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整个西洋交响乐队都是使用五线谱记谱,但各个乐器皆有自己的特性和历史遗留习惯。所以不要总是套用钢琴谱的思维来理解其他乐器的记谱。简单说就是,大家长得很像,但不太一样。
0 K' P3 i# y. y4 F/ r8 i: Q1 w) Z4 w- z& V7 r5 D: F. y
2. 看准谱号。中提琴用的是C谱号(中音谱号),大提琴和长号有时会出现次中音谱号。这些都是钢琴上没有的。$ O2 N& t" `, j1 d9 e
/ R3 t; N5 [& a m+ p
3. 注意是否为移调记谱。交响乐队中有一众乐器是移调乐器,比如单簧管、小号、法国号等等。还有一众“伪移调”乐器,如短笛、低音提琴等等。100年前流行移调记谱,即总谱和分谱音高一致,都是记谱音。今天基本流行“concert pitch”记谱,即总谱写实际音(但短笛等伪移调乐器仍然按照惯例写记谱音),分谱还是以方便演奏员为原则写记谱音。 因此,对照乐谱时要看清其按照何种原则进行移调记谱。5 g- A7 A. E) V) b
! W! i% {% I0 e3 y+ G2 W. K: d
4. 多学习特定乐器专有的术语。比如:小提琴上的divisi为分部演奏,木管乐等常用a2表示“用两支”,圆号上出现cuivre那就是金属色彩十足的金属音等等等等。当然,forte, piano, ritardendo, poco a poco crescendo等基本术语是完全通用的。) a4 I! Q( d, r! b
! E f# N. e: ?: s" I不仅仅是术语,一些常用符号在不同乐器上也有不同意义。比如圆滑线!你看肖邦的夜曲里你也许会见到好长好长的圆滑线,可是在小提琴上就不太可能。因为在钢琴上,圆滑线就是用来分句的,小提琴上则有非常明确的技术含义:运弓!一个圆滑线就是一弓。而圆滑线在管乐器上又变成了呼吸的符号,一个圆滑线就是一口气。% M4 o% W3 p9 _ D& H
! u7 @" `9 @( I; Q9 W' B5. 学会一目十行。交响乐乐器数量繁多,一般一页纸就是一大行(one system)而已,顶多两大行(two systems). 大行和小行是我自己习惯的叫法。定义参照下图:- x# T! H Z) x- q( |0 t
如果一个小行一个小行去读,那根本耗时耗力,而且也不符合总谱阅读的基本精神。阅读总谱时,可以想象一根虚拟的大竖线扫过整个大行。这就需要一目十(小)行的能力。
6 m# f4 W' G* H* q# `, r2 f$ u& `% M1 j3 q
练习这种能力的一个诀窍是:把乐器分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除了当代一些复杂的微复调作品(发轫自里盖蒂《大气》),绝大多数传统管弦乐作品都是符合木管组、铜管组、打击组、弦乐组的划分。同一组内的乐器经常会齐奏、或平行、或有其他逻辑联系。这样,按组来阅读总谱,也可以加快效率。4 \5 @" [4 ~! W* z9 @, H
k, _8 ]7 P; v2 \- {1 W5 L& Z
补充:交响乐队里乐器数量很多,但很多乐器都是演奏相同内容的,比如16把第一小提琴,在不divisi时基本是演奏相同内容。这时就要共用一个小行了。其实整个弦乐组都在”共用“小行。因此50多个弦乐器,反应到谱子上就只有5小行了。(想象一下:交响乐队7、80号人,难道总谱每一页都有80个小行?!), V& z6 c0 a! A+ j
# t7 h' g# j" i) R% z
6. “跟丢了”的情况。跟丢了,也就是一边听音乐一边读总谱的时候,听着听着就不知道音乐进行到哪里去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沮丧。因为专业人士也经常会跟丢,这在不熟悉的作品或复杂的作品上发生的机率非常大,而且十分正常。这时可以查看下:是否有反复记号(乐队可能突然回到前几页了但是你不知道),是否速度记号没看清(可能音乐速度非常快,应该几秒翻一页但你没意识到)等等。
* A4 ?4 i. t. w" `# @- q( I* z8 B
4 H" v! e/ q( F6 y总之,一边听音乐一边看总谱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的习惯,百利无一害。即使题主不是音乐专业的,读总谱的能力也能够提高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音乐修养、大大加深对名作的理解。
. h" _; p, k: M( z0 C, A
2 A v3 Q( n+ E5 N/ p! y( S' m( g! _, W1 h, l% {# _9 R+ p
* B# z7 c2 f4 J
6 _7 |+ A) `7 k8 P+ T' r
0 g6 n2 B9 D& Y& ]- U+ f1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