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个人说说话该有多好
; S" L2 R* \; {. l/ A' B) Q
{. V" M' E" G( v: A 家里来了客人,夏大伯最爱聊的就是自己经历过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0 R0 Y( ~. h7 x g r, J$ v8 L& m9 |
5 ]5 v% G' q* ~ h& S7 f
这些话,以前,他常常说给老伴听,无论年轻还是老了,每次提起,老伴眼中总是流露出对他的崇拜,这让老人很是“受用”。 S5 x: b3 m. s8 n
q; X$ W) R8 j, S3 x
夏大伯一生挺坎坷,第一任妻子在“文革”时,离他而去。第二任妻子陪他经历了那段艰难岁月。" Z" m" @! V0 P8 m s
) z) X8 ~. E5 N: d! u 退休后,两位老人的生活过得挺舒心。他们志趣相投,无话不谈,夏大伯爱写作,老伴就逐字帮他校验出版。8 ~! y: G9 H9 f0 |" i- N
; I+ u$ t, U+ r- T# D& j9 e
为了让夏大伯安心创作,老伴几乎不让他插手家务事,“被照顾久了,感觉自己都快成孩子了。”说起老伴,夏大伯的回忆就被拉得好远。$ s( m2 E* \8 G9 X7 g
- W. h/ t0 V3 y x$ n) H
然而,三年前,陪伴照顾夏大伯几十年的老伴突然走了,一下子,这位老人的心好像被抽空了一样。
/ N+ o4 D5 n$ |' R1 p! a1 I& W$ w, \! ~7 L
或许是察觉到父亲的变化,母亲走后的一段时间里,子女们时常回来看看。7 j" N5 k9 l6 {
" e+ y' f2 j! \) E; L9 ^ 可夏大伯知道,子女们工作都忙,他不想自己成为他们的负担,所以每次临别的时候,他总说,要是忙就别回来了。' k; M4 x1 g* U5 f( ?
. x4 w) o: [! K* c
其实,在老人家的心里,他是真的希望能找个人说说话。
- m5 |6 m: x% T$ l
' h7 l. H# p# }" v' K) y, h. X 身体状况好的时候,每年的战友聚会,夏大伯都会准时参加。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行动不便,曾经的聚会渐渐变成了书信往来,见到“老伙伴”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3 P$ Y$ b+ e4 j& ?5 R: h9 G! s- v+ r8 n( ~( R
如今,除了子女探望,和老人说话最多的是每天照顾他两小时的钟点工。0 J! X( D% d Q( o
3 Y2 o& p2 V+ E! o
一个人实在烦闷,夏大伯就看看挂在门上的一句诗解愁: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 r" H( a5 N5 Y: K, B
S4 f1 x2 f4 T U, N6 v' g/ s 调查/ q! U; x& a% L: y
2 ~, g; i% [ V5 ]8 Q( W/ T, ] 长期孤独影响老人心理健康8 t: J: p; D/ P; N( g0 V2 I" a. X- f
1 s g1 v" x( {! k6 i 究竟空巢独居老人的生活处于怎样的一个状态?杭州市七医院的几位医生联合做了一个相关课题,通过筛查和长期随访,了解到杭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突出,而长期孤独是主要因素之一。* j3 p. l( {! p% d9 P1 ]
l: k7 }* g5 b# Q M “我们在杭州选取了一个完整的社区作为研究点,对1275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谨慎筛查,然后对228名老年人进行一年的随访。结果发现,老年抑郁症的时点发生率是7.3%,并在随访中得知,没有抑郁症状的对象中,一年后有17.6%出现抑郁症状;有抑郁症状的对象中,9%发展为明显的抑郁症状。”该院科教科科长刘健说。. P' |, \7 k+ p( G; `
2 i# m6 j& j. w- m' P2 [& n$ X
而记者了解到,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所所长曹日芳近年来也在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他在下城区和江干区随机选取了1390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筛查,结果显示有7.69%的人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12%的人存在抑郁情绪。% l, d2 i+ i9 b9 `, f
% x$ e. E! A& v
“我感觉这个结果相对保守,事实问题应该比调查结果更加严重。”曹日芳说,因为他们当时是委托各个社区做的筛查,大多数调查对象都是在老年活动中心随机抽取的。这些老人的社会活动和交际丰富,心理上往往较为阳光开朗。而那些常年“宅”在家里,不太与外界接触的老人,通常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但在调查中可能被忽略。
! i" G2 Q( C1 n% ` x1 ]+ j/ N' c5 p7 [
总之,在曹日芳看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空巢独居老人,一方面他们被很多慢性病缠身,另一方面还长期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身心遭受着双重迫害。
6 k- S* T' }, n# O* {" Y d- K
) B# H# y0 U4 x; D 已有社区尝试“暖巢行动”,抚慰老人的孤独3 l# @) e6 g% `2 n3 A( d1 t5 w
$ p* o5 r; p' t* _; k, A
“我们的社区医生在出诊时,接触最多的就是那些年纪很大的空巢独居老人。他们大多数一个人居住,条件好一点会请个住家阿姨陪伴。走进他们家里,感觉就是冷冷清清。”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月霞说。
* G+ o! g1 {6 V0 p( H, u6 a
3 C! h4 r1 U3 }; g6 v, {1 b 北山街道老年人口9000人,占总人口的30%,其中60岁以上空巢老人2367人,占总老年人口的26.3%,可见生活在孤独中的老人数量庞大。于是,中心的10多位有专业心理知识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决定凭借自己的力量为老人做点事情。2 @9 |, }1 q; i
K& J# ]7 @7 K6 E
从2013年初开始,他们先是在宝石社区筛选出几十位可能存在抑郁症的老人,利用休息时间,每个月1至2次上门做心理干预。每次上门,他们都跟老人心贴心地聊一个多小时,听他们倒苦水,同时也宽慰他们孤独的心。
9 t/ Q# Q; }4 }7 K ]! j. y( ^' v: \1 E- u4 l; I3 i+ [
“坚持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就有一批老人已在我们的帮助下走出抑郁,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改善。今年年初,沿山河社区的老人得知我们的‘暖巢行动’,也强烈要求得到这样的服务,我们已经筛选了一部分老人,正在进行干预。”朱月霞说。
+ H% T0 w+ _: b9 a
" b. R* I# ~' T5 ?7 j; O# s 然而,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空巢、独居老人的问题肯定会变得更加严峻。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暖巢行动”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只有10多个人的小队伍只是杯水车薪,要想根本解决问题,还得另寻他路。- o- A* |' n) X. l, Y6 t
, C/ \' K* I2 p& V5 ]; T;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