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81|回复: 1

[娱乐界] 梁翘柏和他的“80后”小伙伴们

[复制链接]

8175

积分

39

听众

166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175
原创歌词 发表于 2014-4-15 19: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歌手》音乐总监——梁翘柏,在内地红了。一个如此高收视率、高知名度节目,哪怕是幕后英雄,也会被挖个底朝天。
《我是歌手》音乐总监,这个头衔很有意思,因为我们总是要习惯于给人戴个帽子,这个帽子最响,所以用了这个,也是合适的,他做制作人已经快20年了。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甚至还有报道冠之以“大师”,不禁哆嗦了一下。估计低调的梁翘柏本人看了都吓一跳。

  不过,作为一个和无数一线大牌明星合作过的音乐制作人,梁翘柏的作曲、编曲水平毋庸置疑,而且他还能担当吉他手,演唱,相当有才华。

  关注香港乐坛,或者资深一些的乐迷,就可能对梁翘柏并不陌生,30年前他就已经出道了,那时候他跟黄家驹、叶世荣一班人,一边在保险公司当推销员,一边组乐队(香港人的说法是“夹Band”),玩自己喜欢的音乐。

  当时,这帮不安分、不爱读书的热血青年,为什么喜欢玩乐队呢?家驹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香港“娱乐圈”(“没有乐坛”)有的是“殖民地音乐”。怎么说呢?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香港经济开始腾飞,迅速崛起为“亚洲四小龙”,直至金融中心,不断更快速更大量地接受外来文化,其中自然包括音乐。70年代是标志性的,李小龙开始在国际上闯出名堂,秀出华人的“肌肉”。这帮50、60后生人的孩子都是龙迷,或者受到了龙哥的鼓舞和启发。

  可是香港乐坛还是死气沉沉,清一色的翻唱歌曲,欧美的或者日本的,改一下歌词,张一张嘴巴。所以,但是作曲呢?没有自己的曲,就不是自己的声音。

  到了80年代,50、60年代出生的孩子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想在音乐上完全独立,不要音乐上再被殖民。受到英国和美国摇滚文化深刻影响的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

  这其中有夏韶声、黄家驹、叶世荣、黄贯中、黄家强、叶世荣、刘志远、邓荣潮、邓建明、苏德华、单立文……当然,还有梁翘柏。

  梁翘柏组过在香港乐坛留名的“浮世绘”乐队,队员有刘志远,刘志远后来在Beyond担任过吉他手和键盘手。梁翘柏给人记忆更深的是在Beyond乐队1991年“生命接触”演唱会上担任和声,戴着鸭舌帽,给人感觉还像个羞涩的大男孩。但是,这一股新生力量,在香港社会形成了他们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

  而乐队风潮刮了不到10年,就在黄家驹意外离世后逐渐走向沉寂,回到了边缘的位置,四大天王彻底统治了90年代的香港歌坛。

  当时,包括黄家驹在内的这批原创音乐人倍感无力,努力了近10年,香港对原创音乐仍然不尊重,更不要说摇滚乐队,商业上没有竞争力,老板们不敢冒险。在音乐榜上,还是改编的流行歌曲占据统治地位。摇滚乐手还要去参加娱乐综艺节目,以邻家、可爱的形象博欢心。

  后来黄贯中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你们在他在生时,有没有赞过他一句?一句都没有!”这可能有些情绪化。不过,最可惜的是,“大家连他十分之一的东西都没看到,他最厉害的东西,大家没有机会听到,好可惜,”黄贯中补充道。为了迎合商业和大众,他们不得不作出“妥协”。

  这一点,80年代投身香港乐坛的著名台湾音乐人罗大佑的看法,可能更加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很不幸的是,香港乐坛是一个极其不尊重音乐的地方!日本是一个极其尊重原创的市场,排行榜一百名内,原创音乐超过90%以上。”罗大佑认为,Beyond赴日本发展,家驹出意外,这才是根源所在。香港没有原创音乐的空气和土壤,而日本有,留在香港在音乐上是“死路一条”。

  “Beyond坚持原创,因为他们知道这不只是自己风格的问题,更是一个尊严问题。”这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新一代的音乐人理想主义的一面,不单是黄家驹和Beyond。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75

积分

39

听众

166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175
 楼主| 原创歌词 发表于 2014-4-15 19: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妥协的力量

  黄家驹走了,梁翘柏和更多人不得不继续挣扎在这种环境里,最终他们都归于沉默,转身到幕后,致力创作,培养新人。在家驹去世前,梁翘柏就选择了去纽约大学学电影,这样看起来比较有前途,中国老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回到香港后,梁翘柏也当过导演,主业最终还是音乐,当制作人。

  时至今日,那一代音乐人已然成为香港乐坛,乃至更大范围华语乐坛的中坚力量。梁翘柏经过近20年的积累,已经是金牌制作人,陈奕迅、王菲这样的超级大牌都找他,他也为卢巧音这种纯度更高的歌手创作出优质的作品。所以,《我是歌手》找他也就不奇怪了。

  很有意思的事在《我是歌手》里发生了。梁翘柏在80年代乐队圈里有很多好朋友,在《我是歌手》的团队里,有如今在香港早已成名的黄仲贤,他当年是Beyond的小跟班,后来在Beyond的演唱会里屡屡出现,担当主音吉他手。“蓝战士”乐队吉他手苏德华也来客串了一把。而黄贯中更为作为歌手直接参与到比赛里。

  除了“见面礼”是Beyond时代的《海阔天空》之外,黄贯中唱了《龙的传人》、《我终于失去了你》,后来还唱了自己的作品《我就是这样的》,没有再唱Beyond时代更为人熟知的作品。1964年出生的黄贯中,还是决定用音乐来证明音乐人的坚持,不迎合讨好。

  黄贯中在第一次出场前说“可能很多人不认识我”,听了让人颇感无奈,其实Beyond在内地拥有大量的歌迷,只是或许不包括那些评审吧。更多人会以“朱茵的老公”这样一个头衔来记他,这也很能说明问题。

  很多人都说,Beyond在黄家驹走后变了。其实他们没变。回头再听Beyond早期的作品,《金属狂人》、《谁是勇敢》、《Long Way Without Friends》、《摩登时代》、《爸爸妈妈》……就很容易发现,三子是在延续,在坚持做原创音乐,这也是Beyond在1983年诞生的初衷。哪怕是失掉很多商业价值,少赚很多钱也在所不惜。

  黄贯中在《我是歌手》第一个被淘汰后,梁翘柏对记者说,他唱得不一定比第一名差,但他不评价。很“圆滑”的回答。那一代音乐人既有自己内心的坚持,也得面对现实,作出妥协,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上世纪80年代,对于香港乐坛来说是一个性感的年代,而进入90年代和21世纪,香港乐坛经历着阵痛和蜕变,2007年夏韶声在演唱会上唱《似水流年》时,哽咽地念了一串名字,“林振强、罗文、黄霑、家驹、陈百强”,当然还有专门回忆了这首歌的原唱梅艳芳。《似水流年》是一首经典的香港歌曲,但是它本来是一首日本歌曲,郑国江重新填词、改编的。这首歌仿似一本历史书,印证着香港音乐和香港历经的变迁。

  音乐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独立,音乐才会慢慢独立,香港经历了漫长的殖民统治,音乐亦然。再看今日香港乐坛,包括整个华语乐坛,梁翘柏和他的“80后”小伙伴已悄然推动、改变了许多。原创音乐的种子已经深深扎根,并且开始发芽、成长。这也折射了一个社会在走向成熟。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6 08:26 , Processed in 0.10793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