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谷一歌唱方法浅谈
" W. N' Z# z: a8 [& f% J0 R 9 Y" `$ m' n, L
* u! p; R9 F5 ~; E' f: c
4 w( \# @) V& g5 w' B0 z 不管什么唱法,首先一点是要人产生愉悦的感觉。有一期〈音画时尚〉,甲丁和金铁林做嘉宾主持,甲丁口无遮掩,李谷一在后台与他说的大实话,他尽不假思索和盘托出:“李谷一老师说,他们(学院派)不会唱歌。”当时金铁林一笑莫语。 8 a) m$ a" }; _
/ \2 W8 h6 ~: [/ K2 T, b- S9 a 李谷一讲的的确是实话。学院派歌手的最大弊端就是只重视声音的共鸣,藐视观众的共鸣。其性质是形而上学的。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就曾批评文人只注重文采,故弄玄虚,显示自己高人一等。 A: q# A! L7 i" W
7 }5 S5 G. m6 _0 T+ u2 W. t
8 V+ h1 k: a* l! r6 p" C
究其根源,与我国声乐教育体制有关。延用四五十年代的老古董,已经与时代不同步了。传统固然必不可少,创新也势当必行。音乐教育家应该解放思想,不能固步自封。
7 a, {+ R. k! {# J2 K , \# U$ A6 e: i
6 L$ i% k' {9 m8 g d0 W* D 通俗,民族,美声,只是三种不同的唱法,不能等同于三种风格。演唱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李谷一的歌,你很难准确说是哪一种唱法,似乎都有,又似乎都不象。这正是李谷一的高明之处。我认为李谷一的歌唱方法,是以民族唱法为主料,通俗唱法为辅料,美声唱法为调料,这正是她大部分歌曲的显著特征。(当然,有时为了追求菜肴的丰富性,个别歌曲口味有所偏重。)所以,评价李谷一是民族声乐艺术家是准确的。 1 e" L% c0 j [. q* P \
6 i4 \- z5 W; o9 q0 w+ y" b( t
: H! b6 Y* p. _7 g% q5 d5 m* j; v
发声的方法不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是“老中医”,一方治百病。它应随着音乐作品本身特点的变化而变化。歌为词唱,声为情发,所谓情到深处“曲”自成。用一种方法解决诸多问题,是教条的,形而上学的。其结果只能是千“歌”一“调”,空洞乏味。美声的不一定全是阳春白雪,通俗的不一定都是下里巴人。美妙的音乐应该是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 s/ C/ U5 ^ u, i( R5 n+ \6 @ v
% T8 R; ^) q$ |7 ]" `& D3 N
* J8 |; b* u% [
“三种唱法”是歌唱演员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的技巧和方法。歌唱演员在处理音乐作品时,应创造性地把握和体验自然和社会生活,按照艺术的自然规律来创造艺术形象,利用一切技术手段完美地体现创作意图。我很赞同音乐界提出的“现代唱法”。说李谷一,李双江,是现代唱法的杰出代表。我认为,现代唱法的宗旨就是三种唱法应根据作品本身的特点,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将三种唱法完美的结合起来。李谷一的演唱,清纯,明亮,甜润,有韧性。这与其良好的把握了三种唱法的精髓是分不开的。听李谷一的歌,从头到尾,气息通畅,这是借鉴了美声的发声方法;听李谷一的歌,亲切自然,象与人徐徐而谈,这是吸取了通俗唱法中,贴近生活,注重情感宣泄的优势;听李谷一的歌,清澈,甜美,明亮,这是她立足与民族唱法和戏剧唱法的根本所在。
5 K5 F! s. b* M - P3 A3 n& v- G5 i
/ I4 z2 {" m" W# }
李谷一在演唱技巧上,是以歌为“本”,以法为“辅”,以“歌”取“法”。不故弄玄虚,技巧始终为“我”服务。所以,听她的歌,感情炽热真实,声音饱满流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象山谷一溪泉。你听她唱〈永远不能忘〉,〈心中的玫瑰〉等歌曲,就能察觉,三种唱法在作品中结合的多么完美,环环紧扣,相得益彰。〈年轻的朋友〉,〈迎宾曲〉中的“啦......”的唱法,简直就是“花腔”。戏曲中“托腔”的运用,更使歌曲本身充满浓郁的韵味,如〈知音〉,〈五月花正红〉,〈明月之夜〉〈家乡茶正浓〉等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中的“军民鱼水情谊深”一句,真是声断情不断,不绝如缕。不一例举。六十岁的李谷一能唱到今天,仍保持着良好的音色和迷人的魅力,可见她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4 ~# @8 q3 A0 h1 Z7 G1 ?. q
& D% h* ]/ M% {$ w' _/ }3 @3 v
@* R) ?% Z- g$ y& V! Z* [# V+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