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鼓。
; V- b, w5 d9 b% u q2 E4 V* 贝司。
2 b$ K2 Y! P5 B6 U6 N7 y5 G7 ]* 主体伴奏部分(键盘或节奏吉他)。
( F. ^+ \9 B* L% Z% |2 N* 其他主奏部分(主音吉他或键盘之类)。
3 r3 w4 v/ R" g; e% F+ _- v* 附带的部分(管乐及声效)。
2 ^. q" F8 O5 u0 ]8 R* 打击乐器。
! |/ o; T8 v8 @. l/ G* 人声。( U, u% O' \: Z" w
* 伴唱。) J5 r# [" h9 e1 D- J1 w
将上面这个顺序反复几遍后,你就可以做下面的事情:- u( g: O* v4 m/ o0 p4 s) ]# w* ?
* 将不必要的部分静音。
! V* z. D7 N+ r5 A* y0 G4 m* 整体进行压缩处理。( @. }# P: k+ q. u, D
* 精细地调节各音轨电平。. A. B, ^% a! N! A6 U, O: v
* 混成立体声。# |- P7 m8 j0 l
* 上床睡觉,明早起来重新检查所有的东西。
( j3 f* K% n, V3 B0 I有时你会将作品进行整体的EQ处理,请谨慎地考虑它带来的后果。这个工作完全可以放到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算搞砸了也不要紧,你还有先前的备份。倘若你过早地用这招,万一搞砸就没有退路了。保险起见,这个活儿还是留给母带工程师去做吧。使用压缩器没有这个问题,只需注意压缩会改变先前各音轨的平衡,所以压缩一般最后用,同时精细地调节各音轨的电平。0 x$ U# b% c x9 b
" @ `7 c3 D6 p) B* k7 G5 g
下面我们来看看混音时的细节问题:
" A: i$ d( P# X, F鼓7 c2 n5 H/ B8 z* N0 U* k8 k
在对鼓的音轨进行操作时一般要遵循下列原则:
j/ R/ y! Z% _1 ?% C5 O* 鼓的声音要与歌曲相配。; E* P" r/ e& E$ s3 N+ d
* 鼓声要有颗粒感,毫不含糊。军鼓与底鼓听起来要配套。. D+ C& x" o* {& P x8 I7 v, R
* 流行歌曲中的鼓声要结实有力,击打的感觉要真实。- }3 q( g# Z! y. C$ }7 d
* 鼓的节奏可以自由,但绝不能拖沓散乱(鼓的声音也会影响人对节奏的感知)。! M1 t2 d- g+ o
* 鼓的音量要合适,要让人清晰地感受到节奏,但又不喧宾夺主。
1 j% ]& B( @ b" h2 K* 鼓声要有活力和动态的变化,避免单调乏味(通过推杆的细微调节)。$ u2 @, h l5 e2 ?3 ?
鼓的摆放提示:! A9 _* e" ?' Y/ ?' c
* 鼓的摆放可以以鼓手或听众的角度为准。以鼓手的角度摆放时若过于宽广,会造成听觉上的不真实。
' `: w, N! s# Y: b! q; E* 除了使用鼓刷的爵士乐外,底鼓和军鼓位置一般在听觉的正中。踩镲一般在半偏于一侧的位置。
, y' l; H: n/ l- f* 两个高音桶鼓一般对称于正中摆放,低音桶鼓则在一侧的远端。
2 C1 c9 X$ W" W9 n2 w; @6 Z0 y3 a x* 桶鼓的摆位在听觉上要避免过于宽广。+ S* B" ]/ n; ?2 s$ r2 J8 T! E
* 最好有两个或以上的镲放在不同位置。
- T2 F6 B$ M9 d* 和桶鼓一样,镲的摆位也不宜过宽,偏离50%~75%就足够了。
" z/ ^. q% X# R* 如果在单声道下试听时环境音轨(ambience tracks)消失了,原因是立体声时设定的过于宽广。8 X. A" t+ S3 I8 \. ~8 C7 C
* 底鼓或军鼓其一为单声道时添加混响也许有不错的效果(立体声像中会产生交替的“开/合”效果)。在很多流行音乐中都能发现这个做法,你可以留意一下人家是如何做的。 f o0 }6 t+ A w6 D3 b( R
* 如你打算使用噪音门之类的设备,请确保噪音门的开启和关闭不要影响各鼓具的声像。; P1 Z5 l1 |3 c# x% j) W! Q
* 镲的音轨有时也作为环境音轨来使用。如果是这样,调节低频的EQ可以控制镲/环境音轨的平衡。
, S! I: m; G" u M3 e% h( v8 K关于音色的提示:2 G* t8 J, C. [' \& w* L
* 底鼓声音的处理总是比较麻烦,特别是真鼓的声音。首先用EQ切去一些低频并将音量推大一点,这样可以让底鼓更好的“呼吸”,之后试着提升3-4Khz附近很窄的一段。倘若底鼓的动态范围过大,可以用压缩来改善,设置较大的压缩量,并使用长的启动时间。经过处理后鼓声会有更大的冲击能量,注意电平的大小,必要时用限幅器。这个方法最好在EQ前使用。如果是采样器或鼓机的声音,添加一点短的混响会增加“空气感”,同时不影响其能量。在流行音乐中,底鼓需要和你脚至胸腔间的某部分产生共鸣,位置取决于音乐的种类。在drum 'n' bass风格的音乐中这个位置在脚至腹股沟之间,而rock中这个位置一般在胃部和胸腔附近。
3 c- |( y2 C6 B) x7 v Q. X* 另一个底鼓上的窍门是使用一点短的延时。所谓的短可不是20~30毫秒,而是1~5毫秒的范围。这个方法能产生梳妆滤波器的效果,滤掉一些低频并重新塑造高频。你也可以加极小的反馈(你的延时效果器允许的话正负反馈都试一下)。要强调的是:延时效果器在这里的用途不是制造延时,而是在底鼓上产生不可思议的EQ调整。它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不好说,取决于你的操作。所以请在实践中多多体会。3 N& U$ Q& d7 l2 P' ?% [7 H
* 军鼓更是麻烦的出名。多数底鼓上的处理方法都可以挪到军鼓上使用,不同的是军鼓一般需要增加些低频响应,而不是用EQ切去。增加高低频响应能够比“理论上正确”的减小中频更让声音富有冲劲。减小中频反而让军鼓的声音变得平滑圆润,并限制其表现。军鼓上的混响往往是长短都有的,多些短混响,中量的长混响。流行音乐中军鼓应与你的头部共鸣,同时传导至胸腔。在drum 'n' bass的音乐中军鼓要比流行音乐在三维空间中靠上。3 K6 |: W1 w3 P
* 通鼓一般需要减少点儿低频,这样更有空气感并让高频更具冲击力。如果是真鼓,请避免增加过多的高频,否则会与踩镲和吊镲相冲突。切去一些低频是正确的办法,同时微微提升点中频。通鼓上混响的使用与军鼓类似,只是长混响的比重要加大。/ E# }0 u/ u, p7 ~$ f
* 踩镲和吊镲与鼓孑然不同,它们使用EQ时衰减比提升效果要好。换句话说,想要得到“金光四溅”的声音不能靠提升高频,而是要衰减低频和中频。提升高频会使镲的声音过于尖利,失去了应有的表现力。过分强调镲的动态会带来音色的失真,对混音不利。如果感到延音不足,可以用长混响来延伸。但混响会抹杀真实打击乐器敲击时自然的音量衰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