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钢,著名音乐人,音乐制作人,作曲家,唱片监制,编曲配器大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流行原创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中国广告音乐、广告歌曲、企业歌曲资深专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响彻大江南北的《小芳》、《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寂寞让我如此美丽》、《九月九的酒》等知名乐曲的编曲都出自王钢的手笔;
/ P- v2 i) y! d, f1980年在武汉交响乐团任小号手与作曲,从事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演出和创作,参与了大量的古典交响乐和歌剧的演奏。
% h: h5 C, {, @! `+ m* @7 m9 I1982年开始为扬子江音像出版社,中录湖北分公司制作,编曲,监制唱片,开创中国第一张卡拉OK唱片的制作(林芳专辑精选—销售过四百万张)。1985-1998年开始为广州中唱,白天鹅影音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及新时代影音公司制作,编曲,监制唱片。
, h& J' p: l/ f0 q& Z1997年签约bmg唱片公司专职作曲(香港)。与林夕等人合作为郑秀文,许志安,李彩华制作单曲;
* b: x* }! f3 A. z6 a$ b) z1998年进入广告音乐和影视剧音乐的作曲配乐和制作。
1 u- o5 q# ~1 a8 H$ x# g) g现主要从事电影、电视剧、音乐剧的歌曲、音乐创作,近年来影视作品和宣传片也屡有佳作。中国音乐报记者王艳晓(以下简称记者):您之前为很多歌曲做编曲,目前又重新学习作曲,很多人将编曲和作曲混为一谈,您怎么看待二者的区别?王钢:作曲的准确定义是对素材进行整合、组装、创造性地安排、使用,把自己的创作过程用简谱或五线谱等方法记录下来,就是把自己的旋律表达出来。而编曲是给已写好的旋律穿上衣服,给他配上各种乐器演奏,选配音色,节奏,和弦,把写在纸上的旋律做成能够听到的完整的音乐,这两者有联系,但也有很大的区别;有人只写旋律不会编曲的叫Songwriter,这和作曲的Composer工作性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作曲和其他科目是不同的,因为它没有一个标准,你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衡量;如你学习数学,可以用一百分去衡量它,但你无法用一个绝对的数字去衡量这音乐作品的好坏,什么音乐都有人喜欢和不喜欢。记者:目前中国的音乐市场一直处在低迷的状态,您认为问题在哪里呢?王钢:目前国内大部分作曲者都是接些“材料加工”的粗活。就是根据别人约稿,需要什么你就做什么,挑选的机会不多。因为中国音乐的形式特别少,基本上就是晚会、影视和广告配乐以及唱片,参与作曲的都挣不到什么钱了,优秀的人也不往这个行业里进了;所以现在的流行歌包装的都很好,因为设备都进步了,但仔细听来却没几首好听的、感人的、开心的,基本上都一种节奏,一种调式(大小调),一种情绪,就会狂抒情。所谓的劲歌旋律节奏毫无张力,盗版的都懒得盗,我好多圈外的朋友都不听音乐了。 “你会发现所有国内最火的那些相亲节目几乎用的都是国外的歌和音乐。他们其实并不知道人家的音乐为什么做得好,殊不知那些好的音乐人都是经过了非常刻苦的学习的,有的甚至古典音乐基础非常扎实。当然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节目制作人不重视音乐也不懂音乐,他们认为音乐就应该找些年轻人去做,又省钱又时髦,差不多是那个调就行了。现在好多以唱歌为主的选秀节目中所谓的个唱,舞台灯光都很牛,就是音乐很烂。许多红的发紫的歌手一次出场费就要五六十万,却没唱过一首让人尊重和感动的歌。你自然也记不住他们,反正与音乐没太大关系,歌手与作曲也沟通不了,这种歌手都认为自己是天才,最后索性自己写。周杰伦能把歌写的那么好,人家钢琴也弹到肖邦奏鸣曲了。当然我觉得还是我们自己没做好,编导与监制也没时间好好琢磨音乐的事,等他们什么时候觉得音乐真正重要的时候吧。”王钢无奈的说。记者:您很早就在国内做音乐,之后也去了国外一段时间,在您看来,目前国内在音乐教育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王钢:国内不缺歌手,也不缺钱,最缺的是好的作曲人才。0 h% T1 l' B; U) @% n/ y;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