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一些卫视的音乐选秀节目吸引了大量观众。其实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也都有不同的“好声音”。5 v# y6 o0 s ? i" y9 V, I2 l
# P$ s; o7 ?- Q+ x% f 上古时期的“好声音”——
) ]: I0 [* L& I8 t4 [* ~
# s) x% d C$ f$ ? 被现代音乐界津津乐道的上古“好声音”,应该是一首情歌,姑且称之为《侯人歌》。2 T) \5 c4 E# c# a& y
# S3 b5 Z* z9 d r$ ?+ ?
据《吕氏春秋·仲夏纪·乐初》所记,这首情歌是上古治水英雄大禹的妻子“涂山之女”创作的。当时大禹巡视治水,途中与涂山之女一见钟情,情定终身,但尚未来得及举行婚礼,大禹又不得不到南方巡视灾情去了。作为未婚妻,涂山之女的思念之情可想而知,她每天叫自己的侍女站到涂山的南面,迎候未婚夫大禹的归来。带着浓烈的相思,涂山之女创作了《侯人歌》。3 n; _" ]+ n% z' j4 \
) I1 Z3 I' ]9 m9 Q1 J5 | 《侯人歌》留下来的歌词只有短短的4个字:“侯人兮猗”。侯即“候”,意思是,“那个等待的人啊。”四个字中,实际能表情达意的只有“侯人”二字,“兮猗”是感叹词。但是,就靠这两个字,《侯人歌》唱出了对爱人的殷切期盼,唱出了中国上古时代的“好声音”,成为上古音乐史上南方音乐、即所谓“南音”的开山之作。
) T1 v4 M! ?8 `- _) c# t1 D1 F! ?$ G1 o
战国时期的“好声音”——
' @ C; d' ~( ~, x+ C) N' p! {) I2 S P. ]6 y% m& R6 u1 A+ |
战国时期的“好声音”,是韩国的一位女歌唱家,名叫韩娥。/ L9 h1 W* C. s3 }. p
+ M! z, d* J6 x9 z" c+ ?
韩娥,照字面的理解,就是“韩国美女”,也许根本不是这位女歌唱家的名字,韩国美女是用来代称她的。《列子·汤问》载:从前,韩娥东去齐国,到齐国时连吃的也没了,她便像今天的街头艺人一样,在齐国都城雍门卖唱。韩娥歌曲唱得非常好听,以至于韩娥离开后人们仍觉得歌声仍萦绕在房梁,整整三天时间也没有消失——这就是成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由来。, r1 \, |/ V6 x4 ]% D+ j& m( z
: L( |; E v& ]8 W( @' A
韩娥的嗓子真是太好了,不要说唱,就是哭都能打动人。韩娥经过一家旅店,旅店里的人欺侮她,韩娥很难过,便哭了起来。结果,老老少少听到后都跟着流泪,三天都不想吃饭。人们赶忙将韩娥追了回来,韩娥于是“曼声长歌”,为大家表演,一下子把大家唱乐了,众人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跳起来,一扫之前的不高兴。最后大家赠送丰厚的财物,送韩娥上路。4 i" L J$ f5 B
0 |1 t$ z8 w# @$ G: k
唐代的“好声音”——0 l; V2 r+ _/ C6 ]4 R) b3 |
: v0 S; @0 d) Z: ^. Y% t8 @ 唐代最出名的“好声音”是名叫永新的女歌手唱出来的。永新能名声大振,是因为受到当时的皇帝、“音乐发烧友”李隆基的赏识。1 c- \, R/ D5 a8 p! [
# r; }5 z! b+ y) h% v* y1 I 李隆基曾让著名的乐工李漠用笛子为她伴奏。在笛歌对赛中,李漠将笛管吹裂了,还没有压住永新委婉激越、高昂嘹亮的歌声。此即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所谓,“明皇尝独召李漠吹曲逐其歌,曲终管裂,其妙如此。”2 \! |& ^4 I0 C' V' X( W: r
2 E2 C4 n# ?0 _; ?4 L3 j 还有一次,李隆基在勤政楼举办大型宴会。当时有数万观众,现场乱糟糟的,喧哗絮语,难以安静。李隆基相当生气,欲罢席退出。旁边的宦官高力士出了个主意,称“命永新出楼歌一曲,必可止喧”。
2 X. W5 G8 c8 I( b& G& C
$ z4 Q( u2 ?9 b4 Z 李隆基半信半疑,同意了。果不其然,永新一出来,“撩鬓举袂,直奏曼声”,嗓子一亮,现场立即鸦雀无声,“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