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70|回复: 2

[作曲技巧]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及作品简介

[复制链接]

930

积分

3

听众

56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30
Fobap 发表于 2014-12-16 15: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obap 于 2014-12-16 15:44 编辑
  Q, h3 t6 Q. [# {! g. ]
/ L$ K% B, q: v0 d3 J+ v; f7 G5 D3 l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父亲是一个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母亲爱好音乐,很会唱歌,也会弹琴,因此,他们家庭充满了音乐气氛。他自幼便已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但是,家里的人却从来没有想到他将来会成为一个职业的音乐家。 1 S1 u5 R1 b0 V5 `0 p, p' K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及作品简介 【转】$ u- N3 K/ F6 g

0 W  j" S, `- N7 L& s! L+ X% _* C% S4 N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 `5 q8 D7 |( |& E- F  J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
4 @- E  t  a$ c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及作品简介 【转】
7 \, n, p' F0 i# A柴可夫斯基
5 p. `/ s0 r  P7 P8 e0 y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柴科夫斯基结识了“强力集团”,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柴科夫斯基曾写道:“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2 a& V5 g9 ]5 g# K7 k* ^: q
$ ]! C1 o# M, r' k* B3 J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及作品简介 【转】
2 u: s' s( |; I/ E2 D& A( r: V柴科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父亲是一个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他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富裕的贵族家庭中度过的。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在法院工作。22岁时柴科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尼古拉·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 w, }) R; ]+ o' l& T! N  柴科夫斯基身体脆弱,性格内向而且脆弱,感情丰富,与疯狂崇拜自己的女学生的婚姻破裂后,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他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这期间开始和一个热爱音乐的梅克夫人通信。后来梅克夫人成为他的资助人,他后阶段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当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这位夫人宣布破产而终止时,柴科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后于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点重重,官方说法是他喝了带有霍乱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据后来学者的考证,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真的原因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w  s- B0 Y- V3 x7 e
  在音乐创作上,柴科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最爱听得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 对于瓦格纳音乐中的一些特性他却很反感,认为瓦格纳过于重视管弦乐队而忽略了声乐,柴科夫斯基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于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面。+ g3 ~/ m7 g; W# c6 [+ ?/ g
   学法律时的柴科夫斯基出生于儒略历的1840年4月25日或者格里历的5月7日,在沃特金斯克,一个现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的小镇子。他的父亲是Ilya Petrovich Tchaikovsky,一位官办矿厂的采矿工程师,母亲是父亲的3任妻子的第二任,叫Alexandra Andreyevna Assier,一位法裔俄罗斯人。他是歌剧作家,舞剧作家,翻译家en:Modest Ilyich Tchaikovsky的兄长(大了几十年)。6 _' p7 ~6 K* x, o; U" b9 Z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及作品简介 【转】
  b" z: g9 u4 C* l早年的柴可夫斯基
( ^) C; U( x/ Z5 `5 m. d( X3 V   柴科夫斯基从5岁开始学钢琴,几个月以后,就能熟练演奏en:Friedrich Kalkbrenner的作品Le Fou。1848年,全家迁往彼得堡。在1850年,他的父亲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于是,年轻的柴可夫斯基接受了非常好的基础教育,并且在音乐系主任的指导下,继续钢琴的学习。
* z+ P) c  x9 d3 e% m% u9 Y  与此同时,柴科夫斯基和意大利大师en:Luigi Piccioli相识,后者使他的兴趣从德国音乐,转向了吉奥阿基诺·罗西尼,文琴佐·贝利尼,葛塔诺·多尼采蒂。柴可夫斯基的父亲放纵了儿子对音乐的喜爱,他资助了儿子师从一位从纽伦堡来的知名钢琴老师Rudolph Kündinger。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柴可夫斯基恢复了对德国音乐的兴趣,并且持续一生的对莫扎特音乐的喜爱也在开始在心中萌芽。当柴可夫斯基的母亲于1854年死于霍乱后,14岁的他作了一首圆舞曲来纪念母亲。
6 W& P) r  H+ i- R; Y9 |6 R  l: t  柴科夫斯基于1858年离开学校然后进入司法部做部长秘书,不久他就加入了司法部的合唱团,同时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扎列姆和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1866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授,两年后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司令官》,随后几年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包括《天鹅湖》、《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X* k+ Y- y6 x" A$ Q& x' e
   柴科夫斯基自学校毕业之後,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和声学教授尼古莱·鲁宾斯坦聘请他做音乐史的教师。当时的柴可夫斯基父亲已经退休,经济上颇为拮据,因此欣然接受教职,接下来的十年都全心投入教学和创作。教书的待遇不特别好,仅能餬口而已,但柴可夫斯基从事这份工作能够有很充裕的时间创作,所以在从事教职的第一年就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冬之梦》,但听众反应不佳。没多久,他就因为压力太大又过度工作,在1877年时精神崩溃离开学校。休了一年假後,他尝试回到学校继续教书,但是没多久就放弃,决定退休。在瑞士休养一阵子之後,便搬到基辅与妹妹同住。
, R$ d0 a+ M, L' Z5 |& Y& q  R%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及作品简介 【转】& n4 }; t8 S; ?1 a4 e
柴可夫斯基" ?! X# K+ o& x6 O; j1 q  [: Y

5 K* }/ Y8 w, l5 e* S  1868年开始,柴科夫斯基与俄国国民乐派的成员逐渐走得很近。1869年在巴拉基列夫建议之後,便写了有名的管弦乐序曲《罗密欧与茱丽叶》。但于此后,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风格越来越偏向西欧风,而逐渐与强调民族素材及风格的国民乐派渐行渐远。
* d, u& p- {7 Z# L' ~/ D9 C0 o8 M  有一次,柴科夫斯基在莫斯科临阵上场替代指挥他自己的歌剧《女妖》(Enchantress,俄文原文Чародейка,1885年7月),之后便开始常态性的从事指挥工作。克服与生俱来的舞台恐惧症之後,他逐渐开始习惯在舞台上指挥自己的创作,并常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结识不少当时的音乐家。
8 B8 @3 K, R+ H- m% ~* _! M* h  1891年,柴科夫斯基受邀至美国指挥自己的作品,当年的五月五日,他在卡内基大厅的开幕仪式中指挥纽约音乐协会交响乐团演出。美国一行中,他也演出著名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以及弦乐小乐曲。这首堪称柴可夫斯基最有名的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1874年完成之初受到前同事尼可莱的恶评,也因此一直束之高阁迟迟未演,未料在美国首演却一炮而红,从此成为柴科夫斯基的招牌。& `9 m+ }& c+ j6 c" z* x
  1893年,在首演第六号交响曲《悲怆》九天后,柴科夫斯基死于圣彼得堡街上的家中。有些音乐学家(如Milton Cross及David Ewen)认为,柴可夫斯基对于死亡早有觉悟,而第六号交响曲正是他写给自己的安魂曲。第一主题之后紧接著快速的弦乐变化旋律以及强而有力的和声,随後出现的常号旋律和前後的旋律都没有关联,此种突兀插入的乐段(non sequitur),一般认为是俄罗斯天主教死者弥撒典型的曲式。
5 S3 X2 g( D' q% w. H, e) E0 r    Tchaikovsky in 1874柴科夫斯基同性恋的倾向很早就为人所知。尽管证据都在苏俄时期被消灭殆尽,但他的性倾向对于自身的生活以及作品影响甚巨是无庸置疑的。有些历史学家仍认为他是异性恋,但是大部分学者根据他的仆人苏佛努夫(Aleksei Sofronov)以及外甥大卫朵夫(Vladimir "Bob" Davydov)的证词,相信他最亲密的伴侣都是同性。其他的证据大多可见于书信、日记及其弟马戴斯特(Modest,亦是同性恋)的信件中。
* _6 S8 b4 h) w  在法学院的学生时期,柴科夫斯基曾经暗恋过法国女歌手狄希耶‧雅朵(Désirée Artôt)但在女方结婚之後,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在他于莫斯科音乐院教书时,一名偏执的女学生安东妮雅
# L+ G1 D$ ^6 r. ~+ q# w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及作品简介 【转】
( r+ C; e& U+ o0 v5 Q( Q6 G柴可夫斯基
! C% {) d+ W1 m% l" ^‧米露可娃(Antonina Miliukova)以大量情书攻势疯狂倒追他,扬言非他不嫁,甚至以死要胁。其实柴可夫斯基根本不记得自己班上有这个学生,但是女学生相当坚持,不断持续写信。当时柴可夫斯基迷上普希金(Pushkin)的诗作「尤金‧奥尼金」(Eugene Onegin),正打算改编成歌剧。由于诗作中的主角尤金年轻时拒绝了塔琪安娜以致后来终生活在悔恨当中,入戏太深的柴科夫斯基将自己想成尤金,认为自己不应回绝这段感情。两人于1877年7月18日结婚。+ h" {# C2 Z3 H0 I. C
  The composer at age 37 with his wife, Antonina Miliukova (1877)蜜月还没结束,柴科夫斯基就后悔了,在两人于7月26日回到莫斯科时,他已经濒临崩溃。周遭的朋友们都看得出来他的状况很不好,但是没有人知道严重性。婚后两周,他企图在冰冷的莫斯科河中自杀,但是随后却因为受不住寒冷而放弃,也因此染上严重的肺炎。精神上完全崩溃的柴科夫斯基逃到圣彼得堡。
6 D9 B% e. b( k/ B9 p  a  [6 x  他的哥哥安纳托利(Anatoly)到圣彼得堡火车站接他时,几乎认不出面前那个一脸憔悴、濒临崩溃的病弱男子就是自己的弟弟。安纳托利火速将他送到邻近的旅馆,发作了一阵之後,柴科夫斯基昏迷了整整两天。这期间他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除了安纳托利之外大概就只有精神医师知道。医师建议柴科夫斯基彻底改变生活形态,要他不要想要尝试改善自己的婚姻,也不要再见新婚妻子。自此之后,柴科夫斯基再也没有见过安东妮雅,但会定期寄生活费给她,到死为止两人的婚姻关系都还保持著。; d0 [9 `) R- V# O& b, p
  此后的几年,柴科夫斯基很害怕安东妮雅会将他们两人分开的内幕公诸于世。安纳托利试著说服她去办理离婚,安东妮雅却不肯离婚,也不愿配合对外宣称两人婚姻破裂的理由是因为柴科夫斯基有外遇。出版商尤尔金森(Pyotr I. Jürgenson)费尽唇舌为柴科夫斯基争取离婚机会却始终未果,却在1880年的夏天发现安东妮雅另结新婚已有半年,还生了孩子,都被丢到孤儿院。安东妮雅在1896年被诊断出有精神病,并于1917年病逝。, G! o' ~$ t5 j( K; w/ f
  至于柴科夫斯基,他并不将自己的精神崩溃归咎于安东妮雅,而相信那是命定的悲剧,是对于他为了结婚而结婚的惩罚。尽管结婚的经验像是一场梦魇,身为同性恋的柴科夫斯基对于婚姻的憧憬却从未消减。当安纳托利订婚时,柴科夫斯基写了一封感人的信给他,信中提到“有时候我真的很希望能够被一个女人温柔的触摸与疼爱。我常幻想被一个慈爱的女人所拥抱,我能够躺在她的腿上亲吻著她.……”后世的学者认为柴科夫斯基对于妻子的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只是想藉由婚姻来取代早逝的母亲罢了。
& U: U& S; Y5 r4 ^/ |+ b6 Q4 o    柴科夫斯基死于1893年的11月6日(当年合儒略历10月25日),正好是第六交响曲首演后九天。他的遗体被运至圣彼得堡Alexander Nevsky Monastery的Tikhvin Cemetery,坟墓就在相熟的作曲家亚历山大·鲍罗丁(Alexander Borodin)和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sorgsky)的附近,一尊由著名雕塑家为他所作的雕像低头沉思着,似乎还在思考着“命运”,还在构想着他的新的音乐创作。: B2 B, a, W$ u- O
  大部分当时的学者都认为他死于霍乱,起因是因为喝下受到污染的自来水。但是近几十年来,另外几种理论逐渐流行起来,一般都相信他自杀的可能性很大,有可能是法学院校友会对同性恋的抵制运动导致。
- Z9 d( n, {( I) B4 Q9 K8 b+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及作品简介 【转】
% q/ x2 W. C( D9 z5 O# c  l2 T柴可夫斯基
" Z# A# r1 ?7 m# n0 m4 {* b- ?. G% u. z8 J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0

积分

3

听众

56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30
 楼主| Fobap 发表于 2014-12-16 15: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 O0 H8 r. W2 M  E8 Z! z  音乐史学家亚历山德拉·欧尔洛娃(Aleksandra Orlova)在他未出版的《柴科夫斯基点滴》(Tchaikovsky Day by Day)一书手稿中,口头证词做为证据来支持柴可夫斯基死于自杀的推论。他认为柴可夫斯基服用砒霜自杀,所以死亡日期和屍体处理才会遮遮掩掩,产生前后不一的说词。然而,欧尔洛娃的论点缺乏书面上的证据,因此受到多方质疑,至今柴可夫斯基的真正死因还是个未解的谜。, g( p4 Z% Z1 T$ u' j; d2 g
  英国籍作曲家麦克芬尼希(Michael Finnissy)以柴可夫斯基生前的最后几天与死亡为题,作了一部名为《羞耻罪衍》(Shameful Vice)的歌剧。% ?5 n: P0 m' w0 c& Y) ~
  部分人认为柴科夫斯基爱上了自己的外甥,而同性恋在当时是被禁止并且要处以死刑的。而因为沙皇很喜欢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为了保护他的名声,答应他如果他自杀的话,100年后再公布这一消息。而在他死后100年,沙皇的秘密档案公布,这一消息才为众人所知。
& b3 B0 k& p) Q主要作品
# k- r$ o% j9 R0 ?  交响曲
1 R0 T7 t9 v' {0 M  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日浮想”(Winter Daydreams)(Op. 13, 1866) : B3 x: L6 j2 p" n  W
  c小调第二交响曲“乌克兰”(Op. 17, 1872,于1879-90年修订,又称《小俄罗斯》(Little Russian))
; h5 X# Q: x" b$ v0 \  D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Op. 29, 1875)
0 ~0 Q6 Y! h( [' p- E" p1 R  f小调第四交响曲(Op. 36, 1877-78)
! a( t  }( |+ s+ G* B, p& U  曼弗雷德交响曲(Manfred Symphony, Op. 58, 1885)
$ |0 ]4 B* X' P; }  e小调第五交响曲(Op. 64, 1888)
6 M$ N: L6 t0 x2 L: r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Pathetique)(Op. 74, 1893)——这部交响曲音乐具有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美学观。
  {0 C( ]* R; G: ~; b+ K& p  降E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所谓第七交响乐一般叫降E大调交响乐,是柴可夫斯基其中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1891年4月的美国之旅中,柴可夫斯基开始构思一部名为“生命”(Zhizn)的交响乐,并且记下了一些主题。后来他转向创作其他作品,而这部交响乐一直未构思完,可能他已经放弃了这部作品。但“生命”的一些主题被用来创作他的降E大调交响乐,有时又叫第七交响乐。)4 {4 I6 J4 N* @6 a0 H
  芭蕾舞剧; ?) j- e' }, F: C; T
  《天鹅湖》(Swan Lake,Op. 20, 1875-76)
0 A8 ^0 p) R& i% O& L- s* V  《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 Op. 66, 1888-89)
  f' m* F# I: V) @) G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及作品简介 【转】
4 Z/ f' @/ J0 h- Q8 [" L+ H柴可夫斯基
- F8 V* s: F7 S6 b5 l4 d# L* \* `! r$ a
  《胡桃夹子》(Nutcracker, Op. 71. 1891-92)9 T& w0 k$ [, A. A
  歌剧' C, A6 F0 T' ?4 C. l
  司令官(Voyevoda, Op. 3, 1867-68)[又名《伏尔加河上的梦》(Dream on the Volga)]
7 a( ~0 m( q; O. _  婀婷(Undine, 1869, 已毁)2 A( y7 N, l. G) T! s
  禁卫兵(Oprichnik, 1870-72)[又名《卫兵生活》(The Life of Guardsman)]
! h  M! b  h' B) _  U  y5 Q  铁匠瓦古拉(Vakula the Smith, Op. 14, 1874)[1885年修订后称《女靴》(The Slippers)或《奥萨纳的任性》(Oxana's Caprice)]. p. f; a- r, q- @8 N
  叶甫盖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 Op. 24. 1877-78)5 M7 f( Y$ ^9 e! Q" [6 V8 {
  奥尔良少女(The Maid of Orleans, 1878-79, 于1882年修订)
0 W' V! I6 y# D; o+ ?4 T0 K  马采巴(Marzappa, 1881-83)
3 {, H' L' O* u+ {5 s+ Y2 c+ b  瑟西女巫(The Sorceress, 1885-87)( S. k2 S9 w% |/ ?) R0 N
  黑桃皇后(Pique Dame, Queen of Spades, Op. 68, 1890)
, i" t& w) H! _) L- F  意奥兰塔(Yolanta, Op. 69, 1891)4 R( ]" U1 a5 V: s' J8 {) b) S
  协奏曲5 \) D6 i( }8 S( ~$ {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 23, 1874-75)0 f2 X2 x2 ^/ |0 v- p" H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 35, 1878)) z0 o$ P7 y8 i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 44, 1879-90, 1893年Ziloti加以修订)
0 }/ c; r4 ~3 q; J5 K% i  降E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为他人编纂)
0 N. N) }7 X  D( b, ]$ ~  交响序曲; t) n: s: Q& p9 J1 G
  “暴风雨”交响序曲(The Storm, Op. 76, 1864)
% f1 n6 o2 l$ N" {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Fantasia Overture on Romeo and Juliet, 1869, 于1870和1880年两次修订)
! {' d! m& l: C4 u0 @0 h# Z; m  1812序曲(1812 Overture, Op. 49, 1880)
' X# ]. i: ]. a8 R2 g4 k4 ^/ B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Fantasia Overture on Hamlet, Op, 67a, 1888)
& m% Z* z* X$ O" s* D  器乐作品! P0 R* v$ H# A  _  f" B# N
  忧伤小夜曲(小提琴, Serenade Melancolique, Op. 26, 1875)
/ {3 r) q8 _' `  洛克克主题变奏曲(大提琴,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 33, 1876)
% a( |, T; A  t1 U0 l- j! f  奇想小品(大提琴, Pezze Capriccioso, Op.62, 1887)8 A% r1 \( x) f, U' v% V# n
  管弦乐组曲
0 b' H6 G- ^9 g' k8 k; N4 A  D大调第一管弦乐组曲(Op. 43, 1878-79)+ m/ [$ X; S$ S& p) @% [4 s! y
  C大调第二管弦乐组曲(Op. 53, 1883)
- a. R7 V6 T+ A( L' o" e  G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Op. 55, 1884)
7 ~7 z' i; Q) ]  第四组曲“莫扎特风格”(Mozartiana, Op. 61, 1887 )6 u# R8 l) i. }7 F. ?; @
  睡美人组曲(Sleepy Beauty, Op. 66a)2 P& g- k% R/ z  C
  胡桃夹子组曲(Nutcracker, Op, 71a, 1892)
8 U: q; m$ C& }3 H6 b$ h  其他交响乐作品; o7 p/ L$ A3 B$ ?, G- j
  “命运”交响诗(Fate, Op. 77, 1868)
1 G6 y/ z1 c- v% q5 r& J) O& @2 p  “暴风雨”交响幻想曲(The Tempest, Op. 18, 1873)& M! `' c2 n3 M- r
  斯拉夫进行曲(Slavonic March, Op. 31, 1876)
7 M; a- t! k, m& e" v% h  “雷米尼的法兰契斯卡”交响幻想曲(Francesca da Rimini, Op.32, 1876)3 v- E! G) I8 J# ]+ B
  弦乐小夜曲(Serenade for Strings, Op. 48, 1880)
2 B( n- u7 U, h3 Z) w' i3 I/ I  意大利随想曲(Italian Caprice, Op. 45, 1880)& @4 G+ z# o  H9 G. N! R; K3 @" H
  音乐会幻想曲(Concert Fantasy, Op. 56, 1884)% b2 ~3 w/ x$ M: ?5 e: D  {
  “司令官”交响叙事曲(Voyevoda, Op. 78, 1891)
/ _0 ^4 j$ ]; m2 Y5 g5 X  室内乐作品6 E- ^: n: m% V0 v- S3 z" T* r
  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号(Op. 11, 1871, 其中包括著名的“如歌的行板”)
: P) A0 g) r6 h1 F1 v% m, b  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号(Op. 22, 1874)
9 y- S  s2 }, l9 `5 ?( z  降e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三号(Op. 30, 1876)
" I3 K! A- n8 @' e6 z- F! B: P  a小调钢琴三重奏“为纪念一位伟大艺术家而作”(Op. 50, 1881-82)# ~* F  _) @4 h; S+ D4 g1 f
  “佛罗伦萨的回忆”弦乐六重奏(Souvenir de Florence, Op. 70, 1887-90, 于1891-92年间修订), j/ u2 |) b. `5 W
   8 ^8 A6 h+ L8 o; i7 Y' }, J: l
    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纯属俄罗斯风格,凄绝美艳,虽然难免与人以窠臼的感觉,但是却带著一抹悲伤的感情,就好像寡妇夜半的哀哀啼泣。 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但他又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他从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俄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但他的政治态度却又是保守的王朝拥护者。这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不断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创作中去。这可以说是柴可夫斯基创作上的基本思想倾向。柴可夫斯基虽不直接选取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但却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5 |7 O+ e& J0 T- y+ |  b* R" R  柴科夫斯基是在60年代中期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高涨时期走上创作道路的,60年代的进步社会思潮给柴可夫斯基以积极的影响。尽管他在政治观点上是比较保守的,但他一生在思想上和美学观点上保持了60年代的进步传统。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创作比较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而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到的悲剧性。他在70年代末所写的《第四交响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则属于他在前后两个时期交界时的作品。
3 p3 g+ E1 R% g9 s  就体裁而论,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涉及范围广泛的作曲大师。他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Z) V% G& c* S' m) d
  交响曲在柴科夫斯基作品中占突出地位。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他的第1、第2、第3、交响曲写于70年代中期以前,均属于前期创作。这3部交响曲体现了柴可夫斯基与М.И.格林卡以来俄罗斯交响音乐传统的联系。这3部交响曲都属于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作品,在主题上往往采用民歌素材。柴可夫斯基的后3部交响曲以及《曼弗雷德》交响曲。属于后期创作,风格上转向深刻的心理刻划,它们的主题思想都属于表现主人公对幸福的渴望和阻挠幸福的“厄运”之间的矛盾冲突。f小调《第四交响曲》写于1877~1878年,作者把此曲献给梅克夫人,但在总谱手稿上只写“献给我的挚友”。柴科夫斯基赋予这部交响曲的序奏主题以极重要的意义,让它贯穿整个交响曲的4个乐章,称它为整个作品的核心,是“厄运”的象征。虽然在第1乐章中个人和厄运间发生了悲剧性的激烈冲突,但在末乐章中则体现了力图摆脱苦闷,走向人民,从人民的欢乐中获得对生活的信心的乐观结局。e小调《第五交响曲》写于1888年。在这部交响曲中也有一个代表“厄运”形象的序奏主题贯穿全曲,并且全曲的最后也是在凯旋式的尾声中结束。b小调《第六交响曲》写于1893年,此曲完成后,柴科夫斯基接受其弟莫杰斯特的建议,题名为《悲怆》。此曲是柴科夫斯基悲剧性交响曲创作的高峰。全曲在经过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之后,达到的是悲剧结局。末乐章一反交响曲的传统布局,用非常近似追思曲气氛的慢板代替了热烈的终曲。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写于1885年,这是根据G.G.拜伦的同名诗剧而写的交响曲,抑郁寡欢的主人公的最后命运是充满悲剧性的。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所蕴含的感情十分丰富,复杂,深刻,感人。正是因为他在创作过程中内心不断涌动的情感使他经常打破传统交响曲的模式,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表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是最感人至深的。
) f3 P+ K( F1 i5 m  歌剧是柴科夫斯基创作中另一重要领域。柴可夫斯基一生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这两部歌剧的脚本都是根据A.C.普希金的同名作品改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写于1877~1878年。歌剧表现了塔吉雅娜、奥涅金、连斯基等几个贵族青年由于厌倦了本阶级的生活方式,在朦胧地追求理想的生活道路上所经历的悲剧,表现了历史的趋向。音乐以悠长、抒情的旋律,细致表现人物心理为特征。《黑桃皇后》写于1890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是幸福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碎的悲剧。音乐在刻划人物性格、表达戏剧冲突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R3 C% Q+ Q6 D9 d! }8 |' |( c
  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
  C) Z( [& c( Z. X# i; z  在器乐协奏曲方面柴科夫斯基比较突出的作品是他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1875)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前者是一部明朗乐观的作品,第1乐章热情洋溢,第2乐章优美抒情,末乐章粗犷豪迈,并在壮丽的凯歌般的音乐中结束了全曲。后者也是一部充满欢乐情绪的作品,主题音调和俄罗斯民间音乐有着内在的联系,整个作品在质朴的风格中富于青春的朝气和亲切的抒情,并以热烈的具有民间歌舞特点的终乐章结束全曲。8 |# m! s" v# W+ |5 n: p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及作品简介 【转】) i* K  P, K# g0 P
柴可夫斯基故居
  H- N+ n2 m$ q; t5 a
$ l7 a0 M. o; Z; }8 J1 l  柴科夫斯基在器乐作品中还写了一些著名的单章性的作品,如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69)、〈1812序曲》(1880)、《意大利随想曲》(1880)等。《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接受М.А.巴拉基列夫的建议而作,取材于莎士比亚原著,概括地表现了原著的主题思想。《1812序曲》是应鲁宾斯坦之约,为莫斯科救主大教堂重建落成而作。救主大教堂于1812年毁于拿破仑入侵,故题名为《1812序曲》。这是一部以音乐描绘战争的通俗性乐队作品。其中的主题多采用了人们较熟悉的曲调,如圣咏《上帝,拯救你的众民》、民歌《在大门旁》以及《马赛曲》、沙俄国歌《上帝保佑沙皇》的片断等,分别表现战争双方的形象。《意大利随想曲》反映了柴可夫斯基多次旅居意大利所得到的生活感受,特别是意大利民歌所唤起的鲜明印象。* V' Y+ x. Q# o  P+ L6 O1 |) @
 8 z$ U1 X3 n' a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0

积分

3

听众

56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30
 楼主| Fobap 发表于 2014-12-16 15: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柴科夫斯基为数不多的室内乐作品方面,以他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1871)和《a小调钢琴三重奏》(1881~1882)最为著名。这两部作品都显示了柴科夫斯基在室内乐方面所具有的鲜明民族风格的独创性。特别是《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2乐章“如歌的行板”,以乌克兰民歌《瓦尼亚坐在沙发上》为主题,更是脍炙人口。大文豪Л.托尔斯泰曾被此曲感动得流泪,他说,从这个作品中可以“接融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a小调钢琴三重奏》是为悼念Н.Г.鲁宾斯坦而作,全曲只有两个乐章,但第2乐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但全曲仍具有3个乐章的结构特点。柴科夫斯基以深沉的悼念和对往事的亲切回忆来寄托对亡友的哀思。) f; V& l: H" V6 x' @
  柴科夫斯基在声乐浪漫曲方面也写出许多为人喜爱的珍品。他的浪漫曲风格多样,内容广泛,情感真挚。最突出的是那些戏剧性抒情浪漫曲,在这类浪漫曲中,也同柴可夫斯基的其他作品一样,深刻体现了主人公对光明幸福的渴望同黑暗现实间的激烈矛盾。如《遗忘得真快》(1870)、《在热闹的舞会上》(1878)、《我们曾坐在一起》(1893)、《夜》(1893)等等。3 ?- h# x" a, x) j  Y/ K1 H
  柴科夫斯基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处在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下,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苦闷压抑的感受。他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体验。他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国音乐发展的成就;又注意吸取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重视向民间音乐学习,他把高度的专业创作技巧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他把清晰而感人的旋律,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富于独创性地有机地融合在他的作品中,为俄国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P: E) p+ j0 N  x0 _0 t
# J/ ^% G5 n( o
部分作品赏析5 p% Q8 s7 G- ?6 ^6 ~
意大利随想曲1 S+ I1 ^: x6 e5 W
    完成于1880年夏,初演于同年十二月十八日。1879年十二月至第二年三月,柴科夫斯基曾旅居意大利罗马,其间广泛收集了意大利的民间音乐素材。1880年二月十七日,柴科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说:“在过去的数天中,我已写好了《意大利随想曲》的草稿,这是根据意大利民间的若干流行曲调而写成的。我想这一作品是成功的;它所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要归功于这些从无意中得来的动人曲调--有些是我从民歌集里收集来的,有些是我在马路上亲耳听到的。”由此可见,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之所以雅俗共赏,流传广泛,与他不断从民间音乐中汲取素材有着密切关系。
5 u& X, N  O% d/ Y# F* s
/ y+ @$ @$ \4 a- v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作于1869年,1870和1880年分别进行修订。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当时作者只有29岁),也是他流传最广泛的作品之一。题材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分别是蒙泰欧和凯普莱特两大贵族家族的青年男女,虽有劳伦斯神父相助,但终因两个家族的世仇,导致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剧。柴科夫斯基采用着重刻划悲剧的中心人物的手法,使乐曲成功地体现了戏剧的主题思想。在音乐史中,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是非常多的,柴科夫斯基的这部幻想序曲便是其中非常成功的一部。# ^4 A( [, i7 h" q2 W1 {) S

/ \, N: j' X' e% j. O6 K  舞剧《胡桃夹子》两幕三场梦幻芭蕾舞剧,作于1892年。剧本是彼季帕根据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及大仲马的改编本写成的。作者从舞剧中选了六首曲子作为《胡桃夹子组曲》,同年3月7日在一次交响乐演奏会上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12月6日舞剧在彼得堡首演。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芭蕾舞剧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舞蹈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剧精品之一。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
5 F! E& R! g, ^" \8 E; D4 B, L* v- D7 @
  舞剧《天鹅湖》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天鹅湖》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
' x! Y6 |2 T; W* ]
9 h* S1 h; F9 `$ u' ~  忧郁小夜曲作于1875年,小提琴独奏,管弦乐伴奏的乐曲(在演奏会上,通常以钢琴伴奏演出),1876年首演于莫斯科。本曲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色彩,既有悲痛的情调,又有甜美的韵味,是通俗演奏会常选的曲目。一般来说,器乐上的小夜曲都是一些象轻快的组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但在这首乐曲里,柴科夫斯基却把它解释为像声乐的小夜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或许也可以说是一首 “给无情人之歌”了。乐曲为行板,降b小调,后又转为降a小调,3/4拍子。小提琴独奏的主题在G弦上展开,如长吁短叹般甜美而又充满悲情,饱含着抑郁的色彩。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10 23:22 , Processed in 0.13606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