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花瓷》是周杰伦歌曲中传唱比较多、读者比较熟悉的一首,也是“中国风”歌词特征非常典型的一首,其中运用了以上修辞方法中的8种,逐句分析解读如下:7 v8 ^) j7 I' T, x+ J0 \/ w9 L
! b( N" N. b# _+ r% v1 z) c3 A/ Q) [ 青花瓷
8 B7 _, S4 x) ?8 Z" H2 C) L, @% w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9 d5 m% i: _% Q% V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
- f, C( _3 z8 v8 ^( E, N2 b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转化)
% t! T# {7 R" B( F' ^) Q8 m0 d2 F2 l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 z; g: J: U1 y1 A) p; P3 {* N 4 \; }& K% J9 Y" R1 t( o1 E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转化)
4 V: W5 e2 q3 H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譬喻)) A# F( Z+ Z, w
你的美一缕(转品)飘散去- ^9 C0 O, w: s6 p
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转化)7 L( p+ u3 N* k- X" O
7 @6 g% l" L6 J; U. Q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1 \) E% G/ ~6 n1 `: M6 m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饰)7 s! t% A/ ^3 |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4 Y% \' W/ C' ?, x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转品)
0 |. a9 u" H2 U/ ]/ p, i7 @( g ) I, ~( R: {6 S" T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类迭); g8 \; h- S3 _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转化)
2 q- V$ Y: B2 w2 B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6 y: ^% l$ m, s
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 a, k& r6 t5 D) y) @" a
5 j& z/ i) f f d" T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 \% Q4 z2 n; e$ Q# \& P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3 [) v) |0 A( S4 F) |- \0 Y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
1 E, u0 `9 U& e7 s& ?: {, G9 N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2 c/ l; D$ [4 l- [% l; q0 Q, E$ G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4 x$ `+ C' z2 H1 B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行三句运用排比、类迭)8 n4 o/ j+ [- U0 k/ x, w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转化)
6 _2 p2 i! Y1 A" g* o 譬喻:% q$ I) a/ h" k) _" p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为“喻体”;“犹如”为“喻词”;“绣花针落地”为“喻依”。若从譬喻“运用想象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说明或形容抽象之物”这个原则来看,想象力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丽,你眼带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典型体现。
; V6 U8 E; T# K7 f 类迭:
' I) [# p9 o* e$ V5 k 类迭不仅能使语调和谐,还可强化词句所透露出的意思。“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连用三个“惹”字就属此用法。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仿佛有了生气,芭蕉不再只是认命般让骤雨淋湿其身,而门环也不再被动等待铜绿染身,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
. c2 a6 S% U+ \# a. }6 h 转化:1 s6 {0 J) N( K5 O
在《青花瓷》歌词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就是转化,“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也属于转化,在这句词中“美丽”被拟物化,成了飘荡的一缕雾岚,前往到一处故事主角无法到达的地方。美丽,已不复见。人与物之间的界限在此模糊暧昧,词意却变得深刻而丰富。
4 T" \3 N* y: j" b2 j1 c2 @ 排比:: o% f$ e3 ?; {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了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6 c$ ^" W% @3 r
夸饰:( T, c- z, X* [3 ^) @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仿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煅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 y) A; @2 T1 b% B9 q9 @! f 转品:
6 X! U$ g& D9 ]% {) d6 X! ^ 简言之,就是转化某一个词原来的词性。例如“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为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由于这样的转化,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深刻表达出前一句中的“书写”动作,以及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你的美一缕飘散”的“一缕”则是数量词转化成副词,整个画面感都出来了。
' e: L/ W5 S9 t) x. O 倒装:$ [1 \( F9 z2 M- f' H N+ X& P1 q R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就是个倒装句,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使用倒装法,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美丽的女子似乎就这么盈盈笑着站在眼前。) `/ @5 W6 n* b" P! U9 ^% C
摹写:
1 P7 A! t- j9 A5 k7 @% Q. C3 J5 _ 所谓摹写,指的是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能引起人们感官感受的描写。譬如“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就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描绘出青花瓷上的锦鲤颜色,尤其在白瓷衬底之下,仿佛即将跃出碗底似的。至于“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句词,是不是让你宛若看见庭院里被骤雨打弯的芭蕉摇来荡去,空气中的湿气透进了门环,让它招惹了一身铜绿色,耳边还传来淅沥的雨声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