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03|回复: 1

[歌词创作] 作家残雪:中国人是物质的民族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254969084 发表于 2016-3-10 07: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对于作家残雪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她同时获得了两个国际文学奖的提名:美国纽斯塔特文学奖和英国伦敦的独立外国小说奖,另外还与她的翻译安娜莉丝共同获得了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
& w! {8 {# ^: e' _% c+ Z& H
9 J% I- z3 ^* R. K! V6 O
, O% P* @, ]( i! w
3 E! k0 i+ R; a3 Z$ H$ R" ]" f) A面对获奖的喜讯,残雪很高兴她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在她看来,自己能够得奖,是因为学会了西方的思维工具,又将中国文化的特质很好地融入进去,让西方人觉得很新奇。
  C4 e. ?5 {# I! K+ [  `2 o! A, U
. l7 _; J/ A* U. r- S* k& \) [" j; {* h" [# k

5 D/ S- E5 l3 Z; k但在国内文坛,残雪却似乎没有得到如此的理解和认同,而她自己也不愿意和中国文坛的人有更多的交流,甚至不愿意再作出评价。“我早就说了,不抱什么希望了,也懒得评价了。因为我搞这一套,他们不欣赏我,我也不欣赏他们那一套。”& S# x3 t+ s+ W

: u1 W$ y" ?; _) y4 V2 i; S& k0 X2 E1 }* K- u

. _, x, i: i7 q- q2 ^6 j" Q9 V/ j在残雪看来,中国的大部分作家固步自封,只知道守住和回归传统。但她认为仅仅这样做是不能够恢复传统的,因为过去的已经是过去的了。“相对于西方的文化,中国文化有自己的优势,但需要比较、学习和融合,只有再创造才能守住传统。”
0 n9 {) t2 t, Z4 V
) |1 ~; a0 D( t3 D: B+ B& T7 q  A7 W; d1 Q+ w, {2 K
6 m4 h8 U# r) j8 y( m$ D
但其实1980年代的西学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再次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残雪也是那批受影响的作家之一。不过在她看来,其他人已经放弃谦虚地向西方文化学习的劲头,还是觉得自己的传统文化好。' N6 Y: z+ A8 f4 {, K+ R# ^/ f
: W# d& \: `" ?2 |! |% V/ o

  ^  ^3 F2 B" h# g! X( P! _6 N( [
残雪最近五年在研读西方哲学家的经典作品,并且她还在写一部批判萨特《存在与虚无》的作品,叫做《物质的崛起》。“文学与哲学探讨的是相同的问题。只不过最近几十年,文学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哲学。”
. H  D7 E. S* T% T' M, N7 H$ n8 E4 ]/ J( T- \% {9 d- `; [- f6 @
' D- p' F( j) T  }" F/ H) m

' W6 T% ^8 J! B  ^, _6 h4 [* o, @她看到了西方现代社会最终指向的虚无,“现代人已经解决了吃饭穿衣的这些问题了,但他们面临的是相互之间的交流、人际关系和感情等问题。”* S, \( u. ^! d' K/ Z+ B
4 j  _! ?. {8 O0 C9 V& ~

- Q7 K9 w5 P3 r( E' c/ {# s( O& P+ {3 z* P* t1 s& X9 l( S
“不过中国现在还没有解决吃饭穿衣这些问题,所以后面这些问题在中国暂时好像还不是那么大的问题,但也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n+ o8 O% m" }- b

  _2 h( F' r/ o# O' f8 K
0 T+ h. u# O7 N9 d, O
2 \: M" x% s! ?) S. p5 }& |4 f残雪试图在自己新出版的小说《黑暗地母的礼物》里描述一个乌托邦式的解决方案。她说,这是一本欲望之书,也是在写爱情。“就像瑞典的评论家夏谷所讲的,我的几本写欲望的书描写的都是人类社会的乌托邦,在探讨什么样的关系是最理想的关系,什么样的社会是最理想的社会。我的探讨是超前一点,但也不是超前得那么不得了,因为已经出现了这种问题。”在残雪看来,《黑暗地母的礼物》的读者是具有现代精神的中国人,“可惜目前这种人很少。”
' L1 v/ E/ y+ m: x& V* c/ I- V6 l" b8 |5 f" n9 I

: U1 b" N& J. U; D* ]) K- I; a4 f# c+ f) a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残雪的专访内容。
4 _" C$ z' D! N! ~0 p" m! P  i9 h! P
- j9 C) u& v1 ^4 z( q. H

. M3 t- c! _! M. _. h- L- p0 J- G; u& C# W& d

( `6 o7 J: e% E/ f: \2 ?' g, |3 n8 c" o2 Z% s
; ?1 r1 v8 j. a8 `& j& ^
澎湃新闻:您自己觉得您的作品在英语世界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e6 k$ s4 j0 B- }/ m
- ^# t/ D: w) q5 X8 N

9 L  a3 J, i5 _$ n9 A0 C9 h
0 c4 b7 M+ D0 Q6 H3 r- w4 b9 S残雪:主要因为我的作品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在这个方面,我应该是在中国作家里面做得最好的。所以国外的读者能够把我的作品作为文学来接受,我觉得这是很少有的,这一点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的方法和其他作家都不同,我很谦虚、很努力地想去理解、认识西方文化,并且将其很好地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老老实实做了几十年的工作。然后把我作为中国人的优势在西方发挥出来了,所以他们觉得我的作品很新奇。要不然那么多外国人都没有得奖,而为什么我的作品能被选中呢?如果我的作品类似他们曾经诞生的那些文学风格,比如卡夫卡、但丁、塞万提斯等,那他们就没什么新奇感了。" e7 \8 X% ^+ E( x) H/ F

$ `2 _4 X- c' C$ {
) |# Q0 ~. G, i% q) f2 H
0 y! q0 [) I, }) O* g1 q% [$ Y1 Y澎湃新闻:在之前的访谈里面,您提到了一些西方哲学的术语,比如说“自我意识”,那您是不是除了对西方的文学比较感兴趣之外,还对西方的哲学比较感兴趣?
& l2 G) R) K+ X
4 B, O3 W/ |  ~4 R) Y, v2 O% C/ M! ?2 N8 ^- ~; ?7 l
残雪:是,我最近五年里一直在攻读西方哲学。我搞了30多年的文学创作,而我这么多年一直看西方哲学那些前辈的作品,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了我们这种实验文学和哲学探讨的是同一个问题,就是探讨的途径完全不同。而且在思想界,文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取得的成就比哲学取得的成就要大得多。所以我就想把哲学最根本的问题重新探讨一下,也是我的野心。因此我一直每天坚持用四个小时读西方哲学,已经坚持了有四五年了,黑格尔、康德和尼采这些哲学家的作品我都读过。
2 b4 c4 c( P0 o4 ~  D7 B
, [& f* |& R* z& p! k我最近在写一本批判萨特《存在与虚无》的书,现在已经在扫尾了,主体部分和导言都写好了,需要继续再检查几遍,可能有60多万字吧。但我不是“文革”那种大批判。萨特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处在一个转折阶段的大哲学家。对照他的观点,我把我的不同观点表达出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我的这个体验。因为搞了30多年的文学创作,我和萨特等人面对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但作为中国人,我有我不同的体验和想法。萨特不是自己也写过文学嘛,当然他写得不是太好,也算不错了。所以我和萨特在这个方面特别有共同点。
3 F  j+ ?% W7 ~4 K! T% U, l/ [5 O% l# t; w7 B* u" V, a
  \5 Q1 q1 `0 v: W5 _0 N

7 a6 g& v  G6 W/ \0 F8 I, H但是我作为中国人,同萨特在很多方面的看法是完全相反的。而且我形成了我自己的一套图型。我的那套生命的图型跟他的存在图型是两码事。我这本书既是讲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这本书,也涉及了西方的其他经典,主要是黑格尔、康德、马克思早期手稿等。一方面我通过学习了解他们的这些观点,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们民族以前并没有这种系统的哲学,这些逻辑系统都是从他们那里来的;另外一方面我掌握了这些东西之后,就觉得我有优势,可以用我这本书和他们抗衡一下。所以我在大概四年以前就开始写这本书,现在还没有完成,最后还差一点,不过也快了。  I) |% O* b1 Z! u
- P0 c0 k/ `, r( R7 @
' B' J! T, r" M

$ [$ C0 X- i! D0 l我自己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也觉得激动人心。因为我的观点都是从我的文学创作中来的。“文学在这个方面是走在哲学前面的探险队。”我一直这样说,我在国际上跟那些外国人也是这样说的。也就是说文学比起西方的经典哲学,已经走到它们的前面去了,文学现在更厉害了。
' U) j  u1 Z' r7 f% Q. n) j6 w8 B) ~( }# a3 O! \  I

6 `. M& i8 \6 `. _" E# D, Z5 P& P( p+ ^7 U4 u
我是怎样做的呢?通过学习西方,然后进行反思,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的文化,就产生了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实际上就改造和再造了我们自己的文化。我觉得继承传统只能通过再造或者重新创造的方法。创造出来的才是传统,因为那么多年已经过去了,你说你是传统,他说他是传统,谁是传统啊?怎么能够肯定呢?这很难说的,过去了的就是过去了的,现在已经不是当时的那种环境了,很多东西都已经变了,你还说就只能是那样搞,不创造,就是被动地去继承一下,那是不行的。要恢复传统必须要创造,而文学在创造性方面是最好的途径。因为我们搞文学就叫做创造,通过创造把我们古老的文化再重新化腐朽为神奇,重新把它发扬。这是我的思路,跟我们国内的这些作家一般讲的那一套继承的思路不同。6 H: v, T. t5 C9 K3 l; s) H# k8 y( p& \

& Z: R0 q: t$ V4 a$ [2 a# x# W$ [
% f1 c  q: M! A0 ^: u$ y& |: M) F; A+ e/ M* F
澎湃新闻:对西方文化的兴趣是受父母的影响吗?
8 V/ J% m5 Q) t* _; W# o4 r% }( Y% B

1 f6 s) M& @! T) \: @0 u4 y8 [5 k( Q% V: H* H, t; V+ [
残雪:有吧。因为我父亲以前攻读马克思主义,家里都有《资本论》那些哲学书,所以小的时候就看过,就激起兴趣了。我记得我十四岁还是十几岁的时候,把《资本论》都通读过一遍,那个时候也给了我好的影响,打下了基础。所以我后来搞的那种文学就是跟谁都不一样了,人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以为我是那种本色演员,搞几下子就没有了。所以还是从小有这种氛围的,有积累,到一定时候它就以文学的形式爆发出来了。
- W3 O; t. W* w  ?( t& D  P' z7 _& F' }  I' P
, B9 c) `# `- L2 n! o
# ?! G7 F7 |2 U9 M. B. Z/ G
澎湃新闻:您和您的兄长邓晓芒为什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个人选择做文学,而另一个人选择哲学?
3 J7 d) [  ~" O) m4 ~9 F2 {
$ i: h7 S( ^' c6 N/ |+ A
/ d6 R! b/ P: {1 N  \  G
; U  R: o" Y. }! W4 T. X残雪:我跟他还是不同,他是那种比较冷静的气质,我可能更加现代一些,就是那种容易冲动的气质。因为家里到处、包括朋友和邻居有那些书,包括俄罗斯和西方的文学,所以很快我就融入了文学的氛围里面,就被文学吸引过去了。十几岁的时候是有几年看过哲学书,后来很快就被文学吸引过去了,觉得文学更能够吸引我。因为我看过的这些文学就是哲学嘛,它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我现在说的这种方式——以物质的方式来表达精神的东西,一种情感的精神,其实和哲学就是一回事。
/ P$ n0 W$ B6 B4 Y6 p
. N* N% |' K  Q9 q; W+ M+ T
* P9 Z" ?8 J1 ?8 v9 Y  h- T- z1 B0 s+ X. B) L- Z9 K/ U+ E
只不过因为气质的差别,我很快就被文学吸引过去了。搞了30多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发现我搞的这个东西确实有点优势,就是在这些大师的指引之下,从但丁、莎士比亚开始,还有《圣经》,一直到后来的这些现代派,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让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建立了自己的优势,因为中国人是物质的民族,有这个深厚的基础的。
5 g" b  }  S6 r$ c4 A' h1 R5 I" j) C: y0 b5 |- w; ^
( z5 v. |# z% B7 ^* X* V! C

0 d, d( X, v/ l$ |澎湃新闻:您所讲的“中国人是物质的民族”是指什么?/ C/ b4 U) c4 o! W2 Y6 M" g- V
- B2 g) A0 O: o9 Y

0 k3 _8 S$ k  Z  t2 D! x4 a( E* H1 t! j5 x
残雪:我是一个二元论者,我所指的物质就是精神,精神和物质二者是分不开的。西方把精神的那一维已经搞到了顶点,但是物质这一维还没有起步,所以我们处在这个历史的关头了,就是我们古老的文化在这个历史关头面临了机遇。这是我自己认为的,可以把物质这一维开发出来,就是物质和精神的一种抗衡。
, f3 W% L, {7 T* }' k: f1 O! }  p0 i7 }
$ t1 r5 t: [+ z8 w; ~: Y! r' p7 a* Q3 ]2 c. o, M
! J' ?7 V) [5 p  c& N4 n. ?# w
我认为世界最高的终极设定就是精神和物质的抗衡,就是“有”和“无”的抗衡。我是一个二元论者。西方是一元论,认为精神至上。它的唯物主义的那种物质至上也不是真正的物质至上,因为它的物质没有精神化。而我所讲的这种“物质”是有形的精神,有质量的精神,所以这和黑格尔、康德都不同了。我的“图型”也是有质量的,不是那种空灵的图型了,而且更有力量,是从大地那里面生发出来的。
1 u2 |+ a8 Q+ g) [6 C+ o+ v1 b! w: {+ w0 s- X

& T# l' r( X8 ^4 U8 \. s& d: T
- G3 H. Q+ j$ L澎湃新闻:那您和您的兄长会讨论哲学问题吗?* Z9 {( ^& O# O/ U& i  o6 \

0 O, d' Q$ Q( I4 _7 @
( V' ]! r$ f9 ?+ V8 c. O/ I0 L6 a# C
- h$ ~2 E( t! w残雪:讨论啊。之前还出了一本书,叫做《于天上看见深渊》,就是鲁迅的那句话了。在网络上卖得还可以,我看到印了一万多册吧,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今年一定要推出第二本,叫做《旋转与升腾》,可能有70万字吧,之前拖得太久了,现在得到了资助,所以一定要推出。内容还是我跟他的谈话,第一本也是谈话录,谈的是哲学和文学的关系,既谈哲学又谈文学。第二本哲学谈得更多,基本上就谈哲学问题和抽象问题了。6 Q6 k+ X  @% s# i
/ E6 f" K5 F9 q' B$ ^" W

5 r( l  H$ s; M! Z  L& V* b' _4 j
好多人都在盼望这本书,尤其是那些学哲学的,想从这里面找到一些新东西。我跟他也不完全一样,但是有共通的地方,另外他的哲学根基非常深厚,在这个方面可以指导我往前奔了,像探险队一样。
3 k% T& A3 g" h) ?' P1 z! O* I( ^1 D/ N; f) G

# w( D: i$ v: g) z1 l& f
9 n' M  A# t1 A% O" G' _0 Z/ M* h& H
- `: j: a( u3 U" F( B" |7 j
: v4 f+ M" q* H2 P' F9 _3 s
7 Q! b, A" Q( P: X/ R# c, K  o4 H& R5 H0 I% F
* }6 u, h) @8 ~

, E/ w3 W0 O. `  t0 M% k
67019_500x500.jpg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楼主| 254969084 发表于 2016-3-10 07: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兴起的西学热对于文学的创作有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  Z" _- M# ~7 M3 W& f

- Y6 }# Z4 V, H% M; v( C7 n  X: r2 Y* Y* ?' X( r0 _3 y
1 Q( A0 q1 f5 C) N- s2 R
残雪:当然有积极的影响了,我就是这一批里面出来的。当时出过不少好东西,包括最突出的像余华早期的创作,还有一个叫张小波的,我给他写过几篇评论,他写了三篇中篇小说。梁小斌是后来居上,这些都算是一流的作品吧,那个时候他们的小说散文,就是拿到世界上去,也是拿得出手的一流作品。但是可惜后来就不再学习了,说还是中国的好,还是我们自己的更有东西可学,“自己的东西都没学完,还去学人家”,都是这样一种腔调了。. J$ i3 v9 ^/ w0 t( u0 s$ I

) L- ~. \. ^8 p$ h& Q: T8 F6 ~+ N+ c3 E4 B7 r4 H; T  q$ Q
/ J8 M- t( e5 T. X' @& {
澎湃新闻:您之前在采访中也谈到,中国人对日常生活的态度缺乏一种自我意识,您能具体谈谈吗?
1 {; ^  Q! D; \3 X' u* H/ j+ s5 |: W  `+ c3 q
7 ~: y" `8 S9 g  U# ?$ J
. K! b1 A0 a. Z9 y* T
残雪:就是不善于分析自己,只是大家这样做我就跟着做了,一窝蜂。到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都要成堆,“个性”这些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遥远的事情,包括我的作品读者量也还可以,但是比起他们那种主流的传统文学,销量就少得多了。可能还是少数不满意现实的年轻人来买我的书。当然能够卖一万多册也不错了,跟别的国家比较起来也算很不错的,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够,还是太少了。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一窝蜂,一窝蜂就是我们这个文化最大的特点,没有自我意识。要看别人怎么做的,买房买车和赚钱,不都是看别人吗?就像那个学者说的一样,“要看自己,就难于上青天。”* {, R" x7 L; n& j  G' `

# K/ z4 e1 @* c7 r# w$ a4 B& |
8 g, J; N5 @/ s2 H2 d% p+ s1 C8 C0 c$ ~( C' a
澎湃新闻:这也是造成中国文学缺乏内省和自我批判的原因吗?5 p& }. }4 m* I

( u+ `) `4 H8 g  m- P6 K* {( j1 c& p
& Y2 f5 X9 e% ^2 X& J' U
残雪:对,缺乏精神性的东西。精神性的东西的确是西方搞到顶峰去了,但是现在我自己回过头来看,我们要把物质的这一维搞到顶峰去。我们现在处在一个转折点,也面临最大的机会和挑战。; o$ V  b2 Z4 ?1 G4 ^
1 q# ?  B+ K6 v4 l* P5 r
% {7 c" m1 n# f5 s3 ~7 V

6 s% a! O6 j) O- a澎湃新闻:您曾经说过《红楼梦》也有缺憾,比如缺少性心理的描写。
& }7 X  F$ ?8 q# v, t, R5 x2 P! b- R
' y: j/ i/ K8 X2 o( F3 m2 P) ^
7 D5 j% }$ U& n3 [
残雪:《红楼梦》是一个奇葩,它独独作为文学,就已经超越了中国的文化,这也是文学的特点。因为曹雪芹其实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艺术就有这个功能,有的时候它就超出自己的文化了,走到自己的文化前面去了。虽然曹雪芹口口声声说,自己好像比较提倡佛教,实际上你看他的那些人物,那些描写,一点都不佛教,都是非常入世的,都是非常认真地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一直追求到死。一个个都是那样的人,哪里有佛教?# e; q2 Q" o: p$ E4 h* ^7 d
$ ]5 k: g  q6 s  P2 E/ [. s/ Y
9 S5 C$ `, T9 D+ V* v# Y6 K2 {

3 v; A- |6 C, C4 \) c1 V  O这就是纯粹艺术家的特点。《红楼梦》远远地走在其他那些所谓的经典的前面,而且高出一个很大的档次,达到了精神描写的层次。因为他是艺术家,艺术就有这个功能,所以我说艺术是探险队。哪怕你的文化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没有描写精神的文学作品,除了《红楼梦》以外就很少了,有的有一点点,像《金瓶梅》什么的,哪里像《红楼梦》这么全面。因为曹雪芹是纯粹的艺术家,他穷困潦倒,专门去追求精神的发展,所以才产生了这样伟大的作品。
" g4 ~5 c5 d' d2 z' a3 j( W" e' F
, i$ }) P$ b3 _# X
% l7 h- I; r0 t- S
3 I# r7 c; |1 j- T5 j$ S( E5 R澎湃新闻:如果中国文学再有伟大的作品的话,是不是也不能再重复曹雪芹的这种方式?% a' E7 R7 d5 n; F" n0 y8 t2 E
4 w! Y" Q! O: T% v$ a
5 P1 M# O3 W. i) }7 }* U
1 ?. F: O( f0 j9 ^( J5 O
残雪:那不可能了,现在已经是新世纪了,需要在曹雪芹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不能创造的话就别搞文学,守成当然也可以搞点通俗的东西,但不创造的话就无法传承传统。文学就是一个硬东西,是试金石。别的东西还可以说不创造,比如手工业等等,但是文学如果不创造,就不能够守成,就会把以前所有的好东西都丢失掉。
; N# F3 h$ h) _3 f  M+ w- `1 n7 y7 |! l6 g" A
7 u, |& E, Q, j& f" C2 L
) Z& O+ P' }. k9 `/ j
澎湃新闻:有评论说,曹雪芹最在乎的是《红楼梦》里的诗词,希望能够流传下来。
! d  Z% D& F3 U9 s! J6 z; X
( P2 o7 n1 L& E& M/ E7 [
, [9 T8 t2 h. u8 S& W5 C$ s8 H$ K& k0 a8 e( s1 ?/ l; @
残雪:那肯定流传了,现在不是很多人在看吗?连我以前对《红楼梦》都迷的不得了。  j3 O7 z! [$ l, F
. B) W$ g6 E5 `% x, g  T5 R
; c" E* _# |' v) n/ A

' w% O& R! ^$ ?; \. F- S3 x3 e( S澎湃新闻:但我们现在已经完全丢掉了旧体诗。
" |; `/ N' H; ~% m
; H, x0 B- c+ J& X
5 v6 D- \* \# }
/ O( H; B. x" Q& t/ n残雪:用新的形式把它复活嘛,我现在写的小说别人就有说像诗歌的。那种东西在我们的血液里面,怎么会丢呢?不可能丢的,但要继续创造它才能够发扬。8 p/ m! s4 m6 P: ]# o" i! Q

. g; G# F: S8 _4 i# S. R2 n0 ?7 H& F& v

/ t2 }! L, {# J/ k4 L; F* d2 C澎湃新闻:那您如何评价现在中国文坛的现状?  F7 U( u1 H$ }2 V8 i
8 y% x+ [$ j/ C0 y: E* A
& y  X, h! |, \) k
0 I2 h1 p" o. N. v1 c$ ?2 w; Z
残雪:我早就说了,不抱什么希望了,也懒得评价了。8 x$ u: j0 D) h) p8 x8 Q
" M: x! X6 l1 W  L8 v
" e9 ^% l  j, z0 C0 y1 X. P

2 `# x+ E9 m) [6 E: X7 c9 b澎湃新闻:那您平时和其他的作家交流多吗?
# z3 a  J+ V1 K1 f/ y, ?9 }5 h5 G; r# f' j% J( G# a& g- e

0 ]- S6 Z9 N! @$ U& y) v( V: W8 I( x* |. }
残雪:没有交流。
+ R4 a, Y! Y. d8 a
, P; B% j, l* Q+ G- P& m, V; m$ p( G

0 {3 D. W0 A  H; @+ [4 b+ r4 `
' `+ q1 [7 ^, v  s: W$ P3 V( @1 v5 _. h! p/ }# e8 q

2 x2 w- C' ]3 v5 S! z. J6 o' O: u  c3 y: A- i# G4 x
1993年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首次出版,2004年余华因这部小说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F8 L1 x3 R( A- E# m7 {
  g6 o) E6 p0 w( x+ a

: W4 P, b% J+ O: w3 G- q0 v3 G( c# s% Y' W) n, u2 V$ {
澎湃新闻:为什么会这样?
: S% ~9 j4 L, O5 }' ]9 c
8 g, ~2 c: f8 ], T! I& O: w& y+ K4 N- i$ w+ i) ~' `1 v. N

8 R% j* W. F; [" p残雪:因为我搞的这一套,他们也不欣赏我,我也不欣赏他们那一套。我就写过对几个作家的评论:余华、张小波、梁小斌,就他们几个是我欣赏的,当然他们有的也不再重视文学写作,也出不来更好的作品了。
) S6 }$ z3 j0 Q# @/ T3 `1 k6 W* N! s# v' ~, i# @3 C( f- X
7 M5 w* J, s* l3 a$ l6 m
- V2 ?( F/ N' i3 K
余华是早期的作家,但他后来转向了。他们后来也写不下去了,就没写。那他们自己也要负责任的,但是和大的氛围也有关系嘛,对创新没有任何支持,有时还要打压。
8 J0 l% a  I4 _7 A, w, T6 l7 j7 }, [& a8 m

- _* `: Y1 X! U5 q) C
" l- S/ j6 F6 ^8 `而且那个梁小斌那么苦,大家都为他募捐。你看这个社会都没人管这些人了,所以他没有条件进行创作,社会没有保护他,他就感觉自己的境遇非常惨。连纯文学都不要的民族是非常危险的。
; a9 s' m; y3 I  `, B
3 _/ H, Q( F9 e& d, j) d* A0 `& h5 y6 [2 u7 \, U5 g0 V

; ]$ g5 k' n$ C0 u/ u  o澎湃新闻:您之前说过中国文坛的氛围不好,讲究“混圈子”,大家都在彼此唱赞歌,是这个原因造成中国没有这种好的文学批评吗?9 J! T# g3 G. m9 i
. L% t- L1 Z4 b# K( b: E* u2 c' U

: d+ E  [& Y; @) R" b- w6 X, {8 q9 t4 a3 m- v
残雪:大家都要守旧,不和他们一起被动地回归传统,你就不是他们一伙的。异己就要受到排挤和冷落,然后就没人管,像梁小斌这样的情况就根本没人管。
- m* z: a, v! J3 ~4 u0 g, i, p& r4 |4 Q1 _+ B  f8 w6 @
, Y0 c. _$ P: B" F

8 ~! U  A, |! v, X3 t& U澎湃新闻:您为什么说自己的作品是为二三十年后的未来写作的?( W4 u) T" P: y
% D, }; X, Y- t; e' n$ y

4 A  l  q4 |. v( b- S, A
9 h* m2 g+ `% E9 B残雪:就是为现在的年轻人而写的,过二三十年他们不就老成了吗?就是为这些人写的,还包括有现代精神的中国人,但因为有现代精神的这些人还不太多,我就没有提。- }" h6 v! n+ q3 f9 X5 e

# X" U& {; I  x$ E; d7 N
: n0 t% K1 u" ^8 u/ E/ X* [" i$ u9 ^, |6 o4 ]* I& T% S# {
澎湃新闻:为什么寄希望于年轻人?( p5 ~- {( d/ r
0 R# i# s, p2 I1 f1 R/ ^8 r

4 U5 S7 U: R" H# Y' y1 U7 @7 h8 ]! o) v$ {4 j
残雪:现在具有现代精神的中国人数量比较少,所以我寄希望于年轻人,也就是现在20多岁的,再过20年可能就碰到精神上的问题了,物质不能够再满足他们了之后,就会有可能看我的书的,因为我的写作是给人力量,使人独立,塑造人的素质。我这本新书《黑暗地母的礼物》最重视的描写就是人的素质。人要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大地上站立起来,他应该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素质?我做了一些预测,他们说我讲的是乌托邦,但其实也是相当现实的。! b* L, j. F7 r2 F; h
6 ?8 u) m5 l8 e, Y$ O
' ~7 p) e3 v2 V6 h5 ?
$ e9 a5 [7 q6 E. N# k3 X. M
澎湃新闻:您最近在读什么书?
7 r% Y0 |1 p: ?' U+ l6 B
6 w7 Q3 b2 @% O1 I/ Y! Y0 |
$ k1 S. w6 k6 e* O% h7 x7 \2 _0 T5 E; |" `& n. A0 n
残雪:我现在还没写完手头上的书,所以还在读《存在与虚无》和法国的梅洛·庞蒂,一直在读大哲学家的东西。文学方面在读现在在欧洲比较走红的那个奥地利大作家,叫做罗伯特·穆齐尔。现在我们刚刚翻译了他的作品,在网上有卖。他们翻译成《没有个性的人》,当然我不太同意这个翻译。这是一本很长很长的书,他一直写到死还没写完的书,可能有一千万字吧。我还比较欣赏这本书的上部,它跟我能够合得上,他是西方人,所以我觉得还不够满足,对人性的描述还可以更进一步。
# i; `8 c4 V& \" Q; ^0 t
  P1 w" s: P1 ?! c3 I
/ h* Q( p+ n# L1 f2 u! _9 k9 Y; d8 }" u$ y

1 H0 ?" s8 h- X$ m  m# s! t- L$ _8 v/ V' I) N, _- i- ?
《没有个性的人》登上了豆瓣“2015年度再版高分图书”榜。6 F7 a; ?# Q! y) L9 T& i0 c
7 L- E/ m; T4 `4 X+ o3 x

* O& J' B4 T4 |- y" J& ^  \9 K  Z/ b  v# q
澎湃新闻:那能不能请您给年轻的读者推荐一些西方文学的作品?) a5 W0 r% t, ]: o6 n
" o: W$ K% h1 x
# U, l0 _: [4 P/ t7 ^+ N

! F$ L! z+ E: `# Y* f  `残雪:就是刚才说的那本《没有个性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我看的是英文的,年轻大学生最好是看英文原文,因为那个翻译我看了几章,我不喜欢,最好是看英文,因为他们都学了英文的嘛,为什么不能看呢?
8 d& |9 B* C# R/ r% D! f. q/ L$ P! E; o4 V  t4 h. T: x
6 X5 Z, g5 x& U* |% M) E' K' J

- b* c8 x+ u6 \; x这本书里面有一点乌托邦的性质,对未来也做了一些预测,他是1940年代才死的。不过还没有像我搞的这样的,就是完全跟现实结合起来。那个年代比我早嘛,现在现实的问题越来越紧迫了:怎么处理你同家里人的关系?你跟你老婆的问题怎么处理?或者你跟女朋友的关系怎么处理?这些东西以后都会是很紧迫的问题了。解决的方法就是交流。交流是一个核心词,新时代的核心词,交流其实就意味着爱,当然也意味着斗争。我这本小说就是专门写这些问题的:什么样的关系能够达到真正的交流。我一方面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我也尝试做了一些预测,就是解决问题的预测,所以我这本是实验小说,那里面提出的东西都是实验性的,而且很幽默,跟现实结合得很紧。
8 E8 W- w2 g3 p, B1 T: C& Y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8-14 02:43 , Processed in 0.719607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