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I、V、IV级三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
) b, _7 e8 l5 y7 H: A3 s9 a2 B在复式正格进行或复式变格进行的和弦连接中,
2 o( \; O6 z5 m声部进行的特殊性问题,只发生在V、IV两个原位三和弦之间。4 ^* X6 }( `" f \9 c
V、IV三和弦呈大二度关系,没有共同音,只能用旋律连接法连接:
- `7 H+ y2 _ O' \+ W两个和弦的根音作二度上行(IV——V)或下行(V——IV)的级进,! Y0 e$ D" b3 C" @6 [
其余三个声部与低音呈反向,平稳进行到后面和弦与它相邻的音。
: a# t% }' }. l( k0 X, c两个和弦的排列法和重复音均可保持一致。
9 H5 w( l, N0 v) ]" f在正确连接的IV——V进行之后,续接一个主三和弦(V——I的进行可采用两种连接法),便获得了复式正格进行的和声模式。) \$ ?; {) @9 o! ~( q
在正确连接的V——IV进行之后,续接一个主三和弦,得到的是复式变格进行的和声模式。
2 M; N* g) Z# d' K四、三和弦键盘指法(C); m8 o/ U. ^8 c' F
V、IV级二度关系三和弦的连接,又为键盘练习增添了新的内容。9 ?5 h" c% @+ s2 Q0 N7 g/ q
在越来越灵活多变的键盘指法中," q0 B4 L) e, W- T: _, b0 q
本课题只要求学习者牢记下面这一组最常用的右手指法模式。+ n+ e& h) m! m) ?7 G
第五章 为旋律配和声: Y: C0 x5 h$ D! D: X
一、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
% n) M5 }! b/ ~/ U3 ^9 F I在大小调和声中,I、V、IV三个和弦习惯上叫做正三和弦,是构成各类和声序进的基础。8 m" o, Q+ C: [# f
掌握了原位正三和弦的使用方法之后,就可以进入为旋律配和声的课题了。+ b7 S9 n, x1 C, L1 k' j/ U2 f- l$ E
正三和弦的变化形式以及其他的和声材料,将在配和声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加入。
+ c5 F. {5 E' H* U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是:3 Z- J" k, @4 X. h" S6 ~" A
1.旋律分析
* ?6 C( N( @( m6 o/ n通过分析,明确旋律的调、调式和简单的曲式结构。- r7 o* G1 x7 }+ u% Y7 ?! i
2.和弦选择
# a0 N+ {- C, [3 _- t% R确定从旋律开始至结束的每一个音的和弦配置。( l0 Y+ _/ l3 O. d. k1 A# `
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按音符的先后次序去选择和弦。
' }' \' @: q. W* t- |& \* j6 |+ A人们通常是首先在旋律的开端、乐句的结束,以及那些最富于和声暗示的旋律片断上开始工作。+ B3 p! Y; N# U, p! V8 }8 a
这些部位的和声设计,有似于一个建筑物的骨架,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 z, j+ G4 u I N" v骨架搭好之后,再根据已有的和声条件,4 s+ ~7 v; L: t, e& ^
去为那些尚未有明确选择的“中间地带”作和声填充。+ h2 m' h: `0 S- F# V$ R
和弦选择,是为旋律配和声的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2 z$ t9 k8 S: ]8 j8 H
一个旋律音往往可能有多种选择,随着学习进程中和声材料的积累,
% E2 S9 P3 S7 N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复杂。
" D, f* l4 F0 W( U2 B u. I6 o/ u与和弦选择直接相关的,还有和声节奏、和声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花大力量加以解决。
, q; X6 Z, k) c* S9 z9 M3.低音设计
- j$ i* j" G; Z4 h低音是四部和声的“第二旋律”,应力求流畅、完整和富于个性。. v8 }/ H4 `) |
低音线条必须在和弦选择方案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9 r! t3 c" n( z% R8 {) c, N同时还要受到教学进度的严格限制,但这正是锻炼自由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9 o7 c8 g1 u l4 s! V4 I" c( U适当的跳进(不超过八度)可以增添线条的活力,
/ w P" h( h$ T但不宜使用同一方向的连续跳进(以四、五度分割八度所构成的同方向跳进不在禁止之列)。# w( n% t9 j' \% R) G1 z! G
4.填写内声部
7 Q/ V8 Z$ J- Q5 K7 [平稳、流畅,是四部和声两个内声部进行的基本原则。
& n" F) q4 P' z) V' z8 T此外,还必须考虑到和弦音重复与省略的正确性,合理的排列,声部的音域限制,
5 y) l$ j8 F. T' h; r- ]避免各种不良的进行(平行八、五度,声部交叉,声部超越,四部同向)等问题。
7 Z# Y k0 Y, X% F: j9 D) P有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一声部进行上的困难,- P( J0 @! i; V
而不得不对已有的低音设计、和弦选择方案作局部的甚至是较大范围的调整。/ P* M4 J7 [. ^2 V; M7 T, |2 d: R
二、书面习作示范6 v" h! W9 A0 s7 E# P5 @0 g
课题: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3 H' W/ h& T# f8 X5 j$ I% ?
指定的旋律:
m4 t% l& ]& G4 y1.旋律分析结论
6 B9 E7 v8 i8 v- b8 c, g2 iC大调;单乐句的完整乐段;音乐内涵提示,和声节奏宜与旋律同步(即一音配一个和弦)。
6 d8 i5 I: c& `) |5 u( g2.和弦选择分三步完成
T% |9 ^- w; F第一步,确定终止和旋律开端的和弦配置。
+ h9 y% V) }& E7 s F* ~终止处B——C音宜用V——I的正格进行;
- z! X; c8 z( h" r5 ^旋律开端的C音虽有配置I或IV的两种可能,但开宗明义地显示I更理想。1 I0 I. J+ O! W* U
第二步,为那些只能有一种选择的音确定和弦,这也是提示旋律和声内涵的一种方式。6 I s0 u1 I4 M( J
在只使用三个正三和弦的条件下,所有的D音只能作为V的五音,E音只能作为I的三音,
7 q0 p1 o! c: k9 @# wF音只能作为IV的根音。于是,绝大部分旋律音的和声配置,都已经确定下来了。3 l! Q1 P" V2 g9 B
第三步,为唯一存在两种选择的第四小节的C音确定和弦。C音可以是I的根音,
# b# y+ `- ~: R0 X- }也可以作IV的五音。但是,前一小节最后的和弦是I,若此处再用I,
$ W+ J' d" l+ x# J. Y5 a+ B就会因为弱拍上的和弦在随后的强拍重复而形成和声的切分节奏,这显然不是好的选择。
7 P5 s3 ~' y$ H( T. N& e ^! }若用IV,与后面的V——I结合成复式正格进行,更有利于音乐的完满结束。
+ ~: Y* W& g4 I& s: j8 G/ h' B由此便可确认,C音配IV为宜。
6 ?/ r% q" K/ a3.根据和弦选择设计低音
6 S, e: M* U1 u" W! c0 O) O本课题限定用原位三和弦配置,所以,和弦确定后,低音的音高类别也就随之确定下来。/ z3 [( k/ l: W" G1 P3 i5 n
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某一音高不同八度的选择。
, S! B4 H8 Y! h4 g; l. s2 f即使是这样,仍然有可能将低音线条写得完善一些。( b) y$ s/ U. o
方案之一:低声部与旋律多呈反向进行,它自身也有一定的线条起伏。
( }) z6 L" d( z* H- o2 @4.内声部填写几种方案的比较6 y( \: r" O% K+ ?' ^
可全部采用密集排列、重复根音的声部构成。
) \# K% q V3 `8 E此方案的音响效果和声部进行都比较理想,但次中音声部音区偏高,是美中不足。" x! {2 u/ J* o* w
若一律采取开放排列,次中音声部偏高的问题虽获解决,( Q5 }2 n6 N; _8 \6 o ~! y! e
但一开始就出现四部同向和低音声部第三拍上的声部超越,亦使人感到不够完美。
+ S( k7 N6 O' d* B5 }4 R3 p: K( d经过综合调整后的下列方案,也许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q. m- h% f* h$ n" M. i) W
开始的两个和弦用密集排列,V和弦重复五音,以下的进行用开放排列。
) m3 s9 O7 f' U. r8 u/ r+ K习作示范,并不为了提供某一命题的标准答案,而仅仅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程序," s% o5 s8 `" L8 r* L
来讨论一些有关四部和声写作的方法问题。- v: n4 ` y: c1 n" {
实践中,好的方法并不仅此一种;* e: F3 g* I1 h( X' m& w" E& R9 b
即使是在同一方法的支配下,引出多种的合理结果亦是可能的。
2 k7 t6 n; m, T2 s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一定要避免呆和僵化。
- w7 E" F5 {, {; u# r三、键盘和声音型——柱立式 一比一
& c) H1 v" a6 L% W2 s$ E四部和声键盘化的练习,是循序渐进地锻炼键盘即兴伴奏一条有效途径。
; ?! y M# Q& ^2 H* V键盘化的实质是音型化,就是将根据人声合唱要求编配的四部和声,
& j. U5 {3 K6 ]1 j改变成适合于某种键盘乐器演奏的音乐织体。. k9 y! ^+ ?& i" @( L2 l
键盘织体的核心是和声音型,是由节奏和音高组合而成的多声部音乐元素。6 `( z1 m! ~) `- k% O& k r; L
键盘化的和声音型的形式极丰富,一般可划分三大类别:& f+ `; g2 _$ \5 c
柱立、分解式、和声华彩。本只介绍柱立式、一比一。
# l' t0 H/ U/ [$ B6 J柱立式,指的是个弦的全部因素在键盘上同时奏出和声音型。! N! P5 p! \1 ^& H$ L, H
音响本身,其实并不存在“立”或“卧”的区分。“柱立”,5 {; R B. C- P# }
是对这种声音型记谱样的形象表述。) X3 u0 n! ^5 v5 x
一比一,是关于音型节奏的概念,意为一个弦只占据一个节奏单位。( x7 |' ~# Y- }" \
将四部和声改变成“柱立状、一比一”音型的主要任务,/ Y2 [% h) l- A" }# t
是把四个声部合理地分配给键盘乐器的左右手。
7 p- `0 ^$ \* N- w# N0 S s# r7 N最方便的形式是左手弹奏低音声部,其他三个声部由右手负担。
* P3 \% u) ^% H$ c' |为此,所有的弦都必须用密集排列,以便于右手弹奏。
7 N, v5 f, l S8 p& n由此而可能出现的任何“不良进行”,都可以不必计较。- @, R1 V) f: p5 ]! K1 B
如果出于音乐的需要,而且演奏上也有把握时,3 }$ u/ Q% y4 y
还可以为低音和旋律声部分别地或同时地增加八度重复,
|6 R6 D$ ^0 O9 \% C由此可获得更丰满的音响。这样的重复,不属禁用的平行八度之列。
5 r4 ^2 W+ B2 b$ n2 m“柱立式、一比一”音型,还可以用琶音来装饰。2 D, u, f& d* `% b! w3 I
这种形式能清晰地展示和弦的音高构成,宜用于较抒情、清新的旋律陪伴。4 ^. [: |# d: {2 a
第七章和弦的转换3 @) ]1 k4 P8 b. ]2 ~0 a' M
一、和弦转换的意义
6 a9 z( }) Z9 g& p3 v$ H: y o在低音保持不动的条件下,
* S0 }# I% o+ B" D6 n* I由于上方声部和弦音位置更迭所构成的同一和弦的变化,叫做和弦转换。, I) Q+ ?0 c9 d; K: X$ `8 Y% `
这是和弦延续并获得其内部节奏运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1 y k! A" A$ \9 G9 _当我们为一个指定的旋律配和声时,! n3 R9 G Q$ t/ j$ _& E8 r
如果和弦的更换与旋律节奏总是完全同步(即一音配一个和弦),
# `5 i6 \% ?+ z' l \+ B那将十分笨拙而且会困难重重。4 z. w' O6 @( _! D3 E
和弦转换,则可以帮助我们调节和声节奏与旋律的关系。% b* Q( n4 ?+ ~, d: Z
属于同一和弦的两个或更多的音,可以通过和弦转换的方式,: b/ O i) c( r' n" \# P4 J/ [
容纳在一个统一的纵结构之中,以此避免和弦更换频繁给和声节奏所带来的纷乱感。
; p3 K( B! V, _( n一个时值较长的旋律音要免于音调,亦可通过和弦转换而使其获得相应的节奏支持。" _) c( O# w1 n# C; U4 O' n% t
二、和弦转换中的声部进行 L X6 o& _! z g9 x- g
1 和弦转换可能引起排列法的改变,但并不是必须的。
7 | T2 c+ Y1 B( a. L$ B旋律声部参与转换,向上跳进,排列法可由密集变为开放;# b; i; Y3 [; j- x! }1 B A& c
向下跳进,排列法由开放变为密集。
2 d1 a* n6 D# ~; \% Q3 @+ K旋律声部保持不动,只有内声部参与转换,声部同上进行时,排列法可由开放变为密集;
" W |0 M- V$ g$ ?( c( W声部向下进行,排列法由密集变为开放。6 B7 i! ]+ P* G. X
不改变和弦排列法的转换,必须在旋律声部的跳进不超过四度的条件下,
9 d6 d: |; \# l) n+ W4 \, |5 k由上方三个声部的同向运动构成。
. ?0 ?. l: E% q; F2 M1 f弦转换与排列法关系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在运用和弦转换的方法时,
* y1 I% j4 k b7 M求得声部音更好的协调与平衡。
3 A6 e; |8 ?" v( j) e2 转换的和弦,应尽量保持和弦音重复与省略的正确性。# t% Z) J. t. k0 J1 Z9 \/ V
3 经转换之后的和弦,应与下一个和弦保持正确的连接关系;
( E% G* \+ U6 M( b, I" L& H2 Q同样应当避免平行八、五度,四部同向,声部超越等不良进行。
% h0 @, p d# E" n3 b1 _5 ]. R* s7 l; z4 弱拍上的和弦,不宜通过转换和形式在强拍上延续。
B; c' N% s/ x; h, S* v因为这样会形成和声的切分节奏,与现阶段所学习的传统和声风格不符。! Y8 ]/ e) h9 G0 J/ G! Y
在为旋律配写四部和声的习作中,应当积极地利用和弦转换的手段,
, @0 S8 v( @0 u0 V0 I" L* G/ [$ n" h去求取和声节奏与旋律的协调和声部间的自然平衡。' f x. Q& v q& x, G4 Q* D' N0 c/ v2 T
三、键盘和声音型——柱立式 一比二4 K7 u% U5 M4 B/ `/ Y
懂得了和弦转换的方法之后,在即兴伴奏中," L: p4 m9 C" e1 Z) \3 U3 D
运用“柱立式、二比二”的和声音型来处理旋律中和弦音的转换或延续,当不会再有困难。9 P/ Q; _: ~* ]( ^8 S5 t
“柱立式、一比二”,是说一个和弦占用两个节奏单位。* ?7 b' Q+ u o- h% ^7 K
柱立式和弦转换一次,便构成一比二的节奏形态;
; o: G9 s+ x3 s( G% E和弦原样重复一次,也属于“一比二”音型。在“一比二”音型中,6 s" k& ? `4 {$ S% ^$ }, n
和弦的低音无论是延续、重复或八度跳进,都不改变音型的性质。
) R& A. }; h1 a7 F+ E: J键盘即兴伴奏,有重复旋律和不重复旋律两种形式。( h, R. R0 ^% i0 ]5 w+ l/ M
柱立式和弦音型重复旋律,通常是将旋律置于高音声部;, i: [3 D% ^% R5 j: g
两个内声部的和弦音,以密集排列方式在下面伴随。 F8 M: B5 c% L" h
当旋律中出现和弦音转换时,三个声部同时转换;6 B: G, n3 Y3 Y5 A" W- l ~1 m& }* ?
旋律音处长,和弦可作节奏上的重复。9 e+ ]7 k7 e$ l' [% G5 }
不重复旋律的术立式和弦音型,主要的任务是为旋律提供一个和声与节奏的背景。: l9 U+ R" ^# C9 z# s
除左手的低音声部可作正常的跳进外,右手的三个声部应昼保持平衡进行和弹奏的方便。, h% J; f! ]( I
可自己确定一个和弦的旋律位置的水平线及起落的弧度,以便于和弦材料的组织。
3 h. t0 `5 a! A& F' u3 o人们比较喜欢以主和弦根音旋律位置为水平线,1 ^6 d* h+ p' L
以此求得音乐结束时能仪在根音旋律位置的稳定主和弦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