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05|回复: 2

[作曲技巧] 谈作曲之逻辑篇

[复制链接]
zgycgc 发表于 2014-1-24 16: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作曲之逻辑篇/ X( R4 V- z8 q. g6 {
  
% a* ]8 B; c8 a$ q! p: k" y" p+ Z   如何作曲?尝试过的朋友都知道一个简单的方法:拿吉他来打几个和弦,就着歌词的第一句哼出第一句旋律,然后依次顺延直至曲终——所谓“流水帐”式。
. X4 {. a8 y3 }7 a3 p' W- {   ' C* a+ ?5 S: a: ?
   写流水帐式旋律其实也有很多方式,我老师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作曲就象杀猪一样,只要能把猪杀死,哪怕你先从猪屁股杀起都可以。”说的是作曲并没有一个定式,自由度的确很大,既可以从头写到尾,也可以从尾写到头,还可以从中间往两头写;既可以先有词再谱曲,也可以先写曲再填词,还可以词曲一起写(莽仔的《为何》就是这样写的);既可以先写旋律再写伴奏,也可以先写和声进行再写旋律,还可以先写前奏、间奏、尾奏才写旋律再配和声。2 I' h$ `( W) `- l5 X; ]
   各位“帐房先生”,你们试过哪几种方式?如果没有,赶快一个个试过来吧,和声没学好的朋友还得补课哦。0 l" g' c: K2 y; G8 x
   ' I: ]* k! j# g% G0 e7 z, z
   先安排和声进行或伴奏的做法有一个优点,就是旋律作得再怎么不济,可是和声流畅,整体效果差不到哪里去。善于和声而拙于创作旋律者用此法不错。比如国内许多摇滚乐队(尤其是地下摇滚,他们是轻视旋律的代表群体)的创作就是这么样的:靠吉他手用重金属效果搞和声进行与伴奏,越刺激越好,伴奏满意后再根据和声进行弄旋律,再填词。所以他们的东西若把伴奏拿掉,旋律可以直接扔马桶里,没法听。如果我点唐朝乐队的名字,一定有人扔臭鸡蛋给我——还好扔不到。唐朝乐队多数作品的旋律都属垃圾无疑,不过年轻人要的就是重金属的刺激,所以他们仍然有市场。摇滚乐的主要功能就是让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家伙宣泄剩余精力,免得他们上街闹事。不要扔鸡蛋了!!这个观点不是莽仔的!而是德国一个社会学家(莽仔忘记他的名字了)在他的著作《论流行音乐》(可能也不是这个书名,莽仔很久以前看的,忘差不多了)提出来的。西方摇滚乐经历了旋律派到刺激派到更狂乱的朋克噪音派,再回归旋律派的过程,基本已经玩不出什么更多的花样了。国内摇滚从八十年代末拾西方的衣钵,短短十年里也经历了这个过程,现在正在回归旋律的过程之中,玩摇滚的朋友们,你们要注意潮流了。朋克是不需要什么动机的,甚至也不需要什么和声,可以不用看莽仔关于动机的文章。& O" q' k; J4 k( l
  
2 o. H( J" C' s! S9 j   拙于创作旋律的朋友,先写和声再谱的曲可能仍然不好听,不过因为和声进行的力量起了作用,在有伴奏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和声进行力量对旋律的有力支持,善于旋律的人可能因此写出更为流畅动听的曲子来,所以你们更应该试一试。
& d; @, G$ M) C! |. }2 `9 ^8 z  
" I# g4 @" T3 v   先写和声的方法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那样至少开始脱离“流水帐”了,在写旋律前有了整体的布局,不会天马行空最后九九归不了一。如果是弹一个和弦唱一句,再弹一个再唱下一句,这仍然是“流水帐”。建议先把和弦写完,再弄旋律。3 d) A1 H2 P: s7 v
  
: R" _* R! T! b6 J   如果先写旋律,也有多种方法,可从头写到尾,可从中间写起,也可从尾写到头(先杀猪屁股,莽仔杀过一次,6年了还没杀死,呜呜),即先写高潮段落,再写前部分的叙述性段落,举个例子,邰正宵唱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我虽极厌恶这首歌,不过歌曲一旦完成后,你是无从知道它是怎么写的,只有这首歌是例外,因为它的高潮段完全是剽窃我国五十年代的琵琶创作曲《彝族舞曲》的主题,前面段落是台湾某人续写的。
) R# m8 L& K" P, w: c   关于创作歌曲的顺序就说这么多,下面进入本文的主要议题:旋律的逻辑。
( G: u% t" y6 E- T. g& v! y! r   旋律的逻辑问题
% m( b* f  h' j3 a7 M3 A  
: m1 J4 M. R- H( K5 G/ B7 g7 \   写旋律,尤其是先和声后旋律,需要注意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乐句间的逻辑关系(又是逻辑问题,真是头痛,莽仔你不能说些简单容易理解的吗?)。业余人不注意逻辑关系问题,作曲教材里也极少专门提及,有关旋律的逻辑多是莽仔自己总结出来的。逻辑一词用在文字作品里好理解,用在旋律进行中可能让人觉得玄——旋律也有逻辑?有的,不但是旋律,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讲究逻辑。逻辑是歌曲创作中比较深奥的部分,其实也不难理解,多听多分析自然就领会了。
7 H- A( j- s+ X0 G( r   & B4 X+ i; z. m  J. E% o8 q" u* ^$ b
   逻辑其实指的是一首曲子的发展、进行,是否有一条内在主线约束、引导它。举个典型的例子,黑豹乐队的《脸谱》大家一定很熟悉,你们仔细再听一次?这歌听起来其旋律发展始终有一种力量在引导它,那就是它旋律的节奏型,你们可以把每一句的节奏写出来看看,其实都是两个中心节奏型及其变体(A段B段各一个节奏型)。这就好比我们起房子(作曲和起房子很类似,有人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莽仔是学建筑的,呵呵,尤其喜欢这句话),青砖、红砖、泥砖、石头块乱用,拿到什么用什么,那房子一定惨不忍睹。用就用一种砖,杂砖可以用,但要有度,出来的房子才能有整体感。《脸谱》的中心节奏型是它的逻辑主线,旋律一直围绕这个主线展开,有序而又清晰,窦唯因此起出了《脸谱》的大厦。
' g0 U  g4 _% Y- Q   节奏因为是旋律的骨架,当以节奏为逻辑线的时候,曲子的整体感会相当好,风格突出。. V% A+ y5 g; Y& u8 C
  
% y* r. {: C, T' A   旋律也是被作为逻辑线的,往往是节奏、旋法同时贯穿全曲,约束旋律的发展。下面举一个典型例子,别安乐队《真的爱你》。抱歉我没办法打谱出来,大家自己找谱来看,我只能把歌词列出来,大家看对应的谱(另外请注意,我手头的是粤语词)。* z1 A5 I6 a7 g, H
  
( Q' v) X+ X, @7 W" m5 q5 I: u   这首歌是以3212为主线的,其变形是3213。我们顺着谱往下看,第一句“不赞赏”就是中心旋法3212;第二句“不退让”716其实是212的镜象变形;第三句“冲开心中挣扎,亲恩终可”显然是节奏变形后的3212,而“可报答”的2171显然是3212的下方大二度模进型;第四、五句“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不用说,是3212拉宽了节奏以并加以变形;第六句“温馨的目光”5435,是3213的上方小三度模进;第七句“望着前路”就是3213原型;第八句“叮嘱我跌倒”不正是3212的节奏变形吗?
$ G! D  l* z, _' F   逻辑的存在,使歌曲的整体感良好,乐句之间有一种强烈的凝聚力和推动力。逻辑性强的作品在演唱的时候,旋律仿佛自然就涌出来了。) t7 B$ U' I7 r, V
  
  s# D+ F8 j6 B: |3 e   作曲教材里告诉我们发展旋律的各种技法:模进、镜象、变尾重复等等等等,用那些技法其实就是为了既发展旋律,又要保持其逻辑连贯性(否则讲什么技法?写到哪算哪不就得了,记流水帐不就是如此嘛)。遗憾的是,多少编写教材的人自身都未意识到使用技法的真正目的,造成我们以为作曲技法只是为了发展旋律。不,莽仔认为,作曲中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既展开作者的乐思,又保持高度的逻辑连贯性。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朝向这个目标!大家在自学作曲的时候,学习技法一定要明确这个目标,一旦迷失,你就走向了不归路,变成为技法而用技法,作曲系毕业了还是菜鸟一个的情况,真是不奇怪。9 W# [- q3 l9 D
   3 V" |. m% Q; `/ ^" {
   有关逻辑的东西,莽仔也无力讲得很深,许多情形下纯粹是感觉的东西,听一段旋律,感觉它的逻辑是否清晰,自己创作的旋律,自己反复听乐句间的逻辑联系是否紧凑,是否还能改得更紧凑(在不影响表达的情况下)。就我听罗大佑作品的经验来看,他的旋律发展逻辑性很强,其早期作品尚不明显,1987年以后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明显,并形成了罗氏风格,我总结他的风格是:以节奏为主线,辅以强有力的旋律逻辑进行,善于用转调。大家想对歌曲的逻辑有更深刻的听感认识,就多听听罗大佑的作品。莽仔受罗大佑影响很深,到现在却仍未学到他的精髓(多是莽仔以前常写流水帐的缘故,学作曲一年多来才了解到逻辑的重要,而这一年多莽仔学习忙创作少。新作《谁能让时间倒流》已经有很大改观,与《是缘》已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你们在我作品中找不到罗大佑的影子。( k7 n: X' K9 C" J& f& t1 G+ y
   1 f  U. f" g0 {* ~/ `" V
   讲到这里,我顺便提提我听缪林作品《爱如往昔》后感觉到的一个问题(也许不算问题)。《爱如往昔》是一首非常不错的作品,编曲也很成功(可惜没找到人唱女声部)。莽仔第一次听就感觉A段第二、四处“很久了”不是那么舒服,写这篇文章谈逻辑问题的时候,莽仔特意细听了好几遍,我想就是逻辑问题了。凭听的感觉(莽仔没有把谱扒出来,仅拿琴找了一下音),是离调了,也许不是正常离调。如果我没听错,曲子该是a小调转d小调,但A段里第二、四处“很久了”调性不清晰,可能是在F甚至可能是C调上。曲子其他部分的逻辑发展比较紧凑清晰,而第一段里的两处调性不稳,使逻辑关系不够顺畅。歌曲的调性一般需要在开始的数小节内交代清楚,调性是旋律逻辑的基础,这歌的A乐段两处离调,似乎缺乏逻辑。这是莽仔个人意见,如修改可能要费心思,以明朗调性为目标,缪林如果认为合理,也可以不予改动,因为作曲的感觉也是很个人化的。
) Y  e/ l5 L4 z  @8 V1 e$ N+ Z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梧桐 发表于 2014-2-7 1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_1:}{:1_1:}{:1_1:}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闲啖老者 发表于 2014-2-25 2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懂了不少东西。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3 02:28 , Processed in 0.12702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