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首次作为歌唱家演出是1905年和法国大钢琴家Raoul Pugno合作,其后几年,她分别和Enesco、Thibaud、Casals等合作,在1907年,她和Cortot合作,年轻的Cortot此时已经很有名了,这是他首次以钢琴伴奏的身份出现,和一位歌手合作,这对他是不同寻常的。对于这一段经历,50多年后的1961年9月,Cortot回忆到,“我清楚的记得Povla Frijsh,我和她一起举办了这么多场演出,她表演拉威尔、穆索尔斯基、还有许多现代音乐,特别是法国音乐,以一种完美和天才的方法。她的表演比通常的歌唱家要走得远得多”。Celius Dougherty,美国钢琴家和作曲家,从1927—1946年一直担任Povla Frijsh的钢琴合作者,多年后他回忆说,“我初次碰到Povla Frijsh,她就给了我巨大的惊讶,她马上要求我在某处在钢琴上制造什么样的声音和音色,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象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我马上对自己说,这就是我想要一起工作的音乐家”。直至1955年,Povla Frijsh仍然在举办个人艺术歌曲演唱会。这样,和Gerhardt一样,Povla Frijsh除了短暂的几场歌剧表演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艺术歌曲,而Povla Frijsh的艺术歌曲表演生涯持续了50年。
3 l6 M5 ~) E$ j. r; b* b- r
9 N3 [1 w1 S! r. I9 C, p3 G
) p% z3 E* u" t& x3 Z L- l; S2 ?3 u1 [( Z: T
Povla Frijsh于1907年结婚,她的丈夫于1913年因病去世。此后直至她去世,她一直没有结婚,终生也没有孩子(她的侄子Hoff成了她最亲近的孩子),多年后,她对她的妹妹,Hoff的母亲说:“我选择音乐会,因为对我来说,把音乐和丈夫孩子结合起来是不可能的”。在个人家庭生活上,Povla Frijsh和Gerhardt是如此相似,两人都是孤独一生。
" f8 D5 ?% P4 N2 l8 `. E* r" D2 W4 z, H
6 s* Q( n, h6 n% V5 V; d+ F2 C
g% u$ ^+ ^* I: O确实,Povla Frijsh的演唱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完全理解。她不喜欢录音,她的艺术只奉献给现场的听众,因此她50年的艺术生涯只留下70多首歌曲录音,平均一年才1首多,确实达到了千锤百炼的境界,为了艺术,她学习并精通5门外语,我们不能想象,这是怎样呕心沥血的境界。
' ?6 l; w. m9 T3 ?
5 P' O/ y8 c) L ) Q! s1 F/ r5 G4 J/ x
. \. D' X. ?! R* t
在1955年,Povla Frijsh对她最亲近的侄子Hoff说,“我去世后,你要销毁我所有的录音”。但过了五秒钟,她又补充说,“只有一个录音你可以保留,那就是舒伯特的《Gruppe aus dem Tartarus》,这是曲子是如此的困难”——对于这首曲子,Frijsh有足够的理由足以自豪,斯托科夫斯基曾告诉她,他是多么热爱这段录音。一位《Musical America》的读者写信说“当Frijsh演唱这首杰作,他感觉无限恐怖和极度的荒芜,多么可怕,他整个人都被击碎了”。
! s* U* B7 a4 v9 b6 F/ q* u0 @" o: s, i7 G1 p; Y& q- t
% P; f8 [/ X9 d$ T
; d9 _: J0 @3 a, D7 A( t" APovla Frijsh演唱歌曲目录
/ G' b& V' o; V9 `9 P
/ h) M+ _3 Q1 V: ^(下载地址:中国音乐学http://musicology.cn/Soft/music/200803/131.html)( {4 \9 @: |' o+ e( u
3 s, D: O1 G9 y5 r1、莫扎特:《渴望春天》(1942)
. a2 R9 q' x `& `# x: p" f4 m6 o" r/ B) i; {/ g4 P: V7 m
2、舒伯特:《蝴蝶》(1940)
: K6 ?) \$ Y3 y2 b5 d+ x
* g$ N1 ?" N3 J& v; D5 B3、舒曼:《我的星星如此美丽》(1939)
1 [+ o) t) e8 O) g8 V* D
& n$ N4 ]* [/ h/ L. X; q% x! I4、杜帕克:《罗塞蒙德庄园》(1940)
7 w- P z; H* S" b' H4 i% u$ J3 \4 S+ ^
5、普朗克:《去电影院前》(1942)' t" f) q ?. j; Q- ?
; V: M0 W5 n5 j/ C& z
6、柴可夫斯基《在舞会上》(1933)
( u1 v% g$ C. S) t2 `; d
" V, o& b/ w6 t7 O3 @% e7、KOECHLIN:《冬天》(1933)
! ?! j* X4 y; L" {- H, V( [0 {5 Y# U1 J* ]
8、德沃夏克:《我的歌声回响》(1942)
' P) Z* S% K, d" Z2 e6 {8 u# o) p+ C8 k5 @' ~5 J$ N
7 J: K |8 w# V3 d/ t9 Z
6 h+ u% a/ ]+ G: r
+ U6 p; f& [7 m4 i
2 {/ z2 m+ H2 R) o" L# ^: a8 }《歌曲诠释的分析》一文,/papers/papers_2329_4.html 原载于《Musical America》/1941.12.25。原作者为Povla Frijsh,中文译者王衡。译文后的原创拓展分析论文,作者:王衡。2003.9.20首发于爱乐人走四方(www.bh2000.net),拓展分析部分刊于《三联.爱乐》《美声的反思和发展潮流(上)》(2006年第3期)。http://www.bh2000.net/special/sing/detail.php?id=100
5 [# M+ y, u. s; I. h
, v7 m" O4 W; H4 S该文网页共分6页,1-3页为原文 作者:Povla Frijsh 译者:王衡;4-6页为拓展分析部分 作者:王衡7 S$ h: t5 N& v, k0 L5 @& k2 d2 w
( d# c$ c0 L2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