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从小题入手,落在点上9 g# C$ t$ K+ Z+ F
初学歌词,往往动辄就是大题目,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自己磅礴的情感,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写大题目当然可以,只要你写的好,不仅社会欢迎,而且人民欢迎。不过,泼点冷水,你的功力够吗?你能驾驭整篇的题材吗?要知道,很多高手就是因此落入俗套而跌下马的!& k2 m q7 j6 M
从小题材(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入手,往往挖掘得更深。又拿乔羽先生的优秀作品《思念》来讲:从一只小小的蝴蝶入手,写尽了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眷念;那首《常回家看看》也许并不那么优秀,但它从“常回家看看”这么一件小事入手,写人间的天伦之乐,也是极为成功的。因为它的点子最终是落到健康的、大众欢迎的、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所以,它也是成功的。有个大名鼎鼎的“火风”,唱了一首《大花轿》,恕我直言:它纯属瞎胡闹。因为它的切入点虽说不错,但落到的点子却实在太庸俗了!
/ o! ?; V+ o- Z6 e( @. o! b9 R8 D8 F' G! i+ k$ N) H
五、构思要巧、出语要新、立意要高- |$ P3 z9 V$ |$ q+ c
构思巧,就是不落俗套。要想方设法地在我们前面讲过的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前面我们举的那个例子“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如此之类就属于没有构思。应了那句“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的老话。要作到构思巧,就要多观察、多打腹稿,心中要有具体的意像。
9 l9 [% d5 o" p& U( M 出语新,就是要不说别人常说的,而是一定要说自己独有。好比一个笑话第一个人讲了,大家笑;第二个人又讲,也许有人笑;但是,第三人讲了之后,恐怕只有自己笑了一样。要说别人心中有口中无的句子!乔羽先生用蝴蝶写思念,恐怕人人都想过,可惜他老先生先写,已经把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眷念写尽了,你再拿蝴蝶来写,再高明也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傻子。如果你换个角度(或叫意像)写出一句你自己的话来,是谁都想过但没人说过的,你就成功了!, \3 f: y/ m6 g& g* ?
立意高,是指内容健康,符合“三个贴近”,符合百姓的审美要求。象那首“我思念故乡的小河”,分明是游子的口吻,可它却由衷地赞美了家乡、歌颂了祖国的发展。所以,作曲家把歌曲写得缠绵宛转、优美动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那个大名鼎鼎的“火风”和他那首《大花轿》,就显得低级趣味,以至有人说:那是一首新婚夫妇教科书的完整版。要作到构思巧、出语新、立意高,有一句话可以共勉:“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常思即文章”。
( {$ H3 u7 u( a& I7 |# Q7 _- ?/ x' z8 O* Y4 i4 x, p
六、注重歌词的形式
' Q0 k3 [+ i8 g% s( F. e- V( f; }) I9 ` 注意,这是指形式上的,与上面所说的结构上的完全不同。* j8 v5 W$ ^/ g
形式,是歌词不同与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说过:诗歌是读的、品的,任何形式都不为过。因为它可以通过读者的感情、经历、品味等诸多因素去感悟、去体会。但歌词则截然不同。它主要是让听众去听的。这就是说:你在创作之始,就要弄清以下一些元素:它是一首什么歌?大合唱?齐唱?表演唱?男的还是女的独唱?等等,丝毫马虎不得。这实际上也是为作曲者着想。只有你真正地为你所创作的这首歌着想了,你才会考虑它的特点,你才会自觉地为这首歌内在的、外在的形式而创作。不然的话,这首歌很可能会东拉西扯,没有一条让作曲者能够把握的主线、一个鲜明的主题。因此,你的歌词也无法被作曲家选用谱曲。
+ w& u5 V4 K( S1 c 一般说来,歌词最常用的有:一段式、多段式、一段或多段加附歌式等。在一段式中,国歌是代表性的。多段式和多段加附歌式就太多了。(一条大河波浪宽……)就是其典型代表。7 d) {/ t, N( Z
& B6 _! }% d6 V. {, l' s 七、歌词创作的其他一些基本要素" a% M! x! }2 R
歌词无论怎样,总归有一些基本要素。大致如下:
6 U' \% X4 `7 } 1、句式' Y' D1 |$ C, `; o S# k1 e' i
句式是歌词的基本形式。即歌词各段之间相对应的字数、音节基本要一样。即使字数略有出入,音节也要大致相同。* B! J# Y1 x; E, Y
2、押韵
/ H% H& o5 b' o' V9 Q8 T 与诗不同,歌词必须押韵。一、三、五可以不押,二、四、六必须分明。歌词中,一般不会换韵。当然,如果为了词意,也可转韵。但效果不如一韵到底富有旋律感。
2 s* m4 M1 s( F! { 3、段落
3 w% }# Q+ H0 c6 j: s0 c 歌词的段落从形式上讲是说有几段歌词和有无附歌?从结构上讲是一段歌词里有几种情绪?一般说来,歌词的前后段落在意义上要有分别,但又必须互相照应。附歌一般是总结性的或是延伸性的。8 P7 G. m$ T% t% i- X
4、用词: t$ F5 Z! R7 v% o- E8 d8 |
歌词的用词遣句,一定要朴素、尽量口语化,尽可能地不用形容词。(这也是与现代诗歌的分别之一)。用大量的形容词来堆砌,只能说你写了一堆口号。须知:好歌无口号,口号不是歌!流传甚广的民歌在这里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T3 a) a0 x, L$ r( w4 ]
. l! I0 |5 D" D- N* y2 B
八、通俗歌词的写作5 Z. ]! u! }" d/ T7 l! c
通俗歌词是新诗的意像与传统歌词的规律相结合的产物。0 N' M7 \# G. |7 w' t
它的随意性很大。粗略看来,似乎是东拉西扯,要不就是把那么几句反复哼唱。很多人因此说它浅薄,是城市民谣。8 a8 \% |4 K9 Q5 E" l% E
其实不然。通俗歌词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 Z. ]' V# p9 o( \* B7 A% { 比如《牵手》——“因为牵着你的手,所以爱着你的爱;幸福着你的幸福,悲哀着你的悲哀”。
# ?) l: s/ X# C" [. s; l 情真意切!把心心相印、不离不弃的真挚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 _9 Y- J& P6 v8 Z$ M% X
又比如《浪漫的事》——“我想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老到动不了,你依然把我当成手中的宝”。$ `! G" P: P! \2 H- {
这难道不是很经典的感情语言吗?
1 N* g% ?5 ^ v- `8 Q. R! Q 说通俗歌词是城市民谣,其实挺合适的。它就是一种民声,是一种心态的描写。它注重感情的细腻,心灵的诉说,具体的意像,反复的吟唱。
% M+ @& T u- z. D5 ? 在具体写作上,通俗歌词不象传统歌词那样注重形式。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自由换韵,一切以顺口为准;也不象传统歌词那样以正面题材为主,而是有感而发,倾诉心声。因此,通俗歌词的写作是很随意的。这一点,它很象新诗。不过,它依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短小精悍、富有内涵、大致整齐、基本押韵以及旋律感、音节感、高潮处的抒情反复等等。这一点,它又离不开传统歌词的形式。
! {+ y! v3 `+ F7 y8 O* @# W 有新意、有内涵,一样是写好通俗歌词的要素!
1 Z7 F: y6 h- ^' ^3 v/ ~0 o O; N
中国的词坛泰斗乔羽先生说过:“歌词最容易写,也是最不容易写好的。百把来字要写出一个东西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对大千世界独特的观察能力,没有对生活形象的捕捉和塑造的本领,没有对音乐律动与节奏的感觉和悟性是万万办不到的。”愿将此话与大家共勉。欢迎大家多多指教,共同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