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84|回复: 0

[娱乐界] 圣马丁情结的错位

[复制链接]
zgycgc 发表于 2014-11-23 09: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因此一直是马里纳与圣马丁乐团唱片孜孜以求的搜集者。从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到海顿、莫扎特,不用犹豫,他们总是首选。他们对于唱片业的最大贡献,大约就是在Philips公司1991年为纪念莫扎特逝世200周年所录制的那套全集中的比重了:交响曲、协奏曲、小夜曲、嬉游曲,真得感谢Philips公司的录音师给这个乐团保存了那么细腻的美的音色。由此遗憾的是,大约马里纳固执地以为海顿不需要录制一套交响曲全集,所以他只录了为数不多的几张海顿交响曲,却是凸显了几乎每一个细节。圣马丁虽然在马里纳时代留下了大量录音,但马里纳对曲目显然是有选择的,比如浪漫主义时代,他选择舒伯特或门德尔松;民族乐派中他会选择柴可夫斯基与德沃夏克的小夜曲;20世纪音乐中,比如西班牙作曲家罗德里戈的吉他协奏曲,英国本土作曲家沃恩·威廉斯的《绿袖幻想曲》与《塔里斯主题幻想曲》,甚至美国作曲家巴伯的《弦乐柔板》,都是精品。他们的音色建立在柔美上,马里纳知道有很多作曲家并不适合这个乐团,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构成无法取代的特色。由此我才对他敬仰有加。
这一次圣马丁的亚洲巡演,是由美国著名钢琴家佩莱希亚(Murray Perahia,1947~ )率团,因此大约也是他选定的曲目。11月6日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上半场是斯特拉文斯基为长笛、竖笛、低音管、法国号及弦乐等15件乐器而作的《敦巴顿橡树园》与海顿的《第77号交响曲》,下半场是佩莱希亚主奏的贝多芬辉煌的《第五钢琴协奏曲》。这个曲目,除海顿外,显然非这个乐团的强项。佩莱希亚是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却并非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上半场的曲目中,“敦巴顿橡树园”是地名,这个橡树园的主人是美国著名的艺术赞助人,斯特拉文斯基当年是为他结婚30周年纪念而作。作为室内乐,这首短小的协奏曲充分展示出斯特拉文斯基对管乐器各自性格特征的捕捉能力,也确实可展示圣马丁乐手所擅长表现的精妙:每一声部的卡农、对位都能显示各声部清晰的对比能力。但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毕竟也与马里纳指挥这个乐团所塑造的典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于是就等待海顿回到他们的传统。海顿娓娓道来的温文尔雅是最能表现这个乐团音色的,可惜《第77号交响曲》并不是海顿风格突出的一首作品,它的三个乐章基本都是合奏,能极好显示这个乐团在漂亮的和谐中建立的优雅、睿智与美妙,却没机会出现期望中那种清晰而富魅力的声部传递。下半场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能感到每个乐手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发出最强音,就效果而言,不能说不精彩——佩莱希亚的演奏没有问题,乐队极好地形成了烘托,应答亦有魅力。我的问题是:对这样一个乐团而言,牺牲自己原有优质丝绸般的柔美,去求本来是柏林爱乐这样乐团强项的辉煌是否值得。这个答案,其实听众在他们的返场曲目——莫扎特《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中找到了:柔美至极,那才是这个乐团我所一直迷恋的声音。后来我了解到,这首协奏曲是这个乐团在上海演出的主奏。
有意思的是,已经90岁高龄的内维尔·马里纳直到今年才来到中国,作为一种象征,指挥中国爱乐乐团与上海交响乐团。指挥中国爱乐时,他在贝多芬交响曲中选择了《第二交响曲》,更接近古典风格。坐拥着那么多唱片成就的他,面对现在的圣马丁乐团的声音,不知他如何感想、作何评说呢。
他那个时代毕竟耸立在那里,后人无以超越了。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10 01:19 , Processed in 0.04918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