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32|回复: 0

[歌词创作] 歌曲创作:声中有字‧字中有声

[复制链接]

1105

积分

0

听众

5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105
tengequ 发表于 2021-7-28 21: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歌曲创作:声中有字‧字中有声; D! @. G' I, T+ L1 o. P3 L
7 E9 R: F* @6 g
音乐五要素 :弦律、和声 (和弦, 对位)、节奏、配器 、曲式。 加上数位科技。
- d/ g8 ~" q3 ^, C弦律:分析、歌曲赏析、歌剧赏析、歌词创作分析( v" e' ~. T' U) X& i  J

6 n' \% r. W0 F5 u# Q弦律就是乐音--而现代的观念就是声音的高低起伏。" F! D( {! V) G" b) w

2 R% `/ ~4 f3 u, E: s1 g' M弦律创作在歌曲作品与器乐演奏作品非常不同,主因就是歌曲必须要有「词曲配合」的创作理念。
3 _3 N% H0 g8 m% d& Z2 b: M
6 f9 o1 g+ b0 k1 W6 Z; c6 P「词曲配合」的目标是要达成:声中有字‧字中有声,也就是应该轻易听出来歌咏的内容,而词句又有曲折铿锵之美。其实现的方法则包括:词曲的共同结构、「声」与「韵」的配合、以及各种音乐要素与词的统一与协调。
/ c! A1 c+ q4 M, l% _( A8 Z. x$ R
9 D$ s$ e" ~+ l词曲的共同结构" }2 Y9 W) f3 _. O
音乐美学是基础美学的一种应用。「美感」建构的第一步应从「结构」来,有结构才有造型、才有深度。9 }, \: U( V1 k) {- E
; N5 y* N8 W4 s, Y) y# x
结构的形成是「统一与变化」、「平衡与对比」。最常见的实践,就是「起承转合」的创作结构。「起承合」是统一,「转」是变化;「起承」建构平衡的质感,「转」建构对比的趣味;西方古典音乐讲究「动机、模进、转调、终止」的4段结构,其实是不同的名称、相同的道理。, r" L! S$ N3 t5 M# y4 o3 i

/ V7 b+ f& f) s( q弹钢琴的人一定要弹Beethoven的 Fur Elise,为什麽会给人「好听、又好弹」的感觉呢?因为她基本上就建构了「起承转合」的进行,而又粧点了适当的变化,符合科学知识的内涵。她虽然被归为古典音乐,许多素材的处理,其实是和Jazz的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才有通古今的感动。这首曲子的创作,也许Beethoven是基于他已发现知识的发挥;也许Beethoven真的是基于天才,但他的灵感还是自然的符合了知识的架构。详细的分析,请参考「Fur Elise 的分析」。
: w) `3 y2 R. G( |& F0 p% `: s+ k: Q
音乐结构的元素,包括很多,宜有适度的讲究,细节请参见统雄的「数位音乐创作特区」。以下先作最简单的结构介绍。
, D! j) A2 H4 M1 d' x5 Q' I7 C3 G: t: c' b- r) ]! \
弦律神掌:混元4式
4 `/ B; Y, V+ Q混元4式,就是:
& M6 U- E, |) C+ r
9 r# v2 U: [8 z5 J* Y以4个乐句,形成一个乐段,或一个短乐章。
' m' C5 F/ L! }+ i. I' S2 T4 r* \( s: _( Z1 X! y& H
这4个乐句分别要达成的功能是:
6 p( R3 f! V! ~6 s1 y2 J+ S
. t$ v- f% r0 a: c动机(Motif,或Motive)。* N1 z  q5 X2 |/ m8 b/ F# e: i

* M4 B# w! r; W" Y模进(Imitation)。) d2 @9 v$ {& O1 \; q3 l: F

, N1 `' G' m  A转调(Modulation)。
/ y9 {: F! h% u
! p1 k. q4 S, \( _# {终止(Cadence)。
* B; a+ l+ p* l( W& ^
7 ~* B, D& |! ^! I& K5 W4 [动机# Z8 a3 Q* S+ ^
就是「起承转合」的「起」,也是乐曲的主题(Theme)形貌。2 i% O- [# V. E; N# M- {
9 o" @8 r1 C& }& ^* g8 p
结构作曲步骤中,唯一「一半」须要「灵感」者。" }& H& J; ?2 R/ h- }$ \

3 }( N, O* z& G7 K' N, `1 v另「一半」是「技巧」,即:$ I; Z* Y2 _, C. @; F% Q

8 Q3 I9 v/ j+ H3 R& J/ F5 g常以主和弦音结尾:1,3,5
# W: _0 |1 c1 Z9 b$ A6 C
5 R% B. p- E+ h3 z0 \虽可以主和弦音起始,若欲提高对比感,则以属和弦音起始:5,7,2,4
& a: S8 w+ v* \  `9 Y9 Y1 V; P+ W7 S9 U3 R$ d: l% K# e
注意:我说「常」,就是不一定;但动机句这麽作,绝对不会失败。
6 V+ u6 c; G3 \3 Y
2 t7 S6 X8 r, h$ Y0 o模进% @/ E: t3 _/ P) e9 g, v
就是「起承转合」的「承」,通常「起+承」,才能共同烘托、巩固乐曲的主题(Theme)。
6 w9 Y, |3 I: e7 M( [! K0 _: R3 S5 c% W( }9 h  R
模进的技巧包括:
, }* X. q+ ~" h; F9 f) }$ F& G
5 \& {' A: l3 a' ~; l反复 :照抄5 U; A& Z8 G7 }+ u* X5 J
  [' T/ e3 j$ O, Z  y+ F
平行
$ y/ _9 w) ]; [# J" b0 e
% {/ }7 T4 e, V* ~* b5 G0 r* [4 k逆向! ^6 j1 p0 N: j, u% Z. W! W
1 }( `( X  D( a, y
转调
$ }, O% R: j* k( J  W7 h) w音乐如何「转」?就是利用转调,亦即弦律音裡的主要音符结构,不要使用主和弦音(即1,3,5),而使用其他调的主和弦音。
+ i6 }/ ^) S; W, T2 b+ X" Q6 t- B, ?! `8 i5 L6 b  w& q5 g
转调感觉明显的,依鲜明程度,有以下几个调:
0 d1 P% E1 n" j; \7 L+ [# a0 [6 G, V8 |# g7 S7 M
下属调:4,6,10 `2 u6 c+ H( @  K
" \* g% ]" M8 r7 [* ~0 Z
属调:5,7,2,4: i9 t3 q! m0 B$ d( m
$ h; q& O4 ], Y! L1 O
关係调:6,1,3  f! A. p9 w  D# I9 l) X2 ?

$ o. Z2 f8 R/ A7 Z% V) ^( l- w终止
1 {& B8 `# H2 e& Q" _& C就是「起承转合」的「合」,要回归动机之弦律。
; W" ]. @4 o' }6 B
% f# T2 _" u1 R. w所谓回归,不一定是完全相同,可以是句型的模进。: u3 D, a8 c0 H  k- v

8 v0 Z" F1 @& W" Z$ I. ~最后1音,常回归主音:1;或属音:5 + g! W) T  m- e
* M' C1 f0 t2 e7 m8 u7 O
「声」与「韵」的配合
+ O! t, G+ B; Q1 d: t  i远古时代,诗人常兼为乐者,便能体会到弦律必须与诗韵相融合,亦即乐音的曲折应与字的声调(如古代8声、闽台语7声、国语5声等)契合,亦须与词的完整性相协调(如「我爱你吗?」不致于听成「我爱--你妈」),音乐的抽像与灵动才能更藉著诗词的勾勒,产生具体的意象之美。更多范例,请参考以下「词曲配合:问题句讨论」。. u5 s8 I5 E9 p% Z" C9 v+ M

) G/ \! e& y8 g8 b3 Y近代对于语文中的美学,往往疏于注意,这方面的欣赏、追求、研究与实践,似乎也经常被荒废了。
1 t4 X' ~' [4 X5 ]7 w% U2 h. T
9 E/ @! T; H( m' Q1 V我们固然不必被走火入魔式的东方格律、与西方乐理所禁锢,但上天赋与的自然声韵,正是连接诗与歌的桥樑,我们还是不应该忽略。, O) B. i$ J  Y" [0 N0 e+ x
' I" K  F$ Q! B$ I5 D! Z5 _" ]1 k' i+ g
歌曲是一种近于诗的艺术形式、甚至就是有乐音的诗,所以不能不讲究「韵」,当然,我们现在并不主张严格的韵脚,但是还是要尽量「用韵」,不过「韵」的定义可以更有弹性,更自然奔放的「自然韵」。
# b8 }1 x& F$ A2 Y+ {
3 B. N2 d8 @, p4 d, O4 }进一步讨论,请参考「统雄的音乐知识美学」的「声中有字‧字中有声」专节。
; U9 o& o* n: C+ R, X+ k* z3 y% d/ G9 {* W
各种音乐要素与词的统一与协调
3 b1 v) c6 r, O4 u9 d: w# p这个部分牵涉甚广,请参考「编曲」系列专文。
2 h( a) L3 p& Q
; `0 G/ g7 D2 k4 h4 T; T, N创作的过程不仅期待灵感的神会,妙手偶得;也应努力于读破万卷的咀嚼消化,能有严谨的构想与规画。
' U( x+ `4 n, ]) q
- Z! [$ K) M# e$ b8 a词曲配合:问题句讨论
1 y0 M0 V3 C! N  ~1 T5 m& m童安格「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6 b8 _( B# e) E  S+ y7 }, V8 V「不让你看到哭泣的眼睛」
$ q$ z% v; d3 R0 \- U% Q
& a7 B; X1 G& L' V4 Z这句是结尾句,必须特别讲究。$ B* T% L& K+ H0 f. x6 a
9 ]! q' ~6 C' x. _
原曲听起来,最后两个字变成「醃精」,非常美的意境大打折扣。6 y8 G6 @% w' {1 W( n) E; {
. n# m2 p/ @& D' i0 h
同时,「的」字是「虚字」,却作成长音,有质感上的失衡。宜将「泣」字作长音,「的」作切分音,对比可能更好。2 e0 i  f- i! k2 o

. x( K# r5 h7 x; @4 a/ l庾澄庆「让我一次爱个够」) {) W# `$ D; Y/ ]
原曲听起来,像是「让我一次爱个『狗』」。
! f+ K- v. x1 b4 ~) |- k9 H
5 {( L# G, r: n3 A' ]5 P- C1 n在整个曲中,要每个字都符合声调,也许不太容易,但重要字词还是一定要斟酌。
- N4 K% e& C9 L7 Z7 C
# K7 j  I3 L- s( J/ Z9 A6 Y7 l, u这句就是曲名,加上很明显的谐言,把浪漫变成搞笑,应属可惜。  a1 g, B1 Y  o: a( Q
& f4 Q' A9 S# p/ \
台语歌「无言的山丘」
2 I- M- R% |* Y9 K) r) x「一次又一次」
" v* k" Q" }( m2 d
8 r+ d; E7 d; t2 j整句用同音,台语听听起来,成为「鸡掰搁鸡掰」,非常不雅。, i5 Q9 c$ y7 I

: g* J) ^: ~% H, t6 V# L水调歌头 PK:吴统雄 V.S. 梁弘志/ l3 g" H8 E; ~7 n# I
「声中有字‧字中有声」整曲的比较分析。( @% j7 |# A3 m9 M( E& e6 {

& ]) O! P- ?# v8 L! t* W4 ?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4-5 08:14 , Processed in 0.13360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