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 F/ T1 \% B0 {" u. u
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各种新的产品能做到的事也愈来愈多,听音乐的型态也改变了不少。小时候常见的录音带、CD也渐渐地变成不是大家主要聆听音乐的载体。更多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各种音乐串流平台上聆听音乐。
; Z; \, K( {0 `/ v6 {5 z音乐制作也是一样,从类比走向数位,电脑跟手机的运算能力愈来愈强,从以前动不动就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盘带机跟混音台,慢慢走向几千元到数万元就可以买得到的录音介面及软体,直接可以跟电脑做连接就录音的USB麦克风也随处可见,甚至也有手机上的免费app可以制作音乐,门槛比起以前来说真的是下修了很多。+ T. h! i( m& C7 H7 _/ |2 l! }8 O
但在科技带给我们方便性的同时,专业的音乐人及音乐软硬体开发商们也是没有停下脚步,在有了更高科技的软硬体之后,仍然存在着无可取代的专业技术能力。
; V. H" t4 a; v4 h$ V+ R7 b" w那么,专业的音乐制作流程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
4 x2 D M! m- j% c! ?其实,正式音乐歌曲的制作流程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路程!3 J+ H- U7 A3 E
从A&R→作曲/作词→编曲→录音→Editing→混音→母带→CD压片/通路上架
8 Z; ^6 Z/ |1 H1 ]音乐制作流程图
! l6 a% S8 H. j$ I5 p0 I, n2 v6 m5 n5 I) I/ ^/ B$ K
音乐制作流程图
( X3 \0 |9 |* v( j' |8 bA&R
8 M) l( m: R9 P6 ^2 F为Artists and Repertoire的缩写,中文意思为艺人与曲目,主要负责设定歌手的形象、定位、歌曲的风格(例如:可爱、冷艳、性感、摇滚)。市面上的艺人与专辑,几乎都会在此环节设定好相关企划/制作方向。
5 ^% y+ Y) f! \( V2 O! I. I作曲/作词1 W* u8 v3 n& G: m. g% X3 x% V
作曲/作词分别产出大家最常听到的“歌曲旋律/和弦”与“歌词”,“词/曲”加上一些简单的“伴奏”,就是以前早期的时候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Demo”。' l8 o5 w, x1 s ?
唱片公司制作歌手/专辑时,在此环节中会依照先前“A&R”的定位进行收歌。
1 x1 w+ F7 h# G& Z" h( A5 @编曲; g2 Z- i" b% }6 A4 ~# k( J
一首歌有了“词/曲”后,会依想要的风格进行编制,大多使用MIDI音源安排。此环节由音乐制作人与编曲家进行讨论,会依照“歌曲风格”或“期望的配置”进行乐器配置/内容添加。(鼓、贝斯、吉他、钢琴、弦乐、打击等等。)0 V8 i! |; R: r8 Y3 m1 d
录音
, l6 ?6 I- m2 _, ~编曲完成后,会依“歌曲配置需求”跟“预算”邀请乐手进行“乐器录音”。此时,歌手也会进行“人声录音与合音”。1 ]6 b, G/ p8 ?: O
Editing2 e: z, \* L' R( w
录制完成后会进行Vocal Editing (人声的剪辑),将人声音档的“音准”、“拍子”修饰调整到期望的最佳状态。
1 N/ y r+ \$ p混音( s' X3 r6 I0 `
将各档案输出分轨后,就会进行混音。混音的部分有声音空间效果处理、左右声道平衡、频率的修饰、动态的控制等等,能够减少频率会打架、动态不平均的状况。( ^$ D0 k* P) t# v
母带
1 R: `$ l- q3 A由于上架的平台众多,会有不一样的声音需求。例如:Youtube有其规定的音压大小,超过会被平台降下来;广播本来就听不清楚太高太低的频率...等等。所以同一首音乐放到几个不同的平台上,通常就需要“母带工程”依据该平台的需求调整成最合适的样子。; a0 i& C. j7 s9 W" b0 Y3 J
压片
9 g& |+ C$ n9 N' B1 |8 W会由专业的压片厂制作,压片将数位档案储存到CD这个载体上。但现在很多音乐都是数位发行,付费下载,所以不是每一个作品进行到压片的流程。: q0 _" \( t; J! d( }& n( y+ ]
通路上架. }" U& ^: z& P, {
将音乐放到各位买得到的平台上,实体唱片通路以唱片行,网路购物为主,数位平台有KKBOX、Spotify、Apple Music等。
% h& q' g* G; l: {. Z# K2 z+ S6 ?一长串解释下来,是否已经头昏眼花了呢?
2 R! T5 ^8 P+ V7 E- e# T0 G& e& {通常一长串制作流程会依个人专长进行分工与配合
6 S( _) V& h6 U4 G最后才产出了各式各样好听,不同风格的音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