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谱写在坐标轴——学习钢琴卷帘窗
0 j0 v3 \9 i# d, N( ?- w9 U) g" T0 P3 s2 k' x
门子有一个朋友最近接了一个活——别人把谱子给他,让他做成 MIDI。
0 m. N. O4 ]( { J7 U- _- D0 R. T0 a) Z* w- b+ x3 o
结果过了两天他就哭着来找门子,说:“我做的MIDI非常假,人家都不要了。” 8 n0 i* s) O4 J$ ^6 ]/ u1 O; S
9 G1 C% V( h+ ~" n 我知道这个人的音源是一万多的ROLAND,不可能是因为音色出了问题。于是我问:“是不是你的制作方法有问题?”“没问题啊!我严格按照乐谱在五线谱窗输入的”……
$ Y3 _ d! M: A8 K) ^% `" {$ T* g. v, m2 b8 K8 t
虽说电脑代替了人做了很多事情,比如算算术,三维作图,甚至起到了音乐演奏家的作用,但是电脑依然很笨,光是把谱子给他 是不可能像人一样的演奏出来的。所以才产生了各种MIDI效果器。但是光靠这些效果器也依然不能很好的保证成品与真实乐器的一致。这是为什么呢?门子以为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很多人忽略了钢琴卷帘窗的作用,而是像在音乐学校时候一般写五线谱。
: p1 R4 A4 r. I. [2 z% X+ F) b" V
- b$ U: G( R0 W! u0 F! T在介绍钢琴卷帘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要学习钢琴卷帘窗。1 X- l$ u/ _7 a; S/ A4 x/ _% ]8 ~
1 f' F: n2 k1 z* f" R7 T P* O) Z- }
' m* b) t9 R6 E& Z. ]& M' _" }) p# n9 Y2 y8 B
6 |* [8 J# p* E& S% k h: P0 c% @) |9 l
9 T* [( \. m/ Z4 T- `0 Z% {: ~大家看上面几幅图,第一幅是琶音,第二幅实际上也是琶音,只不过第一幅图可以看懂,第二幅图却简直不是人看的。请下载演示MIDI文件——MIDI 1和MIDI 2。很明显可以发现第二幅图的MIDI文件比第一幅图好听的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第一幅图使用的是五线谱编辑,而第二幅图使用的是钢琴卷帘窗编辑。4 L) Y/ Y0 y* U' \+ B. Q, \" \2 `+ l
1 X1 Q4 A! r/ k& y* y7 A
下面我们将从认识钢琴卷帘窗开始,一步步的了解它的强大:
9 ~' G" `( \' D5 @" \0 {6 k: L4 l6 z" J$ U& a
大家看这幅图:/ q% N9 J( G9 p( C n7 o
i7 a- J$ Q: d: i9 U( f$ u7 u' Y/ u7 J5 o; x2 \2 n
- D- e& D( J+ W& L& I3 ~7 J3 _" m7 W; N& I- z1 J5 d1 b! V
这幅图有点儿像物理实验中的坐标纸,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音高。纸上的线是小节线与音高线的结合。 现在让我们来输入一个音符,大家是否能读出来这个音的时值和音高呢?从音头开始看,这个音的音头正好顶到第二小节的第一拍,所以是第二小节的第一个音。而他的结尾顶到了第三小节。所以是一个全音符:! e3 P1 v9 i, i5 J) a0 ~
( [0 W' E K% ?7 {/ y* i" f# j, g" Y# `4 U% Y) A* l
- z, T# v" J1 u e- l2 z4 e+ J4 G
3 A. L6 `& \* b3 g他所对应的音高则是LA。这样看来钢琴卷帘窗仿佛和五线谱窗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音符多了还有可能让人晕眩。这可能是因为大家接触钢琴卷帘窗比较少的缘故。请听门子慢慢道来。
% C7 P" u4 v# l/ Q8 ^; v2 g2 k% u
. \# ^7 y6 i# t0 v) y咱们用CUBASE自带的钢琴卷帘窗来说,建立一个MIDI块,双击进入钢琴卷帘窗,可以看到一个刚才介绍过的坐标轴,坐标轴底部是另一个窗口默认显示是力度窗口,用鼠标输入一些音符。
4 S9 e1 Z! ^+ [5 g9 B. k0 \7 O" O) f) K4 C$ y) {; t/ M! H8 X1 w
N# d" R: z3 M" R/ E
2 |- g2 u* Y _" X0 R' Q! ~7 {3 {1 z f5 E6 k# i+ q6 [* `, f
来读一下这些音符,分别是1,3,5,3,1,每一个音符的时值是八分。打开五线谱窗口来看,和钢琴卷帘窗效果一样。这样看来,钢琴卷帘窗确实和五线谱窗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不要着急,刚才我们是用鼠标输入的音符,现在用键盘来输入相同的音符:3 c/ I* q% K0 y# Y* x# n9 [
% {2 {/ A1 u5 |/ D" A( J% r; A E3 `! B8 X: Q0 j8 C0 B
; K+ t9 k# E& h# T! v! Y0 k8 o# U& D' p8 K6 r
再强的演奏者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准确,在五线谱窗口来看这些音依然是1,3,5,3,1,但是通过钢琴卷帘窗的放大功能,可以很清楚的发现,这几个音并不是正好卡在他应在的位置——存在或左或右的偏移,之所以没有在五线谱窗口显示,是因为五线谱窗口自动进行了量化,在设置栏里,我们可以调整五线谱窗口的量化精度,可是这样的量化,我们是无法从视觉上了解的。因为五线谱窗想要显示时值稍有偏移的音符是不可能的。比如:如何记录比第一拍慢612分音符的音?显然不行。
; y' c1 Y- s9 }! _) B: O' G6 M7 z4 L6 B/ g- m C
在钢琴卷帘窗里,我们完全不用作量化就可以很好的把握一个音的长度,位置。拿下面输入好的一段音符来说,这段音符由于演奏者水平问题,速度上产生了极大的偏移,忽块忽慢,在五线谱窗口里面完全无法显示。
* d7 |9 q9 c: G1 w! a
! d% ], g" s3 Y/ x2 b
; A/ J+ Q4 V2 \* Q
6 m4 z( f' Q: u1 j* s
" v9 L5 K7 s: B N: `4 L( d o4 K回到钢琴卷帘窗,我们可以很好的把握这段音符。比如:它在第二小节第二拍有明显的抢拍,通过鼠标我们可以将他拽回第二拍,用鼠标点住音头,向后拖动。, P+ J3 @& T% h1 {# @# z
9 z3 c) J+ L/ p" p B/ M
% d$ X* d0 L1 t4 `9 j& d- i2 t P2 A4 g# z( H% |1 X
8 A0 a f. e: t: o+ i' \2 b7 |这样便完成了对这段音符的调整。如果不想手动调整,我们可以借助CUBASE强大的量化功能:用鼠标圈住这段音符,点击右键-量化:共有“超量化”“反复量化”“自定义量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量化不同于五线谱窗口中的所谓量化,他们是完全调整了音符的位置和时值,不像五线谱窗口中,只是视觉上的调整。下面先来介绍超量化。
/ |9 D$ X) w- C, ~8 K/ f9 K! |
4 f4 m7 L1 q# e# U所谓超量化,顾名思义,就是超级量化,无论你的琴弹的多么不稳,只要别把第一拍弹到第二拍(要是真有这样的人还是先练练琴吧!)超量化都可以帮助你将时值不对的音调整到它应该再的时值上。准确无误,但这样有个坏处。) V. O" M# l w$ W q' H6 I& i
- X0 J+ b2 R% i/ j$ R" t4 j. K4 I2 {0 g( N
) j5 h, _9 s% Z, D
9 p9 q8 U+ O+ o+ G这是sonar的演示曲中的一段鼓,大家可以看到他并没有进行非常严格的量化,实际上由于音乐是种非理性的产物,所以有时候轻微的错拍也是音乐家的一种情绪的表达。超量化虽然能使音符精确化,但有时候也会毁了这段音符。所以除非是万不得已(比如你懒得练琴),否则最好不要使用超量化。而是要靠反复量化:
" z& R7 @/ r6 B/ v+ I6 n* A2 P- i! X* _1 I0 Q0 X3 H
6 |% u- D2 l0 u# O3 y+ W9 A# t+ R" K" W% h
" t. J* e2 j H2 H
何谓反复量化呢?大家可以把节拍线想想成一些磁铁,音符则是铁块,当我点击了量化按钮,这些磁铁便产生了磁性来吸引铁块。超级量化就仿佛是吸力无穷的磁铁,毫不留情的将铁块吸到他应在的地方,反复量化则是吸力不那么大的铁块,只能有限的将铁块往他应在的地方吸一段距离。' A( O7 e( s5 D& L" l9 [5 O% j/ B: W
. f4 L$ Z7 @+ C- a这样的吸附等于是一种折中的方法,即使音符靠近他应在的位置,又保证演奏家表达情绪的轻微错拍不至于被消除。
7 [4 c' S5 _) J5 w! b" |) p. C& F* W0 G3 b6 d
/ d* V: w: z6 _
' T- ~0 M. g: p( N1 m% H* x4 ]& N7 X4 ^' a! F L
自定义量化可以调整量化精度,量化时值以及“磁石”吸附的力度。
/ q5 t5 k3 X ~/ \1 Z
T' s6 X' N+ g& `, Z
& m% O( E( O! M0 |5 O: }* W. P1 s- l' F) {5 [/ U* g
& j6 Z' k. [0 Q! L4 f9 E3 O2 P% J2 Y1 R量化设置里还有量化开头,量化结尾与量化时值,这是什么意思呢?用这段音符来举例。/ ~6 g' b9 ^+ i; D
0 B8 g! c. a! F3 y e" z4 g
4 w7 P4 m5 q; |9 L6 {, d- j. w; e8 Y9 z8 {
( W% b6 `4 F/ l4 n' y) Z
这段音符既不在某一拍上,时值也不是严格的XX分音符。所谓的量化开头,既是说无论你的音有多长,都将开头量化到他应该在的那一拍,如图:
: R2 U5 H3 P+ R. C+ o& d2 [( x4 P. P3 Q8 F- u+ @
+ p( l" w, e9 `( F' r! Z
' \- |- B( l% T; D' D; j& [( l, F, [) i4 f
量化结尾既是指,无论开头是不是有误差,结尾一定要被吸附在它应该在的那一拍。如图:' w" W) d# D) x! d% u5 a j
1 C: S' L8 A0 k8 I) X% m' L) v- G& J
$ _: o& t* M( M0 W& N
; B# ?! @. G9 I$ w8 J& R
, L6 X9 E# k: C6 o, X4 Y" F: r) ]7 r量化长度,顾名思义便是把音符量化成XX分音符,无视其开头和结尾是否有误差。
" M" X4 W, a$ K) Y
' i7 b6 r) n; H8 b' m) b2 F# z这样从量化 上就能显示出钢琴卷帘窗相对于五线谱窗的优势:在五线谱窗中,无论是否真的作了量化,视觉上都会是绝对量化的效果。这样人们就无法把握反复量化的吸附程度,以及具体该应用的量化类型。 V2 M8 n( w M8 `. |
3 h4 \1 a9 `; k2 X7 y下面咱们再来看看控制器在钢琴卷帘窗下的调整,先用力度来说:五线谱中,只能调整6,7种力度,即:强,很强,很弱等等…… 接触MIDI的人都知道,力度以共有127单位的调整范围,凭什么只用7种力度符号来表示? 在钢琴卷帘窗下,每个音符都可以用鼠标来调整相应的力度,如图:* ]9 Y6 Y6 Y0 R$ j' F/ G
' ~; q3 }1 m) i, f# v2 G% i+ d9 t9 _9 l! d: U* l
- ?* w& y% `2 ]
+ l7 @+ b+ [ r1 E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反正我是用键盘输入,即便用五线谱窗口,也不用后期来调整力度的设置——可是调不调是自己的问题,能不能调就是窗口的问题了。五线谱窗口根本无法获得力度大小的信息,没有一个音序器的五线谱窗口会给每个音符都标上力度符号,不然会累死你……而在钢琴卷帘窗下,只要有力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出现,马上可以在输入过程中被发现。及时调整。! O. ?, k8 t. U$ q* ~3 X
c/ y7 M, l* T9 f7 z) l/ C再来看看弯音轮的控制,比如从5弯到6,再聪明的五线谱不可能写出滑音标志,只会显示5,让识谱的人产生没有这个滑音的错觉。
6 ~ g1 i( Z; z/ q: N# O' o" ]( v' L( T8 P3 M) u! }
2 {% O" Q$ c2 q2 F3 w
9 {4 @7 O( g0 |) D+ a$ T" @3 Y+ k) ^) `( B
在钢琴卷帘窗中,通过pitch窗口的观察,可以很轻易的发现这里的弯音程度。如果弯音不符合要求,还可以用鼠标对其进行后期调整。比如下面这个弯音:! u# X) S, v. R. ?8 K
& F7 H. s7 d1 `. y8 ^' l
I' f' u4 J. J5 \% ~
/ K/ x: A( @2 \6 G4 L( U: i- D
2 n: f! b, X& X+ T: Q由于键盘质量的问题,弯音轮没有归位,致使后面的所有音符均有小部分离调。我们可以用鼠标将后面的弯音轮数据归位。如果你使用五线谱窗口编辑,恐怕永远都发现不了这个问题了,呵呵。; `, [% r- X c0 _1 H
% ]! r0 e1 n6 E- w2 \+ D& O! ?. T
其它控制器也一样,无论是表情控制器,还是呼吸控制器,如果不使用钢琴卷帘窗来分析已输入的数值,很难保证后期效果的精确化。这就是五线谱窗口的一个严重缺点。其实最大的缺点并不在这里,我们接着看下面这幅图:1 |% Y% c# S- t3 V i
; g! Z/ n7 z& I1 r) I8 Z. S0 A
4 W6 V& Y5 g. K6 }, G
1 i8 F; [$ r2 \, `% O0 } g' s; z2 \6 f/ c3 |( n) P# K# r8 X
如果对五线谱感情颇深的朋友,一定会精神崩溃:“这是什么玩艺?门子你开玩笑呢吧?”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MIDI做得越好,五线谱窗越没法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五线谱在发明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把握单复音乐器与多音乐器的记谱方式,比如笛子之类的单复音乐器,在第一个音结束之后,第二个音才会响起。可是像钢琴,吉他,这样的多音乐器,除非使用特殊的制音效果,否则第二个音开始时第一个音是不会结束的。而是经过物理衰减之后才会自然结束。可是五线谱的记谱方式,只能记录音的起始时间与音长,无法记录其自然衰减,这就使得用五线谱制作多音乐器时产生了很大麻烦。拿本文开头的两个MIDI文件来说,这两个文件的音符均是 1,5,1,5,1,3,1,5,在五线谱上输入是这样的:- [ p% v# N2 k1 X
3 \$ `+ J( v7 M- Y" c+ T6 x- d
6 w8 \) E$ K9 A% i' }' P# G4 A; b8 G
( e3 ?8 K% c+ q9 n/ b* }9 A1 W# A) G" H
的确,演奏家看着谱弹琴,观众不会产生声音很别扭的感觉。但是电脑十分精确,比如头一个1 是八分音符,他绝对不可能演奏出8分音符哪怕多1毫秒。分解和弦的真正魅力,正是在于这几个音的延音组成的和声效果。在钢琴卷帘窗下,应该是这样制作的:1,输入音符,2,将各个音符的长度拉长:/ ^, S W9 s$ X7 O* `; f- _/ U
. N! ?" Q0 C3 p6 `. |$ _+ \/ i
! U, }( t9 I) o2 _0 ~
. s$ U) I5 w6 { g$ X2 Y1 |
& j" u2 p' ` f! S: e, Z这样人为地操纵音符的衰减过程,听起来会比五线谱输入好得多。或许有人说,在钢琴卷帘窗下制作延音之后,再回到五线谱窗下继续编辑不就行了?遗憾的是由于刚才我所说的五线谱设计上的问题,使得这样制作完的五线谱会产生恐怖的效果,如图:' {$ ^% o, B s" ~6 J0 Y1 L1 F
9 S. e9 Y3 c* b
7 x+ A0 \7 z/ X! q8 K, n
3 h4 y% G. Z6 b5 e8 S+ k
" }) A# h9 t9 M# `* ]7 }- G" w) @7 v不但是分解和弦,比如电吉他的闷音,流行音乐BASS常用的制音,凡是在钢琴卷帘窗中制作的得心应手的,在五线谱窗口中都无法看。再举个吉他扫弦的例子,钢琴卷帘窗中显示很正常,五线谱却无法正确显示。
: T0 Q& E4 V- D6 ~2 l- t% L6 e, W; y7 n
5 I6 m; }. d3 Y' r6 l- c钢琴卷帘窗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用来看总谱,五线谱看总谱用 1024*768的分辨率只能看很少的几个小节,而且由于屏幕高度的限制,很有可能需要翻页来观察所有乐器,钢琴卷帘窗便不是这样,随便用一个MIDI来说,打开主编辑屏,选中所有的音轨,双击打开钢琴卷帘窗,不但可以看到总“谱”,还可以明显的观察出这个乐曲的乐器构成,比如声部间的配合。而且一个窗口几乎可以显示所有的乐器。实在是方便至极。
% J* Z: V) Z+ Z* T3 |/ i
3 L! ~8 {% }, D7 A/ t) D+ L' w# r1 F# B& g6 B& ?/ U, D4 _
6 R4 s# s- ^$ `' `% C+ p
1 z/ Q% I' e8 o* u* ~9 q d* e
虽然开始看着有点儿乱,但是习惯了以后效率就会提高很多。比如门子现在写总谱都是买来物理系用来做实验的坐标纸,横轴标上时间,纵轴标上音高。又方便又直观,比在五条线上画蝌蚪方便的多。当然,并不是说五线谱没有用,作为一个搞MIDI的不懂五线谱会被人笑话,我们只能说在现在的趋势下,至少要熟练掌握另一种新兴的记谱方法——钢琴卷帘窗。
# v1 A8 L5 d* d3 Z& h& d0 |
$ \+ n* P/ |- L. z: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