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38|回复: 0

[音乐资料] 教你如何给诗歌配和弦

[复制链接]

65

积分

2

听众

26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65
KennethPego 发表于 2014-9-5 15: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四声部的原理3 H6 z, L6 g9 W3 p) F% d
1、大调的第一节和结尾用1级和弦,结尾前一小节第一拍或第三拍一定要用5级和弦(或属七和弦)。小调的第一节和结尾通常用6级和弦,结尾前一小节第一拍或第三拍可用3级和弦或5级和弦。; i; X7 l( Z, W6 D5 a
2、解决好头和尾,就可以处理中间的句子。/ u% \# Z1 \! ]! L9 O
也就是说,每首诗歌配和弦,先配第一个强拍上的音,再配最后一个强拍上的音,然后再将最后强拍之前那小节按照终止式配上和弦,最后再给中间的乐句配和弦。
/ Q6 ?. ?! B$ }! u1配1级和弦135。如果后面小节第一拍是6,1可以配成6级和弦613。
; f7 q' P1 `) X9 w! x' L2配5级和弦572。如果句子开头和结尾是两个2,开头用2级和弦246,结尾接5级和弦572。
6 W0 x5 u! E; G/ f# ^/ K1 [3配1级和弦135。- b9 h" ]) y8 n' q  I* C5 j
4配4级和弦461。
/ `: X2 d6 A! d! Y  y: b5 d# A5配5级和弦572,句子第一个和弦可以用1级和弦135。
5 k5 {2 f4 Z7 y8 z7 `6配4级和弦461,小调用613。
: t- ^$ ]! |1 I' s7配5级和弦572。
0 C  a& k1 [+ W再掌握一些和弦连接,就可以很好的为诗歌弹伴奏了。还要注意一些经过音,如12345(1234是八分音符)中的2、4就属于经过音,配和弦时忽略它们,一般只在强拍第一拍或第三拍配和弦,弱拍不用配。不过对于象《除祢以外》这首歌,象开始的3565,35是弱拍,65的6在强拍上,但这个6不配4级和弦461,而是配1级和弦135,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强拍上的6倾向于后面这个5,象后面还有32,3也是倾向于后面的2,所以原版配的是2级和弦,也可以配5级和弦,当你看到这首歌的简谱就明白了,以后这种类型的就这样编配。
' _- q& o, Z4 u" ^+ w& ^每一级和弦的基本音是这3个,在实际的弹奏中,我们把3个音分配在伴奏音型中,如1级和弦135可弹成15123或15135的琶音,第二个音的3省略移至上方八度的地方。具体如何运用在弹了大量的原谱后,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了。% k$ B  `: h3 a, G  p; B/ W
一些常用的和弦连接:. t" D  C' j  s
先解释一个和弦连接是什么意思,1代表1级和弦,4代表4级和弦,5代表5级和弦,2、6就不用解释了吧。当你为诗歌配好和弦以后,你会发现很多的诗歌和弦就是按照1-4-5-1或者1-6-4-5-1走向编配的,所以以下这些和弦连接呢,就可以很好的帮助你,在实际的编配中,使用这些套路,当然你也可以不按套路走。不过这里大多都是流行诗歌的和弦走向。在古典圣诗里面,第一种比较常用,或者你就按照最上面的编配方法就可以了。
# W1 c+ e6 b: Y3 g1. 1 →4 →5 →1+ j3 H4 h" k  K/ f0 D
2. 1 →6 →4 →5 →1
# _8 H% K4 ~2 ?8 W3 v1 _3. 1 →6 →2 →5 →1
0 v7 x* l9 n6 ?# H4. 1 →2 →5 →1
- |1 L8 j7 Q- y' e( q5. C → G/B → Am → C/G → F → C/E → Dm → G → C1 j  V# o3 V4 z. b& p8 n1 K
6. C → Em → Am → Dm → G → C+ G% c) L# ~- E9 o  @$ o* }
第一种在古典诗歌中常使用,2 o- S% F3 A' }* l
第二种至第六种连接方式经常在流行的诗歌中使用
; A9 [' l' f: U" x我再把大小和弦分类,让大家看的明白。: s& N1 p9 Y/ j3 F* _% p/ h9 R
1级,4级,5级是大三和弦3 Q* k% x8 X" r2 n8 m
2级,3级,6级是小三和弦  u* a$ G( _, a- r: p7 y& O  b
7级和弦是减七和弦,一般不用。' Q- D) l1 H- |5 j  ]
为什么说1、4、5是大三和弦,而2、3、6是小三和弦呢。我尽量说的简单些,! F4 O, n6 c. U( z
1级是135,4级是461,5级是572,他们的共同点在键盘的位置上,都是第1个音与第2个音之间的距离是4个半音,而第2个音与第3个音之间的距离是3个半音。
0 x. T  Y  e) a1 x8 d! C. a2 R4 Z2级是246,3级是357,6级是613,他们的共同点在键盘的位置上,都是第1个音与第2个音之间的距离是3个半音,而第2个音与第3个音之间的距离是4个半音。( r" |6 V2 b4 r
举例说明:
  g/ e5 d) U$ e1级和弦的135,1和3是四个半音,而3和5是三个半音,3级和弦的357,3和5是三个半音,而5和7是四个半音。这样的解释不知道能不能让你们明白。再简单概括就是大三和弦的原则是前四后三,小三和弦是前三后四。
. V( H) t+ U) T# y在大调诗歌中,1、4、5级和弦是常用的,尤其是古典诗歌,但也可以编配2、3、6级和弦在其中。但小调诗歌中,应该常用2、3、6级和弦。
" r! \! A, j: g9 [用这种编配和弦的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论你的诗歌怎么换调,和弦都可以适用,不象C、Dm、Em、F、G、Am这样的吉它和弦,只能在一个调中使用,一换调就得重新标注和弦,会相当麻烦。当然这是很简单的方法,对初学的人适用,要想进深,使用起来还是没有吉它和弦好用的,因为学习吉它和弦对和弦的基本构成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 n9 i) Y+ M" }, i( {) g4 F' O另外再补充一下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的左右手用法:
$ B( a# n# f' G4 q! Y先解释什么是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4 _6 k3 ?/ M/ H7 Y
比如1级和弦是135,这就是原位和弦,转位就是把最下面的那个1移到35上面(移高八度),变成351(这个1是高音),这叫第一转位,那么在351这个基础上,再把最下面这个3移到51上面,就变成了513(1、3是高音),也就是第二转位了。如果根据这个513再往上转,是不是就又回到135原位和弦了。希望你懂了......
7 t' \& d  g7 Z! L0 B我尽量用简单的话来表达
8 J, m  m/ @3 d2 O1、左手用法, f! h* K: E/ ?8 z. S+ [
有一些诗歌曲谱上方都有C、Am等字母,还有C/E、F/C等,这叫吉它和弦,可以用在钢琴伴奏上4 a  Q/ ~% j4 x  T+ ]! u
以C调为例,C代表C调的1、3、5,Am代表A调的1、降3、5(其实就是C调的613),C和Am就代表原位和弦,而后面那个C/E、F/C就代表转位和弦,C/E是指C和弦的第一转位,就是351(1是高音),F/C是指F调的第二转位。也就是说,斜杠左边(上面)代表哪个调的转位,斜杠右边(下面)代表告诉你这个调的第几转位,我的说法就是从哪个低音开始弹。C/E,C代表C调的转位,E代表从这个音开始弹的C调第一转位。你可以在键盘上弹一弹,感觉一下。以后遇到这个的标记就可以这么弹。不过现在很多诗歌都用到七和弦,转位起来就比较难懂,所以多加强自己的乐理知识吧。
  w. V) g" f9 I" m8 ~, g顺便解释一下,这些和弦标记中的m代表什么意思,如果仅仅是C、D、E、F、G就代表是大调和弦,如果加上m呢,Am、Dm、Em、Fm、Gm就代表小调和弦,只要在原来大调和弦的基础上把中间的音降半音就可以了。如C和弦是1、3、5,那么Cm就是1、降3、5。很好理解吧。6 w! Z* P9 J0 D8 I  I: i5 z* k# G& u
2、右手用法
) v( Z# ?; ]' T0 Y3 n# J这个说起来也简单,但也难,需要大量的实际练习才可以熟练,如果有四部和声基础就不用担心。一般来说,右手一个单音会比较单调,所以很多人喜欢右手也更丰富一些。
, S5 s. M4 f* |以F调为例,比如你配的诗歌,主旋律是3,你配上了1级和弦,就是弹F调的135,吉它和弦就是F。那么我们知道1级和弦的原位是135,第一转位是351,第二转位是513,主旋律肯定是要放在最高位置的,因为要突出主旋律,所以我们可以把第二转位的和弦用到右手中,正好是513,最高音是3,而旋律又是3,所以正好用上。那如果你配的诗歌,主旋律是5,你配上了5级和弦,那就是F调的572,吉它和弦就是C,5级和弦的原位是572,第一转位就是725,因为我们把最下面的5移到最上面,形成第一转位,第二转位呢,就是257了。所以,我们这里就可以把第一转位应用在右手伴奏中。最后一种,如果你配的诗歌,主旋律是5,你配上了1级和弦,那么你就可以直接用135原位和弦应用到右手伴奏中。这样,你的右手就可以丰富了。赶快去试试吧,至于每一拍如何填充,自己慢慢琢磨吧,会有更多收获的。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18 10:39 , Processed in 0.13813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