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按歌词要表现的内容写成什么风格体,叫体式,写成几段叫段式。 ' |* e& e, W6 [+ i- [: o+ m
歌词按风格,可以分成格律体、自由体、民谣体、问答体。 & a- Z( A, Y/ _! X
按性质,有抒情体、叙事体、回旋体、分节歌等。
. ]+ x) M% t1 O6 P' ? 歌曲的段式,有一段式、两段式、三段式、多段式。
! \" L" b9 J0 y5 A关于体式1: , T$ F3 G7 a1 T/ G. F
格律体,自然从格律诗而来,被谱成曲就是格律体的歌词了,毛泽东的一些格律诗大多被谱成了曲,显然这就是格律体的歌词。这种词被约束在固定格律里,讲究平仄,难掌握,写现代生活内容还要服从格律形式,本末倒置,青年人还是尽量少写。
* E4 P& b- x7 M2 z 自由体,没有固定的格律,可长可短,可以按内容随意发挥,是现在人常用的一种歌词体,许多的歌词都是这种类型。
; C: C3 b5 j* l' L( ?! J0 S8 `5 | 民谣体,这是民间口头文学形成的一种歌词体,自由、流畅,可写景、可喻情。《众手浇开幸福花》,还有当年一些歌颂红军的歌曲大多是这种文体。
j* G0 y* j0 ^/ }/ p" W 问答体,上一章在对歌中已经讲过,不再多说了。 . ]$ d8 E" M2 k' G% _
关于体式2: % s' x. n% g, L/ t) K
抒情体,也叫抒情性歌词,一般说它没有故事情节,是抒发作者内心思想情感、生活和事物的。许多独唱、合唱都是这种文体。《那就是我》、《祖国慈祥的母亲》都是很好的抒情体歌词。
% W1 t' Q; _3 F% e% I 叙事体,歌词中有人物、故事、事件。但是,只能简约的描写,主要还是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兰花花》、《老房东查铺》等,都是这种文体。其他的体式用的较少,在以后的章节里再涉及。 8 q3 u# p+ P% p( R% ?
0 \; L" U- w' e- c) |* I$ T
关于段式:
) D# M' B& a6 i, R' D 一段式,(A式)整首歌词只有一段,或四、六句,或十几句。内容集中,情节统一,情感变化不大。例如:《骑马要骑千里马》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还有《志愿军战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都是属于一段体。
/ n2 F' k8 m& u/ F' m% t/ t$ z, W$ Z' Y 两段体,(AB式)不完全是指相同并列的两段,也许是一段歌词,主要特征是歌词分前后段,但是,由于中间情绪的变化,在谱曲时写成了AB 式,例如:《 太阳岛上》 A幸福的热望/在青年心头燃烧/甜蜜的喜悦/挂在姑娘眉梢/带着真挚的爱情/带着美好的理想/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B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 幸福的花儿靠汗水浇/朋友们献出你智慧和力量/明天会更美好 这首歌词,前八句为一个段落既A段,后四句情绪变化了作为副歌处理为B段。这就变成了两段式。相反《又见炊烟》两个四句,平行段,在作曲上处理恰恰是一段体。还有副歌两段式和这个例子差不多,中间加一个衬词“啊”,情绪变化了,就成了两段式了。《这片土地》就是这种样式。
" E& v Z0 [( A3 O; j 三段式,三段式是从一段歌词发展而来的为ABA结构式,它的特点是一段A和三段的A句数、内容要相同。例如:《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第三段仍然重复的是这四句。 三段式也有ABC结构式的,例如《红旗飘飘》三个段落各不一样。 # s6 Y# D+ O2 ?/ E$ m- a
多段式,这是指超过三段,每一段内容、情绪又都不一样的段式。因为,多段式歌词变化大,层次多,作曲的难度也大,一般很少有人写,这里就不讲了。 |
|