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41|回复: 0

[作曲技巧] 贾科莫·普契尼及作品简介

[复制链接]

930

积分

3

听众

56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30
Fobap 发表于 2014-12-16 15: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科莫·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意大利继威尔第之后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真实主义”的歌剧乐派的代 贾科莫·普契尼及作品简介 <wbr> <wbr>【转】5 ]- _4 w! H7 m; {: T
贾科莫·普契尼% }# b8 H8 E3 n
表人物。* m+ o* A5 F9 o/ X  M
  贾科莫·普契尼(意大利语:Giacomo Puccini,全名则是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1858年12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是一位意大利的歌剧作曲家,著名的作品有《波希米亚人》、《托斯卡》与《蝴蝶夫人》等歌剧,也是世界上最常演出的歌剧之一[1][2]。这些歌剧当中的一些歌曲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部份,其中包括了《贾尼·斯基基》的《亲爱的爸爸》与《杜兰朵公主》中的《公主彻夜未眠》在内。- s6 X0 _% _( z# @
 7 }. B% y* p# O1 e
 贾科莫·普契尼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卢卡的一个音乐世家。普契尼的父亲在他5岁时去世,所以他被送到叔叔福图纳托(Fortunato Magi)那里来学习音乐,但是福图纳托却认为普契尼是个没有修养且粗俗的学生。后来普契尼成为卢卡教堂的风琴演奏家与唱诗班教师,但是直到观赏了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之后,普契尼才决定当一位歌剧作曲家,而为了欣赏这次歌剧演出,他与朋友徒步18.5英里(30公里)前往比萨。" e, G1 U3 _3 g4 C: Y
     因为普契尼得到了奖学金与一位亲戚的帮助,于是在1880年进入米兰音乐学校(Milan Conservatory)就读,在浪漫派作曲家庞开利(Amilcare Ponchielli)及巴齐尼(Antonio Bazzini)的指导下学习作曲。在普契尼21岁的这一年,他创作了《安魂曲》(Messa),标志着普契尼家族与卢卡的基督教音乐长久合作之下的颠峰。虽然普契尼将这部以天主教弥撒为背景的作品命名为安魂曲,但是现在却以《光荣弥撒》(Messa di Gloria)而闻名。这个名称是技术性的以头两位角色(Kyrie及Gloria)来命名,而忽略其他角色。4 ?5 n& D3 L' _5 }- y% a" Q" j
  这个作品也隐约透露普契尼成为剧作家的迹象,因为他在舞台上展现出了戏剧化力量。男高音与男低音的独唱者在咏叹调上具有爆发力的演出,的确是比教堂音乐更加类似歌剧的。因为它所拥有的管弦乐编曲及戏剧般的力量,所以普契尼的《安魂曲》常常被拿来与威尔第的《安魂曲》(Requiem)相题并论。
& T* n6 i2 [. Q3 I; d/ f  在音乐学校就读期间,普契尼从丰塔纳(Ferdinando Fontana)那里得到了一个歌剧的剧本,并在1882年参加一次歌剧作曲竞赛。虽然后来普契尼并没有获胜,不过作品《群妖围舞》后来于1884年在米兰威尔姆剧院(Teatro Dal Verme)举行公演,而且获得黎柯笛公司(Casa Ricordi)黎柯笛(Giulio Ricordi)的注意。普契尼因为受到黎柯笛的委托,所以第2部歌剧《埃德加》(Edgar)于1889年公演。后来普契尼也与丰塔纳成为终生的好友。( M9 j% J- r* j7 r: v* `
   
" B$ D+ S+ W4 x/ u* v# \普契尼的歌剧
/ N3 i, F. N: [3 T普契尼的第3部歌剧《玛侬·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于1893年公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它连
* t+ H! w+ ]  @2 C! r贾科莫·普契尼及作品简介 <wbr> <wbr>【转】" O/ j4 [2 \: O0 h* d: r
贾科莫·普契尼作品/ v, g9 ?; L( z$ X& E% R, a
结了普契尼与剧作家雷基·伊利卡(Luigi Illica)及乔赛普·贾科萨(Giuseppe Giacosa)的关系。他们在接下来的3部歌剧共同合作,后来成为普契尼最知名的作品。这3部歌剧分别是:
; r' z* S  z6 w  Y; ]) u   《波希米亚人》:被认为是普契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历史上最传奇性的歌剧之一。3 O& A2 c: r2 f- a7 t% t+ ^
   《托斯卡》:实际的描绘出真实生活的不同面向(包括暴力在内),可以说是普契尼第一部带有写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因为它许多重要的特征,所以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作品之一。. W' W( o! j' i& v( e" I/ {4 T
   《蝴蝶夫人》:一开始被敌视(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对手),不过随着几次上演后,现在被认为是普契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H( M9 m- I8 c' i& Y4 z) p
  普契尼在1904年后的创作是越来越稀少,因为对于飙车的怀抱着热情,使得他几乎在1903年的一次车祸中身亡。贾科萨于1906年去世,然后在1909年爆发一件丑闻,因为妻子艾维拉对于他们的女佣曼佛迪(Doria Manfredi)与普契尼发生关系的不实指控,后来导致该女佣自杀。而艾维拉则遭到曼佛迪的家人控告成功,于是普契尼必须支付赔偿金。普契尼的出版商雷哥尔第在1912年过世之后,也结束了普契尼剧作家生涯中的多产时期。% m6 r  D0 M! u& y
    不过普契尼还是在1910年完成《西部女郎》,然后在1917年完成了《燕子》(La rondine),这是一部普契尼重新作曲的轻歌剧,但是他发现这与他的风格及才华是格格不入。9 c/ A/ h, v8 X1 m8 u8 d
     《三合一歌剧》(Il Trittico)在1918年于纽约首次公演,这部作品由3个部分所组成。第一个部份是《大衣》(Il Tabarro),属于恐怖的大吉尼奥尔(Grand Guignol)的风格;第二个部分是《修女安洁丽卡》(Suor Angelica),为感人的悲剧;第三个部分则是喜剧《贾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贾尼·斯基基》是3个部分最受欢迎的,包括著名的咏叹调:《亲爱的爸爸》。
5 X* y7 w- w, t1 x/ `" N: H7 t/ s     《杜兰朵公主》是普契尼最后的作品,在普契尼去世时仍未完成,最后的一幕是由弗兰科·阿尔法诺(Franco 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来完成的。不过弗兰科·阿尔法诺是否完全遵循普契尼的草稿则引起一些质疑。
( d( [( ?: ]9 w2 \! a8 c( C   阿图罗·托斯卡尼尼于1926年4月指挥《杜兰朵公主》首演时,他选择不演出阿尔法诺完成的部分。当演出进行到普契尼完成的部分结束后,托斯卡尼尼停止管弦乐队的演奏,然后转身对观众说“这出歌剧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在这个时候这位大师(意指普契尼)已经过世了”(有一些纪录则显示托斯卡尼尼是更有诗意的说:“这位大师在这里放下了他的笔”)
) `, ~; Q. O) v* [    真实主义歌剧大师普契尼6 Z2 `. x0 m8 h$ J
    真实主义源于左拉和易卜生的自然主义。它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悲剧生活,可说是对瓦格纳理想主义的反判。他们细心观察身边人物,希望毫不夸张地反映他们的生活,这使得他们的作品满怀同情,旋律优美,和声清新,有着浓郁抒情色彩。但真实主义在艺术上又追求紧张的戏剧情节和夸张的情绪,这就使他们的歌剧的情节又往往带有传奇的性质。$ M8 P. Z& Y) h! @$ t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普契尼领导歌剧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取得了国际性的成功。普契尼大胆地将意大利传统中自由的旋律和现代音乐的新要素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色彩丰富、细腻婉转的管弦乐。他的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剧情紧凑,题材罕见而又吸引观众,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所以世界各大歌剧院每逢歌剧季必定排出普契尼的作品,而爱乐者也总是乐此不疲,前往剧院观赏一出又一出的杰作。他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真实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在普契尼的推动下,意大利作曲家们创作出了大批以各地乡村生活为主题,具有新的演唱风格的真实主义作品。
* y9 T# I/ a! o0 o/ Z& V: f/ [7 }6 Y      从《蝴蝶夫人》到最后一部未完成的歌剧《图兰朵》之前,普契尼还创作了三部歌剧。
1 ~' S& k% W/ q9 c他们是:/ `! y8 I! X$ M7 z& O
  《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l West 1910年,作者52岁)
- ]% C6 @) w4 B8 K  《燕子》(La Rondine 1917年,作者59岁)
1 G0 S; ]& `8 N* r/ b; M' c8 g% u  《三联独幕歌剧》(Il Trittico 1918年,作者60岁)$ [! F- F6 b4 d! V0 W$ P! t8 t
   写作《西部女郎》之前,普契尼不仅誉满欧洲,在美国也开始变得非常有影响了。他的歌剧在全世界主要的歌剧院轮番上演。为此,美国大都会歌剧院也想委约大师专门为美国大都会写一部歌剧。普契尼对于这个“新大陆”自然充满好奇,在大量的阅读和准备后,他驾轻就熟地使用着“普契尼模式”中的一些典型元素。比如,故事围绕着一个年轻女性展开,当然美国西部的淘金热被放置在背景层面上。故事中肯定有凶杀、爱情、忠诚与背叛等等。音乐上,大师也不忘记使用爵士乐和蓝调的素材来烘托美式气氛。- J; n; r7 Z. W* b  u
  紧接其后是《燕子》,在写作之前他的伯乐朱立尼奥·理科迪不幸去世。这件事不但使普契尼的情绪陷入极度悲伤之中,也使得他和理科迪的继承人发生了矛盾,最终导致《燕子》由别的出版社来委约和出版。
/ h/ r) u0 m4 c9 O  这部歌剧是一部维也纳式的,有点像约翰·施特劳斯风格的轻歌剧。首演在蒙特卡罗歌剧院举行,故事的大致内容与《茶花女》类似,当时甚至被称为“小茶花女”。但是少了威尔第的悲天悯人,只不过是一些对于人生的无奈和对于爱情两难的感慨。音乐肯定是好听的,其中著名的咏叹调“多雷塔之歌”(Chi il bel sogno di Doretta)几乎和三联剧中的第三部《强尼史齐齐》中的“我亲爱的父亲”(O mio babbino caro)一样出名。  m  d7 W) n8 l1 S" C) \& A' j# D

  y) P) C  K* V: d' z* a7 {9 d2 J# X
歌剧作品
4 Y3 d% t- W, c9 x- |1884年:《群妖围舞》(Le Villi)
6 M$ \3 Z; |7 D! y$ U1889年:《埃德加》(Edgar): D+ O  m2 `- {  o0 S$ |
1893年:《玛侬·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
, e$ }! S8 x! x  F1896年:《波希米亚人》(La bohème)
5 E. d  P4 j/ u% }1900年:《托斯卡》(Tosca)
* z- `3 S3 A0 _- p; T/ i1904年:《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 p% R1 N+ t4 s1910年:《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l West): B) i$ _$ r7 k
1917年:《燕子》(La rondine)3 B" e+ G# Q! M- h. T1 m
1918年:《三合一歌剧》(Il trittico)1 _" @- b& I# v  u8 _: ]
1926年:《杜兰朵公主》(Turandot
+ _' s5 a2 R: V  C  : t) ]) Q: L6 o; m; H& R2 f; ?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2-23 19:42 , Processed in 0.169682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