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何修饰作品# p: |" b) W' ^7 t9 e6 n& m
. a9 k( j. f7 J) [
当作品排练的时候,或者是在电脑上使用采样音色编曲的时候,如 5 \2 q2 Q9 f8 H- O , r6 H, ?. F" X `! b* G+ Z; H% I, P果你觉得某处配器不尽人意,可以立即修改。比如,一般旋律由竹笛演奏,如果音色太亮,不适合这个旋律,你可以进行修改,更换乐器演奏。选用高音笙在中低音区演奏,就避免了尖锐感,而保持了一定的明亮度。如果改成曲笛在中音区演奏,情绪色彩就又变了。可见,乐器音色选择的变化,对音乐的表现是有很大影响的。1 H% A0 g5 h/ b5 M
/ h9 g$ |3 i* h4 H4 O
在民族风格的音乐编曲中,由一种乐器作为主奏,担任旋律声部的情况很多。除了旋律乐器之外,往往使用其他“铺底”乐器,比如弦乐,或者各种合成PAD音色。旋律乐器在音乐中的位置一般有三种: 8 O, r/ ]9 Q; ~% U+ P # E3 z8 C& y# u! W5 n- U$ O旋律乐器在和声之上,无论和声是由一群乐器或者一件乐器,或者合成音色的铺底,这种情况都叫做“上置”。比如一支竹笛在PAD音色铺底上独奏。 7 U1 m0 _* `8 h* M1 b! ^ # ?# i9 }8 i) a; G旋律音色包在和声之中,这种手法称之为“下置”。比如一只萧的低音区和弦乐群的高音区。2 |: q- J9 d) ^) X. |
$ W& Y8 d! s0 ~1 r8 K0 c9 X, N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办法是可以用生活语言来称呼的,由于现在我们录音都采取分轨制的办法,各声部在音频编辑系统中都各自是独立的音轨,因此在编曲中可以随意进行编辑。下面说一些手段:$ Q" M3 f' E: @2 C( B; i* X
& O% [: I9 ]. {7 a; f9 B5 g(1)“开天窗”:由于旋律上边的配器太厚,覆盖太重,旋律听不清,于是把覆盖主旋律的声部取消,旋律就听清楚了。当然,不能做有损音乐的事情,比如覆盖的部分中有复调因素或者承担着重要的和声效果,就不能删去。, i- E: g. H* X+ x4 ?
6 j$ ]4 |0 A, _' X! D
(2)“塞枕头”:这与上面的例子正好相反。旋律清楚但总的音响发空、无力,而这又不是作品所要求的效果,这时我们就可以填充一些内声部的乐器。通常是和声长音,比如PAD类音色等等。6 {% y, i0 o2 l3 O+ g
5 p2 x% Q+ F f
(3)“加厚”:在音响显得单薄时,用同族的其他乐器做同度的补充,如高胡不足就补充二胡和中胡。柳琴不足就补充琵琶和扬琴。另外,也完全可以尝试其它音色,包括合成音色和西洋音色。比如二胡群显得单薄一点,给它叠上一轨弦乐群音色,马上就饱满了很多,但又不影响二胡的感觉。听上去依然是二胡群。 3 C6 U' U/ u. }! r / S; e6 k; o$ @/ v" p. O(4)“去薄”:和上面的相反,如果声音浑浊笨重,可以去掉一些低音声部或同度重复分乐器,直到声音清晰、比例合适为止。 ; c/ @( a5 G+ }7 y ) y+ [% @3 ?; f. k' h
编曲和作曲一样,要依靠作者的灵感。编曲重在实践,更重的是音乐人的心,用心去编曲,不用心的编曲只不过是体力劳动,根本不是艺术创作。 / ^8 S6 l3 n3 f0 w3 w 1 U! T7 J, p) @$ Q3 W0 C( K
五、 民乐编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 w( f% v4 ]# j o b 3 N2 W* N& X) { h) Q& x& z( [$ S8 F1. 不要用提琴的写法来写胡琴0 n* I" F8 v7 D! j
7 d9 a3 ? E2 A- {$ E. s+ d# Z
现在的作曲课程都在学西洋管弦乐法,所以很多作曲者对民族乐器不是十分熟悉,所以编民乐作品的时候,时常用提琴的写法来写胡琴,或者用弦乐群的手法来制作胡琴群。这种做法不是不可以,但这样发挥不了胡琴的特点,如果超出了音域还会闹笑话。要知道板胡、京胡、高胡、二胡和中胡这五种胡琴各自都有不同的音色和个性,在演奏上都擅长表现不同风格的音乐,很难合群。因此写作的时候要从胡琴的实际出发,提琴的一些用法可以参考,但绝对不能代替。 % y" A8 V3 Q& L# i( A( Y9 R* ~ . X7 g, x# x7 F; E' {% w2. 弹拨乐齐奏要注意1 s: M5 M# v4 S9 @ _& G. P5 A
, V T* a# f# o1 E 弹拨乐器是民族管弦乐中的一大特点,这是西洋管弦乐不具备的。作为民族风格的编曲,要善于发挥它。但我们必须知道,弹拨乐的声音不是线条,而是由“点”的滚奏构成的。然而,每件弹拨乐器滚奏点子的密度又是截然不同的。比如琵琶的“轮”和阮的“滚”,点子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三弦的滚奏速度与前两者又是截然不同。就拿琵琶来说,琵琶的“轮”、“滚”和“摇”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一点必须要注意,必须要统一密度。否则效果就会不好。尤其是在有MIDI制作的固定节奏鼓点的时候,弹拨乐的点子密度就要注意,这些可以标注在总谱上,录音时,让演奏员注意把握速度和滚奏的密度。如果是使用音色盘来编曲,就要换用不同密度点子的音色,甚至使用音频软件对其进行时间的拉伸和缩短,以配合音乐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