话的音乐良驹”;卡普林斯教授曾预言你“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在华语界你甚至“被直接誉为‘东方莫扎特’”……面对这一系列异乎寻常的赞誉,你会不会因此而背上精神的十字架? G:面对一系列异乎寻常的赞誉,小时候确实会因此飘飘然,现在则觉得这与我个人没什么关系,因此我对批判和赞扬都是以非常冷静、甚至快乐的态度去面对。一场演出、一部作品对别人产生的反应就和化学反应一样,触碰到了一部分人的软处或泪点会使他们流泪,而冒犯到了另一部分人的理念必然会引发抨击。 B:在聆听了你改编的交响乐之后,阿德勒教授惊叹道:“李斯特与拉赫玛尼诺夫也不过如此了!”你本人如何评价你的这些钢琴改编曲?你已创作了三部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方面你还有何打算? G:阿德勒所惊呼我的改编“李斯特与拉赫玛尼诺夫也不过如此”只是针对我大学期间改编的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这也确实是他的原话。我个人认为有些过誉……我目前依旧迷醉在交响乐的创作中,因为自己原本是钢琴家出身,因此对钢琴作品有些过于敏感,想暂时不碰钢琴音乐。 B:你对欧洲后浪漫主义乐派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大师有过“走火入魔”的研究,你17岁时就在国家大剧院举办马勒交响曲专题讲座,被称为“史上最小讲师”,这对你的交响乐创作有何影响? G:对后浪漫主义的痴迷源自于我的性格,因为我在青春期是一个发泄狂,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夸张、煽情地爆发出来,才能获得我心底最基本的满足。后浪漫主义那种不健康的悲观情怀却有着那种隐藏的美感,这是我认为永远不会过时的一种感情与精华。 B:请谈谈《复兴交响曲》在你心目中的地位。 G:《复兴交响曲》是我多年来最大的一部音乐抱负,它借助“中国梦”提倡民族复兴。我希望人们在欣赏这部作品时能够忘记作曲家是谁,避免把重心放在作曲者而不是音乐上。 B:在你创作的过程中,可曾考虑过对民族韵律、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追求? G:民族性是不能刻意追求的,因为只要你对自己是虔诚的,你骨子里流淌的就是你的民族的血液,它必须自然的释放,甚至时有时无。一个民族的国际性其实反而是它最可贵的地方。特征要有,但它是为道德而装饰的。 B:《复兴交响曲》很阳光,很流畅,旋律优雅,配器精致,乐队感很强。全曲除前奏与终曲之外,各个乐章采用了夜曲、思乡曲、谐谑曲、浪漫曲、狂想曲--都市华尔兹、音画、梦幻曲、随想曲、间奏曲、叙事曲、大进行曲和祈祷曲等不同体裁,因而更像一部管弦乐集成曲,并未充分发挥四管乐队编制的艺术潜力,音乐缺乏磅礴的气势和深邃的意境,但在终曲--家园复兴篇中引用了英国作曲家毕晓普《甜蜜的家》歌曲主题,所表达的人文关怀精神颇为动人。而与马勒交响乐中丰富而质朴的民间音乐元素相比,在天鹏的音乐创作中则显得先天不足,很希望你能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G:谢谢您对我《复兴交响曲》中肯的评价,我一定会多加思考这方面的! B:你是在2013年回国定居的吗?是何原因促使你做出了这样的决择?回国后事业、生活、学习各方面适应吗?会不会打算“二进宫”——再赴美国发展? G:我是今年毕业后受聘上海爱乐驻团作曲的,这是一个天赐的平台,平时自己也会以钢琴家的身份做国内外巡回演出,多半以自己的改编作品为主。因此我迫切希望在这几年与敬业、纯洁的上海爱乐联手打造一系列真实反映时代的作品。我预计接下来的四五年会在上海。 % T+ k1 z8 F' p: U6 E4 t5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