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的导演有点像大厨,用准备好的材料加工调味,每次都用同样的食材和原料创造出不同的口味以满足挑剔的客户。导演在面对歌剧时,在音乐和剧本纹丝不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发挥创意,打造出不同于以往的情节架构和舞台设置,有时甚至不惜挑战传统观念而剑走偏锋。也有一些导演,在面对一部冷门歌剧时殚精竭虑地试图挖掘出隐藏在作品中不为大众所知的寓意予以放大,除了给人猎奇新鲜感之外,尚有灵性上的触动,有时甚至能重塑或重现一部作品的生命力。 彼得-塞拉斯就属于后者。这位美国导演历来以导演富有宗教意味的作品著称,比如巴赫的受难曲,他也是约翰-亚当斯歌剧的专用导演。7月11日,由他导演的柴科夫斯基独幕歌剧《约兰塔》新版制作在法国普罗旺斯的艾克斯的普罗旺斯大剧院内演出。年轻的指挥提奥多-克伦吉斯率领里昂国家歌剧院在乐池演奏,强大的卡司中包括演唱哈吉亚的维拉-怀特、演唱约兰塔的叶卡捷琳娜-谢巴申科和演唱雷尼的迪米特里-尤利亚诺夫。 《约兰塔》的知名度和上演率远不及柴科夫斯基的其他作品,如《叶夫根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等。2013年5月,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第二舞台盛大开张,便是用这部在马林斯基剧院首演的歌剧作为开幕大戏。安娜-涅特莱科演唱的约兰塔显得厚重和粗犷,写实的导演风格将整个剧情置于一间在舞台上搭建的小屋内,还为了展示全新舞台的各种旋转和升降装置改变屋子的方位和角度。除了曲末的大合唱以外,我首次聆听这部歌剧的经历可以用昏昏欲睡来形容。 而此次彼得-塞拉斯的制作彻底改变了我对《约兰塔》的印象。他在简单的舞台上放置了几扇带有宗教色彩装饰物的门框,在舞台前用射灯打向后方,这样便在彩色的背景墙上投射出演员的阴影。随着演员前后左右移动,阴影也随着发生深浅、左右和大小的变化,一些看似毫无头绪的站位组合在投影中借助门框造景的影子,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舞台前放的射灯有的还可以当作手电筒用,这样便能在后方形成多变的阴影组合。舞台后的背景墙在整剧中充当着基调的作用,就像幕布一样在最后两个场景中屡屡更换,颜色从深至浅过渡。 大量的舞台侧光和散射光替代了顶灯、吊灯正面光和追光,如此一来的好处便是在舞台上营造出极富层次和纵深的色彩感,人物的形象也十分自然,尤其是在剧照中更凸现立体感。与灯光相对应,整台演员都以黑色着装亮相,唯有约兰塔身着蓝色长袍,主次分明。 《约兰塔》对导演的最大考验与《图兰朵》第三幕换景一样,在于如何用有限的舞台呈现出无限的恢弘。这在《约兰塔》中表现为从小失明的约兰塔在最后见到光明。在这版制作中,导演最大限度地将合唱团限制在舞台两侧和乐池里,直到第四场才将合唱团像宗教祭祀的场景一下把舞台围成一圈。圣咏风格的合唱时,合唱团成员双手遮住双眼,随后慢慢地移开,配合灯光造景和背景更换,一同表现出盲人复明的博大景象。总的来说,这是一版崇高但不失丰厚,庄严但不失灵动的制作。
/ @6 ~ ^; z, i4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