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鼓。) v& G& K1 w) B& c& L% t
* 贝司。
% a8 f5 D; o. n @# x0 u/ I2 u0 p* 主体伴奏部分(键盘或节奏吉他)。( t9 t, A* z; r0 {1 _
* 其他主奏部分(主音吉他或键盘之类)。# t) a- h9 o. Y# B& a; I5 j
* 附带的部分(管乐及声效)。
3 R; x M$ Y; m; ^* 打击乐器。9 s# i3 t6 A% I8 j/ n
* 人声。
7 U! C% d' U3 _, Z8 n6 U7 V6 j2 j* 伴唱。 q5 a- L0 Z1 k* [- U" @
将上面这个顺序反复几遍后,你就可以做下面的事情:! p9 p$ S6 p) h: _* ^( z6 ^
* 将不必要的部分静音。3 e9 o8 P1 k2 S( V# K
* 整体进行压缩处理。( c0 P+ J( l8 N6 Z& V
* 精细地调节各音轨电平。
% K/ m6 [$ E" ~! H2 |; f C4 X: x* 混成立体声。, M+ X( v, d0 Y, T
* 上床睡觉,明早起来重新检查所有的东西。4 S' ]2 r, w7 S) R$ n) G0 }$ E4 B0 p
有时你会将作品进行整体的EQ处理,请谨慎地考虑它带来的后果。这个工作完全可以放到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算搞砸了也不要紧,你还有先前的备份。倘若你过早地用这招,万一搞砸就没有退路了。保险起见,这个活儿还是留给母带工程师去做吧。使用压缩器没有这个问题,只需注意压缩会改变先前各音轨的平衡,所以压缩一般最后用,同时精细地调节各音轨的电平。6 h `5 d5 \6 }. F# E9 B) ~
' ^% u% H! I2 |0 u E
下面我们来看看混音时的细节问题:
9 `: v, J- T0 A, e: N鼓
2 [# f+ s$ I7 X5 ?, Z" m" a$ r在对鼓的音轨进行操作时一般要遵循下列原则:; R. ] e/ [* M" m2 q" |+ a
* 鼓的声音要与歌曲相配。( r. y3 X* d9 V+ F
* 鼓声要有颗粒感,毫不含糊。军鼓与底鼓听起来要配套。
6 K$ E) e; {" n+ Y7 M6 Z* 流行歌曲中的鼓声要结实有力,击打的感觉要真实。% z7 F( m3 h$ }( Y+ q6 i
* 鼓的节奏可以自由,但绝不能拖沓散乱(鼓的声音也会影响人对节奏的感知)。
. U) O. V5 o- ~$ Y% ^3 k* 鼓的音量要合适,要让人清晰地感受到节奏,但又不喧宾夺主。0 I6 t, i/ U7 U
* 鼓声要有活力和动态的变化,避免单调乏味(通过推杆的细微调节)。 ~$ g: V4 U2 ?* n7 e! f) ], B
鼓的摆放提示:
# v, m* d- k4 Q7 s) y* 鼓的摆放可以以鼓手或听众的角度为准。以鼓手的角度摆放时若过于宽广,会造成听觉上的不真实。
# T) r( P2 V/ M, }1 b( I' q; j( K* 除了使用鼓刷的爵士乐外,底鼓和军鼓位置一般在听觉的正中。踩镲一般在半偏于一侧的位置。. g' K: G4 f- \* X/ U
* 两个高音桶鼓一般对称于正中摆放,低音桶鼓则在一侧的远端。
3 _. N5 _9 g/ T& k: B* 桶鼓的摆位在听觉上要避免过于宽广。6 x8 c/ R+ J& i
* 最好有两个或以上的镲放在不同位置。
" w% V9 @/ |0 \- W8 G: s, o* 和桶鼓一样,镲的摆位也不宜过宽,偏离50%~75%就足够了。' i" B5 E/ d& e1 j+ e, d4 U
* 如果在单声道下试听时环境音轨(ambience tracks)消失了,原因是立体声时设定的过于宽广。% a3 ?0 l& [3 c6 X: O" x/ H! g9 `
* 底鼓或军鼓其一为单声道时添加混响也许有不错的效果(立体声像中会产生交替的“开/合”效果)。在很多流行音乐中都能发现这个做法,你可以留意一下人家是如何做的。
5 U# J9 H+ Z8 R* k* 如你打算使用噪音门之类的设备,请确保噪音门的开启和关闭不要影响各鼓具的声像。9 R8 t) G& W" Q% _& x0 k6 o; q
* 镲的音轨有时也作为环境音轨来使用。如果是这样,调节低频的EQ可以控制镲/环境音轨的平衡。
- u+ a+ X8 n! z9 @& S G关于音色的提示:
* P( n" v" z/ ~* E8 {) Y2 ~* 底鼓声音的处理总是比较麻烦,特别是真鼓的声音。首先用EQ切去一些低频并将音量推大一点,这样可以让底鼓更好的“呼吸”,之后试着提升3-4Khz附近很窄的一段。倘若底鼓的动态范围过大,可以用压缩来改善,设置较大的压缩量,并使用长的启动时间。经过处理后鼓声会有更大的冲击能量,注意电平的大小,必要时用限幅器。这个方法最好在EQ前使用。如果是采样器或鼓机的声音,添加一点短的混响会增加“空气感”,同时不影响其能量。在流行音乐中,底鼓需要和你脚至胸腔间的某部分产生共鸣,位置取决于音乐的种类。在drum 'n' bass风格的音乐中这个位置在脚至腹股沟之间,而rock中这个位置一般在胃部和胸腔附近。
5 J( F/ a e/ N$ G* 另一个底鼓上的窍门是使用一点短的延时。所谓的短可不是20~30毫秒,而是1~5毫秒的范围。这个方法能产生梳妆滤波器的效果,滤掉一些低频并重新塑造高频。你也可以加极小的反馈(你的延时效果器允许的话正负反馈都试一下)。要强调的是:延时效果器在这里的用途不是制造延时,而是在底鼓上产生不可思议的EQ调整。它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不好说,取决于你的操作。所以请在实践中多多体会。: N, c4 x j( Z* X0 Y- e0 ~! D. d T
* 军鼓更是麻烦的出名。多数底鼓上的处理方法都可以挪到军鼓上使用,不同的是军鼓一般需要增加些低频响应,而不是用EQ切去。增加高低频响应能够比“理论上正确”的减小中频更让声音富有冲劲。减小中频反而让军鼓的声音变得平滑圆润,并限制其表现。军鼓上的混响往往是长短都有的,多些短混响,中量的长混响。流行音乐中军鼓应与你的头部共鸣,同时传导至胸腔。在drum 'n' bass的音乐中军鼓要比流行音乐在三维空间中靠上。% q' z5 X1 s$ b. e
* 通鼓一般需要减少点儿低频,这样更有空气感并让高频更具冲击力。如果是真鼓,请避免增加过多的高频,否则会与踩镲和吊镲相冲突。切去一些低频是正确的办法,同时微微提升点中频。通鼓上混响的使用与军鼓类似,只是长混响的比重要加大。
+ e/ i2 n( l9 D) X* 踩镲和吊镲与鼓孑然不同,它们使用EQ时衰减比提升效果要好。换句话说,想要得到“金光四溅”的声音不能靠提升高频,而是要衰减低频和中频。提升高频会使镲的声音过于尖利,失去了应有的表现力。过分强调镲的动态会带来音色的失真,对混音不利。如果感到延音不足,可以用长混响来延伸。但混响会抹杀真实打击乐器敲击时自然的音量衰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