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玻璃之情、红蝴蝶、敢爱、我知你好
k& m' [' o6 R, i 1 t4 f' B$ v3 Q& t( l. f8 l
在他去世后,人们才听到这些歌,在他被抑郁症折磨摧残的最后岁月里,他是如何还能写出这些歌,是在病情发作的间歇某些回复健康和希望的时候吗?不忍去想象。如果造物主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收回他的杰出创造,至少我们还有他最后的音乐留念,这些携带着他的最后生命的音乐。; [+ x, @, c# S' Y
- d Y+ ~8 ?, h' X) K& Y/ u
“玻璃之情”是一首令人心碎的歌曲,很多下行的乐句,象一声声叹息,但它的乐思又是清晰的,三段式的结构流畅严谨气息贯通,“及时地道别没有罪”,在“时”这个音上,他突出地在两边的同度音中间用了这个降半音作为过渡音,这个习惯用法是他从1993年红颜白发开始的,可能是觉得特别有感觉,所以在后来很多作品里都用到了或者是在演唱的时候习惯式地就这样处理了,非常张国荣的一个用法,在这首歌里听来觉得分外地无奈。“红蝴蝶”的旋律有一种纤弱柔美轻盈然而却丝丝哀愁的感觉,歌曲以小调式写成,幽暗忧伤的情调。3 f4 w y! V6 l. k; n2 U
6 E5 [1 K6 [1 R8 H
其实这四首歌尤其是后两首是不忍卒听的,不是不够好,是因为你能感觉到唱歌的人明显的力不从心,而你也已知道了他的结局…… 6 D9 ^. U, x- g+ T1 d* r6 Z
4 Y& e6 U2 X5 V, p 15.“我”
* g1 G, {; D9 r Z / e1 }4 s! a1 n+ A7 H( t) K
关于这首歌,词作者林夕说:“(和Leslie合作)所有的歌词,其实都是我自己很自由地写的,因为没有限制,我才发挥得好。惟一例外的只有一首歌,(之前林夕先按自己的意思写的那一稿)他说那是我的歌,不是表达他自己心声的歌,所以要求我用一部电影里的一句对白来打磨。”林夕所说的这个例外就是“我”,张国荣创作这首歌是受什么启发呢,他要求林夕参照的那部电影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以下这首名为“I am what I am"的歌以及名为“La Cage aux Folles”的电影。
" f1 ^, I. i. H' X; M4 p
2 ?# q4 c( y% R& @# A# C1 s" J9 [/ ^0 g I Am What I Am
' Q- d/ I; P' w$ k! `; Q 0 G1 j5 H; D2 ?* S
I am what I am. l" _4 R/ h3 f9 M7 S8 _3 \
I am my own special creation, y1 O" W0 L: z6 p/ I: p6 k7 k& O
So come take a look
- {& @) v5 ?# h7 E6 \" u. a Give me the hook
! L+ ]8 l+ p; L% G4 ^ Or the ovation' a2 j. z# n. |( K* \* i
It's my world That I want to have a little pride
* ?( n, o$ h8 C l$ v My world And it's not a place I have to hide in' E6 Y4 @/ S7 I( y9 Y) [
Life's not worth a dam+ P" b( u. y0 f* G6 l
Till I can say I am what I am; z" n. D+ L$ @: E' J. L
- t2 X# O# N' {0 P ......
0 ^8 ?: N5 J+ ~: Z# r( n * W. u( f- i1 c1 k3 s4 Z3 Q
这首歌是首演于1983年的百老汇首部同志音乐剧"La Cage aux Folles"的选曲。而这部音乐剧脱胎于拍摄于1978年的同名法国同志电影,中文译为假凤虚凰。林夕在写这首歌的时候参照了“I am what I am"的歌词,比如,“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等。歌词有国粤两种版本,林夕本人是都喜欢的,但张国荣更喜欢国语版本。
) h/ x, D" f& ?& C3 c " X: Z4 ~% O1 \
不是每个人都将信念建立在执着自我之上, 但这却是张国荣的生命意志和勇气的来源, 是他这个特别的生命的构造逻辑。在这首歌里,他采用两段式曲式,前半部分之前,先写了一个引子,唱出主题,“I am what I am ,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间奏过后,用较为平静和缓的旋律和宣叙的调子娓娓道来歌曲的前半部分,然后用一句过渡句将旋律整体拉高,进入歌曲的后半部分也即高潮段落,他将激情融于宽阔悠长的旋律设计中,抒发了歌曲意欲表达的磊落坦荡的情怀,然而结尾处音乐的落寞收尾又有一丝苍凉的孤独感。
% k! \4 v3 r0 \7 H2 A4 o & C5 X# g. S! \- b0 X/ ? u
“我”是一首接近完美的作品,音乐语言明白流畅简炼,词作具有诗歌与哲思的双重美感,而编曲又切合歌曲意境,用一种钢琴与管弦乐队的组合,既庄重圣洁又烘托了歌曲抒人生之大意的宏大感,演唱者用凝聚着深厚生命体验的声音表情,令这首歌达到了人歌合一的境界。“我”这首歌也是有鲜明的张国荣作曲标签的作品,一贯的清晰流畅的乐思,一贯的优雅简炼的旋律设计,一贯的他喜欢用的模进技法和半音式的过渡倚音。9 Q# D6 D- e3 k
: S4 s8 Q1 U5 v7 A* C% S' y “我”,在张国荣所有的音乐作品里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殊价值,这是他的人生宣言,是走过人生几十年风风雨雨之后的肺腑之言,在他的热情演唱会上,张国荣用一种坚定的气概严肃的神情充满激情地诠释了这首歌,象一个用艺术布道的圣徒,张国荣虽然曾经在一所佛教中学就读,也接触过西方宗教,但他自称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信念就存在“我”这首歌里。有了这首歌以后的张国荣,气象已绝对升华了。
9 `3 a: l- z& G+ p
' f+ D1 i2 K. j! o4 c9 | 听张国荣唱“我”,仿佛重温他忠于自我的一生,那么一个自尊、自强、自爱、自我实现的伟大的完美的个人主义者,他在人间留下“我”这首歌,也留下了他参与和改变这个世界的永恒证据。
u- C1 t w9 @ 3 |. q% v4 l2 e% H$ G j+ d
6 H7 @- |! R* a4 O1 Q) `
$ g1 a" Z# T# k+ Q" ] 后记:写这篇文章真不容易,其实并不是真的试图探讨张国荣的作曲技巧之类的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是他在吸引我不得不去做这件事,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我深深觉得,他最让人倾心最让人动容的是,似乎永无止境竭尽所能地自我要求,终其一生接近个人的完美极限,我们爱他,也已超越了对其实体的迷恋,“没什么可给你”,但求凭这篇文,献给我心中的张国荣。- N0 Q0 ] e& C9 I- C% Q( o d
( Z/ i# z0 A' z" K" C( ^: X. R; I
7 h! P3 F% |0 \7 x
' t; a* B, f( A1 ^8 L 参考资料:1. 林夕912谈哥哥
! \+ @+ s/ C8 k5 s+ o 2.Aliceyao及其他网友整理的作品资料" V# _ l. r( `. {# D$ U: V7 g4 C. X
3.相关歌曲
& e6 e9 l' E; R( {2 M 4.聚荣堂网友flower_0870翻译之张国荣1985年生平自述
) a" J: Y# ] q) h; Y+ V 5.Aliceyao整理的张国荣艺术生涯大事记
- c2 I" B; y7 r 6.《The one and only》
n L0 k* [! a7 k% L- j 7. 黃耀明張國榮「Crossover」專輯製作花絮2 s1 x0 v" ~# f/ m' E# x0 a$ w
8.《说出我的全部》等访问6 U+ F/ F, L2 h0 G7 K7 Y. h, X( J
) t) I7 n1 L9 P4 E8 G( [ 感谢提供资料的每一个哥哥网站。
: x* N6 J- v- o' j8 X4 @( ^' i- D3 a-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