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70|回复: 0

[剧本台词] 上海电影节缘何被互联网大佬攻占

[复制链接]
BouctGako 发表于 2015-7-22 09: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将来所有的电影公司将都将为BAT打工。”2014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博纳集团的董事长于冬一语成谶;于是2015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全面攻占了上海滩,电影人反倒退居二线。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应该改名为上海互联网峰会。”一名电影从业人士抱怨说。实际上,这还不是夸张,只是说出了实情: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从6月13日开幕至今,一共举行了大大小小数十场论坛,几乎每一场论坛上必谈“互联网+”和“IP”。来自于腾讯、阿里巴巴、爱奇艺、时光网、优土、小米和乐视的互联网大佬们无数次的被封为座上宾;如果不是有来自博纳的于冬和来自万达的叶宁苦苦支撑,这个电影节真的快变IT界的事了。

那么问题来了,互联网大佬们缘何忽然攻陷了上海电影节?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是短暂现象还是发展趋势?且听下文分解。

总体格局

互联网要把中国电影市场搞到3000亿?

2014年,中国城市影院的年票房接近300亿,再创历史之最。2015年,总票房有望突破400亿,进一步坐实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位置,与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北美(含加拿大)之间还有大约200亿人民币的差距。根据目前中国电影市场30%左右的年递增率,大约2018年前后就会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但在互联网大佬的眼里,这根本就不值一提。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电影新常态:互联网+与产业升级”论坛上透露称:“我见了马云两次,他说按道理来讲,30亿以下的投资是不需要我来见被投资对象的,我们决策委员会就决定了。他给我们投的是24个亿,他说我之所以见你,是对一个事情感兴趣,对中国电影怎么做到3000亿感兴趣。至于具体电影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太大兴趣的。”

一席话,说得全场屏气凝神,鸦雀无声。当电影人还在为300亿票房沾沾自喜的时候,人家互联网大佬想的是3000亿。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就是格局。

上海电影节缘何被互联网大佬攻占?

“互联网文学·影视剧剧本·新编剧人才”高峰论坛

创作源头

网络文学成为电影故事的“蓄水池”

电影是什么?电影就是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去向观众讲一个故事;这是所有电影人和互联网人的共识。

毫无疑问,“故事”是电影的核心。那么故事从哪来?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它主要来自于编剧和导演的创作。由于是“个人创作”,它必然带有极强的个性,只有一小部分人能从中找到共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众”,不少影片因此血本无归。

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种格局,因为“网络文学”登上了大雅之堂。最近几年,《失恋33天》、《致青春》、《何以笙箫默》等片,最初都是因为小说在网上获得了超高的点击率,最后被改编成电影进而票房大卖。

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陈村在“互联网文学·影视剧剧本·新编剧人才”高峰论坛上说,刚开始的时候,网络小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最近几年敏感的电影人发现网络小说有一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它的人气可以通过点击量得到最直观的体现;大量读者在作者创作时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参与互动,因此改编成影视剧后继续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网络文学目前已经成为影视创作的“富矿”,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

腾讯互娱影视与版权业务部助理总经理陈英杰也举例说,正在热播的《花千骨》原著小说是晋江文学的果果写的:“我们去年就预料到今年肯定会大火。”这个“预料”,不是没有基础的猜测,而是大量用户在网络上形成的消费趋势,它可以被一些敏感的从业者提前捕捉到。而现在,陈英杰正在致力于推出《择天记》:“基于我们对《花千骨》的了解和判断,仙侠类的题材应该是未来电视剧的趋势,所以我们有信心这个剧能成为明年暑期档的热门大剧。”

陈英杰坦承,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除了技术,最主要的就是缺少优秀编剧、缺少会讲故事的人:“而网络文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蓄水池。”因为网络作家成千上万,他们的写作其实就是在“讲故事”,只不过是“线上讲故事”;到底有多少“听众”,一目了然。

发行推广

宣传推广和在线购票已经颠覆行业生态

一部电影有了好的故事创意,接下来需要有专业的制片人、导演、演员和其他幕后团队把它制作出来,这是目前电影工业中唯一一个互联网不能直接参与的一环,暂不论述。

那一部电影制作完成以后,就需要宣传推广和发行。在互联网还不盛行的年代,宣传推广基本靠报刊杂志和观众粉丝的口口相传,出品方可以打“时间差”。比如一部片子本来不怎么样,但出品方可以买通媒体和影评人来鼓吹它“好”,等观众进了影院,想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影院不可以退票。

而到了今天的信息时代,纸已经包不住火了;一部电影到底怎么样,全国观众通过互联网,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同时知晓。于是,大师们走下了神坛,新导演崛起了,2014底姜文的《一步之遥》票房不如人意就是最好的例子。

发行方面,数字发行逐渐取代胶片拷贝,发行人员们再也不同提着拷贝挨家挨户拜访影院了,直接数字传输就可以搞定。

更重要的是,以前看电影观众都得去影院柜台购票,遇上热门档期,排队还抢不到好位置,费时费力;而到了现在,直接通过手机和电脑就能购买,还可以自由选坐,省下了大量时间不说,票价还比柜台便宜。

据统计,2014年,网络购票已经逼近市场总额的30%,今年有望达到40%,明后年肯定会超过50%。又因为可以在线购票,不少片方和电商联手,在影片上映之前就大量预售或者包场,进一步倒逼影院排片,彻底改变了行业生态。

上海电影节缘何被互联网大佬攻占?

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先生

终端放映

视频网站越来越强大,试图和影院“同步”

按照中国的传统模式,一部电影公映之后,观众要么到影院去看、要么看盗版DVD,通过电视或正版DVD看的只是少数。

但最近两年,随着政府部门对盗版的大力打击,盗版的成本往往比正版还高,逐渐走向绝路,视频网站得以大量崛起,他们手握大量的付费用户,逐渐在终端放映一边有了发言权。

6月16日举办的“互联网企业的影视新蓝图”论坛上,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透露称,最近几年,视频网站的付费用户保持着高速增长:“可能还不是百分之百的问题,而是百分之几百的增长速度。随着电影市场环境的改善,中国将来一定会有一个庞大的付费群体,需要通过网络观看高品质的正版电影以及其它类型的作品。”

爱奇艺影业总裁李岩松也证实称,这个增长率确实是高达百分之好几百。而6月16日当天,爱奇艺恰好公布了它目前的付费用户总量,已经超过500万,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增长;腾讯视频的付费用户目前也有几百万。而如果保持最近两年的增长速度,它们的付费用户将迅速冲破千万甚至达到几千万。

也正因为如此,最近几年影视剧的新媒体版权开始暴涨,目前一些影片的单片价格已经冲破3000万。出品方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开始考虑缩短影片在影院公映和线上放映之前的“窗口期”。以前通常是影片在影院下线一年半载之后才能在网上看到,去年《北京爱情故事》(观剧)已经可以做到影院下线当天就在网上看到。

而随着视频网站付费用户的进一步增长,有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将来的电影可以做到在影院和网上同步公映。“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如果有一天它通过网络赚到的钱比影院票房还多,它一定会在网上同步放映。”万达文化集团的副总裁叶宁表示,尽管他来自于内容制作方,但仍然对视频网站的前景感到乐观。

突破壁垒

互联网企业大举进攻影视制作领域

从上文可以看出,在整个电影工业的生产流程里面,从故事创意到拍摄制作,再到宣传推广、影片发行,一直到最后的终端放映,除了“拍摄制作”这块儿,互联网已经或即将颠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而在有钱、有资源又有渠道的前提下,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必将大举进攻内容制作领域,完成整个生态系统的构建。

以腾讯公司为例,2014年,腾讯视频参与出品了《我的早更女友》、《痞子英雄2》等多部电影,大获成功。2015年腾讯视频参与出品的影片达到10余部,其中3D奇幻电影《捉妖记》、孙红雷和董子健主演的《少年班》、何炅导演的《栀子花开》等都是备受瞩目的年度大片。

而在“互联网+”已经连接一切的大环境下,腾讯作为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将进一步大规模进军电影。“我们腾讯最基本的战略有两个,一是连接,我们希望腾讯可以做一个连接器,连接一切。另一个就是原创内容。要生产一个平台上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这也是我们交了无数版权费和学费之后学到的教训;所以虽然很艰难,但还是要学。”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表示。

除了腾讯,阿里巴巴也开始在内容制作方面大规模布局,不但成立了专门的影业公司,还以24亿元注资光线传媒。百度旗下有爱奇艺影业,优土联合成立了合一影业,乐视影业则一直宣称自己是“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公司”,大家各自的野心不言而喻:要打通闭环、建立生态。

当然,内容制作这一环与电影工业的其它所有环节不同,它属于创意领域,不是有钱就能打通的,它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和人才,以及时间。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电影行业早恐怕已被互联网企业彻底攻陷。

结语

“互联网+”的说法将消失,电影行业到了风口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是互联网大佬雷军的名言。

现在,中国电影就是那只“猪”,已经站在风口上;风也来了,这个“风”,就是互联网。它要把中国电影“吹”到多高?就是马云的3000亿。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互联网大佬们全面攻占了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因为它们已经深度融入了电影工业的任何一环,目前正满怀信心,在最薄弱的一环“内容制作”上拼尽全力。

但即便如此,所有电影人张口闭口必谈“互联网+”的事情,还是让人觉得有些不适应,甚至有些反感。对此,多位互联网大佬异口同声总结称,其实所谓的“互联网+”,重点不在“互联网”,而在于“+”后面的内容,比如“互联网+电影”,重点在电影;“互联网+金融”,重点在金融;“互联网+旅游”,重点在旅游;“互联网+约会”,重点在约会。

可能再过十年,“互联网+”这个词语将会消失,因为所有的行业都离不开互联网,它将彻底变成这个行业的一部分,就像电影离不开声光电一样。



20.jpg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2 17:48 , Processed in 0.13793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