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20|回复: 1

[民族歌词] 如皋剧坛的“常青树”

[复制链接]

41

积分

1

听众

12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41
BernardMl 发表于 2014-10-15 10: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就像一株小小的巴地草,没有多高的杆儿,也没有鲜艳的花,但我愿意倾尽我的微薄力量,为滋润我的大地装点一片绿色。”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陈元琪如是表述他对社会的一片赤诚。他历经沧桑,走过艰难岁月,不管任何时候都保持对社会、对生活的热爱,对戏剧创作的热情和执著。今年已76周岁的陈元琪对戏剧创作仍然“咬定青山不放松”。
  从乡间小道走上文艺创作之路
  “我是1938年出生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尽管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但家乡的一方水土养育了我,丰富的民间文艺熏陶了我,才使我走上文艺创作之路。所以长期以来,我对乡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农村生活给了陈元琪鲜活的创作源泉。
  “五十年代初,那时我在上小学,在农村看不到书报,看不到戏,但飞扬在田野上的山歌、小调、号子经常打动着我。特别是夏天晚上纳凉时,听老人们唱书,情节曲折,唱词生动,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民间文艺对陈元琪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对诗歌、歌词、曲艺创作产生了兴趣,于是,上初中时便开始写民歌、新诗,并在报纸上发表。这期间,他写的一首儿童诗《爷爷和新港》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人民日报》还转载了这首诗。从次,他的文艺创作便一发不可收。
  在谈到戏剧创作时,陈元琪说:“我是个半路出家的业余作者,没有经过戏剧院校的系统学习。我第一次看到演戏,是在石庄中学上学时,一个小锡剧班子在石庄戏台上演出,学生不可能进去观看,只能从大门缝里看一会。后来,看了农村中的业余文艺宣传队配合形势演出的小型文艺节目。看了以后反复琢磨,渐渐产生了写戏的欲望。”陈元琪说,他写戏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实践中摸索过来的。上初中时,每年放寒假,学校要求学生在寒假中要搞文艺宣传,于是,他便组织几个中学生,根据农村当时宣传的需要,自编自演小型文艺节目,如小歌剧《上河工》、微型话剧《回头走大路》及小歌舞等到农村演出,虽然这些作品稚嫩青涩,但看到观众喜爱的目光,陈元琪受到很大的鼓舞,增强了信心。
  陈元琪初中毕业后,考进如皋师范,如师是培养教师的学校,他进校后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在学好功课的同时,坚持业余创作。如师的文化生活很活跃,学校经常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这给他的文艺创作提供了舞台和空间。陈元琪如鱼得水,他创作的戏剧和歌舞在校内演出,受到师生的好評,小歌剧《田野一角》参加县内文艺汇演并获奖。
  不改初衷坚持创作
  1960年,陈元琪从如师毕业后分配做教师,在做好繁忙教学工作的同时,继续坚持业余文艺创作,曾有《锁不住的人》等戏剧、曲艺作品在县内推广演出。1964年,陈元琪借调到县中心创作组,为如皋越剧团写戏,他与郭闻禾合作,创作了反映知识青年回乡创业的大型越剧《桃花村里接班人》,参加南通专业剧团汇演,获得领导和观众的好評。接着,他又创作了小歌剧《季节工》《当家人》等,赴南通演出获奖,在县内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
  文革期间,陈元琪和其他文艺工作者一样受到冲击,但他坚信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依旧不改初衷,不忘创作。1971年,陈元琪调到县文化馆工作,从事文艺创作、辅导,因群众文化工作的需要,从此,他投入更大的精力潜心进行戏剧、曲艺创作的研究和实践。1972年创作的大型歌舞《战高沙》,演出后反响热烈。戏剧、曲艺作品《华佗与仙姑》《如意客栈》《新娘卖茧》《照相》等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1978年至1979年,领导安排陈元琪到江苏戏剧学校编导班进修半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编剧理论学习,这对他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1984年,陈元琪调到县文化局工作,日常大量的行政事务工作要做,不可能有多少时间用于创作。但是,他还是坚持长流水不断线,忙里偷闲,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戏剧创作。仍然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了《不速之客》《妇唱夫随》等剧本。1989年创作的大型神话木偶戏《红螺女》,大胆进行艺术创新,采取人偶同台,突破舞台传统表演手法。该剧同年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受到中外观众的好评。1990年9月下旬,如皋木偶团应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赴京演出《红螺女》。如皋木偶团是艺术节演出的50个中外团体中唯一的县级剧团,连演6场,并到中南海为中顾委首长演出一场,还参加了首都国庆文艺演出活动,受到领导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誉,40多家海内外新闻媒体纷纷报道,盛况空前,受到艺术节组委会和国家文化部的表彰奖励,为如皋增添了光彩,提高了剧团的知名度,也为木偶团应对电视的挑战,打开演出市场,鼓舞了士气,注入了活力。中录公司还将《红螺女》列为全国木偶戏十大精品,制成光盘发行。
  长期以来,陈元琪不但自己勤奋写作,还热情扶持业余作者,甘为人梯,与他们讨论题材,毫无保留地出点子,帮助修改剧本,竭力将作品搬上舞台,推出去发表。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双手抵不上四拳,一个地区文艺创作的繁荣,要有团队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要让青年作者脱颖而出,才有发展的后劲。”
  七十年代以来,陈元琪创作演出、发表了3部大戏,22个独幕剧,31个戏剧小品,多次获奖。谈及获奖他很淡定,他说:“获奖已成过去,无须再去沉醉,重要的是今天、明天还能有好的作品再问世。”
  老骥伏枥笔耕不止
  1998年,陈元琪从如皋文化局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因工作需要,陈元琪又被单位留用了10年,继续边工作,边进行业余创作,70周岁才离开工作岗位。年逾古稀的他,本可颐养天年,但他仍然在戏剧园地里耕耘不止。他说:“创作是一件苦中取乐的事,我辛苦着,也快乐着。一个戏为观众喜闻乐见,受到青睐,就是对我最好的奖励。
  多年来,陈元琪在戏剧创作上,始终坚持贴近时代脉搏,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他深深感到,自己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一名文艺工作者,任何时候作品都应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传递社会正能量。2008年回家后的6年中。陈元琪为配合中心宣传创作了好几个戏剧小品,小品《心碰心》赴京在中组部、农业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上演出,获得领导的好評。反映钞票打假的小品《一张假币》,参加全省金融系统文艺汇演荣获金奖,在全省小戏、小品大賽中获得编剧奖。另外还创作了反映新农村建设的33集电视连续剧《野鸭湾》和一部电影《戏剧人生》。
  人有追求心不老,76周岁的陈元琪,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起戏剧创作,他决心坚持写下去,发挥自己的余热。愿陈元琪永葆一颗年轻的心,在戏剧创作这棵常青树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万

积分

538

听众

3万

金贝

总编

积分
97281

大版主优秀版主

花过无影 发表于 2014-10-15 16: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因生活而更芬芳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2 13:36 , Processed in 0.47261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