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70|回复: 0

[歌词创作] 方文山撰文解开《发如雪》歌词密码

[复制链接]

24

积分

0

听众

14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24
NalkeplyJal 发表于 2015-2-9 21: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新一期台湾《时报周刊》刊登了台湾著名流行歌曲作词人方文山的文章《解开<发如雪>歌词密码》,文中,方文山将《发如雪》歌词中的意象,如“狼牙月”、“红颜”、“铜镜”等,一一解释其出处与寓意。这些词或由方文山自造,或出自《诗经》、《红楼梦》、李白的诗句等,由此也可见方文山较为广阔的古文阅读面。
/ d! S  x3 n' }. U  方文山写道,我一直深信,任何事物只要赋予研究热情加上自身的细腻观察与特殊的切入点,都可以成为一门学问,或值得深究与探讨的事物,纵使只是一篇流行歌词!7 L1 M2 i- K6 k+ W) d+ O- @
  这篇文章为《发如雪》歌词内文的关键词注解,主要说明我此类的中国风歌词创作,遣词用语其实都是经过一番推敲与琢磨,今特截取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加以注解,也算是流行歌词里的创举,分享给读者们欣赏啰!  H7 H% ]$ U1 ~
  文章摘编如下:6 O+ L8 [2 \8 K. v- i" C
  《发如雪》歌词+ g4 o0 }( Q" C. Y
  狼牙月 伊人憔悴) P. V; I& e' v3 ]8 V) [" x2 D
  我举杯 饮尽了风雪4 G4 d0 J' h9 {8 v/ w
  是谁打翻前世柜 惹尘埃是非1 ]  N3 L% O( w6 y* ?3 V4 d, a
  缘字诀 几番轮回( x: ?+ g/ J/ k: Z2 @. ~& V5 Y
  你锁眉 哭红颜唤不回
& K  E2 k0 I, [$ O! R# w7 m, _  纵然青史已经成灰 我爱不灭
9 V* S4 K" A& u3 `6 h* F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只恋你化身的蝶4 \6 z- H$ l% {+ m; G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 U- r; E8 C9 I: b8 B  h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 a7 b+ d, w# C( \6 R! ]: b1 C: y% q& F  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 我等待苍老了谁
5 ^0 @* i, C0 c7 `$ {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我用无悔 刻永世爱你的碑/ j2 y& i( z% _2 f  y3 f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啊, j8 D+ v. {+ g( O) U9 {% e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啊9 D6 V$ \/ ?& f" p  i+ ?: X
  铜镜映无邪 扎马尾 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 j2 H" Z3 U5 E* x! X  【狼牙月】
6 o! Z1 c0 Y& q8 A8 O: o  “狼牙月”指的是月亮像狼牙的颜色一样,而不是像狼牙的形状,因为狼的牙齿虽然呈现镰刀型的勾状,但也只能算是一半的上弦月或下弦月,另一半深埋的牙根也并不是对等的镰刀型勾状,而且“狼牙月”这句形容词也很清楚的是在描绘月亮的颜色而不是形状。所以,“狼牙月”是指月亮的颜色像狼牙那样涂抹上一层略带斑驳的米黄,主要是藉由“狼牙”的意象来强调景色的萧条与苍茫。
4 [3 [  F, j/ L( h' L6 u  特此说明的是,“狼牙月”一词目前尚查无任何古诗词引用过,因此无法注明其原始出处,亦无法说明“狼牙月”除形容景色外,其它文字修辞上的引用实例与使用方法。也就是说,今后如有人要引用或说明“狼牙月”这句词汇时,就只有这里的解释与出处而已!“狼牙月”始见于方文山〈发如雪〉歌词:“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狼牙月”是形容月光如狼牙的颜色般,强调其景色的萧条与苍茫。. O: e2 A1 y7 d2 n
【伊人】
' O0 K% r; |# p6 E- h3 A  “伊人”这句话的语汇出处最早可上朔至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8226;秦风&#8226;蒹葭篇》里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犹言彼人,其用法主要是指那个人或意中人,属于第三人称。在古代男女通用,现今大多专指年轻女性而言,“伊人”也就是心目中所倾心喜欢的那个女生。“伊人”这句话的另一个转借用法,则是影射为明君或贤臣,或者亦指遵循着善良风俗的布衣百姓。如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诗句中的“伊人亦云逝”指的就是“居住在桃花源中的人也离开了秦国之地”。
! T1 f' @0 ^: h( o, F) V  【惹尘埃】( y6 p  n$ D6 d9 S, _
  根据《六祖坛经》所记载,禅宗五祖弘忍某日欲知门下众僧悟道的境界,叫众门徒书写偈语,自道心得,大弟子神秀率先提笔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惠能则反驳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偈语的意思是,身为佛门弟子,理应洁身自爱,力抗诱惑,不能让佛法蒙羞;六祖惠能则认为佛法本来就不是什么具象的器皿,既然一开始就什么表象也不存在,那又哪里来的空间沾惹尘埃呢?二人对禅宗佛法顿悟的境界不同,常被后世拿来引用解读对佛法参悟的程度为何! 7 c, @  L0 T0 z. V+ V
  【红颜】4 _( n- }( M# l. M+ h) U" h+ _  K
  “红颜”是借代修辞的一种用语,主要有二种转借涵义,一是指青春、年少;另一个则专指女性、美女。李白〈赠孟浩然〉的诗句中:“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以及李白他另一首〈长干行〉里:“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红颜在这里指的是年少与青春。另外唐代白居易的〈后宫词〉里有:“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以及清朝吴伟业的〈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里的红颜则是指女性跟美女而言。成语“红颜薄命”语出《西游记》第七十回:“……诚然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意思就是自古以来美女的命运就多舛,其下场通常都不太好。
3 a- m3 ^7 X. ]# s6 O% }5 Y  【青史】
/ Y1 d8 L: j8 F0 y  这里的“青”指的是竹简,“史”是指历史或史书。因为在还没有发明纸张的古代,一般的书籍大都使用竹简所制成。竹简也就是串起来的竹片,古人将其编联成形状像“册”字的书,是古代人用作书写的工具,亦用来记载历史,所以后世即以青史作为史书的代称。成语“名留青史”便是指在历史上留下功名,永垂不朽。另外有“汗青”一词亦指史书而言,因为竹子表面有一层竹青,含水分,不易刻字,所以古人将竹简放到火上炙烤。经火烤处理的竹简刻字方便且防虫蛀。当时人们把这火烤的程序叫做“杀青”,也叫“汗青”。所以汗青一词亦被后世引申比喻为史书。如文天祥的〈过伶仃洋〉里有:“……皇恐滩头说皇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z$ M( m* V  D# K4 ^; X! X 【三千】
8 L; W1 `( ~% Q9 ^% y. T; R9 Z  “弱水三千”原句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弱水”一词始见于《尚书。禹贡》篇中:“……导弱水至于合黎。”古代用弱水来泛指险恶而遥远的河流,现今则将“弱水”引申为爱情河。“三千”则缘于佛教用语,如佛家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形容无量无边孕育生命的浩瀚宇宙。“一瓢饮”则见于《论语。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其原义为“弱水有三千华里那么长,水量虽然丰沛,但只舀取其中一瓢来喝。”现引申为,可以交往的对象虽然很多,但我却只喜欢妳一个人,指一个人的感情专一。
9 k2 x- _3 j, n' i! [$ O+ S; F) W  【发如雪】
. ?% K4 D4 M+ L' n6 `  《发如雪》之歌名一如《东风破》为其原创,并非抄袭自任何古典诗词或词牌名,在周杰伦《十一月的肖邦》繁体字版的歌词本中,其《发如雪》的歌名下有一行引言,原句如下:“极冻之地,雪域有女,声媚,肤白,眸似月,其发如雪;有诗叹曰:千古冬蝶,万世凄绝。”这段引言并非出自任何古史资料,实为作者为营造《发如雪》的古典气质所刻意杜撰之文言文形式的句子。《发如雪》的歌名灵感来自于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者阅后感叹其青丝华发一夕成雪,遂得“发如雪”一词。
: d1 n% K9 M0 N+ b7 S! q  【邀明月】* ?2 U2 ?, K; Z; i. G# @
  《发如雪》歌词中:“邀明月,让回忆皎洁……。”与“我举杯,饮尽了风雪……。”此二句借用李白的诗句《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将“举杯邀明月”拆开成“举杯”与“邀明月”分别融入歌词中使用,但仅取其诗句的流传度与熟悉感,与原句之意涵无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句中的三人指的是李白、月亮,以及李白自己的影子。8 p$ R% f) O8 G# F  k
  【铜镜】( N$ g. |( }& O( H) y& P7 b
  现代人多使用水银镜面所制造的镜子来梳化妆,但在古代玻璃镜尚未问世之前,古人皆以铜锡合金的铸造法制作铜镜,待铜镜浇灌完成后,再将其镜面打磨抛光以照面,在日常生活中用来端正衣冠、整理仪容。《唐书魏征传》中有一段跟铜镜相关的名句:“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P  S5 c# _; J: C$ i3 F/ i9 M5 N7 }3 C+ N

* q* S( a% g; |( N+ D/ `+ p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7-3 02:56 , Processed in 0.265537 second(s), 1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