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16|回复: 0

[音乐资料] 教你如何给诗歌配和弦

[复制链接]

65

积分

2

听众

26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65
KennethPego 发表于 2014-9-5 15: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四声部的原理; d  d. `# w2 o* f/ ~% X+ `; [3 M% u
1、大调的第一节和结尾用1级和弦,结尾前一小节第一拍或第三拍一定要用5级和弦(或属七和弦)。小调的第一节和结尾通常用6级和弦,结尾前一小节第一拍或第三拍可用3级和弦或5级和弦。
% j7 N$ b* V5 t, x& I( \) x2、解决好头和尾,就可以处理中间的句子。5 ?& p5 K/ Y- y+ H* M3 X+ z! C
也就是说,每首诗歌配和弦,先配第一个强拍上的音,再配最后一个强拍上的音,然后再将最后强拍之前那小节按照终止式配上和弦,最后再给中间的乐句配和弦。
8 w, r1 ^1 J% s5 i" ?! J1配1级和弦135。如果后面小节第一拍是6,1可以配成6级和弦613。6 {% d  b! q+ e6 T3 V1 N; h) v" `
2配5级和弦572。如果句子开头和结尾是两个2,开头用2级和弦246,结尾接5级和弦572。" Y0 z7 f& J0 |
3配1级和弦135。
. [+ y2 s7 x; d; q4配4级和弦461。
& [# W5 ?) Y% W1 {* t& o5配5级和弦572,句子第一个和弦可以用1级和弦135。
2 Z6 t0 S. M1 r' y# b; `, p6配4级和弦461,小调用613。
4 F0 J, {4 [' h* Q7配5级和弦572。
% D) t; w) e3 D再掌握一些和弦连接,就可以很好的为诗歌弹伴奏了。还要注意一些经过音,如12345(1234是八分音符)中的2、4就属于经过音,配和弦时忽略它们,一般只在强拍第一拍或第三拍配和弦,弱拍不用配。不过对于象《除祢以外》这首歌,象开始的3565,35是弱拍,65的6在强拍上,但这个6不配4级和弦461,而是配1级和弦135,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强拍上的6倾向于后面这个5,象后面还有32,3也是倾向于后面的2,所以原版配的是2级和弦,也可以配5级和弦,当你看到这首歌的简谱就明白了,以后这种类型的就这样编配。$ E$ R  ~% F% a$ g
每一级和弦的基本音是这3个,在实际的弹奏中,我们把3个音分配在伴奏音型中,如1级和弦135可弹成15123或15135的琶音,第二个音的3省略移至上方八度的地方。具体如何运用在弹了大量的原谱后,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了。
) ]' _) R) s+ D) i8 z( n1 f一些常用的和弦连接:
1 u  J7 h* }* @3 ^0 |0 w先解释一个和弦连接是什么意思,1代表1级和弦,4代表4级和弦,5代表5级和弦,2、6就不用解释了吧。当你为诗歌配好和弦以后,你会发现很多的诗歌和弦就是按照1-4-5-1或者1-6-4-5-1走向编配的,所以以下这些和弦连接呢,就可以很好的帮助你,在实际的编配中,使用这些套路,当然你也可以不按套路走。不过这里大多都是流行诗歌的和弦走向。在古典圣诗里面,第一种比较常用,或者你就按照最上面的编配方法就可以了。
1 R" u2 g2 y- }5 h4 x/ \( o4 v; a1. 1 →4 →5 →1
# a/ J3 {, b8 G2. 1 →6 →4 →5 →11 t5 w& F! w( }, T* y
3. 1 →6 →2 →5 →12 R- G  u( `3 M# C; A/ `9 h- j
4. 1 →2 →5 →1
0 o( N. i' Z  g/ T5. C → G/B → Am → C/G → F → C/E → Dm → G → C  |, j# ]( X9 r; @
6. C → Em → Am → Dm → G → C
: E# K: M5 M. z, g" j5 p第一种在古典诗歌中常使用,% J0 u  W8 }7 |- |
第二种至第六种连接方式经常在流行的诗歌中使用  X; k. I1 h. Z7 L% E
我再把大小和弦分类,让大家看的明白。
! v0 O' B) \8 m5 G$ ^  m0 v# o: G1级,4级,5级是大三和弦
  q1 V. @6 M. I2 H2 q7 G( c2级,3级,6级是小三和弦( E# S' N0 P, B2 W, M  H4 I
7级和弦是减七和弦,一般不用。1 {& x* W5 h6 M) F1 J
为什么说1、4、5是大三和弦,而2、3、6是小三和弦呢。我尽量说的简单些,
9 [+ k+ r1 S4 z( R# C& j% p1级是135,4级是461,5级是572,他们的共同点在键盘的位置上,都是第1个音与第2个音之间的距离是4个半音,而第2个音与第3个音之间的距离是3个半音。
! ~% R6 A: ]- s0 F) _. J2级是246,3级是357,6级是613,他们的共同点在键盘的位置上,都是第1个音与第2个音之间的距离是3个半音,而第2个音与第3个音之间的距离是4个半音。
+ ^' s6 n! W3 \1 X) p; |举例说明:
4 a) K6 T/ i7 H; H$ i% b& ?5 C1级和弦的135,1和3是四个半音,而3和5是三个半音,3级和弦的357,3和5是三个半音,而5和7是四个半音。这样的解释不知道能不能让你们明白。再简单概括就是大三和弦的原则是前四后三,小三和弦是前三后四。
  b, p( _  S/ ]* \在大调诗歌中,1、4、5级和弦是常用的,尤其是古典诗歌,但也可以编配2、3、6级和弦在其中。但小调诗歌中,应该常用2、3、6级和弦。3 ]# l9 K( e4 ~9 X3 _: o& Z
用这种编配和弦的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论你的诗歌怎么换调,和弦都可以适用,不象C、Dm、Em、F、G、Am这样的吉它和弦,只能在一个调中使用,一换调就得重新标注和弦,会相当麻烦。当然这是很简单的方法,对初学的人适用,要想进深,使用起来还是没有吉它和弦好用的,因为学习吉它和弦对和弦的基本构成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 d7 P( c' y( B
另外再补充一下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的左右手用法:- _) k7 G% M$ ?3 e
先解释什么是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K$ f, N& V, _
比如1级和弦是135,这就是原位和弦,转位就是把最下面的那个1移到35上面(移高八度),变成351(这个1是高音),这叫第一转位,那么在351这个基础上,再把最下面这个3移到51上面,就变成了513(1、3是高音),也就是第二转位了。如果根据这个513再往上转,是不是就又回到135原位和弦了。希望你懂了......3 c. r$ Q# j$ ?* h6 a2 c
我尽量用简单的话来表达( F- |; W8 {# |# f. i6 x+ k
1、左手用法
0 n* K; r2 n" h1 a) P有一些诗歌曲谱上方都有C、Am等字母,还有C/E、F/C等,这叫吉它和弦,可以用在钢琴伴奏上
$ B4 R7 o' `* C) F以C调为例,C代表C调的1、3、5,Am代表A调的1、降3、5(其实就是C调的613),C和Am就代表原位和弦,而后面那个C/E、F/C就代表转位和弦,C/E是指C和弦的第一转位,就是351(1是高音),F/C是指F调的第二转位。也就是说,斜杠左边(上面)代表哪个调的转位,斜杠右边(下面)代表告诉你这个调的第几转位,我的说法就是从哪个低音开始弹。C/E,C代表C调的转位,E代表从这个音开始弹的C调第一转位。你可以在键盘上弹一弹,感觉一下。以后遇到这个的标记就可以这么弹。不过现在很多诗歌都用到七和弦,转位起来就比较难懂,所以多加强自己的乐理知识吧。2 @$ m6 X  {" x- N
顺便解释一下,这些和弦标记中的m代表什么意思,如果仅仅是C、D、E、F、G就代表是大调和弦,如果加上m呢,Am、Dm、Em、Fm、Gm就代表小调和弦,只要在原来大调和弦的基础上把中间的音降半音就可以了。如C和弦是1、3、5,那么Cm就是1、降3、5。很好理解吧。" g6 d3 C- e: F& i) [
2、右手用法
1 o* Q# @; V/ n& {这个说起来也简单,但也难,需要大量的实际练习才可以熟练,如果有四部和声基础就不用担心。一般来说,右手一个单音会比较单调,所以很多人喜欢右手也更丰富一些。
! k# @2 Q0 P7 r3 i! B以F调为例,比如你配的诗歌,主旋律是3,你配上了1级和弦,就是弹F调的135,吉它和弦就是F。那么我们知道1级和弦的原位是135,第一转位是351,第二转位是513,主旋律肯定是要放在最高位置的,因为要突出主旋律,所以我们可以把第二转位的和弦用到右手中,正好是513,最高音是3,而旋律又是3,所以正好用上。那如果你配的诗歌,主旋律是5,你配上了5级和弦,那就是F调的572,吉它和弦就是C,5级和弦的原位是572,第一转位就是725,因为我们把最下面的5移到最上面,形成第一转位,第二转位呢,就是257了。所以,我们这里就可以把第一转位应用在右手伴奏中。最后一种,如果你配的诗歌,主旋律是5,你配上了1级和弦,那么你就可以直接用135原位和弦应用到右手伴奏中。这样,你的右手就可以丰富了。赶快去试试吧,至于每一拍如何填充,自己慢慢琢磨吧,会有更多收获的。来自圈子: 原创歌词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2 18:22 , Processed in 0.10841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