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表现的是恬静而美丽,象是在月宫中的游动,花丛中的观览。乐曲开始的 徐缓四度上行;在主音上的长音,造成平稳宁静的气氛,然后琶音上行到第 一句的最高音,似乎展开了幻觉的翅膀,第二句达到更高的意境,得到更敞 亮的臆想。
中段音乐由 F 大调转到 g 小调及 d 小调:
■
中段是运用同一的主题进行转调发展而成,因为在第一段的结束部分中
(b7)音已出现,为转入 g 小调作了准备,使中段第一乐句再度重现(b7)
即 g 小调的六音时,既不突然又感新鲜,似乎梦境有了新的意境和变化。中 段的第二乐句又转入 d 小调,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4■),进入到乐曲的高
潮,有了更大的起伏。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旋律进行,前半更接近 bB 大调,似
在 bB 大调与 d 小调之间微妙地游离(实际中段的第一乐句亦在不同的调性中 有类似的情况),但它的和声织体又完全由 d 小调构成,这种调性不确定的 处理手法,正体现了朦胧变幻的感觉。
第三段基本是第一段的再现,当主题在原调上再现时,感到既熟悉又亲 切,似乎有重游故地或远游归家的亲切甜蜜感,它安静而平稳地结束了。
乐曲所用的音乐素材非常洁简,但又富于色彩的变化,以致这一短小的 乐曲竟成为舒曼流传最广、最通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