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9 C% o1 m% F4 _0 N3 E
香港艺术发展奖|认识当代后起之秀延续本地艺术发展
2 t: B$ B2 d. R; y随着疫情退却,社会复常,今届「香港艺术发展奖」亦复办实体颁奖礼,对艺文界和应届得奖者均别具意义。颁奖礼于6月17日假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圆满举行。当日共颁发了27个奖项予本地艺术工作者、团体、学校及机构,以彰显他们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以及在推动香港艺术发展方面的贡献。
+ y7 d0 }, ^ ~! G 5 v' E* i: c2 F8 F6 a
「香港艺术发展奖」由2003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筹办至第十七届。颁奖礼共颁发六个奖项类别,当中「艺术新秀奖」表扬、支持及鼓励年青和新晋艺术工作者。奖项以艺术界别分类,包括艺术评论、舞蹈、戏剧、电影、文学艺术、媒体艺术、音乐、视觉艺术及戏曲。 艺术新秀奖(舞蹈)得主——麦卓鸿先生麦卓鸿是本地舞团绰舞场的创办人及艺术总监,作为舞坛新生代实力派代表,他拥有扎实的训练背景、稳定沉着的台风,加上丰富多元的表现力,在舞台上能展现强大压场感,呈现具个人特色的作品。他对本地舞蹈创作具有独特视野,亦会邀请不同舞者观赏其演出,从而收集意见,足见其魄力和热情。作为新生代舞者,他的目标不只在舞台上,更是「希望继续为有志于表演艺术发展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平台,寻找更多资源和空间。」 ( Z! t0 w! u+ L
% P; u4 c: [. |3 P* {8 T
9 P- W9 _/ w: w% _, E8 j8 n《遗角》;相片来源:Ar Liu Photography
0 i% l5 E; z$ G& z+ C( e2 e( d5 u9 Q
艺术新秀奖(戏剧)得主——郑君炽先生英国吉尔福德演艺学院音乐剧演艺硕士郑君炽,至今担演超过70出舞台制作,乃资深的音乐剧男演员,曾参与多个不同类形的演出,多次获得本地、海外提名及奖项。近年来,他积极为不同制作担任歌唱指导,甚至参与编创、翻译、填词等工作,发展上、能力上皆相当优秀,同时亦能感受到他对音乐剧的热情。他认为,「音乐剧源自西方,但不代表我们不能走出自己的路。粤语有九声,填词时虽然相比其他语言更具挑战性,但我亦希望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让自己在舞台上演绎,令更多人认识本地音乐剧,焕发其光彩。」
+ R4 W' E$ n- o9 n
9 f6 l' U1 @3 @+ K, O6 [; H& v
) O0 Q5 u; f) k. f' J& e8 ^: ^
《大状王》;相片来源:Wing Hei Photography
& e& v% Q6 j; v# n# m. d' |. y9 G2 U# [
艺术新秀奖(电影)得主——曾觅女士曾觅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及设计师,她曾参与香港国际电影节《光影浪潮:香港电影新动力剧照展》,于10多个地区进行剧照巡回展览,利用平面摄影展现出香港电影多彩的面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剧照师的工作主要是为电影宣传提供相片,但曾觅自言要让观众看到电影的另一面,揭开制作背后的神秘面纱,利用镜头诉说电影制作的故事。近年她参与了香港舞蹈团最新版本的《九歌》海报拍摄和宣传片制作工作,更与录像艺术家鲍蔼伦合作设计影像装置,亦勇于创新尝试,制作了艺术动画NFT。 - s/ g: `* N" q; Y
* X3 s. u- F' ^) b4 Q
) I' Y+ F: E& E2 G) b$ ]$ r
《怒火》;相片来源:英皇电影、银都机构、 腾讯影业、导演陈木胜、监制陈木胜及甄子丹 ]. u6 H) m4 A" K
5 l: I* c: v: V. z9 V4 F: A1 [
艺术新秀奖(文学艺术)得主——曾繁裕博士曾繁裕出版著作有中长篇小说《日日》、《低水平爱情》、《无声的爱欲与虚无》、《后人类时代的它们》以及小说集《三》。他的作品富哲思,讲究文学技巧的推进,为创作注入现代和香港的特色,中间却不着痕迹,言之有物。另外,他对文学的推广亦不遗余力,实属近年难得一见的年轻作家。他醉心写作,也源自对信仰的深刻体会,他认为「上帝用话语创造世界,且借着《圣经》以文字而非图像向世人说话,所以我也希望透过写作寻求和盛载意义。」 8 K6 U8 B0 M1 w5 S }# K# {
) I7 B' z6 c5 p0 H
9 G6 E k/ U ?3 B ?6 f; l
作品获刊于不同园地) O M2 s- E; u, P& A
# B! }6 m% B S0 s- @1 d3 I0 d% |$ y艺术新秀奖(媒体艺术)得主——郑智礼先生郑智礼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批判性跨媒体实验室)及香港科技大学(创意传播),他不断探究各类艺术媒介,尤其专注于实验影像创作及混合媒体装置艺术,当中数码扶乩作品《ONLY3MATTERS》创新性高,为观者带来惊喜。他的作品数量丰富,擅长活用多元新媒体的手法,诠释日常生活与艺术的结合,又曾将编程套用至作品中,思考未来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位教授,把累积的艺术知识、人生经验和创意资源,回馈香港不同社群。
7 z w4 N* g" l' @- ^
" M: f K1 |6 `/ W4 b* v' F* Q1 d a& _; q! {5 ]
《ONLY3MATTERS》
: b* {+ l% T9 _
' o) k# K/ w5 d! o# [$ D9 [( n* w艺术新秀奖(音乐)得主——卢定彰博士卢定彰突破传统框架,将文学和音乐融合,写成大型原创歌剧和清唱剧作品,且在跨界别推广香港文学方面充满热诚。卢氏在填写粤语歌词上花了很多的心力和时间,所有字韵皆正确无误,可见其技巧运用已达一定水平。近年来,他的创作和演出活动均相当大型和多样化,观众群甚广。他计划未来更集中地创作音乐剧场作品,期盼能带给观众的,并非瞬间的感官刺激,而是希望作品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灵感,引导他们思考、反省。 , x6 a3 a; M% o
. p& g6 N ]+ D7 J9 w% p: Q, O& l/ \+ h5 f) w3 H+ ^% i9 A: |* H5 X
《幸福家庭与狗》8 h( d$ J W- u7 K% h
6 q9 r8 N# }; B+ c+ J
艺术新秀奖(视觉艺术)得主——江凯勤先生江凯勤曾从事艺术行政,现为全职图章篆刻师,更成立工作室「话事斋」。他创作出有趣及具个人特色的当代篆刻作品,在传统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能呼应当代人文价值,并融入文学、宗教及流行文化元素,创意可嘉。虽然篆刻并非广为大众熟悉,江凯勤仍一直坚持不懈创作,努力宣扬篆刻艺术,值得赞赏。至于未来的艺术实践,他表示希望:「继续两条腿走路,学习和传承传统,同时在日常发掘创作灵感。」
! L5 o" ^1 U2 f% m* ^
7 i4 n3 V$ p4 @1 R: m5 @( q; y1 T9 l/ G1 G' I& B1 [ N: v2 L& _
《桥流水不流》展览( X0 K8 U4 l. t% `) [
) W5 X. O# ?0 ?1 F) K% h3 k& b
" h9 A! n2 e5 m2 j$ n1 d) C' K
. S/ j7 n! o. [各奖项得主与一众嘉宾合照 x+ b' R0 G: I+ o& l, ?
, S* C, f& c0 e; n/ [4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