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找了一首老歌,《Play That Funky Music》 - Wild Cherry' T! ^" z% q' H
……2 L9 ^/ K9 w7 L# u2 w- I: u7 u1 z
但是,有几个编曲者可以找得到自己的风格?也就是说,给别人听你的作品,一耳朵就知道是你的?* A' N: H% g2 |/ s! j+ O
歌手要有风格,乐手要有风格,编曲也一样。只要是艺术品,就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一面。9 ~- X& H# Q- K" W! k
当然,编曲是一个受苦受累的活,你不懂乐器不行,不懂电脑不行,不懂理论也没戏。但是这些只是基础,这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r x \% ?+ q
今天谈的“风格”和你的设备无关,和你的音色无关,跟音乐流派无关,理论,演奏也是基础而已。
8 v% r0 m% c# |: t, @试图给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完全不同的原料,他总会弄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且,这些东西会被他的认知者所认知。
6 ~& P" z7 G. Z# Y7 V" c如何让人认知你?如何找到自己的风格?解决这个问题后,中级篇就算解决了。
8 u( [6 w% i0 P: E2 I8 Q) R“风格”不是说有就有的,他需要很多的积累的探索,也是从实践和时间中提炼出来的,当然这也离不开你的天分。; R- G8 ^. _4 u5 R. D
但是,我们要尽力挖掘,主动去发现属于自己的风格。也许是一条有特殊味道的旋律线,也许是一组特色的和声,也许是一些有特色的音色,也就是说一种Groove.) k* G3 z [1 J4 c1 r
做一个好的音乐人,注意到音乐制作的每个环节。在你编曲的时候,也许需要和作曲家去交流,和录音师去交流。不要把自己当作全部。一个好的音乐创作需要贯穿于每个环节,都要有想法。把你对音乐的理念灌输给和它相关的所有人,歌手,乐手,录音师,混音师,老板。。。。这样才有可能让音乐有风格。
: t; s, C5 \ t2 ?9 z5 E当然,还要强调的是,不能让理论、别人的说法来束缚你,创作需要灵感,需要自由自在。所有说的理论和经验都不是刻意模仿和追求的。是把他们理解消化后自由自在的表现出来的。也许这才能变成你自己,变成你自己的风格。让别人记住你。
0 U, K! q; }1 O我们身边的音乐缺乏成熟,更缺乏个性。! i; |9 l8 m; y# s) h
编曲漫谈第八篇
/ O0 ?$ J; i5 j% K9 @这次说得是和声方面的问题。和声看来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坛子里也有很多朋友提过自己的看法,任何自我理解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反过来,任何理论基础都需要我们结合自我理解的运用。这样才能真正为我们所用。这才叫真正的音乐。我相当反对把某些理论当成圣经的人,尤其是音乐理论。那还不如不学习理论自我感觉良好的人。
6 T9 I- }1 @& F& L$ [* {' H) c但是,如果你完全忽视了各类前辈为我们留下的各种经典理论,那也是大错特错。$ P3 J; S u6 K
在专业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和声学的蓝本是斯波索宾的《和声学》,这是以四部和声为基数方法,研究和声构成,相互关系,和声进行的经典教程,它主要论述大、小调调式体系内的和声结构、功能特性、进行规律以及功能和声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个和声体系被称之为传统和声。此外比较多接触的是,基于中国民族音乐五声调式的基础上,也产生了一套民族和声。之后又产生了现代和声体系。是基于12平均律、多调性混合运用的。在近现代交响音乐中可以体会到它。当然也有很多为流行音乐编写的流行音乐和声理论。这些理论是总结流行音乐的共性而产生的。
# H" s; \1 E2 A2 x) M1 t) ~' @. \以上各种和声理论可能大家都在不同层面有所接触。- w4 Y( {" T* `( V
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现在的音乐如此的丰富。风格各异。如果还是用这些和声理论去套,可能我们还是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那我们该怎么办?答案一定太多。多多学习经典的理论是必要的,这个是基础。但不能只是学习了一些传统和声或者所谓的现代和声、爵士和声等之后就认为我们的和声运用没有问题。! _/ E2 M Y% X1 l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需要从学习中领会一种和声的感性理念。超脱于现成理论的理念。让我们面对和声不再是一些固有的和弦进行列表,不再是主属关系,不再是调性关系。3 a) }2 v- t0 r, k. o6 [0 `
那我们就试着说说如何来掌握这个和声的感性理念。' d4 H, H, C' J3 E' k
我再次强调,这种理念是在你对和声理论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来说的,如果你还不了解什么叫和弦、什么叫调性、怎么去做和声进行,那还是要加强基础的和声学习再来掌握这个理念。
( j% |- p4 m3 Z! m4 d8 S所谓和声就是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之间关系的学问。所以如果我们对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有一个自己习惯的概念,那么这就是自己对和声的感性理念。所谓音乐是艺术,是没有固定评判标准,那它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同解。和声也是这样。同样的和声、同样的和声进行给不同人运用也不一样,不同人的听觉也不一样。所以,强调的是这个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也是有不同习惯的概念。
: t6 }/ B6 e# Y7 R5 w先说说音程,一个八度内分为一度、八度、五度、四度、三度、六度、二度、七度等。从属性上说:有纯音程(一度、八度、五度、四度等)有大小音程(大三度、小六度等)有增减音程(增五度、减五度等)。好,我们体会一下这些不同音程给我们带来的不同听觉感受。9 K' F, ]) x/ ~- I! i
纯一度和纯八度的感觉相似,感觉很开阔,非常的和谐,和谐到感觉没有音程的存在。纯五度和纯四度的感觉相似,他是主音向上进行纯五度和向下进行纯五度的音程。这个音程感觉很稳健,很和谐。有很强的支撑感觉。那纯五度和增五度相比呢?增五度出现的变化音。(就一般调式来讲)增五度没有纯五度的那种强烈的支撑的感觉,但是变得有一定的特殊味道。再例如大二度和小二度,会很容易的体会到小二度更紧一些。小二度的力量感觉会更强一些。等等这样的纯粹的音程感觉每个人都会体会出很多。5 i' C7 | M$ V N' q; w
再进一步,我们把这些感觉固定在一个调性中,例如一个自然小调,那这些松紧的关系、支撑性的关系就会跟明确的体会出来。试着数数一个自然小调里面有多少个纯音程、多少大小音程、增减音程、多少个五度、多少个二度等等……然后再明确这些调性关系。例如主音为根音的纯五度是啥。属音上的纯五度是啥。这些不同属性音级上的不同音程在这个调性里的听觉感受又是什么?这么一说我们就会体会到很多不同的音程感受。至少要有百八十种。哈哈。, f( u/ i, J# a) ]% m5 m7 G
总结以上说的,我们体会了不同的两个音之间的理论关系和音响关系,并且体会了在一个明确调性里这些音与音之间关系的明确。直到我们对常用的一些调性的常用音程有很明确的听觉认识和感性理念之时,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新的音程理念自如的运用到我们的创作中去。[/hid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