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展 望 手风琴作为一件年轻的乐器,从1829诞生到今天不过170余年;作为一件外来乐器,它在中国的历史就更短了。20世纪初期,手风琴传入中国。发展到三、四十年代,中国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与手风琴有关的音乐活动。50年代,随着专业手风琴教育机构的创建,中国手风琴艺术开始繁荣发展。 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手风琴在中国普及成为一件“大众化”的乐器。中国手风琴制造厂家一年要生产六万多台琴,除去少量出口,一年要内销大约五万台以上。中国成为一个手风琴大国,拉琴人数居于世界之首。 回顾历史,手风琴在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曾几何时,只要是文艺演出单位,无论是文工团还是歌舞团、宣传队,手风琴手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几十年来,中国培养了一批从事手风琴演奏与教学的专业工作者,同时也造就了大批手风琴爱好者和听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然而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文化品位也随着社会潮流而改变,先后出现了“钢琴热”、“电子琴热”,还有“伴奏带”等新的音乐形式,手风琴好象逐渐离开了舞台和媒体,在人们的视野中远去。难道手风琴真的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该退出音乐舞台了吗? 中国手风琴艺术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道路,一直是中国手风琴人士关注的焦点,从90年代起,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章主要有: 王域平: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手风琴专业发展与建设的若干问题,差距与希望并存 李曦微:关于振兴我国手风琴事业的断想 陈一鸣:我国手风琴事业现状分析与展望 李遇秋:历史的召唤——关于中国手风琴学派的构想 任士荣:加强中国民族化建设、为建立中国手风琴学派而奋斗 在这些文章中,根据国际交流中对世界手风琴总体水平的把握,对于中国手风琴艺术的现状和今后如何发展的问题已经有了共识。认为阻碍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一是国产手风琴构造、音色等乐器方面的滞后;二是本民族手风琴中、高级曲目的缺乏。前者,是手风琴这种乐器在国产化方面,由于制造业的落后,直接制约了乐器的表现手段与效果。后者,是因为在现有的手风琴教学与演奏曲目中,大部分作品是由演奏家们创作或改编的,这部分作品有较好的舞台演出效果,但在技术程度方面大多居中,而且作品的结构、形式也趋于雷同。 一种乐器的发展,历来是乐器——教学表演——作品三者相辅相成、循环促进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阻碍其演进与发展。在此根据中国手风琴艺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借鉴前苏联、欧洲等地手风琴发展的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手风琴艺术新的发展道路。 + ` [" S2 z$ W+ N
; V: X% u% `- y2 a) Y8 [. e;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