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33|回复: 2

[作曲家] 贝多芬 - c小调第3号钢琴奏鸣曲 op.2 no3

[复制链接]

4167

积分

4

听众

115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167

摇滚达人

五散人 发表于 2015-7-25 08: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贝多芬:第三号钢琴奏鸣曲 BEETHOON: Piano Sonata No.3( m1 s" ?8 X/ l9 N. s

. R% I# H7 D2 H6 y& R- C. E第三号钢琴奏鸣曲,C小调,OP.2.3,作于1795年,是OP.2 3首中规模最大,技巧也最华丽的一首。第一号奏鸣曲预示了以后《悲怆》的发展方向,这一首则预示了今后《华伦斯坦》的方向。. ]5 c: k* E3 j/ K$ d0 w9 p+ d
) }6 J4 C; W/ ^
乐章& Y+ Q, N/ ^" A. o- @

- g; c5 [$ E  q' M( ]9 Z0 t共4个乐章:' }; D# e: R' o  f# g
3 O& w" o' V4 p6 ]  K  [# f" X! H# v
1.精神抖擞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开始出现贝多芬极富个性化的、刚毅的动机,第二主题则是那种温柔的旋律。这两个主题乃从1785年创作的《C大调钢琴四重奏》转用而来。
+ d- I, Y7 B9 N, r" V2.慢板,E大调,自由的回旋曲式,其主题是拥有丰富和弦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旋律,其中左手越过弹奏细微音型的右手,在高音域以类似对话的形式弹奏出的优美音型尤其充满魅力。
2 \1 O- A5 G7 Q) E6 L; d3.快板,谐谑曲,C大调,主题是以对位法作活泼的进行,中段A小调,由快速三连音的琶音构成。
5 L: U- C& k. T4 V1 `9 i4.很快的快板,C大调,回旋由式。这个乐章充满欢欣气氛,技巧也十分华丽,多少右点即兴曲的味道,最后以八度音程的强奏做戏剧性的结束。
* _; H+ D% u7 Q- k) G3 H唱片
& `6 P0 I* G! S) J8 s, a4 F  v" p6 i8 R+ `" \4 b" f, u2 X" w5 r
这首奏鸣曲的版本,可选:
, v8 x- L" m+ k# T1 T
2 f9 H- M/ q- a% l* |8 A1.米凯兰杰利(Michelangeli)演奏版,MEMR,CD编号 999 001(4张)(1987年录音)。2 w- g, d9 m# i1 a6 p
2.谭梅文演奏版(古钢琴),EMI,CDC7 54657—2(第一至第三),《企鹅》评介三星。& L& W3 S( W7 u; O) n' i9 I
3.巴伦勃伊姆演奏版,DG,413 759—2(6张),《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6 ^4 F9 M8 l5 u* _. f0 V4.布伦德尔1995年版,Philips,442 124—2(第一至第三)。6 Q1 @- L6 M: S% ^! I4 z+ f) g
5.佩拉希亚演奏版,Sony,CD编号SK 64397(1990年录音,第一至第三)。: b1 p1 n0 z$ k0 B% v& P" H) y
6.洛坦演奏版,Chandos,CD编号CHAN 9212(第一至第三),《企鹅》评介三星。7 m3 T2 N) J: I# s& M7 w7 R, N4 a
7.尼古拉耶娃演奏版,Olym,CD编号OCD 561。
& g& t9 y- n, @' J; a8 l8.里赫特(Richter)1975年录音,Olym,CD编号OCD 336。7 G: n& _6 `! H, O6 G
一般演奏时间
$ C& K6 b3 z+ A$ j% ^' k# f# ~
5 s0 b) _/ i6 F0 q3 n- D8 Y1 Sonate Nr.03 C-dur op.2,3 (1795) - I - Allegreo con brio(9分46秒)  @! j6 p2 y. ?5 }6 A- M$ A
2 Sonate Nr.03 C-dur op.2,3 (1795) - II - Adagio (5分48秒)
5 h- |, T* z3 \5 C1 A/ ]5 i3 Sonate Nr.03 C-dur op.2,3 (1795) - III - Scherzo - Allegro (2分43秒)
# [  Q  F5 q9 D5 r& H3 O1 q# N4 Sonate Nr.03 C-dur op.2,3 (1795) - IV - Allegro assai (4分45秒)
1 Y! e" M+ ]: t$ T4 u这首奏鸣曲的历史录音,可选:  _+ K" ~- @. x5 f
. j. W# }8 j2 G( }' T! ]7 I
1.汉伯格尔(Hambulger,1920—,奥地利著名钢琴家)1926年录音,OPAL,CD编号9839。! ^; O( [" |5 v4 t+ B1 M* {
2.施纳贝尔1934年录音,EMI,CHS7 63765—2(8张),《企鹅》评介历史录音三星。  d; A) c" i6 S& U& i8 R3 q
3.米凯兰杰利1941年录音,EMI,CDH7 63765—2。# z2 B6 Y6 f) h2 I, \" ?7 A) C
赏析8 l1 i% R/ p3 N5 P. R
/ P& l: I- R! ^
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2 No.3 在Op.2的三首乐曲中规模最大、技巧也最华丽,充分把当时贝多芬称心得意的气概描绘出来,自始自终充满了愉快的欢乐,它显露了贝多芬创作上非常大的进步。0 K  I, s. ]- V. ?3 A
7 B7 f! D8 w4 e! `
青年时期的贝多芬对钢琴音乐的造诣,在演奏技术、作曲技巧、内在精神面貌日积月累,提高了同时代人作曲家的风格,在这首奏鸣曲中一展风采,为我们提供了贝 多芬钢琴艺术一条明确发展的线条。贝多芬在这首奏鸣曲里有意采用的许多克列门蒂的技巧手法,如双音、短琶音组成的经过句等等,在技巧性的华彩部分引入了音 乐的进行,创造了鲜明而独特的风格,这在贝多芬其他奏鸣曲中是少见的。" {& j. s8 h8 y

) L( u) w7 B4 b6 T* }2 z这首奏鸣曲的性质是朝气蓬勃的、刚毅的、严峻的,几乎没有抒情温柔成分,辉煌的托卡他因素卓越的体现了其艺术构思的精神。全曲虽然转用了旧作的几个主题, 但由其组成的艺术构思却是庞大的。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规模也变大,副主题明显的由两个曲思构成,主题的展开部明确。第二乐章是Op.2三首奏鸣曲中最富有 诗意的一首,其风格和诗情味使音乐向绘画性、诗性提升。第三乐章的诙谐曲提高了诙谐的性格。第四乐章的回旋曲规模也变大,并第一次在奏鸣曲乐章中取用 6/8拍子的节奏。贝多芬在此曲中极其自由的使用了大胆的写作手法,使钢琴的表现力扩大化了,也使贝多芬大师的风范猛增,充分叙述出这时期贝多芬的力量、 内在的精神表现。% U  E+ K! c$ b/ l+ n

8 q" _7 q& L4 c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以C大调写作的除此曲外,只有Op.53《(华尔斯坦)奏鸣曲》了。这两首奏鸣曲的曲思非常相似,可以说,这首奏鸣曲是1795 年贝多芬最为雄心勃勃、勇猛精进的姿态,音乐洋溢着勤奋自强,力行不怠的气氛,听不出有丝毫能阻碍他的暗淡命运的声息。完全可以这么说:这首奏鸣曲暗示了 走向“华尔斯坦”方向的前驱征兆,他以有机性的统一,充分展示出贝多芬伟大的模样,展示了一种令人神往的宏伟气势。几乎所有的音乐专家都在强调贝多芬的英 雄性,人们也就在“专家”的解说下仰望着“英雄”,仰望着英雄怎样“扼住命运的喉咙”,而后发现跟贝多芬比起来自己渺小地只能掐一掐自己细嫩的脖子。在这 样的引导下,人们与贝多芬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的时代早已不是英雄的时代,如果一个艺术家还认为自己是被上帝选出来向他愚昧的同类揭示永恒真理的话,他的 艺术一定会是失败的,甚至他的一生也是。所以在无比现实浮躁的人民耳旁叫嚷“贝多芬就是英雄的力量”这类实话只会惹人厌烦,以至于人们读出 “Beethoven”这就意味着澎湃的气势和雄伟的力量,确实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与他怒发冲冠一脸凶狠的形象吻合,可太多人只看到了他的这一面,在这样一 个所有价值都在动摇的时代,太多人理所当然地对贝多芬敬而远之,渐渐的,我们遗失了当今社会最缺乏的瑰宝。在遭遇挫折时,贝多芬给你永不屈服的勇气;在需 要宁静沉思时,贝多芬给你最温暖柔和的篇章;在精神空虚时,贝多芬会把你的思想引向宇宙那般遥阔的视野,领会超脱个人狭隘情感之外的天地人和。可惜人们往 往忽视了贝多芬的柔和篇章与深远哲思。: d0 i1 D( W# v9 }. e, |1 O1 E

1 V! L; C8 N  ]) _7 F7 t" k- ~2 e* ?  |3 p3 T9 A8 N% o

5 [- G  T" q$ u4 ^8 j2 f; o+ f
beethoven_4.jpg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67

积分

4

听众

115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167

摇滚达人

 楼主| 五散人 发表于 2015-7-25 08: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乐章分析
! |- ]1 j- K; I  S$ l/ X, C' n% W# K1 n
这首奏鸣曲的许多因素来源于贝多芬1785年创作的《C大调青年钢琴四重奏》。然而奏鸣曲作品第2号之三显露了贝多芬钢琴创作上非常大的进步。某些评论 家(例如:兰兹)不喜欢这首奏鸣曲的辉煌的托卡他性式的因素,但是非常清楚,贝多芬钢琴艺术一条明确的发展线展现在我们面前,以后它卓越地体现在C大调奏 鸣曲作品五十三号中,与浮浅的观点相反,贝多芬的托卡他性决不是形式上的技巧手段,而是扎根于形象的艺术构思中,它有时与军乐队的雄壮号角声,进行曲等等 相连系,有时与大自然的音调相关。
7 Q' K7 h2 E9 M
0 X" {4 M  H* H3 v  R0 y9 D第一乐章(Allegro Con brio C 大凋)立即以它的规模和幅度引起人们的注意。按照罗曼.罗兰的话,这儿“感觉到帝国风格(帝国风格:意指十八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法国流行的一种仿古艺术风格),有矮壮的身躯和肩膀,巨大的力量,有时令人乏味。但它是高贵的、健壮的、英勇的、鄙视娇嫩和叮当响的小装饰。”
! E$ b0 n) Q- v# `7 J2 Q2 p
1 P% [& M5 U0 ~! I2 L0 i8 w以上摘录的罗曼.罗兰的评论有很多是正确的,但它们仍然是片面的。罗曼.罗兰还加深了自己的评论的局限性,把这首奏鸣曲归为具有“建筑结构、和抽象精神”那一类的奏鸣曲。
2 e" J! ]; G; G6 p+ B
9 [. s! ]. n& _6 o事实上,第一乐章(在总的说来是意志坚强的情况下)在情绪的多样化上已经相当丰富了,这也表现了主题组成的丰富甚至是过于繁多了,只是在以后贝多芬才节省他的手法。. J- g& y* Z' i, z% ?
: r. C7 z# o1 o8 B1 J
主题开始以清晰的托卡他式的节奏隐约响起,从第5小节起有新的织体和“配器”因素产生,暂时还是缓慢、克制地发展。但到了第13小节突然响起了C大调三 和弦的号角声。这个喇叭的号声非常鲜明、突出。然后转入在左手十六分音符节奏背景上的急速运动。但过了五小节,中断了,总休止。
7 P2 A2 {7 r0 u% I9 \& N1 C
: j8 J- q; }- [8 r; `4 g$ V新的主题具有温柔的、恳求的音调:
: \$ F3 {  ^3 q. \; P
4 h+ h4 e6 H' _4 ~与大调主题区别的是,这儿是小三和弦的色彩,广阔的六小节(不是短小的,分成两个小节的主部)。但贝多芬任何时候都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对比、主题感情以 多样化为标志,第11谱例中温柔的音调变成十六分音符的跑动和重音(第39-44小节),使人回忆起主部,然后(从第47小节起)出现安静、喜悦的歌唱片 段,但是结束部(从第61小节起)又回到主部的召唤式的号角声,而且以新的节奏、主题因素和对比给以加强。7 O# g4 g# ]2 _, E: n8 h! P2 a
  G" k, }+ X5 c8 v, n; S& |: o
就这样组成了呈示部的开端,一方面是英勇、威武的号角,另一方面是抒情的柔和、温存。贝多芬式英雄性格的概貌在这儿是存在的,只是这儿显著地具有威武的、托卡他式的因素。
# H' W- v3 d& Q  z" {' T( o/ h  @6 y+ q( Z
展开部是非常短的,但是引人注意地出现了新的表现因素——分解琶音(从第97小节起)。
6 c; D* I1 S5 f# {' Z% `7 S# s$ \% {9 {
! {" S+ {, _( M3 q& ?绝妙的表现了不安、惊惶的形象,这个片段在总的结构中起了出色的作用,如果说第一乐章具有特别明确的和声功能的话,那么首先是以主、属、下属为基础的三 位一体(下属,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作为一种积极的和声手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在这儿作曲家寻求的是另一种鲜明戏剧性的和声综合,这种效果在巴赫作品中 已经具有(我们只要回忆一下平均率的第一首前奏曲),正是在贝多芬、舒伯特的时代显露了和声语调形象性,和声婉转变化的奇妙的可能性。4 s8 a3 i  `: Y8 S: T( n# @4 R
! y1 k9 ^* k1 C) n
在两小节的谱例No.12中(第97-98小节)属功能性的七和弦昂扬、节日般的,在下面两小节(第99-100小节)减七和弦产生浑浊、不安的音响,西面(第101-102小节)出现了四六小和弦,带来了戏剧性的紧张度等等。
( C4 L& S7 Y% F9 \2 R9 ~6 k  ]
贝多芬在再现部中出色地运用了同样的和声语调游戏的效果(只是采用了另一种织体,从第218小节起)。
$ |) }0 n( z, z0 q1 W5 h9 N$ W" f
再现部由于发展了展开部中的因素,所以比呈示部扩大,力图不要在再现部中机械地重复,这在贝多芬作品中是典型的,在以后的奏鸣曲中我们将不止一次看到。* C- g% ~* ]; ~+ g" H; f6 {; ]

' n) O7 g5 S' R, S) }4 P( a还要指出一个细节,有一次罗曼.罗兰无意中说出正确的意见,他说:“贝多芬音乐的音响中……充满了鸟鸣,好似在五月的日子里。”  ?- L( V9 S: M1 q/ ^  Z3 d
0 i8 c4 z) l1 v) _3 j
毫无疑义,贝多芬的器乐音乐与他深沉、热烈喜爱的大自然形象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在展开部的华彩段中有明确的鸟鸣音调:
& Y  }& b( O& d3 M/ W/ i+ i8 O
! j. _( r$ N! G, L% i& h当然,这只是暗示那些将在《黎明》中用全部嗓子自由自在、愉快地歌唱的鸟儿。6 k! V3 D% l; K4 g& A' _0 e- m9 P
; e8 C2 V" T6 e1 p4 l
综观奏鸣曲第二号之三第一乐章的形象组成,我们不得不重新指出它的主要因素:英勇的号声、急速奔跑、抒情温暖的言语,某些喧哗、骚扰的激动声响(请看谱例No.12),生气盎然的大自然的回声,非常清楚,深刻的构思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绝不是抽象的声音建筑。
6 Z$ B# k& a. E3 x& u: @" e9 Z, C7 i, p  }! X2 I) z5 ^
在这方面第二乐章(Adagio E大调)以 新的手法使人信服,甚至某些对整个奏鸣曲持怀疑态度的研究家也高度评价这个乐章,兰兹这样写道:在这首Adagio中,你可以体验到对崇高的美敬仰的感 情,犹如在卢浮宫中的维纳斯 像前一样,“这首Adagio把当时的钢琴曲提高到具有哀诗般的感情。”这位兰兹,也可能是第一个公正地指出Adagio中的小调部分与莫扎特《安魂曲》 中的悲伤的音调相似。
+ F4 |  c6 i3 B* E* }/ v. F$ c: @+ K
' k. s2 K2 |' S/ ^& C形象的构思是非常明确的,第一主题平稳、安静,有时几乎可以说是众赞歌,虽然其中也露出请求和信念的抒情音 调(第3-4小节),第二主题(从e小调开始)是整个乐章最富有表情的中心。在三十二分音符的旋律音型的背景上突出不协和的次要的音,它又倔强,又痛苦。 低音匀整的脚步加深了这种悲哀,在高音区的十六分音符好似哀求的音调,转入G大调时 出现了光明的希望,次要的导音上的叹息(左手在高音区)预示了一种平静,但回到e小调后,出现了新的,加剧了的痛苦感情,心灵克制的自白,旋律线时起时 伏,和声色彩若明若暗,这是何等深刻、纯真的感情,多么强烈地激动人心。
% f% [4 ~7 C" U' j" N6 G4 J. g
8 E. }$ }9 z! u7 |/ K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仅仅是开端,重又回到众赞歌式的主题,贝多芬找到把众赞歌式主题变成愤怒的反抗这种独创手法:
0 }5 _' Z9 s) ^7 ?0 \+ r% L7 t9 F$ X4 @! U# r, Q" \" I# Y3 \
仿佛经受了痛苦的心灵,拒绝随和的顺从,它还是随E大调而来,模仿前面的G大调,关于第一主题最后一次在高音区的出现和平静下来的尾声,它们的构思与前一首奏鸣曲的Largo-appassionato的结局类同。" E0 g: `2 X1 ^4 t- n( V

3 t( W8 j" K; Q8 H) h0 M. M关于第三乐章(Scherzo - Allegro C大调)兰兹写道:它是“戏谑的、朝气勃勃的,三声中部有一层淡薄的忧郁色彩”。3 c% K, h% Y" T8 B0 U1 b

' R4 }8 P1 ~$ B2 Q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贝多芬古怪脾气的一种典型表现,某些地方它近似海顿的名间情调的迷人率直,但是感情上的激动要更强烈、更热情、更粗犷。在小调的三 声中部里,我们预感到贝多芬以后奏鸣曲中戏剧性风暴。安.罗宾斯坦赞赏诙谐曲尾声中的持续低音音型和右手中拖长的和弦。它的形象要么是渐渐远去的舞蹈,要 么是平息了的心灵冲动(更确切说,两者同时都有),构思的画面性是显而易见的。
  B7 F+ V  C( w1 q0 I* N% U3 r* u
还要指出诙谐曲三声中部中和声型的作用,这是贝多芬所喜爱的按照和弦音进行的早期例子之一(之后,在《月光》的第一、四乐章中得到很大的发展)。
! l# E8 s6 i  x
# t6 C- J; |7 I, X我们已指出,贝多芬的和声性主题具有极大的形象意义,由它具备表达暴风雨般的、激动的、热情的、英勇的感情的能力,特别出色的是,贝多芬的和声音型经常含有丰富的旋律,使音型具有独立的轮廓。
" x4 w" s" E+ H( |
' Q# X" F' `$ j8 B* ~  p第四乐章(Allegro assai C大调)以 新的形式回到了第一乐章的托卡他性。兰兹把这首回旋曲看作是“A la chasse”——也就是打猎的回旋曲,这个观察是正确的。第四乐章的音调事实上是明显地与传统的“打猎音乐”有联系。在结束前的鸟儿鸣叫和歌唱(在d音 上的颤音)更清楚的使人联想起描写森林的音乐。第四乐章中虽有些片段流露出纯粹贝多芬式的宏伟的尖锐和棱角分明,但是在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第四乐章比第一 乐章更具有传统的托卡他性,但这仅仅是强调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形象构思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力图把“打猎的”转化成“英勇的”这个总的倾向总是非常清楚的, 通过打猎,把对大自然的感受变成军人、战士、革命年代的同时代人对自然的感受。因此坚定的加深了对比性,一会是强烈、痛苦的感情,一会是明朗、狂欢的感 受。完全摆脱了过去宫廷音乐中典型的、浮浅的对爱情、大自然和生活的总的理解。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7

积分

4

听众

115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167

摇滚达人

 楼主| 五散人 发表于 2015-7-25 08: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Op.2-35 r  K+ P: o! j$ G

6 v" P6 v6 m1 n在Op.2中这首《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C-dur Op.2-3 的规模最大,而且钢琴技巧也十分华丽,充分地把贝多芬称心得意的气概描绘了出来。同事也好像是有意把以往日积月累起来的钢琴音乐技巧,一下子都收进里面一样。曾经有人说,f小调第一号钢琴奏鸣曲与入等候《悲怆》和《热情》是相通的,而这首奏鸣曲却是暗示了《黎明》的方向。3 ~+ R) ~' d, V& S

( V" ]  }4 A" x  ~) A% d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C大调,4/4拍,奏鸣曲式。熊熊燃烧的流火与强劲的力量支配全乐章,由于内容非常丰富,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高潮的技巧去亮丽而 灿烂地演奏。第一主题具有贝多芬的刚毅不屈的动机,给人以有充分发展性的感觉。随后出现了两个新主题,一个在g小调,一个在G大调。在呈示部的小结尾里, 又展示有十分华丽的技巧,同时,也用上了新的旋律。展开部由小结尾所出现的新旋律开始,并在奏出了华丽的琶音之后,即进入第一主题的发展。主题的开始动机 做无数次的反复之后,出现第一主题而进入再现部。尾奏非常长大,在幻想性的琶音之后奏出的华丽的华彩乐段,在第一主题做回想之后,突然膨胀增强,最后强有 力地结束乐章。
  T- n" l. o" S; l" }5 g0 ^. \; d第二乐章,慢板,E大调,2/4拍,自由的回旋曲式。这个慢板乐章可以窥见贝多芬后期的浪漫性倾向,即把器乐音乐绘画性、诗性提升。不仅到达了直接用耳朵 可听出音的感情表现,并且可以看到眼前浮现的画面,甚至可以想像得出音乐中发生的故事,这些乃是优美而流畅的音乐,加上整然的形式在必然发展的范围内进行 而造成的结果。这个慢板从一开始便能感受到它所洋溢的情绪。回旋曲主题拥有丰富的和弦与悠然美丽的旋律。插部主题以e小调出现,在这一部分中,左手越过弹 奏细腻音型的右手,在高音区以类似对话的形式弹奏优美的音型。之后,回旋曲主题在现,当开始时的动机以很强的力度奏出时,第二主题再度以E大调出现。最后 再一次出现回旋曲主题的变奏,即以平静的尾奏而终曲。
) x5 S/ d/ v( }- P5 v第三乐章,快板谐谑曲,C大调,3/4拍。主题是以对位法做活泼的进行。这段反复之后,夹着由这一主题的发展所构成的中间乐节而再现主题。并以仍旧用主题 为材料而有强烈重音的小结尾来结束谐谑曲。中段是 a小调,由快速三连音的琶音所开始。大反复到谐谑曲之后,乐章即以慢慢消失的尾奏结束。
- A( x. E$ j! m2 ~  `. b第四乐章,甚快板,C大调,6/8拍,回旋曲式。这是一首规模很大的回旋曲,拥有丰富的材料,是明朗、生气勃勃和兴奋的,技巧也极为华丽。回旋曲主题以断 奏方法做节节上升之势,十分轻快。第一插部主题在 G大调,是与回旋曲主题形成对比的极为优美的旋律。回旋曲主题再现后,在F大调出现了十分优雅的第二插部主题。回旋曲主题第三次出现以后,第一插部主题以 C大调再现,最后的回旋曲主题是伴着颤音出现的,十分华丽,结尾以八度音程的强奏做戏剧性的结束。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25 18:01 , Processed in 0.126342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