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94|回复: 2

[作曲技巧] 贝多芬部分作品赏析(二)

[复制链接]
Fobap 发表于 2014-12-16 15: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光奏鸣曲》) a- ]) q* T) p* q( K
《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那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忧郁的思绪。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而这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乐章,让人想起月光。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以后,出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曲》的标题,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行起来。其实触动贝多芬创作的不是皎洁如水的月光,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塔·圭查蒂(1784—1856)第一次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1 g2 Y, Y  G( i
    朱丽叶塔·圭查蒂是伯爵的女儿,比贝多芬小14岁,两人真诚相爱,因门第的鸿沟,又迫使两人分手。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击之后,把由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倾泻在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钢琴曲中。所以,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 `  R5 L) g6 z) e4 ^
    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
% I0 n9 Q* X; [6 A    绕着《月光》,有一段误传的轶事。上半世纪,一位德国音乐评论家发表文章,说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使他联想起“瑞士琉森湖上水波荡漾的月光”。于是精明的出版商即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散步,忽然听到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寻声走到一幢旧房窗前,发现是一位盲姑娘在演奏。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非常感动,在月色辉映下,他写下了这首月光曲……”。7 A( I, R: j9 ?1 G" Q3 n% b: |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 ~) P2 A( j# g' `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obap 发表于 2014-12-16 15: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8、热情奏鸣曲
6 h) m9 I8 G/ R) K( E! p; V5 ~4 C  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1 n2 V( F+ D7 R0 Q, M9 D& ^
: S0 w" u% i3 T: a: v$ r
   f小调,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作于1804年,这首乐曲是贝多芬中期创作中的钢琴杰作之一,而贝多芬自己则认为本曲达到了他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巅峰。这一奏鸣曲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富激情的一部,充满斗志的“热情”像巨浪一样澎湃起伏。有关此曲,贝多芬:“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名剧《暴风雨》吧! ”莎士比亚的名剧《暴风雨》的主曾说过题表现的是人类的智慧和毅力必将战胜大自然的力量,这一主题与本曲所表达出来的热情奔放、具有英雄气概的中心思想是完全吻合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十分赞赏这一奏鸣曲,他曾经每天都要欣赏一次本曲,从中获取无尽的力量。本曲的曲名《热情》虽然是出版商取的,但十分贴切,所以一直延用到今天。   [- r, L+ `' b: |; y6 m0 F$ ^9 G

# }9 R/ u3 r+ {1 S+ K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
" w& P  C4 L1 i) o( I0 X' ^- b% D6 |; B+ c) L) @
  第一乐章 甚快板,f小调,12/8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拥有庄严肃穆的气氛,第二主题是充满了光明与希望的优美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绝妙的对比。
; P: i! {4 }8 G+ c
/ M* f( a0 g6 R! U2 R8 E" n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降D大调,3/4拍子,变奏曲形式。乐章主题使人感受到作者那激进而满怀斗志的精神,整个乐章渗透着一种乐观主义情绪。 : i4 J- l+ m# X5 |2 [

" Z; m4 n) T  s% ~' X) f5 l  第三乐章 从容的快板,f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反映出一个宏大的战斗场面,具有百折不挠的气势;第二主题同样具有顽强的斗争精神。经过重复第一主题(以极快的急奏进行),最后以排山倒海之势结束全曲。
, s" x& u& f; v  I0 z9 p1 x; n9、土耳其进行曲: / y# D3 Y5 R* ~, j9 y

' f; `2 e6 y' s  B. `  《土耳其进行曲》,本曲全称为《“土耳其进行曲”主题变奏曲》,这是一首以“土耳其进行曲”为主题而驰名世界的变奏曲。实际上,本曲的主题本身并非具有纯正的土耳其风格,正如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一样,只是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一种“东方风格”,而在现代人看来,本曲几乎没有什么东方味道。但是由于它具有十分通俗而流畅的旋律,故与莫扎特的同名作品齐名,成为不朽的古典小品。 ; ?- E/ s6 B% O  A+ {
+ E1 e3 j. A5 K8 u  {
  乐曲的主题简洁而极其节奏化。八分音符均整一贯的节奏,加上十六分音符来提高活泼感,全曲表现出一种带有童贞般的单纯。像这种快活的节奏,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各个变奏并不着力渲染技巧,但朴实有力,而又不陷于单调,是一种巧妙的关联。 8 ?1 G" y. }% C+ L& M! K7 ~. F
10、《哀格蒙特》序曲: : d- v8 |& Q1 @9 M& I  l, I9 Y' a

! m' U2 v3 A, @& o# v  贝多芬为歌剧、戏剧所写的序曲,在他的交响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为歌德的戏剧《哀格蒙特》而写的序曲最受欢迎。
9 R4 \* ^# c( ~: I- F+ w* d! w: \  [& x( ~  N! J
  贝多芬在1810年间为戏剧《哀格蒙特》所写的配乐共有十段,其中以"序曲"最为有名。该剧的主人公哀格蒙特伯爵是十六世纪荷兰民族革命的统帅,他是奋起反抗西班牙异族统治和压迫、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民族英雄和领袖之一,由于西班牙派驻荷兰的总督背信弃义,他被捕人狱并被处以死刑,全剧以悲剧结尾。哀格蒙特的崇高形象和他的悲惨命运,使贝多芬深为感动。他以哀格蒙特的形象作为这首序曲的中心,不但反映出哀格蒙特的斗争精神和他悲剧性的遇难,而且还体现了哀格蒙特英勇斗争的结果--即最终取得胜利的荷兰人民的狂欢场面,这一创意充分地表达出贝多芬对"人民革命力量不可战胜"这一坚定的信念,而且还为歌德原著中那“单纯悲剧性”的结尾加上了光明的希望。他在给出版商的信中还特意为最后一段音乐附上了“预告祖国即将得到的胜利”这样一条注解。
5 V5 z: ~; t. ]
! k, |2 \" G0 l' B( E, v4 Z  s  《哀格蒙特》序曲用奏鸣曲形式写成,主题形象鲜明,是一首典型的标题音乐作品。根据音乐的情节和内容,序曲分为“在西班牙殖民者统治压迫下的荷兰人民的苦难”、“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暴政的激烈斗争”和“荷兰人民的胜利场面”这三大部分。 ) ]8 _7 E( O8 z0 W$ G6 j
4 K# X" B: R& i( f' ?  f
  第一部分 经过整个乐队奏出长和弦之后,弦乐部分在低音区奏出几个无比沉重的音符,仿佛在讲述荷兰人民在重压之下的苦难。这一部分给人以极端压抑的感觉。
4 j) b+ v- a- G/ X  s5 B1 W
8 I% ~0 }+ ]: z: N, Y/ ?9 B& b  第二部分 一段略显轻快的旋律使压抑的气氛暂时得到一些缓解,仿佛哀格蒙特号召人民团结起来,通过斗争来争取自由;但环境是严酷的,斗争是艰苦的,哀格蒙特揭竿而起,革命力量在不断壮大。 0 x7 [" i4 j: U

9 L2 f, `  `$ ?0 j; V" ?3 p  第三部分 经过顽强的斗争,哀格蒙特不幸殉难。但荷兰人民的革命斗争并未因此而结束,而是规模更加庞大、气势更为宏伟,终于一步步走向胜利。主题中那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正是贝多芬许多作品共同主题的体现。荷兰人民为胜利而狂欢,英雄哀格蒙特的名字和光辉形象也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5 @. k' _1 c# E* B; E8 M
+ \0 m3 p5 r& J! Z
  《哀格蒙特》序曲以英雄性的构思及严整、完美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这是最通俗易懂和最受欢迎的交响乐作品之一,经常作为一首独立的交响乐曲在音乐会上演奏。 2 J$ K7 c# Y3 f, h
/ h) _* Y% l9 z* |6 n9 Q' k; ?

5 H2 l" K: y" o- v/ x, a. E11、降E大调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告别》:
$ K% J) ?* }; Z* X2 {5 x0 P4 B( b3 S
( y3 P$ @) Z! h  降E大调,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告别》,作于1809至1810年。贝多的朋友、他最有力的支持者鲁道夫大公爵,在1809年因法国军队侵占维也纳而愤然离去,一年之后才返回故土。正是以这段故事为背景,贝多芬创作了这首钢琴奏鸣曲,在本曲中充分反映出他与鲁道夫公爵这对挚友从“告别”到“重逢”期间的感触,隐含着他们深深的友情和对法国侵略者的憎恶。 / w1 g' J0 k5 ~  \" L% b
8 ~3 K) Z9 c2 j& d# _7 z- M  T
  这首奏鸣曲属于贝多芬中期的作品,强烈地散发着一种已日渐成熟的新风格的芳香。本曲除了具有相当华丽的钢琴技巧,还另有一种由冷静的理性所磨练出来的“透明感”,而且所表现的情绪非常细腻。 7 c8 o* t1 i) c! y+ e8 B

; |( `$ F( U, U) V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
5 e+ N  v' R: R4 d1 m0 y- {# M& p% C6 ^
  第一乐章 《告别》,慢板,降E大调,3/4拍子;转快板,降 E大调,2/2拍子;奏鸣曲的形式。本乐章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情,在其开头的三个和弦上面就附加有“告别”的字样,可谓“开门见山”。乐章的尾奏具有令人回味的优美气氛。 % g# p5 J4 d$ ^# n9 G, n
, m7 ]; o' @5 ]  O4 ?6 M
  第二乐章 《别后》 充满感情的行板,c小调,2/4拍子。 第一主题是g小调,以带有一丝忧伤的气氛开始。全乐章渗透着一种孤独和充满思念的情绪。 , k. u5 B9 {5 U7 I8 g* x6 l; t

+ a1 W& i' V9 m  第三乐章 《重逢》 十分活泼地,降E大调,6/8拍子,奏鸣曲形式。这是一首充满喜悦而活泼的终曲,拥有像透明的光辉缤纷交错一样的美感,而且在尾奏中更有感慨万千的思绪流露。
; o  s+ l) r* }12、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 J$ [' }& ~% o& s7 Y0 F1 \3 @3 r5 C8 ?' D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这是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关于"悲怆"这个辞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2 w5 D3 a, T$ h6 e
+ I( }% B0 l4 ?5 B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 s2 L% t. ^/ P7 ^' m2 [# P+ C8 e  {, |5 }
  第一乐章 极缓板,转辉煌的快板,c小调。开头是一段相当长的充满悲怆情绪的极缓板,后转为快板,依旧悲怆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 O( ?# v/ `0 E3 z4 D9 o
3 f: w; s3 K* v  第二乐章 如歌似的慢板,降A大调,2/4拍子。本乐章是极为优雅的慢板音乐,也是充满祈祷的一首抒情性歌曲。本乐章的主题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旋律, 它曾被现代轻音乐队改编为轻音乐曲,成为通俗音乐中的精品。
/ v) H1 \1 V5 F: f5 T" Q
; {7 \" c, D% M; s% y  第三乐章 快板,c小调,2/2拍子,回旋曲形式。乐章主题与第一乐章主题动机有相通之处,优美的旋律中带有欠稳定的游移情绪,似乎处于一种徘徊不定的心态之中。 ; F7 @4 i- R: y6 g8 R9 r
1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3 p1 P$ _6 ]+ ]4 e* _2 L& A
  j9 y7 w7 @( F8 x" O# E5 U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 J3 O* l) r; p! r$ `3 q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 @/ L, f2 r7 R
! ^! ^+ p0 x! w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 K( H; X2 i2 x
  g5 W9 F* J" |$ o7 g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 5 Z7 Y) X1 U7 R- q: n0 Y; P
1 S6 {+ x: R# B  Q! z$ h' P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 M. ?' g; r8 b- P. L! l
14、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6 T7 o' k/ {% S# x
C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作品完成于1798年,并于当年在布拉格首演。虽名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却比他的《降 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完成要晚三年,只是由于前者出版早而被定为第一号。从作品本身来看,第一号比第二号要成熟许多,在管弦乐法上,本曲已加入了单簧管、小号与定音鼓等乐器。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年轻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6 G: i( p- Q# S/ v; M

# _5 x$ ^  j4 a- X( d( ]" E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3 D( \4 D; F& q7 O
; K" T; K! L7 `+ e% n6 q  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C大调,4/4拍子,协奏风奏鸣曲形式。音乐意气风发, 主部主题坚定有力,副部主题优雅柔美。 整个乐章旋律虽然平稳,但渐渐装饰得异常华丽,主奏钢琴的技巧性很强。 ' n: J- i1 ]1 v" ?' n
; J2 _& H9 i9 I- g4 v  ]1 R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A大调,2/2拍子,三段体。 曲调抒情、柔美,平缓如歌的主题平和、安宁,充满希望。 0 M" v, i; w+ `( r/ F
' S$ ~: e7 k# G' ]1 i1 l6 p
  第三乐章 诙谐的快板,C大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钢琴若无其事地奏出了回旋主题,显得非常轻快,错落有致的节奏显得朝气蓬勃。随后是管弦乐充满气势的反复,主奏钢琴在发展部分,充分体现出作者日趋成熟的作曲技巧。最后,在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之下,全曲结束。
5 d, C8 y1 t& `4 v  r15、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0 ^) a" C0 w( h. N: [

( N+ M1 V. X) s# s0 m9 @  V" Z  c小调,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本曲是贝多芬最早发挥其创作潜力的作品, 而他本人对此曲也充满自信。与贝多芬以前的作品相比,此曲的管弦乐部分已逐渐具有交响曲的韵味,主奏钢琴也能发挥出钢琴本身独特的风格,这两者浑然融合,构成宏伟的协奏曲。在这首作品中,他以往的钢琴协奏曲里的柔弱、单薄已荡然无存,全曲洋溢着年青力壮的粗犷男性的作风。这首《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显示出贝多芬的作曲手法已"更上一层楼"。而贝多芬的交响曲世界,也因此而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8 E) D" c, `5 a6 u5 v6 p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 |; q  W! x9 R6 a4 O
" \0 i+ H4 Y  }/ t' h! ]
  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c小调,2/2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 整个乐章的第一主题,由木管部分奏出,然后才由全体管弦乐合奏发展;第二主题由第一小提琴与单簧管演奏,主奏钢琴随后出现,与管弦乐互相展开对话式的发展,显得威风堂堂。 8 D( M5 I6 Z/ X0 f3 E9 O) s
* Q* N( Q) M. ^' |& t0 m7 B' \4 Q
  第二乐章 最缓板,E大调,3/8拍子,三段体形式。 乐章主题由主奏钢琴静静地呈示,如祈祷般复杂、深沉的情绪回荡其间,更有醇厚的和弦来加强乐曲气氛。
3 I) O3 H2 V% t7 G9 [
$ @0 |8 `% D5 w* e/ e  第三乐章 快板,c小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 乐章主题首先由主奏钢琴呈现,给人以疾步攀登山坡般的急促感觉,继而由双簧管予以反复和发展。 乐章在进入回旋主题后,作为终结部的基础,灿烂地结束全曲。  3 M5 ?' d! y  `
) |* v" E& N8 |
16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 D& e. v% i3 k: _  U- K: F: _
4 N$ |# s8 p/ B0 ?; m
 8 @3 U4 h- Q2 U+ s. Q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obap 发表于 2014-12-16 15: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这是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关于"悲怆"这个辞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 X' }# t% c8 m" e+ C' D4 z
: z. H6 l- Q' x7 e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 b9 G( D4 \3 H4 _, Y; S
" @( A1 y4 a, j( H5 |7 H  第一乐章 极缓板,转辉煌的快板,c小调。开头是一段相当长的充满悲怆情绪的极缓板,后转为快板,依旧悲怆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 v1 c3 I$ v+ P. ]- V3 l1 ]6 G: U# z
" x% {+ }! W6 `/ `  b. m  第二乐章 如歌似的慢板,降A大调,2/4拍子。本乐章是极为优雅的慢板音乐,也是充满祈祷的一首抒情性歌曲。本乐章的主题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旋律, 它曾被现代轻音乐队改编为轻音乐曲,成为通俗音乐中的精品。
- W3 V9 [# M8 ?0 F; F, I: @6 K, F- t' s: l: T- P
  第三乐章 快板,c小调,2/2拍子,回旋曲形式。乐章主题与第一乐章主题动机有相通之处,优美的旋律中带有欠稳定的游移情绪,似乎处于一种徘徊不定的心态之中。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18 07:20 , Processed in 0.04844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