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给养女添负担,扬州患病老人留下遗书出走”,几天前,现代快报报道的这条新闻引起巨大反响。一位步履蹒跚的重病老人,在中国社会留下一个久久没有消散的背影。令人揪心的是,这位老人“已溺水身亡”(《现代快报》10月31日)。3 R+ G" \ f1 [6 h
$ E/ i4 ?' [* L5 L9 W8 s 看到这则饱含泪水的新闻,笔者耳边不禁响起陈红《常回家看看》,动听的歌词中或多或少透露出这种亲情缺失的信号。近年来,“常回家看看”、“禁止啃老”等事项作为明文规定被纳入法律条文。新闻中发生的悲剧带来的是沉重的拷问: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一年、一辈子,我们究竟有几次回家陪母亲父亲吃顿晚饭?+ g' U! m: g# i2 E, R( }! F
" C4 v5 {/ J# j+ z n
古有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作为拥有几千年传统道德的国家,尊老已深入人们浅意识中。但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独守“空巢”的老人一旦配偶去世,就进入鳏寡期。空巢期与鳏寡期,老年人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孝顺作为重要的中国家庭美德,不应因子女生存艰辛而弃如敝屣。然而探亲假也是一年一次,对于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无法达到“常回家看看”的目的,有时探亲假只是法律条文上的摆设不能落到实处。8 c! a& ]& S3 @9 g% z5 k
% K, \- D E3 j' r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老龄人口增加迅猛,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而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 ) l0 C" H" \- C3 j0 U B n! U, c / @# N; d9 |" Y5 d( n4 x 如今,作为晚辈的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唱进了众多老年人的心坎里,然而不少儿女只注重对父母物质生活的照顾。子女关心老人有时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家庭更为突出。虽然给老人赡养费,聘请保姆照顾老人也是一种孝心,但是金钱与保姆毕竟代替不了亲情。我们常见的抱怨是:我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没时间回家。于是紧接着又将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发泄一通。这是说的假话吗?当然不是。很多人常年疲于为生计奔波,陪伴父母甚至成为一种奢望。 7 g+ ?5 q7 l' t3 L/ d 7 q" \* x) T" n! B 笔者认为,“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是为人子女的最基本做人伦理。任何物欲都代替不了亲情的关心和问候,希望我们每个人时时扪心自问,父母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到底给了年迈的父母什么?若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估计也不会出现空巢老人孤独老去无人知的地步。总之,孝敬父母是美德,也是责任,让悲剧不要重演,因为“常回家看看”不仅是动听悦耳的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