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多芬:第三号钢琴奏鸣曲 BEETHOON: Piano Sonata No.3* U; ^/ B2 h# o+ T( e3 [" ]
6 c4 S$ j- P% y第三号钢琴奏鸣曲,C小调,OP.2.3,作于1795年,是OP.2 3首中规模最大,技巧也最华丽的一首。第一号奏鸣曲预示了以后《悲怆》的发展方向,这一首则预示了今后《华伦斯坦》的方向。8 C' @& m0 A* {, W) C
2 N# `. Y0 z& Z' Y乐章$ R+ A! y7 a# O0 H" ?- Z) v2 ^
& ~( ]5 Z) F$ A& w+ o& x; l
共4个乐章:: ^' o; c @ {1 { }
) r( H" ?1 d: P7 f4 ^1 I2 j( j; H, w) z
1.精神抖擞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开始出现贝多芬极富个性化的、刚毅的动机,第二主题则是那种温柔的旋律。这两个主题乃从1785年创作的《C大调钢琴四重奏》转用而来。
" W% k# ^% z' b# O8 E) Q2.慢板,E大调,自由的回旋曲式,其主题是拥有丰富和弦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旋律,其中左手越过弹奏细微音型的右手,在高音域以类似对话的形式弹奏出的优美音型尤其充满魅力。
7 {# i& o3 e& U! V' p3 x3.快板,谐谑曲,C大调,主题是以对位法作活泼的进行,中段A小调,由快速三连音的琶音构成。. ?6 s! u$ h' N- }9 d
4.很快的快板,C大调,回旋由式。这个乐章充满欢欣气氛,技巧也十分华丽,多少右点即兴曲的味道,最后以八度音程的强奏做戏剧性的结束。" \, u7 w) @; `/ s
唱片6 U m$ V- n, Y3 m3 s
2 E) C" h! O. L! U9 p6 ?2 x# a K
这首奏鸣曲的版本,可选:& n, X2 z( _, O; O
# Q. w7 |9 j, A0 x9 N9 m
1.米凯兰杰利(Michelangeli)演奏版,MEMR,CD编号 999 001(4张)(1987年录音)。" `, H* f2 C' E- @6 ?
2.谭梅文演奏版(古钢琴),EMI,CDC7 54657—2(第一至第三),《企鹅》评介三星。5 t: ^9 I) I5 Y6 ^; l: \; F9 G: E
3.巴伦勃伊姆演奏版,DG,413 759—2(6张),《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B( f& c% l1 r) E% M
4.布伦德尔1995年版,Philips,442 124—2(第一至第三)。
0 n' l. }- D& ^2 j+ d6 G9 k0 ~5.佩拉希亚演奏版,Sony,CD编号SK 64397(1990年录音,第一至第三)。/ V4 {6 i$ ~% K( E7 i7 n# [7 b
6.洛坦演奏版,Chandos,CD编号CHAN 9212(第一至第三),《企鹅》评介三星。( E g8 k* \4 `) D
7.尼古拉耶娃演奏版,Olym,CD编号OCD 561。 `& G7 o7 Z) [) k$ N" P
8.里赫特(Richter)1975年录音,Olym,CD编号OCD 336。
4 j( C& s& \& q! W" q6 r& U0 N一般演奏时间
/ {0 ?, T4 [9 h0 Q) Y
: A4 Q# d0 q* M' x1 Sonate Nr.03 C-dur op.2,3 (1795) - I - Allegreo con brio(9分46秒)0 g9 q- {8 {7 k: W2 m" \
2 Sonate Nr.03 C-dur op.2,3 (1795) - II - Adagio (5分48秒)6 I8 I5 n8 B* C/ |
3 Sonate Nr.03 C-dur op.2,3 (1795) - III - Scherzo - Allegro (2分43秒), k4 S9 a# R$ V" s
4 Sonate Nr.03 C-dur op.2,3 (1795) - IV - Allegro assai (4分45秒)1 J5 K: J3 A( R8 N4 V
这首奏鸣曲的历史录音,可选:
1 D* j* {. J: P1 A
x8 [, J' T7 Q, l1.汉伯格尔(Hambulger,1920—,奥地利著名钢琴家)1926年录音,OPAL,CD编号9839。
( `" ^0 ^4 A1 S+ D2.施纳贝尔1934年录音,EMI,CHS7 63765—2(8张),《企鹅》评介历史录音三星。
/ K+ j! k# s; l4 z* s7 S3.米凯兰杰利1941年录音,EMI,CDH7 63765—2。
6 I& x2 Y2 S$ i# A. o& L0 I赏析$ W3 b% B4 _& Q& @
9 g3 G$ g& t$ f) T' @; X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2 No.3 在Op.2的三首乐曲中规模最大、技巧也最华丽,充分把当时贝多芬称心得意的气概描绘出来,自始自终充满了愉快的欢乐,它显露了贝多芬创作上非常大的进步。8 e/ |( x: g; [8 A, T
. ^6 X7 s0 i* l& N1 u$ c青年时期的贝多芬对钢琴音乐的造诣,在演奏技术、作曲技巧、内在精神面貌日积月累,提高了同时代人作曲家的风格,在这首奏鸣曲中一展风采,为我们提供了贝 多芬钢琴艺术一条明确发展的线条。贝多芬在这首奏鸣曲里有意采用的许多克列门蒂的技巧手法,如双音、短琶音组成的经过句等等,在技巧性的华彩部分引入了音 乐的进行,创造了鲜明而独特的风格,这在贝多芬其他奏鸣曲中是少见的。
- Z D% e" J1 {2 H! B" a# C# l( z- C0 ?
这首奏鸣曲的性质是朝气蓬勃的、刚毅的、严峻的,几乎没有抒情温柔成分,辉煌的托卡他因素卓越的体现了其艺术构思的精神。全曲虽然转用了旧作的几个主题, 但由其组成的艺术构思却是庞大的。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规模也变大,副主题明显的由两个曲思构成,主题的展开部明确。第二乐章是Op.2三首奏鸣曲中最富有 诗意的一首,其风格和诗情味使音乐向绘画性、诗性提升。第三乐章的诙谐曲提高了诙谐的性格。第四乐章的回旋曲规模也变大,并第一次在奏鸣曲乐章中取用 6/8拍子的节奏。贝多芬在此曲中极其自由的使用了大胆的写作手法,使钢琴的表现力扩大化了,也使贝多芬大师的风范猛增,充分叙述出这时期贝多芬的力量、 内在的精神表现。
& ~) b) q( L8 b- z2 b I/ a" z1 k" c' J/ `0 F# Z. r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以C大调写作的除此曲外,只有Op.53《(华尔斯坦)奏鸣曲》了。这两首奏鸣曲的曲思非常相似,可以说,这首奏鸣曲是1795 年贝多芬最为雄心勃勃、勇猛精进的姿态,音乐洋溢着勤奋自强,力行不怠的气氛,听不出有丝毫能阻碍他的暗淡命运的声息。完全可以这么说:这首奏鸣曲暗示了 走向“华尔斯坦”方向的前驱征兆,他以有机性的统一,充分展示出贝多芬伟大的模样,展示了一种令人神往的宏伟气势。几乎所有的音乐专家都在强调贝多芬的英 雄性,人们也就在“专家”的解说下仰望着“英雄”,仰望着英雄怎样“扼住命运的喉咙”,而后发现跟贝多芬比起来自己渺小地只能掐一掐自己细嫩的脖子。在这 样的引导下,人们与贝多芬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的时代早已不是英雄的时代,如果一个艺术家还认为自己是被上帝选出来向他愚昧的同类揭示永恒真理的话,他的 艺术一定会是失败的,甚至他的一生也是。所以在无比现实浮躁的人民耳旁叫嚷“贝多芬就是英雄的力量”这类实话只会惹人厌烦,以至于人们读出 “Beethoven”这就意味着澎湃的气势和雄伟的力量,确实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与他怒发冲冠一脸凶狠的形象吻合,可太多人只看到了他的这一面,在这样一 个所有价值都在动摇的时代,太多人理所当然地对贝多芬敬而远之,渐渐的,我们遗失了当今社会最缺乏的瑰宝。在遭遇挫折时,贝多芬给你永不屈服的勇气;在需 要宁静沉思时,贝多芬给你最温暖柔和的篇章;在精神空虚时,贝多芬会把你的思想引向宇宙那般遥阔的视野,领会超脱个人狭隘情感之外的天地人和。可惜人们往 往忽视了贝多芬的柔和篇章与深远哲思。
l; y$ ^0 S* L! o. m8 ]+ |. @
( g* ~9 o* b1 V! ?3 U7 D4 T: `
- e" k& @5 d* E9 b- \6 @ z$ B8 h' Y) d Y; c6 E' i'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