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的和声理论和和声体系,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在自然音阶范围,和弦体系的建立是以最低音向上以三度的不断循环叠加形成的。但三度循环叠加构建和弦应是唯一的构建和弦体系的方式吗?这缺乏充足的根据和理由!一个理想的和弦构建体系的建立,我想应该具备如下三个条件:1.所构建的最底基的和弦三音是协和的,由于此三和弦的协和性从而使和弦具有自身的稳定性,其稳定的基础使它能够再向上叠加和弦。2.和弦的向上叠加是有序循环展开的,而非无序无规则。3.和弦的向上叠加的另一原则是尽可能在最少的叠加层中包含最多的相异音,并能尽可能避免不协和的因素,如此,使和弦的基础三音每向上叠加一新的音,便增添一新的和声色彩,同时使此和弦的协和度,能够被广泛包容和接受。
& P9 u. y9 P* @) R 以三度循环叠加构建和弦,无疑是方法简便,又很好实现和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的构建和弦体系方式。但它决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唯把以它为基础而构建的和声体系和理论来解释音乐的和声和旋律是有缺欠的。例如对和弦“根音”概念的矛盾解释:既认为根音是和弦的最底音,又认为根音可以不作为最底音(通过转位);还有认为音乐的分解和弦除五声音阶外一般不能是二度进行,二度进行只能看成是和弦的经过音或是和弦的转位等等..。其实,好比在平面几何系统之外,可以开辟出非平面几何系统(非欧几何)。在三度循环叠加构建和弦体系之外,我们仍能找到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以非三度循环叠加构建的和弦体系。例如以下的四种构建方式:
. o$ l- r" Z- S7 s) b; f A.以1为最底音四.三.二度的向上循环叠加(高音以黑体显示,双高音以斜黑体显示):" ?. m- z! J# Z" _5 D5 g
1—4—6—7—3—5—6—2 …,
t' a% O; n! G6 |8 A; ?8 N0 W: S! ]4 N* P2 j. E
B.以1为最底音.三.四.二度的向上循环叠加:
5 I J* m1 W- Z( b: @+ x& K 1—3—6—7—2—5—6—1—4 …,3 t1 E) F' L$ l4 ?" d+ \0 w
# M" Z/ K+ R. I
C. 以1为最底音四.二.三度的向上循环叠加:1 { v9 X! j3 P- e
1—4—5—7—3—4(或升4)—6—2 …,
+ z& B/ n5 l: I U1 U6 ^: t" B" o4 z9 g/ p) z
D. 以1为最底音二.四.三度的向上循环叠加:1 w) F% f) y, D
1—2—5—7—1(或升1)—4—6—7—3 …,
% P. Q( g+ J- E% _6 u: k0 c1 ?, V
从上面的叠加中我们发现,循环的二度恰好都是有重复的音,需要时,我们也可将重复的音省略,使和弦在叠加使用上更具和谐和稳定性。+ q) l2 m! J" T L X0 ]
" K( i. H- N4 w0 X 当然,这样以不同的和弦叠加方式所构成的和弦体系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关,而是相互关联的。
0 Q" [$ w' A9 W0 _( f7 V) u
, w# D/ _# V3 O$ K! _ 例如:当以1为底音以三度叠加的1—3—5大三和弦通过第一转位成
5 J+ E& y# _5 W! _$ a 3—5—1时,(黑体表示低音),把它看成是原和弦的三音转位成了最低音,但又不是根音,根音仍是已不在最低音的1,这是难以自圆其说,并非合理的。而应看成是已转换在另一种和弦叠加的体系(三.四.二度向上循环叠加)中,在这一和弦叠加的系统中,低音的3 就是它的根音!3—5—1可以此和弦体系拓展和构建新的和弦形态,而使和弦有了新的色彩和表现力。例如当我们把3—5—1,看成是三度叠加1—3—5的转位时,向上再三度叠加两音也只能是单纯的重复3和5,如看成是以3为根音三.四.二度向上循环叠加,则向上再叠加两音却是2和4,构成的5个音和弦是:3—5—1—2—4(2根据需要可省略),从而使和弦的扩展有了新的韵味和色彩。 t N0 l5 Z M- E6 a7 w3 g+ O% O B0 Y
另一重要的方面是:正是和弦构建有多种可能的体系,并且它们之间能够相互的联系和转换,而这些联系和转换常体现在旋律的进行中,所以使我们在为旋律配置分解和弦与和弦时,有了更多更新的色彩和样式的可能。我们需认识:非三度循环叠加的分解和弦与和弦形态,与三度循环叠加的分解和弦与和弦形态是具有同等重要的和声表现意义,我们在编配分解和弦与和弦时,应根据旋律的具体特征和需要来灵活的选用三度循环叠加的分解和弦与和弦形态还是非三度循环叠加的分解和弦与和弦形态,使我们为旋律的和声配置更加精妙和丰富多彩。
$ t$ X9 Z- A) ^5 v' ~: T其实,好比在平面几何系统之外,可以开辟出非平面几何系统(非欧几何)。在三度循环叠加构建和弦体系之外,我们仍能找到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以非三度循环叠加构建的和弦体系。例如以下的四种构建方式:% ]. G* v; c Z/ v8 L
A.以1为最底音四.三.二度的向上循环叠加(高音以黑体显示,双高音以斜黑体显示):
- Y9 Q& r+ c0 q. N1 x1 N 1—4—6—7—3—5—6—2 …,
2 Y$ H) X1 I1 A7 L7 K% D3 O' m% D) i9 Q4 L. t
B.以1为最底音.三.四.二度的向上循环叠加:
+ u, ^3 C: A* q; d& _+ G 1—3—6—7—2—5—6—1—4 …,
7 u7 W+ q6 H6 V0 c1 x8 [0 r: L1 n0 F6 o" H, ^2 h
C. 以1为最底音四.二.三度的向上循环叠加:
. W# y6 h: H! }- U 1—4—5—7—3—4—6—2 …,
5 }. P7 U2 A' j. q2 H( g! k; C' R- o0 I* z& \
D. 以1为最底音二.四.三度的向上循环叠加:
3 Y% A* [- y S% \ 1—2—5—7—1—4—6—7—3 …,1 D( Q6 z4 O( R1 ~ F
0 f3 x6 B4 k( n/ F9 U
当然,以上面这样的循环叠加方式编制和弦时,我们也可以在一些音上升高或降低半音,或者省略掉某些音,或者让非根底音的一些音转位,以适应和弦在协和度或色彩和功能上的需要。以1为最底音四.三.二度的向上循环叠加0 c' z" ^/ @7 S6 I- ?; y+ F1 D
1—4—6—7—3—5—6—2 …,为例,我们可以将7音或3音省略,将2音+ v h6 I; r; b2 V8 o/ n4 q' O
向下低八度转位,使和弦有如此两种排列:1—4—6—2—3—5—6或8 \2 U6 ^" q6 Q/ |
1—4—6—7—2—5—6,使和弦具有新的协和性及色彩与功能。6 T1 X$ A8 X" v# I( U X; r(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