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调
( |2 o. f+ T% g
8 V! b+ q4 W! u) J+ E: V复调是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 M# k1 a5 _9 V$ A9 B+ _
8 w7 ]9 [; }4 K4 w: u! R
和声
v4 H- H8 h1 s9 }, ?
! o" t) ]9 q9 P6 q4 n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1 b7 l7 H: M* Z) w: a. n3 ~
# `/ y- z* R$ B7 ~& C! _+ B( v
音色' {! E4 ]( a( X8 t V' a" \/ |1 U K
/ ]" O! J& \' u& O
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 U* J1 B h; i9 l 音色(Tone-color)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音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一般来说,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7 N; |6 q* O' C. a9 J. H) g
( U( m- b% ?! t+ G8 u f噪音和乐音; K$ [$ _' G7 |' x. }/ r0 n0 l4 x) e
/ B% ~0 o9 A4 z1 @ [ 声带、琴弦、木头板、马达等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就使我们听到了声音。声音有噪音和乐音之分:振动无规律的声音,如木头板声、马达声等,叫噪音;振动有规律,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音乐中所用的音主要是乐音。/ Q: x" {. e0 D1 b9 v& u
; r4 h \& g! [! p. T
音高
' R6 B1 D8 G8 p5 m) @8 V% ?3 t1 m# }7 r' U3 a9 R8 O
乐音听起来有的高,有的低,这就叫音高。音高是由发音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决定的,频率高声音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比如女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高,男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低,所以男声比女声低。
. q# ?: \1 E4 R& |6 z3 K
/ g" f' U+ Y, y' t0 `5 F9 b, a) N$ j音阶2 A: i& x) _# H2 a2 x/ y( ]
3 s; C$ a- M/ h8 }
把C、D、E、F、G、A、B 等各音中的某一个音作为中心,由它开始由低至高(或由高到低)按顺序排列起来,这个音的序列由于象梯子一样,逐级向上或向下,所以叫音阶。下面的两个序列都是音阶,前者是大音阶,后者是自然小音阶:
N9 y6 ]; B6 k, R4 c! Q 大c d e f g a b c
- i0 t+ f8 @3 i; U) G 小 a b c d e f g a1 H* K* g9 g9 f5 c3 X5 n& t
6 A7 T1 C F6 Y, e1 i8 N1 n, R/ V
音名和唱名, r; Q8 A+ d( q5 A1 L* u
) o, d. T3 H* ~* G) \
不同音高的乐音,是用C D E F G A G 来表示的,这七个拉丁字母就是乐音的音名,它们一般依次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即唱成简谱的1 2 3 4 5 6 7 ,相当于汉字“多 来 米 发 梭 拉 西”的读音。DO、RE、MI .......是唱曲时乐音的发音,所以叫唱名。4 Z6 y9 E9 Y% [
9 D. W7 F+ Y; c7 f! g8 b8 x/ J5 U* P全音和半音+ |4 c1 t8 @- c9 [" u4 `/ ?
3 M* v7 L% q0 A: W: {0 o5 m
把C D E F G A B 这一组音的距离分成十二个等分,每一个等分叫一个“半音”。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有两个“半音”的,就叫“全音” 。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上,C-D,D-E,F-G,G-A,A-B,两音之间隔着一个黑键,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全音;E-F,B-C,两音之间没有黑键相隔,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半音。
$ T1 T$ D. @6 h3 P7 u . Z4 M \) O2 z' U0 ~: Y8 p5 q
音列和音列的分组的8 S! x, q+ s; b5 g) c( v
! } G% K2 d5 s
把上面所说的90几个高低不同的乐音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就叫音列。音名只有七个,而音列中的音却大大超过这个数量,如何把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区别开来呢?方法就是分组。人们把音列中的音划分成几个组。把音列中处在中央位置的一组(即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中由中央C开始,向上的七个音)叫小字一组,把比小字一组高一倍、高两倍、高三倍的音分别叫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乐音中当然有比小字一组低的音,它们的分组是:比小字一组低一倍的叫小字组,低两倍的叫大字组,低三倍的叫大字一组,低四倍的叫大字二组。这样一来,音列中的分组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I) |* }# A0 [: z
( V% @( q9 n5 c9 m2 u2 ~6 h
大字二组 大字一组 大字组 小字组 小字一组 小字二组 小字三组 小字四组9 K$ y: s" _/ K) x
. C- E. T0 u+ i* p k, R+ |2 k 乐音的范围音乐术语叫做音域。人声的音域大约是:女声由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a,男声由大字组的F到小组一组的a。那么,你的音域有多宽呢?有机会时无妨在钢琴上试一试。从你能唱出来的最低的那个音起,到最高的那个音止,这个范围就是你的音域。
3 e- x6 z9 b' |( n: Y& [4 P5 S( X% I* w. F u5 T$ F; j
调式
* h; E) r, m/ \ ?4 e j
! p4 d6 v1 C; W% ?0 x- z5 s. Q 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7 f( ~" C( L. p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 a6 } T2 n6 K. O- G8 t6 j+ r
" q+ U* | `8 `$ Q3 r, X. f
记谱法
' R0 H2 h$ H9 F6 V# S4 P4 o6 Y; [1 \7 ]- Q/ ?
一首曲子一般都包含高低、长短、强弱等要素。把这些要素用各种记号、符号记录在纸面上的方法叫记谱法。古今中外使用过和正在使用中的记谱法是有很多的。拿我国来说,古今使用过的记谱法就有多种。据说早在战国时代,卫灵公手下的音乐师叫师涓的,就能用某种记谱方法记谱了。据文字记载,我国隋唐时期就产生了工尺谱、减字谱(古琴用),宋代又产生了俗字谱。工尺谱几经沿变,至今仍有民间艺人使用。不过近、现代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遍的是简谱和五线谱,尤其以使用简谱的人最多。从世界范围来看,使用最普遍的是五线谱。
0 }7 ?3 q# e: }( C4 ]/ a0 r
0 a! H: ^, H+ l: T; f五线谱
9 T9 |9 c1 Q n' |4 x! Q5 y: l
! s8 Y1 U. m& T; W% V! F5 q 五线谱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法,在目前的记谱法中,五线谱相比较而言最为严密、准确、科学。它用五条平行横线记录声音的高低,用空心(或实心)椭圆或在它一侧加竖线(有的还在竖线的一端加“尾巴”)的图形作音符,表示音的长短(实例请见本站登载的曲谱)具有立体感,便于记录多声部音乐。它17世纪末正式传入我国,在清朝康熙年间宫廷编撰的“律吕正义续编”中,对它有详细介绍,可见传入我国之久。1930年,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将梅兰芳唱的戏曲用五线谱记录下来,出版了“梅兰芳歌曲谱”,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戏曲音乐的专集。
6 D, s% Q8 S, L 有些人认为五线谱比简谱难学。有这种观念是容易理解的。其实主要原因并非五线谱难,而是改变从小养成的读谱习惯难。你从小接触的乐谱都是简谱,已经习惯于简谱那一套,现在要改当然难了。如果从幼儿园开始就用五线谱,小学、中学音乐教科书也一律如此,平常所见的谱都是五线的,旷日持久,就习惯成自然了。现在有不少孩子三、四岁就开始学钢琴(学钢琴就非用五线谱不可了),由浅到深,由简到繁,读谱练琴齐头并进,所以不少孩子年纪虽小,视读线谱的能力却比许多成年人强得多。什么道理?熟能生巧嘛!
3 r" I, P$ z, B; S+ p4 v& K
\. P( Y' }& [* h. l8 D- ~% U 简谱1 t( K( j5 N; R# C+ ]
- x9 D7 a" I$ w2 X S2 \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笔者认为,简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记录方法,在我国普及和推广音乐方面曾经而且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由于它记谱有不少局限,而且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又都不用它,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推广、普及五线谱,以利于提高音乐水平及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 ?# k" c M-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