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马之歌》是一首采用新疆维吾尔族音调而创作的分节歌式乐段结构的歌曲,具有淳朴的民歌特点。而《克拉玛依之歌》也同样采用了民歌音调,给人以既有新疆的民族风格,又不完全是新疆风格的感受,形象地赞颂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石油工业的巨大发展。, V: r. U- r* ^
4 g6 A% @7 r3 K1 Y
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一部分作曲家开始为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谱曲,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歌曲把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使中国的歌曲创作又增添了一个新园地。
k. F5 m: z% p! P o! b) O0 n R1 J' Z% n# f" a
在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歌曲中,李劫夫和生茂、唐诃分别谱曲的《沁园春·雪》,在掌握和表现诗词总体意境和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方面也比较出色,这两首歌曲都以开阔、豪放的旋律,充分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的思想感情。
0 g1 j+ U+ S7 e1 E4 c9 n+ ~# }' ^/ I8 c3 E! O- p% \& B# H) z% q
早在文化大革命前,毛泽东在1963年和1964年关于文艺问题的两个批示中对中国文联所属各协会提出了"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艺术",甚至"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的批评,所以从1966年到1976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首先是从文艺界开刀的。
; P7 N7 s/ @' f c4 A& E7 h
. r T9 z$ J+ l* s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像狂风暴雨般席卷中国,"语录歌"在"文革"的第一阶段(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至1969年4月党的"九大")盛行中国。1966年9月,被林彪在"文革" 之前倡导编制的《毛主席语录》中一些政治语录由李劫夫等人谱写后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从此,"毛主席语录歌"便在中国上下流传。三年中,《毛主席语录》中的重要段落和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几乎都被谱成歌曲,甚至连"老三篇"(即毛主席的《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也被整篇谱上了曲,在政治高压下,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要学唱"语录歌",中国到处都掀起了高唱"语录歌"的浪潮。
7 ^4 j. _ X" y* y5 Y( a7 P, p1 k, \( C9 n( D9 P+ h6 f
"语录歌"是为政治语录和论文谱曲的歌曲,因此在音乐章法结构方面并不讲究,加上曲调粗厉、句法紊乱介乎于口号和音乐之间,其艺术价值极低,所以很快就被强化兴起的"革命样板戏"的唱段取而代之,逐渐便消声匿迹了。
( w" h0 p' R4 t) y& _ D4 @) L4 b; @1 q F; p2 l/ u
随着"语录歌"的泛滥,"文革"中的政治歌曲也畸型发展,当时出现的《造反歌》、《红卫兵战歌》等歌曲,将杀气腾腾的恐怖气氛熔入其中,与"语录歌"所掀起的政治狂潮,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高、硬、尖、快"的"文革音调",并成为林彪、"四人帮"搞政治阴谋的工具。
* I& l* S$ `; Z/ g$ b2 @1 t1 _0 q S3 L( w- T5 j
1969年,江清曾在审查歌颂"九大"的工农兵文艺节目时,批评那些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歌曲和舞蹈是"黄色歌曲"和"摇摆舞","……用这种调子唱'九大',唱'语录',不是歌颂毛主席,是诬蔑毛泽东思想的"。使语录歌从高潮转向了沉寂,其它的歌曲创作也从此沉默。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只准许唱《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3 首中国歌曲和《国际歌》。此后不久,一部分历史歌曲,如《救国军歌》、《大路歌》等10首歌曲被集体改词进行歌唱,中国上下音乐创作万马齐喑。"四人帮"所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举世罕见,人民的音乐生活几乎成了空白。
( U& P1 ?7 P' n9 J! P1 x
$ q- C' P5 j. `8 t. W$ L1971年,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工作以后,曾针对歌曲的"喊、尖、快"提出了批评,并鼓励广大音乐工作者创作新的歌曲和舞蹈音乐。从1972年到1976年,一批题材和体裁多样的新作品相继问世,并被编为5集(即每年1集)《战地新歌》出版发行。新作品的问世,对几乎处于空白的人民音乐生活起到了一些活跃作用,但由于这些新作品受政治因素影响,所以自然地、或多或少地带有"文化大革命"的色彩。这些歌曲是中国广大作曲家在极其特殊和困难情况下创作出来的,有一部分作品不仅具有真挚的感情,同时也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有许多作品至今仍在传唱。如《北京颂歌》(洪源词,田光、傅晶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于宗信词,钊邦曲)、《解放军野营到山村》(石祥、洪源词,唐诃曲)、《回延安》(陈宜、陈克正词,彦克曲)、《远航》(陈除词,践耳曲)、《半屏山》(于礼厚词,李焕之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王倬词,尚德义曲)、《打起手鼓唱起歌》(韩伟词,施光南曲)等。9 N8 j/ u3 d$ s) {
, y2 R/ ^% ^* P但是到1975年底,"四人帮"又策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群众歌咏运动,出现了《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等歌曲。这些歌曲感情干瘪,节奏死板,又一次把"文革"的歌曲创作引进了死胡同。也使人们从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中看到在"四人帮"法西斯政治压力下音乐艺术被严重扭曲的情况。9 c2 c8 U0 C' ~2 h' \" D
/ H2 R& \$ B3 E% m& _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中国的音乐创作和人民的音乐文化生活才得到复苏并逐步获得了重要发展。伴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和深入,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被逐步摆脱,人们的思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音乐创作和人民的音乐生活也从封闭状态中走了出来。9 Z* E4 c) ?1 E% P
5 F0 B5 X. g# K- `4 F; W: ?+ X$ |2 u- w
首先出现的是一批欢呼"十月胜利"的优秀歌曲。如《祝酒歌》(韩伟词,施光南曲)、《十月里响起一声春雷》(章明词,郑秋枫曲)等。《祝酒歌》的音调是多种音乐风格的有机结合,其中既有新疆和西藏的民歌音调,又有江南民歌风味,既有抒情歌曲、舞蹈音乐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在词曲的结合方面还运用了不少戏曲、曲艺的处理手法,表达了亿万人民在粉碎"四人帮"后的喜悦心情,唱出了对未来美好前程所充满的无比信心。' \$ H) k( e7 o
8 b, Z! j2 I F& P$ p8 U" m! U
1977年前后出现的以歌颂周总理和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歌曲,由于作曲家把握了时代脉搏,所以在表达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也为后来的歌曲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突出的作品如《周总理,您在哪里》、《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均柯岩词,施万春曲)等。
, ?& J$ l. M) y$ Q) S
$ s( ^. z5 _# Q, O# V" K《周总理,您在哪里》不仅感情真挚,在结构上也采用了带再现的多段体结构,创作中还注意了借鉴中国戏曲中词曲配置的手法等突出了重要的词与字,很好地体现了原诗中对周总理的怀念和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歌颂,其艺术形象感人至深,留下了永久的魅力,在当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也是一首水平较高的歌曲。
. ~! W, Z6 I C+ U7 a/ `& {! r5 x, t5 G
1978年9月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在武汉召开的"声乐作品创作座谈会",可以说是粉碎"四人帮"后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号召中国歌曲作家要打破框框,解放思想,创作思想开始活跃起来。特别是同年年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拨乱反正,进一步清除"左"的思想,为歌曲创作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在此后的数年间,歌曲创作出现了一个崭新局面,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歌曲相继问世,中国的歌坛开始活跃起来。一批歌颂祖国、歌颂党的作品以其优美、抒情的旋律出现在人民中间。如《党啊,亲爱的妈妈》(龚爱书、佘致迪词,马殿银、周右曲)、《祖国,慈祥的母亲》(张鸿喜词,陆在易曲)、《我和我的祖国》(张藜词,秦咏诚曲)、《可爱的中华》(马金星词,刘诗召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施光南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词,刘锡津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火华词,阿拉腾奥勒曲)、《故乡是北京》(严肃词,姚明曲)等都以抒情的风格、流畅的旋律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可爱的家乡,充满了诗情画意。) ~( i8 b. ]+ O1 m* F. E6 V
% `" L; \ K$ w, q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这一时期众多歌曲中一首优秀的歌曲。原是一首合唱曲,后来作为一首女声独唱曲被广泛传唱。歌曲作者将中国南、北方民歌的风格揉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极为生动而朴实的音乐主题,富有浓厚的乡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80年代中国农村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后所带来的兴旺景象和广大农民喜气洋洋对农业实行现代化前景充满希望的心情。
% l% u. B6 M0 w6 t' j; [
, c k9 N% N$ }1 E1 |; ?: s0 [9 o5 r* T《我和我的祖国》也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优秀歌曲。其歌词淳朴秀美,歌曲旋律流畅抒情,特别是采用了带有圆舞曲的结构,更为歌曲增添了艺术魅力,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
6 N: K8 U' T# v+ ~
6 o4 a' L+ q* Y0 W* u在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中,还有一批歌颂青春的美丽和军旅生活的歌曲,这些歌曲也反映了这一时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金梭和银梭》(李幼容词,金风浩曲)、《新的长征,新的战斗》(乔羽词,瞿希贤曲)、《再见吧,妈妈》(陈克正词,张乃城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魏宝贵词,铁源曲)、《十五的月亮》(石祥词,铁源、徐锡宜曲)、《血染的风采》(陈哲词,苏越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作品以不同的角度和音乐风格歌唱了新时代青年的生活。& s) L+ J4 ]5 G+ n- I3 D- P
$ n2 o% V1 M1 v1 B& b
《新的长征,新的战斗》和《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等采用了合唱的形式,进行曲的速度唱出了向现代化前进的中国人民豪迈心情。而《十五的月亮》等歌曲则表现了新时期军旅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革命军人和他们的家人为"祖国昌盛"和为"万家团圆"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曲调以沂蒙山区的民间音调为素材,风格鲜明,感情真挚,深受广大战士和人民的欢迎。; H0 O6 d& x8 `$ C5 o
r& ~! m0 U* P( i+ G1 g
这一时期出现的《大海一样的深情》(刘麟词,刘文金曲)等歌曲则是在1979年中国人大和中国政协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之后而创作的,歌曲具有闽南民间音乐特色,亲切柔和,表达了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深切的思念和真挚的思想感情。# ^! _7 V% ^3 }8 `6 D
G0 F/ x0 P: J. U- u
在80年代前后的歌曲创作中,还出现了一批大胆借鉴外国创作经验、探索新的表现技法的歌曲。最有成绩的要数《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之一,罗忠熔曲),这是一部运用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完全打破传统和声与调性、调式的成功作品。作品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歌曲的旋律乐器化,其演唱技巧的难度和表现力得到增强,开创了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艺术歌曲的新路。
. K u: ?) {6 ^: C
& @$ ^* W+ c7 k: t
$ ~; r7 w3 m( D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