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桥南一座并不起眼的平房里,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面色哀戚。 i9 m! C8 @; Z* Q- ^& \# Y% m" {
这里,是著名歌唱家王昆的家。) z" Z; l9 w: H
就在前一天中午——11月21日13时46分,曾在歌剧《白毛女》中首演“喜儿”的王昆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9岁。
' m3 G: z. Z( Z) H7 U* C- T10月2日,89岁的她还坐着轮椅来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后台,慢步走上舞台,站着唱完了开场第三首歌曲《农友歌》,12月7日,89岁的她本打算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把歌声留给未来——王昆和她的朋友们专场音乐会”,音乐会的准备工作几乎已经完成。9 B' b* C* Q1 Z) z( p. \0 o7 w# n
但是,熟悉的麦架前却永远失去了主角。
! l1 u, W4 k" y' w+ N□本报记者 王思达, k1 D, D0 |5 ]) d
簇簇菊花,围绕着一张大幅演出片。) e0 n8 [5 Q o+ C& f% | Z
照片中的王昆面目慈祥、微微带笑,正在饱含感情地演唱。! A5 A& h/ ^5 |( _8 Q+ O1 e
这样的遗像,显得有点特别。
( }; m6 H9 x- ~, \“因为我母亲一直是个乐观豁达的人,希望能够把她的微笑和最后一首歌留给大家。”王昆的二儿子周八月说,遗像和吊唁仪式都是遵从母亲生前的愿望搞的——“不要哭哭啼啼”。
0 x/ b" @% T$ }最后登台:坐着轮椅到场,坚持原调真唱
. |/ I0 ]+ t4 {, `$ X2 O遗像前,两位耄耋老人沉默不语,深鞠三躬。% d K: s4 @! D/ ?$ h& P3 N
他们是王昆的生前好友,85岁的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曦和79岁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
! p9 Z2 R0 J' N7 B c“这不就是王昆10月2日参加《东方红》演出时的照片嘛。”在和王昆的大儿子周七月交谈时,李光曦一眼认出了王昆遗像的来历。在那场演出中,坐着轮椅出席的王昆上台站着演唱了《农友歌》,李光曦和刘秉义则分别演唱了经典歌曲《松花江上》和《西江月·井冈山》。& l2 ^! X1 ?) ]0 `4 M0 g5 w# G+ G. W
10月2日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上演,老中青三代表演者齐聚,因静脉曲张多年不良于行的王昆坐轮椅来到后台,又慢步走上舞台,站着唱完了开场第三首歌曲《农友歌》,只不过这次她是携爱徒青年歌唱家王月一起演唱。尽管从后台到舞台中央只有短短几步路,但对高龄的王昆来说依旧不轻松。从1964年首演《东方红》时唱《农友歌》至今,王昆已唱了整整50年。
; c9 {. Q0 ], j& p6 Z- e两个多月前的9月12日,和王昆相扶走过71年的丈夫——中国文联原主席、著名作曲家周巍峙刚刚以98岁高龄去世。4 Q7 P9 T+ d0 x7 U1 |( W
而周巍峙正是1964年《东方红》首演的导演暨总指挥之一。2 d0 u- ?) n) ]9 `+ ~" {6 m2 r
“今年10月份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因为她的老伴周巍峙刚去世,我们想她能来和观众打个招呼就已经很好了,所以还特意邀请了她的学生来演唱,但没有想到她到了舞台中央,还是自己唱,而且是没有降调的演唱。我当时是这台晚会的指挥,我的眼圈都红了,真是特别感动。”: k! H5 s) i3 c4 J9 @
冯秋生是这一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总导演,从10年前第一次策划这个活动开始,每年都和王昆合作。冯秋生说:“没有王昆老师,就感觉《东方红》不正宗了,所以我每年都会邀请王昆老师,她是一个非常令人尊敬的老艺术家,平易近人,永远一丝不苟,所有的排练没有迟到过一次。尤其是这几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实际上她年事已经很高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会跟王昆老师说,要不咱们对口型,放录音吧,观众也能够理解,但是王昆老师永远坚持真唱。”
, C3 S- L( {) s4 T; q- I, h5 y' @“这就跟我们过去对她的评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如出一辙,王昆老师为演艺事业奋斗一生,直到上天国。”李光曦握着周七月的手,深深感慨道。
# |& v6 J( m' \$ k猝然离世:筹备音乐会,突发脑溢血
; N) h3 _" a `; ~# e“那天早上8点,王老师一睡醒,突然感到剧烈的头疼,右眼也看不见了,乘救护车到协和医院时人已经昏迷了。我在医院守着她,心里默念:你赶紧醒了吧,醒了之后我再也不管你了,你教学生教得再投入我也不管,再也不说你了,你忘了吃药也不说你……”50多岁的刘云芳给记者讲着讲着,突然“唉”了一声,整个身子埋在椅子里,呜呜哭了起来。
" `' ~; c4 ^! h( y+ D刘云芳是照顾王昆近11年的保姆,也是唯一会对王昆“凶”的那个人。
1 `$ o7 Y E. I“王老师和家人对我很好,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刘云芳说,可是对这个把唱歌和学生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倔老太太,有时候,不“凶”一点不行。6 w4 ^+ ?: j! e, Z* u! v* L
“这么大岁数了,有心脏病、高血压,可学生来上课,她老是范唱,让她别唱了都不行——嗓子倒一直都非常好。”刘云芳说王昆这些年虽然年事已高,却特别喜欢客人来,尤其喜欢学生来上课。“有的学生明明说上午十点多才来,她六七点就起来等着。人家在这儿的时候精神得不行,人家一走,她马上就蔫了,也说累,说辛苦。”
& X6 ^2 _, J9 Y以89岁高龄去世,可谓喜丧。但王昆离去之突然,还是让她的家人和学生们无法接受。
! R: }2 z7 d* x“王昆老师生病前还在和我们筹备原定12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把歌声留给未来——王昆和她的朋友们的音乐会’。11月12日那天就突发脑溢血,之后一直昏迷不醒,直至21日中午心脏停止跳动。”谈及恩师的离去,王昆的学生、著名歌手程琳几度哽咽。+ R* @1 Z6 K! t/ Z
据刘云芳回忆,11月8日,王昆在家和自己的得意弟子、歌唱家郭蓉一起商量了音乐会的事情。11月9日,兴致很高的王昆还专门去烫了头发,为17日召开的音乐会新闻发布会作准备。
/ ]4 P( F3 S8 P; s然而,王昆终究没能出席那场新闻发布会。1 l1 V5 o8 N( v) q
奇迹没有出现。11月21日13时46分,昏迷多天的王昆永远地离开了人们,离开了她钟爱的舞台。0 ?; g0 L6 k, d1 R# F3 O
10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成为她毕生的绝唱。6 L# P! m+ W1 l, ]
故土情深:高粱米、大白菜,是唐县的就好吃
6 R' q$ s% m( F# ]4 ~: Y“母亲离去的遗憾还有一个,就是没来得及带子女、子侄辈再回一趟河北老家。”王昆的长子周七月告诉记者。
0 b+ I& e: _5 _) M! t( z+ _“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唐县人,14岁离开家乡,长大成人后非常明显地思恋故土。岁数大了更是这样,什么都是唐县的好,东西好吃也得数唐县的,从老家带回来的黄瓜、西红柿、大白菜、高粱米,她最爱吃。甚至有时候骗她说是从唐县带回的,她就吃得香甜点。”9 C t- F' C7 q: r# ~
1925年4月,王昆出生在河北省唐县南关——与很多演绎说法不同,南关只是唐县县城里的一个地名,并非村庄。
7 v2 b. c( ?% g$ c* r* S) t! \/ [在小学读书时,王昆的音乐老师是李叔同的弟子,自幼喜爱民歌和戏曲的王昆跟着小学老师学了很多很多歌,会唱音阶,还认识一些谱子,这为她以后的演唱生涯打下了基础。
: u* Y8 ^2 Z1 h* Q$ x2 J1937年抗战爆发,王昆才12岁,她的三叔、老共产党员王鹤寿对家里的影响最大,当时她的全家都参加了抗战活动,王昆也参加了自卫队,后来又加入了县妇救会,1938年还当选为宣传部长。
1 x/ }8 t. J6 |“那个时候,我们唱的都是抗战歌曲,有一首歌是《叫老乡》:‘叫老乡,你快去把战场上,快去把兵当,莫等到日本鬼子来到咱家乡,老婆孩子遭了殃,你才去把兵当’。听了这首歌,很多小伙子都踊跃参军。”王昆生前这样回忆。
* N7 K3 I& r6 e9 ?7 w1 Z4 A0 X王昆生前曾想写自传,“这么多年走过来,只有我最清楚自己的生活和想法,有太多故事都想写进去。”抗战中,王昆随部队走遍了晋察冀边区各地,“三、四十人的队伍里有不少后来都成了名人,像诗人田间,音乐家劫夫,还有电影艺术家陈强、凌子风等。”王昆年纪最小,宽大的军上装“一直盖住膝盖”。作为亲历者,她曾亲眼看到词作家方冰写下《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词,也直接参与了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的创作编演,可惜,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她已经无法再为后人讲述了。
4 }$ e! X" A V“故乡是母亲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也是艺术生涯的起点。从这种意义上讲,母亲对故乡的感情,可能确实比一般人更深。”周七月感慨道。7 t1 D0 h; a2 I8 ?: Q/ k- @
遗爱人间:灵前黄菊满目,身后桃李成林# v& F+ d7 I: x$ p. e
“如今,我们都知道王昆老师力挺崔健的故事,但是可能还不太有人知道,费翔在大陆一举成名,也得益于王昆老师的发掘。”在王昆的灵堂,《音乐生活报》主编余晋湘告诉记者,“其实,在音乐界,有太多人得到过王昆老师的提携,虽然他们自己可能都未必知道。”- ^# d& _0 q1 q" N
1987年,当时的春晚总导演邓在军打算挑选一名台湾歌手上节目,时任东方歌舞团团长的王昆请人交给她一盘盒带,是费翔在太平洋影音公司录制的《跨越四海的歌声》,以及一张费翔的宣传照,而费翔也正是由此机缘,登上了当年春晚的舞台,凭借着一首抒发两岸同胞情的《故乡的云》一举成名。而费翔也凭借另一首春晚经典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成为内地流行歌坛一大偶像。
5 @# J7 O" h: H* x* I1 P% k0 C“从老一辈听众至今耳熟能详的‘北风那个吹’、‘霹雳一声震乾坤’,到上世纪80年代《太阳岛上》、《咿呀呀欧雷欧》、《幸福在明朝》、《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熊猫咪咪》、《童年》、《一无所有》等歌曲,这些传唱大江南北的名曲,或首唱、或助推,王昆老师的名字始终与我国民族声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又与整个流行音乐大潮密不可分。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她又为中国民族声乐保持民族特色而大声疾呼。”王昆去世后一直忙前忙后帮助操持的余晋湘告诉记者,正是由于王昆在音乐史上这种特殊的历史地位,在这个黄菊满目的灵堂里,他可谓有幸见识到了绵延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流行音乐史”。
- Z7 u0 g9 m- O- }9 }6 g; w“老师虽然不在了,但我们会把音乐会办好,作为对老师最好的追思与纪念。”王昆的学生郭蓉告诉记者,原定于12月7日举行的“把歌声留给未来”音乐会仍会如期进行,“演出一定会取得成功,事实上,门票早都已经卖光了。”
0 D1 }! {! j- ~: r! L斯人已去,余音绕梁,正如王昆自己说的:“我希望把我的歌声留给未来。”# q% X5 G, g1 Q2 ` p6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