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88|回复: 0

[作曲技巧] 中国原创歌词网 转载京剧老生的行腔

[复制链接]
ycgc 发表于 2014-6-2 12: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传统作曲方法,简单地说是四个字:“依字行腔”。我们知道,中国人做律诗、律句等时,非常讲究音韵美,而汉语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语种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音韵美,而音韵美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因为汉字有声调。古汉语的声调是四种:平、上(shǎng)、去、入,现代汉语也是四声:阴、阳、上、去。旧人在词作曲时,除了要求旋律的动听外,也必须保证音韵美,因此,在作曲时,歌词中每个字的声调都必须考虑到,某个字是平声,那唱出来也必须是平声,是上声,唱出来也必须是上声,去声、入声也是如此。所谓字正腔圆的“字正”就是这个意思。在旧时中国,不管是根据韵书创制的戏曲,还是一般的歌曲和用方言演唱的民歌,都必须遵循这条原则。 8 G3 m1 R: [  y- V
而西洋作曲方法呢,因为西方语言没有声调,因此在作曲时,只要考虑到旋律的动听,演唱时将歌词填进去就行了。 8 n1 v/ K* e, n6 h# g  u7 T* d/ ]
清朝末年,西洋作曲法传入中国,一些“音乐新人”开始将这种作曲方法用于中国。他们所创造的歌曲,就不再考虑到歌词的声调,而是根据歌词谱好曲子后,将歌词直接填进去,错误的成为了“以字就腔”。所以民国初年,中国人刚刚接触到这种歌曲,许多人,尤其是精通音律者就感到很不适应。比如李叔同那首送别的歌,曲子就是根据西洋技法,“以字就腔”谱出来的,“长亭外,古道边”演唱时在很多初次接触到这种作曲法的人耳中,根本就是四声错乱,成了“昌挺歪,古刀扁”;还有《松花江上》,其中的“九一八”在唱的时候成了“纠尾(这个字北方读yǐ)巴”,当时,在精通音律者中沦为笑谈。比较有名的《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也是,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第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应该说四声还是分明的,可到了第二句“浪花淘尽英雄”就成了“朗花掏今英兄”。因此那些人称[临江仙]就是这么唱的是错误的。在文革后期,一大批京剧、昆曲名家将作曲的唐诗宋词演唱录音后给国家领导听,当时给这些诗词配曲的工作是非常严谨,每一个字是什么音,怎么唱,都是一个个仔细审核、考订的。   b; Z! ]) f3 W
当然,在当今中国音乐界,用的都是以字就腔这种受西洋影响的作曲方法,大家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也不会有上面说的民国年间那些听惯了传统作曲法的、尤其是通晓音律的人的感受,但做为一种知识,大家还是应该了解的。还有今天,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的作曲,还是按照传统的依字行腔的方法,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京剧为什么不能改去古音和韵白,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京剧不是歌剧,而是舞台剧目,她的唱是为了阐述故事,而绝非单纯的表演。因此在京剧的唱腔中,“字”排在首位。而作为京剧四大行当之首的老生,这一点最为重要。可以说,只要听懂了老生戏,就可以踏出一只脚,迈入京剧的殿堂。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9 19:06 , Processed in 0.05005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